1、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有效教学设计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不应只追求知识结论,而应充分体现学习知识的过程,其核心是学生思维的启发、方法的指导和能力的培养。一、教师应做好角色转换首先,化学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要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教学设计应该重在考虑学生怎么“学” ,而不是教师怎么“教” ,将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并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学生的认知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由不知到知的矛盾转化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促成矛盾转化,从而使学生较快地实现学习上的飞跃。 “学”是在“教”之下的学, “教”是为“学”而教。再者,教学要归
2、还学生的主动权,让学生多读化学教材,在读中发现问题,学到知识。教师的精讲是必要的,还要更多地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把练的安排纳入课堂。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自觉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探究创新的能力。二、设计有效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化学实验探究是落实学科素养的最有效手段。通过设计实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再讲过氧化钠性质时,首先设计滴水生火实验,形成思维冲击,设疑激趣,激发学生的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钠的氧化物性质的学习。再根据出 CaO 的性质预测 Na2O 的性质,引导学生使用类比学习的思想,找出二者的相同点均为金属氧化物,加强对物质分类
3、学习的认识,训练学生使用物质分类的思想进行相关的学习。紧接着对比 Na2O 和 Na2O2 的组成元素,预测 Na2O2 的性质,使学生学会用对比的思想进行学习,并找出二者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最后指导学生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探究验证 Na2O2 的性质。通过本次有效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学生逐渐掌握学习化学的思想: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总之,在新课程改革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要在掌握自主学习的定义和特征的理论基础上,设计有效地、可操作性的有效教学,以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同时,在课堂教学实践应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自主学习内容和方法,是学生逐步学会学习,促进学生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