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子产论政宽猛 _ 古文有点乐网子产论政宽猛(选自左传昭公二十年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 ”疾数月而卒。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 ”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诗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施之以宽也。 毋从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惨不畏明?纠之以猛也。 柔远能迩,以定我王。平之以和也。又曰,
2、 不竞不,不刚不柔。布政优优,百禄是遒。和之至也。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11!”【注释】服:使服从。死焉:死在火中。懦:柔。狎:轻视。宽难:政令从宽难以治理。取人:劫取行人。萑(hun)苻(p):芦苇丛。徒兵:步兵。少:稍,逐渐。慢:懒散。济:救助。引诗见大雅民劳 。止:句尾助词,汔(q):庶几,表示希望。小:稍。中国:犹言“王畿” 。绥:安抚。四句诗大意是:人们已很劳苦了,祈求能让他们稍微过得安逸一点。爱护王都的国人,四方侯国也会闻风归顺。引诗亦见民劳 。从:今毛诗作“纵” 。诡随:奸猾欺诈之人。寇虐:残暴。惨:曾、乃。大意是:不要放纵狡诈之人,同时谨防不良分子。坚决制
3、止盗贼残暴之徒,难道他们就不怕刑罚?引诗亦见民劳 。两句诗大意是:柔能使远变为近,从而安定我周王。引诗见商颂长发 。(qi):缓。布政:施政。优优:宽缓的样子。遒(qi):聚。诗大意是:不争不求,不刚不柔。施政宽和,百福来聚。11涕:泪。古之遗爱:说子产爱人,有古之遗风。【鉴赏】本文主要记叙了郑国著名政治家子产临终前向继承人授政的言辞以及后来太叔实施的情况,并附上孔子的评价,表达了作者对郑子产的肯定与赞美之情。子产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在郑国执政长达二十年,深受民众拥戴,在诸侯中也颇具威望。在本文中,前一部分记叙了他在临终前告诫太叔施政“宽”难服民, “猛”则易奏效。而他之所以强调“猛”的一
4、面,主要是从太叔个人与郑国实际出发,让缺乏执政经验的太叔提高警惕,防止社会动乱。传授经验时,他以“水”喻“宽” ,以“火”喻“猛” 。所谓“宽”也就是“法宽” ,就像对待懦弱温和的水一样, “民狎而玩之” ,必然导致作奸犯科者众,随之而来的是死伤者必多;所谓“猛”也就是“法严” ,就像面对猛烈的火一样, “民望而畏之” ,不敢以身试法,从而可以防患于未然,死伤者必少。可见,子产对太叔的告诫虽强调“猛” ,但并非要他实行严刑酷法处罚民众,而是要减少民众死伤。可惜太叔并没有听子产的话,表面上似乎做到了仁慈, “不忍猛而宽” 。其结果却是“郑国多盗” ,反而招来社会的不安定,最后不得已而“攻萑苻之盗
5、,尽而杀之” 。残酷的镇压,使得被杀者更多。太叔的施政结果正好证明了子产的论断,子产自己就曾于鲁昭公六年(公元前 536 年)铸刑书于鼎,公布法令,使“民望而畏之” ,从而尽量避免触犯之。文章后一部分引用孔子的话,总结归纳出子产的施政主张是“宽猛相济” ,其目的是要达到“政和” 。这也恰恰符合诗经民劳中倡导的“施之以宽”“纠之以猛” “平之以和” ,进而达到“和之至也”的理想要求。 “宽猛相济”的施政主张,既是郑子产执政二十多年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也是先秦儒家对历代统治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提炼,以后的历代统治者无不以此作为制定各项方针大略的圭臬,成为治国政策的一根主弦,影响极为深远。本篇观点鲜明,层次清楚,结构完整,且善于运用通俗浅显的比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并能通过人物的对话及言论,生动刻画其性格特征,塑造出子产、太叔、孔子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称得上是一篇颇具文学色彩的历史短文。妙评子产告太叔宽猛数语,即平日为政全副学问。如铸刑书,自谓吾以救世,其出不得已之意可见,未尝谓宽非善政,必当从猛也。曰“其次” 、曰“难” ,立言甚有斟酌。篇中结构完密,两人轩轾自见,一唱三叹,饶有余味。清林云铭古文析义初编卷一此篇前案后断,以子产为主,太叔事正与子产为照。 “善哉”一层,极称其言;“遗爱”一层,并赞其人。一案两断,首尾呼应成章法。清冯李骅、陆浩左绣卷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