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课题《小学生合唱能力的训练与培养》结题报告.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796684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小学生合唱能力的训练与培养》结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课题《小学生合唱能力的训练与培养》结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课题《小学生合唱能力的训练与培养》结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课题《小学生合唱能力的训练与培养》结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课题《小学生合唱能力的训练与培养》结题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题小学生合唱能力的训练与培养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意义与背景1、合唱艺术对培养学生艺术审美的意义合唱是儿童歌唱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开展合唱教学,能够培养儿童的团队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合作精神、开展欣赏活动,激发合作的欲望;加强合唱训练,培养合作的默契;升华合唱训练,凸显合作的快乐;展示合唱效果,体验合作的成功。2、学校研究的背景随着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小学音乐教育,尤其是小学生的音乐素养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在总目标中提到:“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形成基本的音乐

2、素养。”而良好的乐感是发展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前提和基础。二、课题的理论依据合唱是情感的美化和升华,但要把这种审美情感真切地表达 出来,就必须要“进入角色”,要设身处地体验歌曲的情感内涵, 才能赋予歌唱以感人的魅力。在歌唱过程中,对歌曲情感体验得 越深刻、越丰富,歌曲的艺术表现就与富有艺术感染力,歌唱者 和听众也才真正获得艺术美的愉悦和熏陶。只有启发学生深入到 歌曲的内涵层面去领略情感,充分重视通过情感的体验来加深歌 曲的理解,才能完成对歌曲教材从感性到理性全过程的认识与掌 握,从而才能唱好歌。 我们的课题,以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为主,从而提高其审 美意识与表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三、课

3、题的研究目标1、培养学生学会和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唱出高位置有一定头声色彩的童声。 3、训练学生提高听音、视唱能力,并能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 4、启发学生学会用思维去控制和表达歌曲的情感,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从而提高孩子对美的感悟和表现能力。 5、通过训练和演出实践提高学生的艺术综合素质。四、课题研究的内容1、训练学生学习和掌握歌唱技能的研究2、根据学生的基础选择“跳一跳,够得着”的内容的研究 3、启发学生能完美唱出歌曲的感情对于提高审美意识的研究 4、积极参加校内外合唱演出与比赛,增强表现能力和舞台经验的研究五、课题研究的策略1本课题以新课标为研究宗旨,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以行动研

4、究为研究方法,以合唱队为研究主体,以自编的校本课程研究内容,以校本课堂教学实 践研究为主要研究途径,以提高学生的合唱演绎水平为研究目标。2探讨总结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 形成以多声部表现为载体提高合唱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案例、论文等研究成果。3.两年至少举行 2 次合唱比赛或表演,以活动促效益。7、课题研究的成果学员在一年来的学习中,有了明显的进步,音域也渐渐拉宽,听辨能力增强,同学间的合作也很默契,总体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1)推进备课改革首先,学校作了两个层面的改革。一是在全校推行了校级领导随堂听课制度。由教导处每周统一安排校级领导和中层分组听课,对被听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摸底、

5、指导。对优课教师加以表彰和鼓励,对差课教师继续跟踪指导,以听课来促进教师认真备课。二是在课题组改进了备课的设计和过程。首先是改变备课的格式,在教案的内容栏里增设了“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学生学法”这样两块,显然这是与本课题紧密相关的。其次,以往的校内教研活动常常是执教者独立备课,呈现的是一种个人的努力。为了加强指导,进一步提高研究课的质量,我们实施了合作备课。由一名课题组骨干成员和一名一般组员组合成对,提前对教材和教法进行切磋指导。实践证明:这些改革是富有成效的。(2)改进研讨课为了使音乐研讨课真正获得研讨的价值。我们采用了专题研讨、一课多教、同课异教等研究的策略。主题研讨。课题研

6、讨有了明确的主题,才能充分发挥研讨的价值。主题的选择可以从教师普通关注的问题入手,然后加以提炼而成。如音乐教学的研讨主题有“小学音乐课堂常规训练”、“歌曲与舞蹈的整合”、“音乐课堂有效问题的设计”、 等。主题的设定者可以是课题组长,也可以是执教老师。我们一般围绕一个主题研究一个阶段,开出几堂研讨课,从而使教师对此既有理性的深度思辨,又积累了一些感性的操作经验。一课多教。一般来说,我们要求研讨课都有一个试教的过程,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设计,然后才能推出比较成熟的课。如 于媛媛老师执教的研讨课红蜻蜓试教了二次。这种对一堂课的反复研究,体现了我们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也有力地提升了我们对教材及课堂的把握

7、能力。同课异教。同一篇教材,由不同的教师来教,称为同课异教。如宋红丽老师和杨苗苗对木瓜恰恰恰异教得到了大家的赞许。她们对教材共同钻研,又尝试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来执教,体现了她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体现了她们对教学个性和学生特点的正确把握。(3)提倡互动评课评课是实验教师理论素养的体现,它需要教师用理性的眼光来观察,用内化的理论来阐述。为了促进每位教师都能积极参与评课,我们要求听课教师听课后撰写一份评课稿或提纲。在评课中,我们除了先请执教者说课,还主张向执教者质疑,问他的设计思路、问他的设计意图、设计理念。这种积极互动的评课氛围常常感染着每一位参与的教师,无论对执教者还是评课者,都是一种激励,一种历练。七、课题研究存在的不足1、学生间的识谱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歌唱基础、合作能力和发声习惯等方面参差不齐、各不相同,这是由于学生不同年龄不同知识结构所造成的。 2、学生声部间的和谐与平衡还不够理想。听觉的训练还比较欠缺,学生对声音力度的控制还有待提高。 3、学生在演出的过程中,还不能够很好的进入角色中,显得有些紧张胆怯。4、教师还有待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要不断的汲取新知识,拓宽眼界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