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超星慕课选修课中国文明史(下)答案题库尔雅答案秦之立国精神1【单选题】秦国的立国精神可以概况为(D)A、所有人都服从国王的命令B、诗 书治国C、把由成千上万的人组成的共同体打造成一个单一的身体D、一国之政犹如一身之治2【单选题】舜命秦人的祖先(C)负责草木鸟兽。A、秦仲B、秦亭C、伯益D、由余3【判断题】秦穆公时期,秦国由大夫成为诸侯。法家三派:势、法、术1【单选题】法家最重要的理论代表是(D)。A、管子B、申子 C、韩非子 D、 商君书2【单选题】法家思想的立足点是(B)。A、权力B、势C、法D、术3【判断题】法家思想的术指的是国王驾驭臣民之术。()历史主义1【单选题】儒家的历史观是(A)。
2、A、法先王B、法今王C、法后王D、统治者拥有立法权2【单选题】法家政治思考的原点是(C)。A、礼乐文明B、良好的政治秩序C、至高无上的王权D、变法3【判断题】商鞅的变法是彻底的,其变法内容主要体现在更法篇中。()人性恶1【单选题】为了形成秩序,抑制互相伤害,法家引入了一个第三者进行防范和惩罚,这个第三者是(C )。A、周王B、天C、主权者D、法律2【单选题】下面对法家人性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D)。A、人性恶B、利益至上C、不择手段D、相互独立3【判断题】商鞅认为不光是君臣之间,天下所有人之间都是以利相计,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弱民以强国1【单选题】商鞅弱民主要是削弱民的(B)。A、身体B
3、、独立思想C、地位D、职业2【多选题】商鞅的弱民之道体现在(CD)。A、驱民于商B、驱民以奴C、驱民于农D、驱民于战3【判断题】重农抑商的政策是儒家提出来的。(X)商鞅变法1【单选题】商鞅构建的国家的特点不包括(B)。A、国家资源动员能力强B、学术和商业在正当职业中处于底层C、农民和战士是正当职业D、一律而单调2【单选题】商鞅变法中有一条是消灭社会,对其内容说法不正确的是(C)。A、打破封建小共同体B、普通民众五户编为一组相互监督C、结成大家庭D、实行连坐3【判断题】商鞅下令取消民间学术的原因是学术会让民有自己的意见,不易服从国外。(对)打天下1【单选题】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自己取的称号是(C
4、)。A、天皇B、地皇C、皇帝D、泰皇2【单选题】秦国能统一六国的最大优势是(D)。A、礼乐文明程度高B、人数最多C、经济最发达D、力量最强3【判断题】秦是第一个通过革命手段夺取天下的政权。(X)秦朝的政制1【单选题】在秦朝的国家控制体系下,发挥引导、规范作用的是(C)。A、行政制度B、丞相C、刑律D、御史大夫2【单选题】秦始皇制定的国家行政体系中,他直接管理的最大的行政单位是(A)。A、郡B、县C、乡D、里3【判断题】美国学者福山认为,秦朝是世界上第一个古典国家。(X)焚书坑儒1【单选题】焚书坑儒是由(B)提出来的。A、商鞅B、李斯C、秦始皇D、御史大夫2【单选题】秦制存在着致命缺陷,最早看到
5、这个问题的是(D)。A、秦始皇B、商鞅C、李斯D、儒生3【判断题】焚书坑儒的主要目的就是消灭私人学术,严禁个人有自己的思想。(对)秦何以不二世而亡1【单选题】以惩罚为中心的社会治理模式导致的后果是(B)。A、人人向善B、人人向恶C、以道义为纽带D、社会有序2【单选题】下面关于绝对权力的悖论,说法不正确的是(C)。A、要求皇帝任理去欲B、权力越大,限制越少,对理性的要求就越高C、打天下、守天下的时候,秦始皇对自己的欲望都不加节制D、权力越大,对欲望的追求越疯狂3【判断题】单一中心的社会治理模式下,行政控制的效率会逐层降低。(对)黄老之治1【单选题】黄老之治的本质是(C)。A、用道家思想治理国家B
6、、实施新政C、以宽和的精神来操作秦制D、完全承袭秦朝制度及其实施方式2【单选题】齐地的黄老之学通过(D)传到了长安,成为汉初立国的指导思想。()A、刘邦B、萧何C、韩信D、曹参3【判断题】汉文帝时期,国家资本主义开始盛行,政府垄断经营盐和铁。(X)诸子时代之终结1【单选题】道家退出政治舞台是在(D)。A、秦始皇建国时B、秦二世灭亡时C、汉初文景帝统治时期D、汉武帝统治时期2【多选题】下面作品中属于杂家的是(BD)。A、墨子B、吕氏春秋C、韩非子 D、 淮南子3【判断题】在董仲舒独尊儒术之前,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对)何以儒家胜出1【单选题】汉武帝从小接受的是诗学教育,他的老师是(D)
7、。A、贾谊B、刘德C、申公D、王臧2【多选题】儒家在诸子百家争鸣中获胜的内在原因是(CD)。A、得到权贵青睐,其它学说得以禁止B、诸子百家皆出于儒家C、拥有完整而丰富的经学系统D、有非常发达的教育体系3【判断题】儒家的经学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最重要最基础的知识体系,能够提供一套完整的社会治理方案。(对)汉儒之更化努力1【单选题】(D)做了给汉定礼仪的事。A、陆贾B、贾谊C、董仲舒D、叔孙通2【单选题】“陆贾问题”的内容是(C)。A、怎么打天下B、怎么学诗书C、怎么治天下D、怎么回到三代治理模式3【判断题】在董仲舒之前,就有许多儒家士人提出了复古更化的方案并得到实施。(X)董仲舒1【单选题】天人三策
8、的第三策内容主要是(D)。A、天道治理观B、办学校C、选拔人才D、尊六经2【多选题】董仲舒提出的改制建议包括(ABC)。A、兴太学,养成士君子B、以六经教育平民C、把士君子中最优秀的人选拔到政府中去D、创立法度3【判断题】董仲舒认为秦制最大的问题是皇帝专权、滥用刑罚。(对)武帝第二次立宪1【单选题】董仲舒的改制方案是从(C)入手,推动整个宪制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A、权贵阶级B、政治制度C、文化教育D、法律2【单选题】汉武帝复古更化所采取的第一项措施是(C)。A、建立公立教育体系B、立博士弟子员C、立五经博士D、独尊儒术3【判断题】汉武帝第二次立宪之后,社会上形成了一个新的治理主体:士大夫,他们
9、从道不从君,从道不从上级。(对)宫、府之分立1【单选题】通过汉武帝第二次立宪,社会形成了新的宪制,主要表现为(A)。A、宫府出现了分立与制衡B、以皇宫为权力中心C、以政府为权力中心D、文法吏对皇帝的命令言听计从2【单选题】下面不属于皇宫内部的人的是(D)。A、皇亲国戚B、宦官C、文学之臣D、士大夫3【判断题】传统中国政治下的政治斗争主要围绕在士人政府与宦官集团之间。(X)社会自治之发育1【单选题】士君子能够发挥领导作用的原因不包括(D)。A、士君子拥有较高的社会威望B、士君子得到了普遍的尊重C、士君子掌握的资源比较多D、士君子被皇帝直接统治2【单选题】西汉中期以来的社会自治指的是(C)。A、脱
10、离中央政府统治的区域治理B、在中央政府管理下的区域治理C、士君子领导下的社会自我治理D、基层小共同体的自我治理3【判断题】共治体制仅只指皇帝与士人政府共同治理社会。(X)刑治与德治1【单选题】关于礼俗,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D)。A、与礼的来源一样B、自发形成C、儒家士君子在其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D、规范着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2【单选题】(C)在规范人的行为中起的作用最大,是传统中国法律体系的主体。A、刑律B、礼C、礼俗D、经济法3【判断题】刑律与普通人的关系最为紧密,中国的法律体系就是刑律体系。(X)共治的优势1【单选题】汉中期以后的新宪制保留了很多秦制的架构,其中不包括(D)。A、皇
11、帝B、郡县C、刑治D、混合政体2【单选题】西汉中期以后中国社会的治理模式是共治,共治结构中的主体是(C)。A、皇帝B、宰相C、士大夫D、平民3【判断题】共治体制在过去 2000 多年中一次又一次的重建,使得社会秩序良好,中华文明也得以持续。(对)经学1【单选题】下面关于“春秋决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A、指用春秋的微言大义审理案件B、改变了司法人员判决案件的推理方式 XC、推动了刑律的儒家化D、更加关注刑律的规定2【单选题】五经在士族社会中的地位是(B)。A、是社会的宪法B、是社会的根本法C、是社会的政治法D、是社会的普通法3【判断题】中国一直有学术自由的传统,虽然国家一直推崇五经,但也没
12、有禁锢五经的发展。(对)学校1【单选题】从西汉中期开始,中国政府主要依靠()来进行统治。A、权力 XB、暴力C、教育D、政教2【单选题】士族社会下的学校最早出现在四川,由()所建。CA、河间献王B、董仲舒 XC、文翁D、叔孙通3【判断题】三国时代,贫寒人家的子弟获得教育的途径是进入私立学校学习。(X)选举制度1【单选题】儒家政治思想的核心可以概括为()。A、共和B、共治C、大同 XD、选贤与能2【多选题】汉武帝所建立的选举制度叫察举制,其考察标准是(BC)。A、贤B、孝C、廉D、能3【判断题】察举制不仅可以选出贤能的人才,还能平衡各地的政治利益。(对)士族1【单选题】东汉末年的政治斗争中,矛盾
13、最激烈的双方是士人与(C)。A、门阀B、皇帝C、宦官D、外戚2【单选题】士族之所以能够在社会中发挥领导作用,主要是由于()。AA、以学而养成君子B、门第 xC、财富D、权力3【判断题】教育让中国社会平民化,也让士族门阀化,因为士族往往有政治上的特权。(X )士族抵御戎狄1【单选题】隋唐两代的统治集团的来源不包括(B)。A、胡人的军功贵族B、一般的胡人C、士族化的胡人D、汉人的士族2【单选题】五胡乱华时代,北方的士族主要通过(D)而自保。A、联姻B、财富C、武力D、社会组织3【判断题】“王与马共天下”是儒家士大夫与皇权共治体制的一个具体表现。(对)清谈1【单选题】玄谈的对象不包括()。CA、周易
14、B、老子 C、孟子 D、 庄子 X2【单选题】曹操选才的标准是(D)。A、唯孝是举B、唯廉是举C、唯德是举D、唯才是举3【判断题】东汉末年,士族的价值观被摧毁,转而去谈一些比较虚浮的事情,被称为清议。(X )文学艺术的自觉1【单选题】魏晋时期,书法自觉的最重要的表现是(C)。A、小篆B、隶书C、行书D、草书2【单选题】魏晋时期,文学自觉的最重要的表现是(D)。A、古诗B、胼赋C、文学总集D、文论3【判断题】魏晋时期,绘画的自觉体现在绘画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不再依附于政治或者宗教。(对)道教的兴起1【单选题】关于道教与道家,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CA、道教有一套神灵崇拜体系B、道教与政治关系疏
15、远C、道教以道家的理论为前导D、道家形成早于道教 X2【单选题】道教清整过程中,()发展出内丹的思想。A、张陵B、张角 XC、寇谦之D、葛洪3【判断题】道教的清整指的是清除掉与儒家价值相背的神灵戒律,从此不再有任何神灵崇拜。(X)佛教的中国化1【单选题】儒家对佛教的抵制表现在()。CA、三武灭佛B、韩愈作谏迎佛骨表C、借助权力来捍卫自己的正教地位D、禁止佛教外传 X2【单选题】(C)的形成,标志着佛教中国化的完成。A、禅诗B、禅画C、禅宗D、密宗3【判断题】佛教在中国能迅速传播得益于其义理能满足底层百姓和士人的需求。(对)一个文教,多种宗教1【单选题】中国这样大规模的文明与政治共同体能够保持团
16、结与凝聚力,主要是因为(D )。A、礼乐的力量B、道教的力量C、佛教的力量D、文教的力量2【单选题】汉武帝之后的“一个文教,多种宗教”中,文教指的是(C)。A、天B、礼乐C、儒家六经D、神灵3【判断题】文教是一种超越了众多神灵崇拜的宗教。(X)士族的溃亡1【单选题】士族通过(B)获得权力。A、财富 XB、血缘C、道德D、知识2【多选题】士族的权威受到挑战的表现有(ABCD)。A、氏族志的编订事件B、侯景之乱C、佛教对礼法的冲击D、科举制度3【判断题】南北朝时期,士族掌握文化社会权力,寒门掌握政治权力,使得社会结构很不稳定。(对)中国社会再度平民化1【单选题】均田制的实质就是(B)。A、政府确保
17、自身的税收B、政府确保农民有土地养活自己C、农民要求的必然结果D、度量衡统一的客观要求2【单选题】唐中期两税法的实施带来的影响不包括(D)。A、解决了政府税收不足的问题B、自耕农的比例增加C、自由商人阶层快速地成长D、越来越多的农民依附士族3【判断题】儒家主张人各有别,穷人也应该有最基本的体面,但儒家从来没有主张过平均主义。(对)进士无力1【单选题】形容科举制的唐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体现了(C)。A、时代的无耻B、进士需要接受严格的经学训练C、科举给平民打开了上进之路D、士族的成长需要家世背景2【多选题】中国古代社会精英选拔制度包括(AB)。A、科举制B、察举制C、亲举制D、公举制3【
18、判断题】通过科举制而产生的新兴的进士阶层缺乏自身修养,无力承担社会治理责任。(对)古文运动1【单选题】韩愈标举道统的问题是为了针对()。A、经济不振,人民入不敷出 XB、唐朝诗歌兴盛,粉饰太平C、皇室崇敬佛、道D、当时主政而没有起用他的王叔文的“永贞革新”2【单选题】宋代儒家士人道德觉醒的标志是(D)。A、韩愈标举道统B、呼吁士人重回孔子之道C、原道 D、 岳阳楼记3【判断题】韩愈著原道,其背后的诉求是以思想来推动政治的运动。(对)道学1【单选题】濂洛关闽所指的四位重要人物,不包括(D)。A、周濂溪B、程颢、程颐C、张载、朱熹D、陆象山2【单选题】二程构造的义理体系被称为()。BA、道学B、经
19、学C、朴学D、理学 X3【单选题】王安石变法的时代是(B)。A、宋仁宗时代B、宋神宗时代C、宋徽宗时代D、宋哲宗时代4【判断题】王安石的三不畏体现了他的大无畏的精神,是一种积极的变法精神。(X)新经学1【单选题】大学的“三纲八目”不包括(C)。A、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B、格物致知诚意正心C、崇礼恒德居敬持简D、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单选题】王安石三经新义不包括()。A、诗B、易 C、书 D、 周礼 X3【判断题】宋代儒家的士人志在重建义理体系的目的是发展当时的经济。(X)书院1【单选题】 书院能够长期保持繁荣的原因不包括()。DA、有稳定的财政来源 XB、大儒致力于书院讲学C、书院培养了大量优秀
20、的学者D、政府的支持2【多选题】书院的财政来源包括(BCD)。A、书院房租B、接受捐款C、接受捐地D、学田收入3【判断题】宋代兴起的书院制度比以往的经师讲学更加稳定。(对)科举制1【单选题】宋代宪制的组成部分不包括(D)。A、士人政府B、学校C、科举制度D、察举制度2【单选题】宋朝科举制改革的目的不包括(C)。A、文治B、激励整个社会读书C、武功D、塑造新的社会领导者阶层3【判断题】科举制真正成为塑造社会领导者的制度是从唐朝开始的。(X)社会建设1【单选题】宋代儒者对于基层社会建设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是(C)。A、建立学校教育B、建立书院制度C、建立祠堂制度D、建立科举制度2【多选题】下面关于宗
21、族的说法正确的是(AD)。A、宗族是一个社会自治组织B、宗族的运作依赖人们的自然情感C、吕氏兄弟建立的乡约就是宗族制度的一种形式D、宗族是以血缘关系相连接的社会组织3【判断题】宋代儒者所创立的新的士君子养成机制是通过“学”。(对)重建共治体制1【单选题】宋代士大夫与天下共治的体制中,不包括()。A、台谏B、法治C、分权制衡 XD、清议2【单选题】虚君的士君子共和是指()。A、太子与士君子的共和B、宰相与士君子的共和C、让最为卓越的士君子组成议院指导政府 XD、皇帝不再是政治共同体中保持凝聚力的核心3【判断题】汉武帝时通过儒者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最终建立了儒家士大夫与皇权共治的宪制。(对)天下秩
22、序1【单选题】“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中的名句。A、周礼 XB、周易 C、楚辞 D、 诗经2【单选题】中国人思考天下秩序的基本方法是远近,那么最近的地方在()。A、天下B、国C、家 XD、自身3【判断题】天下秩序是一个持续生成的过程并最终能实现天下一家。(X)东西轴心时代1【单选题】殷墟现在的位置大致在现在的()。A、汾阳 XB、汝阳C、咸阳D、安阳2【单选题】周人兴起的地理范围大致在()。A、黄河中下游B、西安以西 XC、晋南D、豫西3【判断题】中国是东西轴心时期产生的各地文明中如今依然安在的。(对)双都格局1【单选题】古代中国人传统上把北方的与自己不同的族群称为()。A、夷B、蛮 XC、戎D、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