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于永正阅读教学模式.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794124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于永正阅读教学模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于永正阅读教学模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于永正阅读教学模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于永正阅读教学模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于永正阅读教学模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于永正阅读教学模式说略 作者:王晓虹 文章出处:徐州市中山外国语实验学校 什么是教学模式?唐文中在教学论一书中说:“在一定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它以简约的形式表达出来。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教学模式既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一种交流的概括。(一)凡是听过于永正老师课的人都觉得于老师的课新。新在哪里?一、新在有新的理念,体现了新的教学思想。二、新在方法上。他的教学设计既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又有很强的艺术性。可以说,于老师的课是新观念,新教学理论的具体化。为了总结于老师的阅读教学模式,我们先来

2、研究一下于老师在教学中所体现的教学思想。综观于老师的阅读教学课例,我们首先强烈地感受到的是他的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课堂上,他不是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真正地将他们当成一个“人“;不单单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健全他们的人格。在课堂上,他是一位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激励者,而他的学生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人。看到于老师的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的情景,看到“再笨的孩子于老师也能把他的潜能激发出来“(听课老师的赞语)的动人场面,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与其说于老师是在教学,不如说他是以其渊博的知识,风趣

3、幽默的谈吐和他的人格魅力告诉(或者说是影响)学生怎样学习,怎样做人。其次,是他的以读为本的思想。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正是因为于老师对语文性质的准确理解、把握,对语文教学规律的谙熟,才使他的语文教学取得如此好的效果。他常说:“一定要明白语文是什么,国家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阅读教学是怎么回事,是干什么的,不然教不好语文。“他说:“语文首先是工具。学语文,是为了掌握语言这个工具的。又因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每篇课文都是有思想,有情感的,学生读了必然会受到教育和影响。但这一切最好不要告诉,而应该指导学生在读中去感悟。告诉是

4、最低层次的教学,启发、唤醒 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是理想的教学境界。听老师讲懂,只是得到一只兔子,在老师指导下自己读懂,既得到了兔子,又得到了猎枪。“(二)以往,人们论述教学模式时,常常着眼于“具体操作程序“ ,把它们分成几个阶段去说,即偏重于认知过程,或者说学习过程。但这不够,听了于老师的课,最大的感受是:他的课具有情趣性。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认识过程必须有良好的情感的参与,否则不会受到理想的效果。阅读教学,说到底是一个认识过程,要想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必须得有良好的情感的参与。于老师的课,自始自终,都有一种情,教学过程充满了趣味性。因此,在研究于老师的教学模式时,不能忽视这一点。情与趣本来是伴

5、随着整个教学过程的,但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还是分开来谈。先谈第一个方面:教学过程。尽管于老师上的课千变万化,尽管每课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各不相同,诚如大家所说“一课一法“,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 就是“以读为本“ 。于老师无论教什么课文,读是贯穿始终的。第一步:学生自读、自悟大意。这个过程一般要求是:读准生字,读通课文,想想课文写的什么。于老师常说的一句话是:读书要做到字字入目,读准每一个字,读通每一句话。课文至少读一遍,有的要读两三遍。学生读的时候,于老师不停地在学生中走动,进行辅导巡视。有的时候随手把学生划出的不理解的词语写在黑板上。第二步:反馈点拨,悟其义,悟其理,悟其情,悟其法。在

6、这一环节中,于老师融检查、指点、示范、理解和写字、朗读等训练于一体。在指导朗读时,于老师不放过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对难读的句子、段落,先启发,启而不发则示范,有时候甚至领读。在读中,对重点字、词的训练扎实、到位。于老师认为,造成学生的阅读障碍的,主要是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还有个别句子。障碍一旦扫清,读懂课文内容并不困难。于老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对词语的处理最具特色,最扎实。或者联系上下文,或者表演,或者诵读,或者描述词语所表达的意境,或者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或者用简笔画从而使学生心领神会词语的意思。在这一环节中,于老师不止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他是以讲助读,以演助读,优美段落还要求背诵,落

7、脚点还是一个“读“ 字。通过读,既悟其义,悟其情,悟其理,悟其法,又积累了语言,积淀了语感。第三步,迁移应用。于老师认为,学生会迁移应用是我们教学的目的。掌握语文这门工具的目的是为了交流思想,是为了用的。南通会议以后,他的阅读教学更重视迁移,一是读的迁移,由课内向课外迁移;二是写的迁移,注意读写结合,阅读课重视小练笔。写的训练因文而异,形式多样,丰富多彩。以上三步是从教学过程这个角度说的。与其同时,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的,还有一个情字,一个趣字。我们不妨称它为“激情、激趣“ 过程。先说激情。于老师上课充满了情。他关注学生的需要,他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予以鼓励、表扬;他善于发现学生的不足,

8、并能委婉地进行引导,调节自己的教学;他善于把“芝麻“ 说成“西瓜“ ,即把学生小小的优点,加以放大;他善于反话正说,明明该批评却换成表扬、激励的话。他对学生有情,讲课有情,读书有情。他常说:以情育人,理在情中。学生爱于老师,爱上他的课,是因为于老师对他们有情。老师有情,才能激起学生爱老师、爱语文之情。再说激趣。首先于老师注意导入的设计。他几乎每篇课文的导入的设计都很新颖,新课伊始,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词语教学有趣味性。即使一个字,经他一说,学生便觉得有味,终生难忘。他在指导学生写“醉“字时说:“醉 的最后一笔- 悬针竖,千万别向上伸得太长,否则,就破坏了上边两个小朋友的团结,“说完,

9、粉笔竖起来向两个“ 人“中一放。于老师说:“大家看,这样就不好了,就错了。“ 学生立刻发出会心的微笑。他在教“疆“字时,把“弓“字里面的“土“ 字用红笔一描,说:“祖国的边疆,寸土不让。写疆;时,这个土字千万不能丢。“ 第三,迁移练习的设计独到新颖,具有趣味性。第四,老师讲话有趣味性,有时很幽默。总之,趣味性也是贯穿教学始终的。情,是一种体验。学生的这种体验单听老师讲是不容易产生的,它是从老师的具体关爱、行动中体验的;趣也不是凭空有的,而是通过老师精心设计的一个个教学环节,激发出来的,是由于多次获得成功,获得老师的鼓励形成并固定下来的。总而言之,于老师的阅读教学模式可以用下面的话来概括:以学生

10、为本,以学习祖国语言为主要目的,以情趣为前提,以读书活动为主要手段进行阅读教学。现举例做进一步的说明。“自读自悟“阶段,一般包括导入、自读两个部分。于老师的导入,因文而异。他教全神贯注,采用的是“背名言,赠名言“ 的形式。上课一开始,于老师先背诵几句名言,然后请学生背,最后赠学生这样一段名言:“那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看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斯蒂芬茨威格。“ 学生读完之后,于老师问大家,读了这段名言有什么问题要提。学生问:罗丹和茨威格是什么人?他们是什么关系?那天下午茨威格看到了什么?为什么说比他

11、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于老师把全神贯注这个课题板书在黑板上,说:“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这篇课文里,读一读这篇文章就知道了。“ 于老师教新型玻璃则神秘的口述一个小偷偷东西,因防盗玻璃自动报警而被抓住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有的,则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提问题。这样导入,既有对探究知识的导向作用,同时又有激情激趣的作用。“自读“ 这个环节,一般有三项基本要求,一是把生字读正确,把课文读连贯;二是边读边思考自己或老师提出的问题;三是划出不理解的词语。自读这个环节以学生自读为主,于老师则以大朋友的身份穿梭于学生之间,或点拨,或鼓励,或释疑,或纠正坐姿,忙个不停。我们看到,于老师有时抚摸学生的背

12、,有时则俯身和学生低语。反馈阶段的基本要求是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在老师引导下,点拨下,悟义,悟情,悟法。最终使学生能读出感情。好的片段还要熟读成诵,达到内化语言的目的。在这个阶段,于老师的教学是人格化的了,是活动化的了,是儿童化的了,是艺术化的了。他在执教小稻秧脱险记时,通过表演帮助学生理解“团团围住“ 、“气势汹汹“ 、“警觉“ 等词语,通过表演引导学生读出感情,通过范读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中去。著名思维科学家张光鉴教授说,“于老师的演示是最好的活的多媒体。“ 他不是为表演而表演,而是以演激趣,以演助悟,以演助读。落脚点是一个“读“字。在执教全神贯注和庐山的云雾时,他和学生比赛朗读,把全体学生

13、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落脚点还是一个“读“ 字。总之,于老师的教学是为了通过“读“,内化语言,引导学生感受祖国语言的美,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于老师的人格魅力,领略了他的教学艺术。在于老师的课上,他把语言文字的美,教学艺术的美和教师人格的美揉为了一体。在迁移阶段,最具特色的是读写结合。于老师的读写结合也是艺术化的了。教再见了,亲人,让学生以小金花、大嫂、大娘的身份,各写几句和志愿军到别的话,然后演练“话别“ ,使语文教学戏剧化;他教完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要求学生把描写车夫的“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出了难以忍受的痛苦“一句中的“饱经风霜“一词“ 具体化“,即根据当时情况,想象一下,这个车夫的脸会是一张怎样的脸,然后写一段话这些设计具有新颖性,新奇性,因而学生的写作兴致很高,效果也好。又由于于老师在讲课时,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问题,善于激励,善于诱导,所以课堂上师生关系积极融洽,老师常常妙语连珠,学生往往超常发挥,使语文教学达到了一种非常高的境界。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于老师的课上,每一个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更为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熏陶、影响和培养,学语文也在学做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