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小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研究.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2792529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小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小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小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小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毕业设计(论文)题 目: 中小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专 业: 会 计 姓 名: 指导教师: 院系站点: 长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15 年 3 月 25 日中小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研究作 者: 院 系: 经济管理系专 业: 会 计完成起止日期: 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职务 工作单位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 (签章) 年 月 日答辩委员会意见:答辩委员会主任 (签章) 年 月 日答辩成绩:院(系) 、站点盖章毕 业 论 文 任 务班 级: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准考证号: 发题日期: 完成日期: 题目:中小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研究1. 本论文的目的和意义:盈余管理一直在学术界引起广泛的争论。对盈余管理的定义,

2、国内外寻多学者曾从各个角度对其进行了界定。综合国内外学术界和企业管理以及财务金融领域对盈余管理的分析和研究,盈余管理可以被界定为指在既定的社会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体系下,企业管理层利用财务会计和非财务会计手段和方法,通过现有会计准则制度的不完善漏洞或空白点以及可选择使用的会计准则,经过一定会计程序和方法来的处理,对财务报告中所披露的盈余管理信息或相关辅助信息进行有目的地管理以实现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或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行为。2. 学生应完成的任务:(1)2014 年 11 月 24 日2014 年 12 月 5 日完成开题报告。(2)2014 年 12 月 8 日2015 年元月 2 日完成初稿(手

3、写) 。(3)2015 年元月 5 日2015 年元月 23 日完成二稿。(4)2015 年元月 26 日2015 年 3 月 25 日完成三稿。(5)2015 年 4 月 11 日2015 年 4 月 12 日毕业答辩。3. 参考资料:1郑一凡试论企业的盈余管理问题消费导刊,2010(3)2赵璇,陆蓓论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商业经济,2011(9)3秦晓兵浅谈企业盈余管理.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0)4沈烈企业盈余管理的误区与治理财会月刊,2010(13)5王圣迪企业盈余管理现象分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5)6许洁勤融资公司.中小企业融资新模,2009,(3).前言中小企业是我国

4、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和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小企业正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而随着经济国门打开,西方企业的种种经营管理之道,都在日益深刻的影响着我国企业的发展。我国企业盈余管理的出现,正是直接受着这种影响而形成的,但更重要的还是这种手段契合了企业的需要,特别是以个人私利为起点的需要。盈余管理作为一种技术性的手段,它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一般人们喜欢把它同利润操纵、会计信息伪造联合起来,然而却忽视了它的积极作用。其实如果盈余管理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运用,它将对企业生存和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和推动作用。摘要自 20 世纪 80 年代,西方财务理论界已经开始致力于盈余管理的

5、研究,如今盈余管理已是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盈余管理现象已广泛存在于我国的企业中,成为了企业普遍运用的管理手段,引起了我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关于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也是层出不穷,但很大的一部分都是针对上市公司的,很少有以中小企业盈余管理为研究对象的。关键词:盈余管理 利润 融资 资产目录1. 引言12. 正文2 2.1 中小企业盈余管理概述22.1.1 盈余管理的概念22.1.2 中小企业的界定22.1.3 中小企业盈余管理情况简介32.1.4 中小企业盈余管理的特点42.2 中小企业盈余管理的问题42.2.1 中小企业编写虚假财务信息42.2.2 股东与

6、管理者存在利益冲突题52.2.3 盈余管理中存在虚构交易52.2.4 存在关联交易不规范62.3 盈余管理存在问题动因分析62.3.1 资本市场的动因72.3.2 中小企业人员奖金动因72.3.3 政治动因72.3.4 避税动因72.4 中小企业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案例分析82.4.1 利用减值准备调节盈余82.4.2 利用资产重组进行调节92.4.3 利用债务重组进行调节102.5 中小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治理及对策 102.5.1 建议和完善会计准则体系102.5.2 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112.5.3 加强外部监督和加大监管力度112.5.4 提高会计人员的理论水平112.5.5 加强会计人员职

7、业道德教育11结束语13致谢词14参考文献1511.引言在目前这场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经济危机的阴影下,市场萎缩,竞争愈发激烈,信贷资金急剧减少,这正是目前中小企业生存所面临的残酷现状,如何有效的利用盈余管理这一手段来增加企业的经济收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已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我们应将盈余管理的消极作用限定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盈余管理的积极作用,积极引导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22.正文2.1中小企业盈余管理概述盈余管理是当代中小企业所存在的问题之一,对于盈余管理的慨念,国内外学者有许多的定义。2.1.1盈余管理的慨念以Scott(斯科特)为代表的观点。Sc

8、ott(2000)指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表现。”从他的观点可知,盈余管理被限定在了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之内,其目的是实现私人利益或提升企业市场价值,其手段是对会计政策的灵活选择。Healy和Wahlen于1999年共同提出:当管理层在编制财务报告和构建经济交易时,运用判断改变财务报告,从而误导一些利益相关者对公司根本利益的理解,或者影响根据报告中会计数据形成的契约结果,盈余管理就此产生了。当然,国内也有很多关于盈余管理的定义,但多数都是围绕以上三个观点展开的。比如,

9、包国吉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在公认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有关财务会计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利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和交易规划等手段有意识地调节或控制企业的盈余,使会计报表数据达到预期的满意效果,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行为。秦晓兵在浅谈企业盈余管理中指出: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以获取私人利益为目的,迫于相关利益集团盈利预期的压力,在公认会计原则下选择最有利的会计政策或控制应计项目,以使报告盈余达到期望水平。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以获取私人利益为最终目的,在会计准则、制度、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估计的变更、交易的规划等手段调节控制企业的盈余,以

10、使会计报表数据达到期望的效果。2.1.2中小企业的界定根据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可知中小企业应符合以下标准:3工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建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 2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6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批发和零售业,零售业

11、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5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人及以上,销售额1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批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住宿和餐饮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8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4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2.1.3中小企业盈余管理情况简介结合盈余管理的概念以及中小企业的标准,我们可以对

12、中小企业盈余管理作出以下定义:中小企业盈余管理就是中小企业的管理层以获取私人利益为最终目的,在会计准则、制度、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估计的变更、交易的规划与创造等会计手段与非会计手段来调节控制企业的盈余,以使会计报表数据达到期望的效果。中小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有获取私人利益、筹集资本、合理避税、不违反契约、规避经营风险、保持企业形象等等。中小企业盈余管理的客观条件主要有会计准则法规的不完善、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的可选择性、准则的滞后性、会计信息不对称等。中小企业盈余管理的手段主要有利用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的变更、利用会4计处理的时间差、利用虚拟资产、利用其他应收应付款、调节生产经

13、营活动、利用关联交易等2.1.4中小企业盈余管理的特点盈余管理的主体为企业的管理人员。这一点从国内外学者对盈余管理的定义中可以得知。管理层一般包括总经理、部门经理以及董事会。由于企业的经营权掌握在管理层手中,所以对于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估计的变更、交易事项的发生等都具有最终的决定权。盈余管理目的具有层次性。从根本上说,盈余管理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获取私人利益,而企业通常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方式间接的来实现这一目标,因此随之产生了各种中介目的,如通过盈余管理来减少税负、粉饰业绩、取得借款、获得担保等。盈余管理的客体主要是公认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此外,时间特别是时点的选择也是盈余管理的对象之

14、一。需要加以说明的是,盈余管理最终的对象还是会计数据本身。人们所说的盈余管理,最终也就是在会计数据上作文章。盈余管理的方法是综合运用会计和非会计手段来实现对会计收益的控制和调整,它主要包括会计政策的选用,应计项目的管理,交易时间的改变,交易的创造等。盈余管理是在法律和公认会计原则许可的范围内,对利润进行人为的操纵和管理,它与伪造盈余具有明显界限。人们常把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等同起来,这是很片面的,利润操纵有合法与非法之分,而盈余管理则是在法律法规和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对利润进行操纵。2.2中小企业盈余管理的问题我国中小企业在利用盈余管理方面存在多种问题,从公司企业治理结构上来看,我国企业产权关系不明

15、。可以分别从中小企业编写虚假财务信息,股东与管理者存在利益冲突,盈余管理中存在虚构交易,存在关联交易不规范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总结。52.2.1中小企业编写虚假财务信息降低了财务报表信息的可靠性。企业管理者为了避免报告损失或者盈利水平减少,进行盈余管理行为,降低了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从而对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也失去了有效性。我国中小企业盈余管理的直接目的就是筹资,当公司首次发行股票时。公司法对企业有严格的规定,如必须在近三年内连续盈利,才能申请上市。为了达到目的,企业便采用盈余管理,进行财务包装,合规合法地骗得上市资格。同时,经过盈余粉饰的报表还有助于企业获得较高的股票定价。再如中小企业准备配股的时候

16、。中国证监会的有关文件规定,企业最近三年内净资产收益率每年必须在10%以上,属于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的公司可略低于9%。为了达到配股及格线。中小企业便会积极利用盈余管理调整净资产收益率已达到配股的目的。2.2.2股东与管理者存在利益冲突在内部人控制的治理结构下,经理人会通过各种途径做出有利于个人利益的行为,而盈余管理则是经理人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手段之一。企业管理人员的报酬与企业的经营业绩挂钩,用来反映经营业绩的会计盈余信息都是非常重要的,管理人员往往希望通过一定程度的盈余管理行为,对财务会计报告中的敏感数据进行人为处理来改善企业经营业绩,进而提高自己的薪酬,这就是著名的“报酬计划假说 ”

17、。大股东对账面会计盈余的干预实际上就是利用会计应计制的特征而指示财务工作者将盈余向有利于大股东的利益的方向进行调整的过程。在大股东绝对控制的公司中,存在着董事长由大股东直接派出和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合一的情况,其实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财务部门往往也实际上处于大股东的控制之下,结果导致财务信息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大股东的利益为导向,无法实现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目标。在现代社会,现有及潜在的小股东与债权人主要是通过企业的会计信息来分析上市公司的行为,因此,大股东要实现其目标,就必然需要失真的会计信息。大股东要达到利益转移的目的,也不是凭空想就可以实现的,为此大股东要设法尽力隐藏,利益假象欺骗现有和潜在

18、的小股东和债权人。62.2.3盈余管理中存在虚构交易虚构交易或虚增资产。如在年度末发生的销售、退货交易,利用资产评估虚增资产等,利用资产重组,以达到美化报表的目的。企业为了“美化” 当期的业绩,可能进行一些有盈余的一次性业务。一次性冲销就是在会计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把损失和费用在本期予以确认,以求在后续年度内实现较高的会计利润。如我国证劵法规定,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将暂停或停止其上市资格,上市公司可在会计法规和证劵允许的情况下采取在某年作巨额冲销,然后在后续年度连续盈利的盈余管理策略。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盈余管理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经营者的利益,但是也存在较大的风险,一旦投资者和

19、债权人发现企业进行了对他们不利的盈余管理,就会对企业管理当局的能力失去信任,导致资本市场和借贷市场失灵,不仅使企业管理当局的预期目标难以实现,还会影响企业的声誉,给企业以后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2.2.4存在关联交易不规范无形资产的使用和买卖中的关联交易。企业委托关联方进行风险投资;上述大量的非正当关联交易中所涉及的关联方以控制性股东居多,这样,对于公司与债权人、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必然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对关联交易这一复杂的现象,法律对它的规范离不开公司法、证劵及其他专门规范的配合实施,而我国原公司法与证劵法未能对关联企业及其关联交易做出必要而充分的规范,对企业关联交易的规定主要来自中国证监会、

20、财政部和证劵交易所,前两个部门发布的规制规则是行政法规,而证劵交易所发布的是行业规范,这些规则的效力都低于法律规范,因此,其规则效果并不理想,在现实中出现过上市公司违反了证监会的部门规章是否必然导致关联交易的无效的争议,而作为理性经济人的控制性股东,其必然会选择有利于的关联交易方式来实现利益转移,盈余管理也必然大行其道起来。2.3盈余管理存在问题动因分析中小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最终还是为了获取私人利益,除此之外,减轻税负、向银行借贷、取得担保资格、避免信用危机、掩饰经营不佳等也构成了盈7余管理的动机,但这些动机最终还是为实现私人利益最大化服务的,因此,我们可以将它们分成以下几个层面;2.3.1资

21、本市场的动因在资本市场中,会计信息被广泛应用来进行股票价格,拥有稳定增长的每股盈利,企业管理者通常进行盈余管理。另外,为了获得上市、配股、增资扩股及发行债券资格,避免ST、PT等,企业也会有强烈的动机进行盈余管理。例如,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和有关证劵法规的规定,发行和上市股票的公司必须在最近三年内连续盈利,这样企业为取得上市资格,往往就会通过盈余管理对粉饰财务报表。又如,在我国,“壳” 资源非常稀缺,配股资格对上市公司来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我国的公司具有强烈的再融资需求,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再融资有最低条件的规定。大量的研究和实证表明,为达到再融资的标准,企业会实施盈余管理。2.3.2中小企业人

22、员奖金动因资本所有者为了消除代理带来的道德风险,往往会针对经营者对货币收入的追求,将经营者的薪酬与企业的经营业绩挂钩。在奖金的动力和压力下,当出现实际经营业务没有完成业绩考核指标的情况时,企业的经理人员往往会通过管理盈余来改变业绩考核指标。2.3.3政治动因政治成本是指某些公司面临着与会计数据明显正当相关的严格监管和控制,一旦财务成果高于一定的界限,企业就会招致严厉的政治限制,从而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企业面临的政治成本越大,管理者越有可能调增当期的报告盈余。一些企业为达到蒙骗上级主管部门而捞取政治资本的目的,往往是调增利润,以避免企业及其管理者受到政策限制和行政处罚。2.3.4避税动因公司盈余

23、管理的避税动因是十分明显的。通过盈余管理避税之所以成为可能,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税法体系还不是十分的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很多;另8一方面是因为公司管理者在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用上有着较大的灵活性。不同地区的税率不同,使得企业利用关联交易往税率低的子公司转移利润,从而导致国家税收流失。2.4中小企业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案例分析中小企业在盈余管理中,利用会计政策留有的空间进行盈余管理,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盈余信息的可靠性,使其无法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巧用会计政策,资产减值准备、资产重组、利用债务重组是当前许多亏损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 2.4.1 利用减值准备调节盈余 近年来,八

24、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备受上市公司青睐,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计提的比例和数额关系到企业当年的盈利状况,甚至有可能直接扭转其趋势。通常情况下,部分上市公司在业绩较差时少提准备可以“润色”业绩,有的则在经营较好时多提准备,以便为随后的会计期间做好“业绩储备”,致使八项计提以其“灵活性”和“随意性”成为许多上市公司随心所欲的盈余管理手段。当然新的会计准则规定,减值损失一经确定,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可以转回的资产仅仅包括应收账款、存货、消耗性生物资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融资租赁中出租人未担保余值等资产、采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未探明矿区权益。通过计提巨额资产减值使本年度一

25、次亏足,为今后年度的巨额冲回打下基础,以达到保牌、摘帽、实现盈利的目的。据统计,截至 2006年 2 月 22 日,沪深两市共有 13 家 ST、*ST 公司披露了 2005 年年报,其中包括个别已经摘帽的公司和目前已经暂停上市的公司。13 家公司中,9 家 2005 年实现扭亏为盈,1 家继续盈利,3 家出现亏损。年报显示,尽管多数此类公司实现盈利,但主要业务和财务状况出现根本好转的为数不多,大多数公司是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来操纵利润,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案例,大唐电信(600198) 业绩“变脸”,2007 年 4 月 5 日,发布了一则公告,称2006 年度其业绩报告将亏损

26、。由于 2004 年度和 2005 年度业绩已经连续出现亏损,按照相关规定,大唐电信即将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即冠以*ST)。对此,大唐电9信 4 月 5 日的公告如此解释,“公司尽管 2006 年度主营业务规模和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大幅提高,但鉴于无线、光通信等传统通信设备产业历年经营留存大量资产带来预期的收益能力有限,仍需对整合后的无线、光通信资产大幅计提减值准备,由此将造成 2006 年度业绩亏损。 ”知情人士指出,大唐电信的减值计提原本是要分摊到未来数年里的,但是现在管理层希望一次性地将其摊掉。此前大唐电信2006 年公布的三份业绩报告无不显示为盈利:一季报、半年报和三季报显示的净利润分别为

27、 817 万元、2 208 万元和 2 761 万元。有论者认为,是为了促使有关方面加速对大唐电信集团的重组;也有论者认为是大唐电信集团故意 “示弱”,借以对国家有关部门施加压力,以获更大的照顾和扶持。 2.4.2 利用资产重组进行调节 资产重组是企业为了优化资产结构,完成产业调整,实施战略转移等目的而实施的资产置换或股权转让等行为。上市公司利用资产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主要有:股份转让、资产置换、对外转让资产、对外收购兼并等。资产的转让和处置,包括转让和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短期投资、股权投资、在建工程等流动资产。上市公司通过资产的转让和处置,可以将不良资产转让给控股子公司;或者

28、,上市公司将母公司的优质资产低价购入 ,而且不计财务费用。通过这种形式,上市公司一方面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的获得母公司优质资产的使用权; 一方面,还可以避免经营不良资产产生的损失或亏损。 2007 年有 48 家企业进行了资产重组,又有 48 家被撤销*ST,其中 21 家是通过在 2007 年的资产重组各种方式来实现“摘星” “摘帽”的。案例,浙江东方(600120)2004 年实现利润 19 143.6 万元,净利润 10 201 万元,正常经营利润 5 339 万元,其中,处置资产产生收益 3 236.87 万元,占公司当年净利润的 31.7%。公司 2002、2003、2004 年净资产

29、收益率分别为13.59%、10.29%、10.34%, 连续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在 10%以上,2004 年顺利配股。案例,ST 寰岛(000691)是通过与关联方的资产置换和股权转让实现“摘星”在2007 年进行了一系列的收购兼并、资产剥离、资产出售、和股权转让等各种资10产重组方法优化资产、提高利润,在 2007 年中报上果然出现了净利润 3725.05 万元的大跨度转亏,无疑是资产重组的贡献。案例,东方银星(600753) 是通过资产置换在 2006 年就将净利润改写为正值的225.31 万元,而后又通过资产剥离的资产重组方式在 2007 年上半年成功地实现净利润 635.99 万元,顺

30、利“摘帽” 。 2.4.3 利用债务重组进行调节 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债务重组作为解决债务纠纷的一个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为企业所采用。债务重组对于减轻企业负担,优化企业资本结构,重新激发企业活力等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在债务重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债务重组收益,于是一些业绩欠佳的上市公司就会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2007 年年报中,即有 115 家上市公司取得了债务重组收益,平均增加当期利润 135 万元人民币。实际上这些上市公司平均有 23.9%的当期税前利润来自债务重组收益。而 ST 公司,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据

31、统计获得债务重组收益的 115 家上市公司中,ST 公司有 43 家;有 66 家上市公司的债务重组收益在 50 万元人民币以上,其中 ST 公司有 33 家;债务重组收益前二十大公司中 ST 公司有 14 家; 债务重组收益过亿的三家公司均是 ST 公司。这表明 ST 公司普遍采用债务重组作为改善当期业绩的手段。2.5 中小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治理对策完全消除盈余管理是不可能的,且适度的盈余管理可以使企业不断走向成熟,增强抗击风险的能力。中小企业的管理当局采取合法手段来追求自身利益的实现,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而我们在治理盈余管理行为时,应从不断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契约等方面着手,而不是一棒子

32、威吓或一簇就死。建议采取以下对策来治理与规范中小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2.5.1 建立和完善会计准则体系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宏观会计政策的前瞻性研究,并通过准则规定,对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及有关经济业务入账做出全面规定,即会计准则应该划11定一个范围,允许企业在各种可能的方法与政策间进行选择,并不是要会计准则整齐划一的规定一种会计政策与方法,这是以不顾各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而主观臆断的做法。其次,在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实施方面,应该建立有效的实施机制,定期检查对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实施的有效性,对其不断完善。2.5.2 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质是对相关权利、责任和收益的安排。企业管理当

33、局之所以能够进行盈余管理,这与公司治理结构有关,而董事长与总经理分离以及设立外部董事的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要比其他公司轻得多,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小企业盈余管理的程度往往更为深入。另外,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管理当局报酬的安排对盈余管理会产生较大影响。管理当局进行的盈余管理其实是短期行为的一种表现,因此,企业在进行报酬安排时可以运用一些长期酬劳计划。2.5.3 加强外部监督和加大监管力度要在加强对外部审计机构审计责任的管理和监督的基础上,通过审计准则的安排,由外部审计机构提供被审计企业盈余管理的评价报告,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减少企业的过度盈余管理。注册会计师要改进审计方法以防范和纠正公

34、司的不当盈余管理,不允许以追求效率而忽视效果的审计方法取代完整的审计程序。发现问题应进行严厉的处理,加大惩罚力度。同时,监管机构还应加强正确引导,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树立起公允、合法、一贯地进行会计盈余报告的正确理念。2.5.4 提高会计人员的理论水平我国会计人员要提高会计理论水平重要的是要理解在特定的环境中某些会计理论所带来的经济后果和经济影响,能区分盈余管理和会计造假的界线。会计人员应加强对会计理论,特别是对基本会计概念框架的学习,真正做到向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相关和可靠的会计信息。2.5.5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12过度的盈余管理甚至“操纵利润”引发的信用危机,实质上是腐败及各经

35、济集团利益相互交织作用的结果,注册会计师只不过是各种利益集团手中利用的工具而已。因此,要规范盈余管理行为,首先一定要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加大执法力度。13结束语通过对盈余管理理论上的把握,我们知道盈余管理是现代企业的一种会计手段,出现在我国企业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它的行为目的和手段方式使它成为一把双刃剑,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盈余管理的实际表现,使我们有必要对它加强治理、引起重视。虽然盈余管理本质上是一种机会主义、投机主义,为了企业的长期利益与可持续发展,许多人不提倡这种企业行为,但企业的成熟、市场的完善,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盈余管理也将在中小企业长期存在并发挥作用,所以我们有必要在理论与

36、实践上进行更多的研究总结,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以指导、规范企业的发展,并把会计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14致谢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回顾紧张却又充实的写作过程,本人在此向所有关心我的及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首先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 老师, 老师工作认真负责,治学严谨,水平深厚,乐于指导我们的毕业设计。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从选题的确定,对问题的思考与观念的启发,到论文的构建框架,都得到了余老师的指导。另外,还要感谢在这几年来对我有所教导的老师,他们孜孜不倦的教诲不但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让我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更教会了我做人处事的道理,在此表示感谢。同时还要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同学,因为有你们的帮助,我才能顺利地完成论文。15参考文献1郑一凡试论企业的盈余管理问题消费导刊,2010(3)2赵璇,陆蓓论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商业经济,2011(9)3秦晓兵浅谈企业盈余管理.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0)4沈烈企业盈余管理的误区与治理财会月刊,2010(13)5王圣迪企业盈余管理现象分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5)6许洁勤融资公司.中小企业融资新模,200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