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二章管理对象的基本数量描述.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2789321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1.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管理对象的基本数量描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第二章管理对象的基本数量描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第二章管理对象的基本数量描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第二章管理对象的基本数量描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第二章管理对象的基本数量描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章 管理对象基本数量分析I、教学目的了解管理对象基本数量分析的主要内容,掌握规模水平分析、动态分析、指数分析等基本方法。能够正确理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经济管理指标的含义,可以利用规模水平分析、动态分析、指数分析方法对社会经济经济活动进行基本的数量分析。 II、基本内容 第一节 管理对象规模水平分析一、规模(绝对水平)分析二、相对水平分析三、平均水平分析四、离散程度分析第二节 管理对象动态分析一、动态数列的概念和种类二、现象发展水平分析三、现象发展速度分析四、现象发展趋势分析第三节 指数分析一、经济指数的编制方法二、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III、学时分配表 序号 教学内容 课时分配1 规模水平分析

2、 32 动态分析 33 指数分析 3合计 9IV、教学方法 本章主要采取讲授与课外练习相结合的方法教学。在社会经济管理和研究工作中,人们首先要对管理对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这种了解和认识,常常通过基本情况的数量分析实现。这种分析所使用的方法,就是统计学的综合指标法、动态数列法和统计指数法。综合指标分析法具体包括规模(即绝对水平)分析、相对水平分析、平均水平分析和离散程度分析;动态数列法包括现象发展水平分析、速度分析和趋势分析;指数分析则包括复杂现象变动情况分析和现象变动的因素分析等。第一节 管理对象规模水平分析一、现象发展规模(绝对水平)分析现象规模分析常用统计总量指标。要正确描述现象的规

3、模,必须理解和掌握总量指标的概念、种类、作用和计算方法。(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总量指标就是反映现象发展的总规模总水平或经济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总量指标的表现形式为绝对数,又称绝对数指标或统计绝对数。例如,我国2006年末人口为 131448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92 万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09407 亿元等,均为总量指标。总量指标是最基本的统计指标,其主要作用可概括如下:1总量指标是统计认识事物的起点。由于客观现象基本情况首先都表现为一定的总量,所以总量指标能具体表明一个国家的国情、国力和建设的规模,以及各地区、部门、单位经济活动成果和工作总量。 2总量指标是制定政策、编制计划、进行科学

4、管理的主要依据。因为制定政策、计划,实行科学管理,都要以客观实际为依据,而反映客观实际的最基本指标,就是总量指标。因此,它就成了最主要的依据。3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一般是由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计算出来的,是总量指标的派生指标。(二)总量指标的种类1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总体内容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总体单位总量简称单位总量,它表示总体本身的规模大小,是统计总体包含的总体单位数的总和。总体标志总量简称标志总量,它表明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值的总和。例如,研究某市国有工业企业的经营状况时,对每个国有工业企业进行调查,经汇总得到该市国有工业企业数就是单

5、位总量,由每个国有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工业总产值等标志值加总求得的职工总数、工业总产值等就是标志总量。 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研究目的的不同而变化。因此,判断一个总量指标是单位总量还是标志总量,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例如,在研究某市企业状况时,职工人数是总体标志总量,而要研究该市企业职工收入情况时,职工人数则是总体单位总量。2总量指标按其所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是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变化过程累计总量的统计指标。如一年内的产品产量、人口出生总数等,都是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是反映现象在某一时刻(瞬间)上的规模或水平的总量指标。如在某一时点上的

6、人口总数、储蓄存款余额等,都是时点指标。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具有不同的特点。时期指标数值可以直接相加,其资料是通过连续调查取得,指标数值的大小与计算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时点指标数值不能直接相加,相加结果无实际意义,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没有直接关系,时点指标一般是通过非连续登记取得的。3总量指标按其计量单位不同,分为实物量指标、价值量指标和劳动量指标。实物量指标是根据事物的自然属性或物理性能,采用自然单位或度量衡单位计算的总量指标,如企业按个计算,粮食按公斤计算,发电量按千瓦时计算等。实物量指标可以直接反映产品的使用价值或现象的具体内容,但是不同属性和计量单位的实物量指标无法直接汇总,因此

7、它无法用来反映非同类现象的总规模和总水平,必须借助价值量指标来解决。价值量指标是以货币为单位计算的总量指标,如社会总产值、工资总额等。价值量指标具有最广泛的综合性和概括性。但是,价值量指标脱离了具体的物质内容,比较抽象。实际工作中,价值量指标和实物量指标常常结合运用。劳动量指标是以劳动时间为单位计算的总量指标,如工日、工时等。劳动量指标主要在企业内核算和管理中使用。(三)总量指标的计算方法1、总量指标的计算原则要正确统计总量指标,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科学性就是计算总量指标要有科学的理论依据。总量指标是一定现象的数量表现,每一个总量指标都具有一定质的规定性。由于客观事物之间彼此存在着

8、密切联系,若不从理论上规定涵义和界限,就无法进行统计。如计算工业总产值时,首先必须确定工业总产值的概念和包括范围,然后才能进行统计。(2)可比性。可比性就是指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的同一总量指标要具有可比性。同类物质产品直接反映产品同样的使用价值和经济内容,可以相加计算总量指标,而不同类现象相加的总量指标是没有可比性的。不同的历史条件往往影响总量指标所反映的内容和包括的范围,在确定和使用总量指标时,要进行适当调整使不同时期的总量指标具有可比性。(3)统一性。统一性是指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计算方法必须统一,这样才能使总量指标较大的范围(如全国) 、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具有明确一致的意义。2、总量指标的

9、计算方法总量指标的计算方法有直接计算法和推算法两种。(1)直接计算法。总量指标数值都是通过对总体单位进行全面调查登记,采用直接计数、点数或测量等方法,逐步计算汇总得出的。例如,统计报表中的总量资料,普查中的总量资料,都是采用这种直接计量法取得的。总量指标数值在计算方法上比较简单,但在计算内容上却是相当复杂,这就涉及到如何在质与量的统一中,反映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和水平。因此,总量指标数值的计算并不是一个单纯技术性的加总问题,而必须正确规定总量指标所表示的各种社会经济现象的概念、构成内容和计算范围,确定计算方法,然后才能进行计算汇总,以取得正确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总量资料。例如,要正确

10、计算工资总额,必须先明确工资的实质和构成;要计算国民经济各部门职工人数,不仅要明确职工的概念和范围,而且要从理论上先确定国民经济部门的分类,才能得出按部门分类的职工人数。(2)推算法。总量指标的推算法,是指在无法直接求得现象的总量指标时,利用客观现象之间的各种数量关系或利用抽样调查资料,去推算研究对象的总量指标。常用的总量指标推算方法有:平衡关系推算法。如利用商业企业商品购销存平衡关系推算商品销售量:本期商品销售量=期初库存本期购进期末库存。因素关系推算法。当某现象的总量指标可以分解为若干因素指标时,我们可以利用已知的各因素指标数值去推算未知总量指标。如:农作物收获量=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商

11、品销售额=商品销售量销售单价等。比例关系推算法。比例关系推算法,就是利用已知某一时期某一地区或某一单位的某项指标及与其相关指标的比例关系资料,去推算另一类似时期、地区或单位的同类指标。 ,也可用来从部分资料估算总体资料。用以估算的比例或比率资料有比重数、换算系数、差价率、利用率等多种相对指标。如例用居民消费品零售额及其比重推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除居民消费品零售额外,还有社会集团消费品零售额):某地区消费品零售总额=该地区居民消费品零售额居民消费品零售额比重商业企业根据固定费用(F)、可变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可变费用率(R/PQ ) 等资料计算“ 盈亏平衡分界点”:(X 为盈亏分界点销售额,R

12、为可变费用 ,P 为单价,Q 为PQF1商品销售量,PQ 为销售总额)例 2.1 若某商业企业9 月份应承担固定费用为 50 万元,可变费用为 600 万元,销售额为 700 万元。则该企业盈亏分界点销售额为:(万元)3507/61PQRFX插值估算法。插值估算法是根据基若干已知项目对应关系的资料来估算未知项目的对应关系的数值,或根据动态数列和变量数列的若干已知对应项目数值,估算数列中所缺的未知对应数值上。如:A内插法。如利用平均速度发展估算缺少的数字资料 。如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资料第一年为 12亿元,第二、三两年资料失落,第四年为 16亿元。可用平均发展速度法估算所缺数据:,按平均发展速度插

13、补所缺资料如下:106.20aXn第二年国内生产总值=121.1006=13.2072 亿元第三年国内生产总值=13.20721.1006=14.5358 亿元B线性插值法。线性插值法是在已掌握两项有关的对应实际资料去估计第三项对应的未知资料时,根据已掌握的两项对应资料建立直线方程,进而推算未知资料。例 2.2 设某公司五个食品加工厂某年某种产品的生产量及生产费用资料如下:表 2.1 某公司加工厂某年某种产品的生产量及生产费用资料工厂名称 甲 乙 丙 丁 戊生产量(吨) x生产费用(百元) y4008004409005009405409605601040另知该公司还有一个年产食品 480 吨的

14、食品工厂缺失费用资料,则可用线性插值法作如下推算。两点式直线方程为: 010xyxy整理得: )(010xyy代入本例资料得:(百元)92)48(05648)(010 xyyC拉格朗日插值法。拉格朗日插值法是线性插值多项式的推广。线性插值多项式为: )(010xyy0100)(x 0101010 xyxyxyy 拉格朗日多项式为:)()()( 02010 nxxyxL )()(12101n )()(21202nxxy )()()( 3231303 n例 2.3 仍用上例资料计算如下: )5604)(0)(54)( 888)( xLy)()()(0(9 )560)(450)()(45( 88 )

15、()()(0(96 )5406)(50)(46)(5( 8841 百 元 )(9317.0)7.(960 7.298抽样推算法。抽样推算法就是通过抽样调查取得样本指标,利用样本指标(如样本平均数、样本成数等)和总体单位数推算总体标志总量、总体中具有某种标志的单位数等。如抽样调查得到某企业职工月工资样本平均数是 2000元,并知该企业有1000 名职工,则该企业职工月工资总额为20001000=200 万元。(3)总和记法及求和规则。计算总量指标数值时,或在统计运算中,涉及一系列变量值或标志值的全部或部分相加,是最常用的一种运算,需要采用简便的记法来表示其总和。代表总和的通用符号就是希腊文大写字

16、母 (Sigma ) ,也称连加和号,最常用的形式为 ,其中代表各个 变量值,总和号上下方的标号表明计算总和的的起 止点,niX1iX iX即从开始加到 为止:innXXni 321为方便起见,常以 作为的 简写。i1以下分别介绍三个求和的规则或公式。设 X 和 Y 是两个变量,则两个变量和的总和,等于每个变量 总和的和,即ii)(因为 )()2()1( nYXYXi = n= i同理,可以证明两个变量之差的总和,等于每个变量总和之差,即)()2()1()( nYXYXiYX = 312n= iY依据上述结论可以推广到若干个变量之值的总和,例如: )(iZYiXiZiX某一变量乘以常数 a 后

17、求的总和,等于该变量值的总和乘以常数 a,即i nX )()( 211假设进行 n 次观测,每次所得的观测值为同一常数,则 n 次观测值的总和等于 n乘以该常数,即 anni )( 11二、相对水平分析管理对象相对水平分析常使用相对指标,在社会经济研究实践中,相对指标也是多种多样的,下面就各种相对指标的概念、作用、计算方法等基本问题,进行简要论述。(一)相对指标的概念和作用1 相对指标的概念相对指标是两个有相互联系的现象数量之比,用以反映现象的发展速度、强度、结构或数量联系程度,其结果表现为相对数,故也称为统计相对数。如我国 2004 年人口出生率 12.29、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为 21.6%等

18、,都是相对指标。2 相对指标的作用相对指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相对指标为人们深入认识事物发展的质量和状况提供客观的依据。例如,2004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是上年的109.5%,经济增长速度为 9.5%;全社会劳动生产率 18295元人等等,有了这些相对指标,使我们在总量指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相对指标为不能直接对比的现象提供比较基础。例如,比较两个规模不同的企业的效益,不能直接用利润额大小进行对比,但如果拿资金利润率、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就可进行正确比较,作出恰当评价。(二)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相对指标有有名数和无名数两种表现形式

19、:1有名数。它是以计算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与分母指标数值的计量单位结合起来表示的。如人口密度用“人/平方公里”表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用“元/人”表示。2无名数。无名数是一种抽象化的数值,常以倍数、系数、成数、百分数、千分数来等表示。(1)倍数或系数。倍数或系数是将对比基数抽象为 1 而计算的相对数,当分子数值比分母数值大得多时,常用倍数表示,如 2004 年我国钢产量为29723万吨,是 1949 年钢产量 15.8 万吨的 1881.2 倍。当分子的数值与分母数值差别不大时,常用系数表示,系数可以大于1,亦可以小于 1。如相关系数,磨损系数等。(2)成数。成数是将对比基数定为 10而计算出来的

20、相对数。如粮食产量增产一成,既增长十分之一。(3)百分数或千分数。百分数(%)是将对比基数定为 100 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它是相对指标常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当对比的两个指标数值不太悬殊时适合用百分数。如某门课程的及格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 96%,某企业本月产量计划完成程度为 103%等。统计中还把两个以百分数表示的指标进行对比,差距相当于 1%,称为一个百分点。例如,某企业计划劳动生产率比去年提高 10%,实际提高 12%,实际比计划多提高两个百分点。千分数()是将对比基数抽象为 1000 而计算的相对数。一般在分子比分母数值小的很多时用千分数表示。如 2004 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 12.29,

21、死亡率为 6.42 ,自然增长率 5.87。 此外,还有万分数、十万分数等。(三)相对指标的计算方法相对指标按照研究对象的性质、分析目的和对比标准的不同,可分为六种: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和动态相对指标。1 结构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是在总体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的某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而计算的相对数,它可以反映总体的构成情况。其计算公式如下: 。%10总 体 全 部 数 值总 体 中 某 部 分 数 值结 构 相 对 指 标结构相对指标,又称比重指标,一般用百分数或系数表示,各组比重总和等于 100%或 1。例 2.4 2004 年我国国内

22、生产总值 136875.9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为20768.1 亿元,第二产业为 72387.2 亿元,第三产业为 43720.6 亿元。则各产业所占比重为: 。%17.59.136820第 一 产 业 所 占 比 重 7第 二 产 业 所 占 比 重 454第 三 产 业 所 占 比 重可见,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达到 52.89%,因此,该产业在总体中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结构相对指标有两个主要作用:(1)结构相对指标可以反映总体构成特征。 例如,表 2.2 资料就表明了某地区的产业构成特征,该地区以工业经济为主导,农业经济还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第三产业有一定发展,但还很不够。表 2.2 某

23、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构成统计表按三次产业分组 各产业所占比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28.3550.6521.00合 计 100.00(2)通过不同时期结构相对指标的变化,可以反映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及其规律性。如表 2.3 表明,某地区经济在15 年的发展中,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由农业为主体的较落后经济发展成为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较先进的经济。表 2.3 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构成统计表()1990 年 1995 年 2000 年 2005 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553510404218333532253045合 计 100 100 100 100(3)结构相对指标可以说明事物总体的质量或工

24、作的质量,反映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利用情况。例如,学生优良率的高低可以反映教学质量的高低,产品合格率的高低,可以表明生产部门的工作质量的优劣等;工时利用率、原材料利用率等能够反映企业的人力、物力利用状况。2 比例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是反映同一总体中各组成部分之间数量对比关系和均衡状况的综合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总 体 中 另 一 部 分 数 值总 体 中 某 一 部 分 数 值比 例 相 对 指 标 比例相对指标一般用百分数或几比几的形式表示。例如,2004 年底我国人口数 129988 万人,其中男性人口数为 66976 万人,女性人口数为63012 万人,则男性人数与女性人数的比例为 10

25、6:100 或 1.06:1。反映总体中若干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通常用连比形式 1 : m : n。例如,若科学技术人员总数为1080.9 万人,其中,高、中、初级职称人数分别为 71.28 万人、285.71 万人、723.91 万人。则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人数的比例约为 1 : 4 : 10。利用比例相对指标对总体的比例关系进行研究,能帮助我们认识客观事物按比例发展的要求,判断比例关系正常与否。当现象总体内部的比例关系发生变化,并超过一定的数量界限时,总体的性质会发生变化。例如,1952 年我国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的比例是 654:100,而 2006 年的比例是 128:100,表

26、明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业化的成绩巨大。3 比较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是反映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条件下数量对比关系的综合指标,用以说明某一种现象同一时间在不同地区(或单位)发展的差异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同 种 指 标 值同 时 期 乙 地 区 ( 单 位 ) 标 值甲 地 区 ( 单 位 ) 某 种 指比 较 相 对 指 标 比较相对指标一般可用百分数、倍数、系数表示。例如,2004 年北京市生产总值为 4283.31 亿元,天津市为 2931.88 亿元,上海市为 7450.27 亿元,则上海市生产总值为北京市的 1.74 倍,而北京市生产总值又为天津市的 1.46 倍。比较相对指

27、标在统计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经济管理工作中,把企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与同类企业的先进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对比、与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对比,可找出差距,挖掘潜力,为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提供依据。4 强度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但有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用来表明某一现象在另一现象中发展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的 总 量 指 标 数 值另 一 有 联 系 而 性 质 不 同某 一 总 量 指 标 数 值强 度 相 对 指 标 强度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有名数,由分子与分母的单位组成复合单位。例如,2004 年我国平均人口数为 129608 万人,国内生产总值为1

28、36875.9 亿元,则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 10561 元/人。另外,有些强度相对 指标的数值也用千分数或百分数表示,如 2004 年我国人口死亡率为 6.42。强度相对指标的作用主要是:(1)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例如,2004 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为 362.22 公斤/人,人均钢产量 229.33 公斤/ 人。这些强度相对指标数值愈大,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愈强。 (2)反映事物的密度和普遍程度。如人口密度是人口数与土地面积对比的强度相对指标,它反映了人口的密集程度。 (3)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例如,计算资金利税率、流通费用率、商品适销率等强度相对指标,可以说明企业经济效益的高

29、低。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分母有时可以互换,因而可以计算正指标和逆指标。例如,2004 年我国平均人口数为 129608 万人,医院病床数为304.7 万张。则:正 指 标千 人张人 口 总 数医 院 病 床 数每 千 人 口 病 床 数 /4.219607.3逆 指 标张人医 院 病 床 数人 口 总 数每 张 病 床 服 务 人 数 /5.8上述计算结果2.4 张/千人,说明每千人拥有的医院病床2.4 张,数值越大,表示每千人拥有的床位数越多,说明我国医疗保证程度越高,它从下面说明医疗保障程度越高,故称正指标;425 人/张说明平均每张病床要供 425 人使用,指标数值越小,说明医疗保证程度

30、越高,所以是逆指标。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分母不能互换。例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等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分母是不能互换的。5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是某种社会经济工作在一定时期的实际完成数与同期计划数之比,用以检查、监督计划执行情况的相对指标,一般用百分数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10计 划 任 务 数实 际 完 成 数计 划 完 成 程 度 相 对 指 标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要求分子、分母的涵义、计算方法、计量单位以及时间长度和空间范围等方面保持可比。同时,由于计划任务数作为衡量计划完成情况的标准,分子、分母不能互换。由于所下达的计划任务数可以是绝对数,也可

31、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因此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有以下几种计算方法。(1)计划任务数为绝对数和平均数时,直接用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基本公式计算。例 2.5 某企业某年计划产量为 1000 吨,实际完成的生产量为 1200 吨,其计划完成程度为: %12012计 划 完 成 程 度 相 对 指 标计算结果表明,某企业某年超额 20%完成计划生产任务。例 2.6 某企业某年计划职工平均工资为 30000 元,而实际该年该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为 33000 元,则该企业工资计划完成程度为: 13工 资 计 划 完 成 程 度计算结果表明该企业工资计划完成程度是110,即超额 10完成工资计划。(2)计划任务

32、数为相对数时,计划完成程度的计算有两种情况。1)按降低率规定计划任务,其计划完成程度为:%101计 划 降 低 率实 际 降 低 率计 划 完 成 程 度 相 对 指 标例 2.7 某公司 2005 年 8 月份计划生产费用下降 10%,实际下降 8%,则该公司生产费用计划完成程度为: 2.018计 划 完 成 程 度 相 对 指 标计算结果表明,该公司生产费用降低计划完成情况不够好,尚有 2.22%的计划任务未完成。2)按提高率规定计划任务,其计划完成程度为: %101计 划 提 高 率实 际 提 高 率计 划 完 成 程 度 相 对 指 标例 2.8 某公司 2004 年计划劳动生产率比去

33、年提高 10%,而实际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15%,则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为: 5.041计 划 完 成 程 度 相 对 指 标计算结果表明,该企业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 104.5%,超额 4.5%完成计划。对于计划完成情况的评价要以计划指标的性质和要求为标准。当计划指标以最低限额规定时,如财政收入、总产值等成果性指标,计划完成程度以等于或大于100%为好,大于 100%则表示超额完成计划,小于 100%则表示未完成计划;当计划指标以最高限额规定的,如产品成本、商品流通费用率等消耗性指标,计划完成程度以小于或等于100%为好,小于 100%则表示超额完成计划,大于100%则表示未完成计划。(3

34、)计划执行进度检查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还可以用来检查计划执行的进度,从时间上考核计划执行的均衡性,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计划的完成和超额完成。该种检查的计算方法是,计划期初至检查时止累计实际完成数与全期计划任务数之比来表示,即: %10全 期 计 划 数 计 实 际 完 成 数计 划 期 初 至 检 查 时 止 累计 划 执 行 进 度 指 标例 2.9 某企业某年计划产值为 620 万元,三月末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时得知实际产值1、2、3 月份依次为20 万元、48 万元和 100万元,则 1.270621483 月 份 的 计 划 执 行 进 度截 至(4)长期计划执行情况检查长期计

35、划一般是指计划期在5 年及以上时间的计划,其制定和检查方法有累计法和水平法两种。检查其执行情况主要是计算计划完成程度和提前完成时间。1)累计法。当计划任务数是规定在整个计划期间应完成的累计数时,称为累计法计划。这类指标有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新增固定资产等。其计划完成程度为:%10本 期 计 划 规 定 的 累 计 数计 数计 划 期 间 实 际 完 成 的 累计 划 完 成 程 度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是将计划期的全部时间减去至执行计划之日起至累计完成计划的时间。例 2.10 某企业“十五”计划规定新增固定资产总额为 1500 万元,五年实际累计完成新增固定资产总额为 1540 万元,则该企业五

36、年新增固定资产计划完成程度为: %7.10254计 划 完 成 程 度假如该企业于2005 年 6月底实际完成的累计新增固定资产已达 1500 万元,则该企业提前半年完成了五年计划。 2)水平法。当计划任务数规定计划期内最后一年应达到的水平时,称为水平法计划。这类指标主要有产量、产值和利润额等计划。其计划完成程度为: 10到 的 水 平长 期 计 划 规 定 末 期 应 达 的 水 平长 期 计 划 末 期 实 际 达 到计 划 完 成 程 度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是根据连续一年时间的产量和计划规定最后一年的产量相比较来确定的。例 2.11 某企业 20002005 年计划规定某种产品达到年产量

37、56 万吨的水平,实际在计划末期,即 2005 年年产量已达 70 万吨,则五年计划完成程度为: %12556计 划 完 成 程 度若从 2004年的 7 月初起至 2005 年6 月末止,实际产量已达到 56 万吨,则该产品产量提前 6 个月完成了五年计划任务。6 动态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是现象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比,用来反映现象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情况,又称为动态相对数或发展速度。其计算公式为: %10基 期 水 平报 告 期 水 平动 态 相 对 指 标动态相对指标一般用%表示,有时也用倍数表示。式中基期指用作比较基础的时期,报告期则是同基期对比的时期。例 2.12 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

38、2006 年为 610亿元,2005 年为580 亿元,其动态相对指标或称发展速度为: %17.055801亿 元亿 元动 态 相 对 指 标计算表明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动态相对数或发展速度为105.17,它表明该地区2006 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了 5.17。(四)计算和运用相对指标的原则1对比指标的可比性原则。 严格保持对比两指标的可比性是计算和应用相对指标的基本要求。所谓指标的可比性,就是拿来对比的两个指标必须符合研究任务的要求,比得合理;对比的结果,要能说明我们所要说明的问题。指标可比性主要包括总体范围可比、计算方法可比、经济内容可比等。2相对指标和总量指标结合运用原则。相对指标是一

39、个比值,它不能反映现象之间绝对水平的差别。要比较准确的说明客观现象的基本情况,需要将相对指标和总量指标结合起来运用。例如,甲企业报告期某种产品产量为 16 万吨,基期为 10 万吨;生产同种产品的乙企业报告期产量 160万吨,基期为 100万吨。则甲乙两个企业动态相对数都是 160%,完全相等。但从绝对数量来看,两个企业的产量在基期与报告期都相差 10 倍。所以在运用相对指标分析问题时,不结合研究它背后的绝对数量就不容易得出全面的结论。3多种相对指标结合运用的原则。因为每种相对指标只能说明研究对象某一方面的数量关系,要全面认识事物,就必须综合运用多种相对指标。例如,要研究某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就

40、应将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和强度相对指标等结合运用,才能较全面地反映其发展情况。三、平均水平分析(一)平均指标的概念和作用对现象平均水平或称一般水平的描述,常用平均指标。平均指标有静态平均数和动态平均数两种。这里只研究静态平均指标。平均指标(静态平均数)是用来反映同质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例如,平均工资、平均价格等都是平均指标。平均指标的特点是把同质总体内各单位在某一数量标志上的差异抽象化了,用一个数值来代表总体各单位某种数量标志值的一般水平。平均指标在社会经济管理和科学研究的许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其主

41、要作用可概括如下:1、反映现象集中趋势。客观现象总体中各单位数量标志的变化是有差异的,变量值从小至大形成一定的分布。通常,标志值很小或很大的单位都比较少,平均数周围的单位数则占较大比重,因而平均数反映了标志值变动的集中趋势。例如,从平均工资就可以看出某单位职工的平均收入。2、比较现象时空差异。由于平均指标消除了总体单位的影响,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故有利于比较现象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上的发展变化情况和差异。例如,用工人劳动生产率指标可以比较、评价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生产发展情况。3、分析现象依存关系。在对现象总体进行分组分类的基础上,应用平均指标可以观察现象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42、的关系。例如,对不同规模的贸易企业按流转额分组,再计算各组企业的平均商品流通费率,就可以分析商品流转额的增减和流通费用率升降的依存关系。4、提供估计推断基础。由于平均指标代表了总体各单位某种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因而可以利用它推算总体的标志总量以及相关的其它指标。例如,在抽样调查中,利用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等。(二)平均指标的计算方法平均指标按计算方法不同可分为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前三种是根据总体所有标志值来计算的,称为数值平均数;后两种是根据标志值所处的位置来确定的,称为位置平均数。1、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是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之和(总体标志总量)与总体单位数

43、之比,反映总体各单位某种标志值的一般水平。其基本计算公式为: 总 体 单 位 数总 体 标 志 总 量算 术 平 均 数 在以上公式中,分子和分母在经济内容上有着从属关系,分子数值是各分母单位特征的总和,两者在总体范围上是一致的,即分子与分母有一一对应关系,有一个总体单位就必须有一个标志值与之对应,否则就不是平均指标,这也是平均指标和强度相对指标的区别所在。强度相对指标虽然也是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但它并不存在各标志值与各单位的对应问题。如职工平均工资是平均指标,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强度相对指标,它们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根据计算资料的不同,算术平均数分为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1

44、)简单算术平均数当掌握的资料是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时,可先将各单位的标志值相加得出标志总量,然后再除以总体单位数,用这种方法计算的平均指标称为简单算术平均数。其计算公式为: nxx21式中: 为算术平均数; 为各单位标志值; 为总体单位数, 为总和x 符号。例 2.13 某企业的一个生产班组有 5名工人,其月工资分别为 700 元、750元、800 元、850 元、900 元。则这 5 名工人的月平均工资为: ( 元 )805498070nx(2)加权算术平均数当掌握的资料是编制成变量数列的资料,这时计算平均指标应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其计算公式为: fxffxn 21式中, 为各组次数,其它符号

45、同前。f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时有两种情况:一是依据单项式变量数列计算;二是依据组距式变量数列计算。例 2.14 某车间有 50名工人, 日生产某种零件如表 2.3 所示,试求平均每个工人日产零件数。解:平均每个工人日产零件数: ( 件 )78.162108597165fx表 2.3 日产零件加权平均数计算表按日产量组(件) x各组人数(人) f生产零件数(件) xf1516171819515181027524030618038合计 50 839通过计算可以看出,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不仅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而且受各组次数多少的影响。次数多的标志值对平均数的影响大些,次数少的标志值对平均数的影响

46、也小些。次数最多组的标志值接近平均数,如上例平均日产量为 16.78 件,它最接近于权数最大组(18 人)的标志值(17 件) 。可见,各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多少对平均数起着权衡轻重的作用,所以,把次数称为权 数。因此,把以上平均数的计算形式称为加权算术平均数。f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次数起着权衡轻重的作用,只有当各个标志值的次数不相等时,次数作为权数才起作用,如果各组次数完全相同(即 ) ,nff21次数作为权数,就不起作用了,这时加权算术平均数就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即 nxfx如上例,假定各组工人人数都是 10人,则平均日产量为: 件1758105)976(101010987615 x可见,简单算

47、术平均数实际上是权数相等的加权算术平均数,是加权算术平均数的特例。权数除用次数(频数)表示外,还可以用比重(频率)表示。因此,便有另表 2.4 日产零件数及其平均数计算表工人人数(人)按每人日产零件分组(件) x绝对数 f比重 f/fx1516171819515181020.100.300.360.20 0.041.504.806.123.600.76合计 50 1.00 16.78一种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形式,其公式如下: fxffxfxn21例 2.15 仍以表 2.3 所示资料为例,采用权重系数公式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平均每个工人日产零件数: 件78.1604.92.1836.07.160.

48、5 fx计算结果和前面计算的加权算术平均数完全相同。这说明权数的权衡轻重作用,说到底是体现在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的大小上。哪一组的单位数所占的比重大,哪一组标志值对平均数的影响就大。所以,用比重权数计算的加权算术平均数更明确地显示了权数的实质。以上是根据单项数列资料计算的算术平均数。如果我们掌握的资料是组距数列,只要先计算出各组的组中值,以组中值为各组标志值,代入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即得算术平均数。例 2.16 抽样调查某地2000 个 3口之家的居民户,得其生活费用支出资料如表2.5 所示,试计算居民户月平均生活费支出。表 2.5 2000 户居民生活支出及平均数计算表月生活费支出(元

49、) 组中值(元) x户数(户) f各组生活费支出(元)xf600 以下6008008001000100012001200 以上500700900110013001803509005205090 000245 000810 000572 00065 000合 计 2000 1782 000居民户月平均生活费支出为: 元891207502935018513705 fx依据组距数列计算算术平均数的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假设性,即假定各组内部的标志值分布是均匀的。在此前提下,组距越小,计算得到的平均数越接近于实际的平均数,即近似程度决定于组距大小。2、调和平均数调和平均数是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又称倒数平均数。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