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 美的真谛,4 滕王阁序,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一、作者简介王勃(649或650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早露,乾封初(666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年)补虢州参军,因撞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县令。上元二年(675年),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资源助读,知识整合,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其中写离别怀乡之作较为著名。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唐人送别诗中名作。王勃的赋和序、表、碑、颂
2、等文,今存90多篇,多为骈体,其中亦不乏佳作。滕王阁序在唐代已脍炙人口。被认为是“永垂不朽”的“天才”之作。,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二、作品背景 王勃在前往交趾探父途中,途经洪州,正赶上洪州都督阎公重修江南名楼滕王阁而于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借以标榜政绩。王勃此时孤身作客,形单影只,内心戚戚,自然感到压抑。但他并不甘沉沦,想借此机会一吐胸中块垒。据新唐书文艺传记载,都督阎公想借此机会夸赞自己的女婿,让其女婿事先写好一篇序文,到时当众写出即可。宴席上,阎公准备纸笔,遍请众客,别人推辞,独王勃欣然提笔,当众写下了此文。,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三、相关常识 1.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
3、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2.骈文: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体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用骈偶句和“四六句”;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一、读准字音,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二、辨识通假,三、一词多义,资源助读,知识整合,资源助读,知识整合,资源助读,知识整合,四、古今异义,古义:掌著述的官;今义:学位的最低一级,大学本科毕业时授予。,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五、词类活用,资源助读,知识整合
4、,六、特殊句式 (1)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定语后置句) (2)童子何知(宾语前置句) (3)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介词结构后置句) (4)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省略句) (5)怀帝阍而不见(被动句) (6)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判断句) (7)奏流水以何惭(宾语前置句),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七、名句积累 (1)王勃滕王阁序中也有登高望远的语句:“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2017北京高考) (2)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2015广东高考) (3)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2015四川高考) (4)诗人笔下的“
5、秋”气象万千。它是王勃眼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寥廓多姿(2015天津高考) (5)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2014江苏高考) (6)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7)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8)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资源助读,知识整合,(9)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一、理清文章思路,二、说说文章主旨 本文是一篇序,同时也是一篇优美的骈文。作者用富丽华美的辞藻,称道洪州,记述盛宴,描写滕王阁的壮丽,以及辽阔壮美的山川秋景,并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
6、懑悲凉而又不甘沉沦的复杂感情,表达了一种高尚的人生观,暗示了作者的追求。,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任务一】梳理文章思路 1.本文的写作思路及结构层次是怎样的? 提示:先称道洪州,记叙盛宴,再描写滕王阁的壮丽以及辽阔壮美的山川秋景,后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沉沦的复杂感情,最后又落笔眼前。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段,扣“洪府”,地势雄伟,物产珍异,人才杰出,宾主尊贵。第二、三段,扣“秋日登阁”,楼阁壮丽、山川胜景,秋景特色,流光溢彩。第四、五段,扣“饯”,宴会盛况,人生遇合,借古勉今,穷且益坚。第六、七段,扣“别”,自叙遭际,谢主引宾。,初读整体感
7、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2.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文章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照应了“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的主旨。,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任务二】 分析写作特色,体会作者情感 1.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作者在着意铺叙美景之后,以腾挪跌宕的笔势,由逸游的豪兴,陡然引出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表明了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的执着态度。“望长安于日下”四句抒写了远离京城,失意流落之情,接着从关山难越,念及英雄失路
8、,连用屈原、贾谊、冯唐、李广四人的典故借怀才不遇的人物表达自己有志难伸的悲愤。至“所赖”一提,振起全篇。“老当益壮”几句,勉励同仁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为全篇警策。接着又以“大鹏”作比,表明凌云之志,又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成句,表明自己信心未泯。同时,又反用“贪泉”、“涸辙”、阮籍之典,说明处困顿而情操不移,逆境中壮志弥坚。作者就是如此展示了其抑扬升沉的情感发展轨迹,披露了交织于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情感。,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2.作者在第四段中说“兴尽悲来”,结合下文看,作者的“悲”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一
9、悲命运,盈虚有数;二悲仕途,壮志难酬;三悲孤独,萍水相逢;四悲年华,韶华易逝。,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文章抒情部分先后表现出两种感情基调:一方面,因怀才不遇而感伤失落;另一方面,保持乐观心态,对未来寄予希望。这二者是否矛盾? 提示:,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
10、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
11、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技法借鉴,主题阅读,形容词的活用 技法指导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在文言文中,形容词如果处在主语或宾语及判断句谓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征和意义,它就活用为名词。 例:四美具,二难并。(美好的事物;难得的宾主)滕王阁序,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本身是不能带宾语的,但有时后面却带了宾语(但又不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这时候形容词就活用
12、为动词。,技法借鉴,主题阅读,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为使动词。,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技法借鉴,主题阅读,对点小练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解析:B项,为形容词作动词,变小变弱,其余三项均为形容词作名词。 答案:B,技法借鉴,主题阅读,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解析:A项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愚蠢;其余三项均为形容词作名词。 答案:A,技法借鉴,主题阅读,穷且益坚
13、名句诵读 步步常由逆境行,极知造物欲其成。(陆游逆境)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欧阳修戏答元珍)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技法借鉴,主题阅读,素材趣读 王勃才华早露,仕途坎坷。年轻时授朝散郎,做沛王府侍读,因戏为檄英王鸡被逐出王府。高阁盛宴,美景良辰,引发了盛筵难再之悲、身世之悲。“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他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心怀明君,却有生不逢时、壮志难酬的悲叹。
14、出于对生命的热爱,对环境的不屈,王勃发出了“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宣言,他知道不能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自己虽然失意,但济世的信心并未泯灭,内心不平,但绝不学放纵不羁的阮籍为“穷途”而哭。人生总有太多的不如意,可生活还是要继续,太阳每天依旧会升起,要相信:希望永远就在自己心里。,技法借鉴,主题阅读,美文品读 流泪的滕王阁 潘碧秀 江畔小舟、轻摇的芦苇、南来聚拢的风赣江上一览无余,视野里找不到期待的身影。 我在滕王阁的一隅,独想王勃。 游人的思绪如牵强的秋风,薄薄地依偎在滕王阁穿越时空的坚强里。站在清冷的滕王阁上,睁眼闭眼间全是王勃清瘦忧郁的神情。斜阳拥抱着
15、欲泣的滕王阁,阁影斜斜地躺在江水里荡漾。帝王君子犹不见,槛外长江空自流。寂寞的阁上,觥筹交错的场景不复存在,诗弦管乐也只是附和。我坐在阁的阶梯上独自听江的声音,江波的皱褶里藏着绝代的才子王勃。,技法借鉴,主题阅读,阁的忧伤无声息地让我追随。每一寸楼板、每一抹丹朱都在我的心弦上颤动。想为流泪的滕王阁续一首诗,诗里面是伤痕累累的王勃。流泪的滕王阁日日孤寂地走入我梦中,独自徘徊复徘徊。我找不到王勃的诗句,无数醒着的黑暗的夜里,枕着阁影到天明。 有人说:所有的风景都会拒绝一部分人,偏爱一部分人;所有人,生来都会属于不同风景。在朝堂上得不到肯定的滕王,一再遭谴受贬,然而层层不得意却抹不掉他悠游于世、歌舞
16、人生的脾性。,技法借鉴,主题阅读,贬到赣江边任小刺史,他仍意兴遄飞地要为自己建一座阁“拍檀板唱歌,举金樽喝酒”,吸引文人才子登临放歌。那个仲秋的日子,王勃的“独角戏”正演着。他深望着水天相接的江面,感慨人生如江面枝柯,沉浮复浮沉,一腔激情和渴望却在纸上无羁地飘洒,洋洋一派文章,力透纸背的全是对生活的向往。有人说“厚积”是为了“厚发”,王勃客居剑南数年,终有了其巅峰之作。滕王阁只不过是显其巅峰昂然之姿的一种凭借罢了。此时的长安,或许已将王勃淡忘得一干二净。谁会在抚筝时,思绪在筝上游移间想起王勃?如今,赣江畔的孤鹜年年此时都要背起王勃馈赠给它们的礼物一上一下翩翩地飞,托起无限秋水长天的风情。 “物
17、是人非事事休”,游人仍在阁上徘徊留连,眺望阁外水云间,心似江水茫茫,欲拍栏杆。浅云灰灰地衬着阁,如一双饱蓄泪水的眼睑。,技法借鉴,主题阅读,扁舟载着一截悠悠的阁影,忧郁地前行,涌起的江浪层层间依稀可见当年王勃的风姿。这个自幼饱读诗书、贯通九经的青年,于线装书中陶陶然的青年,瑟缩在蜀地的乡居里,不再想读书之外的事情。蜀地去长安已遥遥又遥遥矣。无人识君,只有在迷惘中放纵文字:蜀中九日圣泉宴“每有一文,海内惊瞻。”(杨炯语)人生有许多门,可其中一些门只对一些人是永远敞开的;不要试图去敲门,去敲人生遗憾的门。王勃若一心为文,历史也许要改写吧。可惜,王勃在剑南之地逍遥了两年, 终究不甘寂寞,踌躇北上,到
18、河南任参军。书生之迂,终惹大祸,龙颜大怒,险丢性命。人生沉浮反复,王勃心冷了。,技法借鉴,主题阅读,一片阁/躲在云层下/疲倦和黄昏的鸟一样/面对江水恸哭。江水缓缓流,终有温柔得叫人落泪的时候。一介书生咬文嚼字,终有让人品错味的时候。该张皇、迷惘、失落,还是愤懑,毕竟人生不是“数点扁舟向斜阳”那样诗意、简单而又直观。人无语,惟有惘怅地醉去。滕王阁虽不在出产帝王将相的长安,站在这玲珑典雅的阁上,赣江无限风情一览无余,王勃的梦魂可以与阁相依偎至永远了。 昆德拉说:生活是棵长满可能的树。王勃在客居剑南的日子里,也许模拟了日后的种种可能,却没料到人生最绝望的一种可能就立在水中候着。 王勃如断线的纸鸢一头
19、栽进江里去了,灵魂可依附在了江中鱼儿身上?想他经行处会不会开出一江的花来,让鱼儿也欣喜,让鱼儿也惘怅。,技法借鉴,主题阅读,斜阳已成余辉,阁上人去,鸟去,空留一片寂寥。 (选自散文) 注据唐才子传载,王勃因溺水而亡。 亮点品读 标题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对王勃悲剧命运的同情和慨叹。 “独想”一词准确地表达了作者对王勃的偏爱和仰慕。 画线句化用王勃的诗句,信手拈来,不着痕迹。 将长安对王勃的淡忘,与赣江畔孤鹜的年年翩飞进行对比,说明王勃的文章影响之长久。 画线句慨叹王勃不该去敲那扇不属于自己的官宦之门,而应在文学的殿堂里挥洒自己的才情。见解独到,富有警世作用。 结尾处以极具抒情性的笔调表达了对王勃的千古追思。,技法借鉴,主题阅读,【思考】 1.开篇说:“赣江上一览无余,视野里找不到期待的身影。”这里“期待的身影”指的是谁?“赣江”与被寻找的这个人是什么关系? 2.文章说:“人生有许多门,可其中一些门只对一些人是永远敞开的;不要试图去敲门,去敲人生遗憾的门。”请结合原文,说说句子的含义。 参考答案:1.指的是王勃;王勃写过著名的滕王阁序,而滕王阁就建在赣江江畔,况且王勃又是溺水而死,因而由赣江之水写起容易产生对王勃的追思。 2.选择永远敞开的门可以让自己的人生成为一条坦途,而选择那扇关着的门,可能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