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业结构有序度与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宏观谨黼 宏 2015年第 7期 产业结构有序度与矿产资源密集型 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 武 剑 戴 潇 严 良 内容提要 本文关注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 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对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 而言,在资源枯竭阶段 ,由于经济增速下滑,原 本单一稳定的产业结构会向多元、更为复杂的 产业结构变化,区域经济系统会 因此而变得不 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 实现 由波动的、不稳 定的产业结构向有序的、稳定的产业结构演化, 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尝试构建基 于 logistic映射的区域经济复合系统协同演化模 型,进而以甘肃省白银市为对象,通过
2、对其产业 子系统有序度的测算来描述矿产资源密集型区 域经济 系统波动的趋势,以期为该类型区域实 现可持续发展的 目标提供借鉴。 关键词 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 产业结构 有序度 logistic 映射 资源储量的持续下降,为矿产资源密集型 区域的持续发展蒙上了阴影。矿产资源密集型 区域的产业结构往往呈现出强烈资源路径依赖 的单一性质,要实现该类型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 就必须对区域产业结构进行优化。通过观察发 现,在矿产资源枯竭阶段,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 驱动力下降,经济系统内各要素配置水平降低 , 区域产业结构显示出波动和无序的状态。因此, 实现该类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如何 实现由波动的、不
3、稳定的产业结构向有序的、稳 定的产业结构演化。本文尝试通过观察区域内 不同类型企业在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有序度的 变化来描述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经济系统波动 的趋势 ,以期为该类型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目标提供借鉴。 发展 一、产业结构变化与区域可持续 用系统论的视角来看待区域的产业结构, 内部各产业之间的联系频度和比例关系会直接 导致区域经济系统的波动(黄溶冰和胡运权 , 2006)。一般认为 ,合理的产业结构可以推动区 域经济的增长,对于任一区域经济系统而言,如 何保证产业结构的合理或对不合理的产业结构 进行优化就成为了最重要的事情。有学者开发 了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评价体系(Gemba 和
4、Kodama,2001),还有学者分析了区域产业的均 衡度和集中度 ,尝试从评估的角度来判断一个 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是否合理(黄中伟和陈刚, 本文得到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矿产资源战略研究”(编号:12JZD034)、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生态创新系统的视角”(编号:12BJL074)和中国博士后基金“矿产资源 密集型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创新系统生态”(编号:2013M531768)的资助。 118 宏观饪济研完 2015年第 7期 2003)。考虑到区域经济系统内的产业结构并不 是稳定不变的(Caron 和 Richard
5、,2006),而是在 一 定的尺度上演化发展,因此,如果要对产业系 统做观察 ,必须充分考虑其动态和复杂的特性, 利用传统的分析工具并不能从根本上解释产业 结构波动的成因和机理。有学者尝试通过分析 工业结构的变化对国家经济增长之间的贡献来 描述产业结构和经济系统的动态联系(Michael, 2003),这种观点在宏观尺度上对产业结构的演 化机理作出了解释。 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 由于资源禀赋,会 自 然形成依赖资源开发利用的产业集群,这种单 一 的产业发展模式会让区域经济系统保持暂时 的稳定。但是,随着资源的枯竭和环境压力的持 续增长,单一的产业结构会让经济系统丧失继 续增长的动力。对于此类区域
6、的产业结构而言, 如何吸引新技术的进入 ,形成新产业以替代旧 产业就显得尤为重要(孙理军和严 良,2012)。区 域经济系统总是显示出动态的、复杂的特性 ,尤 其在新旧产业交替的过程中(Montobbio,2002), 产业结构的变化往往不是仅通过经济系统内主 体数量的波动就可以解释的。在区域经济系统 内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 ,我们可以通过投入产 出法等工具来对产业关联度和区域经济增长进 行分析解释(Morris,2001),但是在经济系统剧 烈波动的阶段,我们用以上的方法却难以得到 理想的结果。 如果把产业结构的变动看作是区域经济系 统内各要素重新组合的过程 ,那么如何将系统 内各要素原本复杂
7、无序的状态向有序通畅的状 态演进(Mistro、Rodrigues 和 Petrovskii,2012),就 成为我们思考的关键。作为一个巨大、开放且复 杂的系统,区域经济系统内包含了大量不同的 产业组织,当系统内各部分之间难以协调、相互 冲突时,经济发展就会停滞;而当系统内各部分 协调有序时 ,经济增长便会实现(邓 明和钱争 鸣,2012)。尤其是对于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当 资源枯竭,经济增速下滑,原本单一稳定的产业 结构会向多元、更为复杂的产业结构变化,区域 经济系统会因此而变得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 , 如何实现波动的、不稳定的产业结构向有序的、 稳定的产业结构演化 ,就是资源密集型区域实
8、 现可持续发展 目标的关键。 二、方法 一、J, (一)方法简介 考虑到区域经济系统复杂和不稳定的特 点,在对系统内产业结构进行分析时,有必要运 用非线性系统的理论来讨论。对于矿产资源密 集型区域来说,如果资源面临枯竭危机,传统资 源产业就会遇到发展的困境,为了保持区域经 济的持续增长 ,以新技术为主导的产业便会开 始兴起(Caron 和 Richard,2006)。无论从德国鲁 尔地区还是法国洛林地区的经验来看 ,大致都 符合这样一个过程。在分析的过程中,考虑到现 实情况的复杂性,如果把上述两类产业分开分 析将不能体现出这两类产业实际的互动情况, 因此本文把由这两类产业构成的经济系统看作 是
9、一个复合系统而非单一系统。 毫无疑问地 ,产业结构的波动意味着产业 内部企业数量的变化 ,所以在讨论产业结构的 有序度之前,我们先要明确产业内部主体数量 变化的规则。由于区域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和不 可测性,企业数量的变化轨迹一定会受到大量 外生因素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采用 logistic方程 来描述企业数量的变化。 logistic映射描述了在一定的生存系统中,种 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轨迹。在这个过程中,种群 数量的波动不是保持在一个恒定的速率下的, 而是会经历缓慢增长、快速增长、稳态和衰落等 过程(BelmonteBeitia 等 ,2013)。这与区域经济 系统中企业数量变化的趋势是相似的,
10、其可以 较好地描述企业群落由盛及衰、自然涨落的整 119 宏巩锂济研定 2015年第 7期 个过程。同时,它将群落中主体的出生率和死亡 率效应合成一个数 ,在技术层面上较为简单并 易于实现。由此 ,本文以生态学种群 logistic生长 方程为视角,构建资源依赖型企业与科技驱动 型企业共生发展模型,通过分析区域内部企业 数量的变化趋势,来探讨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 产业结构演进的过程中如何向有序稳定的状态 转移。 (二)复合系统协同演化模型构建 考虑一个富含矿产资源的区域经济系统。 在其发展的初始阶段,由于受到资源易获性的 影响,其经济发展方式会强烈依赖矿产资源的 开发利用 ,并且可以实现较快的经
11、济增长 。但 是,随着资源储量的下滑和环境压力的持续增 大,经济增长速度开始受到限制。同时,随着经 济增长失速和环境恶化的影响 ,区域对资本的 吸引程度持续下降 ,在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上 出现挤出效应 ,经济系统稳定性降低,产业结构 变化动力增强。 借助生态学的相关理论 ,我们可以把这样 一 个系统看作是一个复合系统。在一般的复合 系统中内部各子系统问为实现系统总目标 ,在 外界输入物质、能量、信息的作用下彼此间相互 协作会形成一种宏观的集体效应 ,被称之为协 同。由于协同效应的存在,我们在考察区域产业 结构有序度的问题上,必须假定种群数量变化 的趋势受多种要素的共同作用 ,其演变趋势不 符合
12、一个稳定的规律。 因此 ,考虑一个单个种群 logistic 方程 ,如 (1)式所示 : dN N ( 一 ) K 其中,代表种群的数量, 代表种群的内禀 增长率,K 代表种群所处环境所能承载种群最大 量。 1、复合系统协同演化模型 正如前文所述,单个方程无法全面地反映 12n 系统的内部子系统间的作用,因而,我们在单个 种群 logistic 方程的基础上 ,引人参数卢 (i,j=l, 2),该参数代表着子系统 i对子系统 的影响力 度 ,于是,确立出复合系统的协同演化模型,如 (2)、(3)式所示: -V,(N ,N2):Yl=otN (1 一 2)(2) K一 : ( ,N2):Y2=
13、aN2(1 一 EV,)(3) K 其中, 、 表示子系统 1、2,在本文中即分 别代表资源依赖型企业、技术驱动型企业;Ol 、Ot 分别代表资源依赖型企业与技术驱动型企业的 内禀增长率(在理想条件下种群可能的最大增 长率),这是 由两个子系统的固有属性所决定 的;在本文的模型中,我们假定资源依赖型企业 与技术驱动型企业系统在观察期内的系统属性 不变,自然增长率 Ot 、Ol:保持不变 ;K 、 分别代 表理想条件下 ,系统环境对资源依赖型企业、技 术驱动型企业的最大承载力 ,它由环境和子系 统本身两个因素共同决定。 对于参数3 ( ,J=l,2),当3 0,说明 系统 与 i系统之间是一种竞
14、争关系, 系统 自身发展并 不有利于 i系统的发展,后者的发展水平随着前 者持续发展,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限制;当 O,说 明 系统与 i系统之间是一种合作关系, 系统的 进化有利于 i系统的发展,这是一种相互促进的 协同作用。 模型(2)、(3)通过 、 阐述了子系统的自 身属性,通过 、 阐述了子系统与环境共同作 用的结果 ,通过 。 、 :阐述了在复合系统协同过 程中子系统间的相互影响。 由此我们可知 ,模型假定资源依赖型产业 子系统和新兴技术型产业子系统在初始阶段就 已具备一定规模,整个系统的状态趋于稳定。这 就表明系统内的种群个体会具有相对较强的适 应能力 ,即使在种群密度较低的情况下也
15、可以 生存。但是这种假定却忽略了系统本身持续波 宏观饪洛研宏 2015年第 7期 动的状态 ,所以我们无法从模型中发现内部个 体对整个种群的影响机理,因此,我们有必要进 一 步优化模型。 2、具有 Allee效应的复合系统协同演化模型 在生态演化模型中,为了更好地描述种群 数量的波动 ,常常会引入一个 自抑项来约束种 群数量的线性增长。一般说来 ,当系统内种群数 量的变化呈现出一种非线性波动轨迹的效应 时 ,我们称这种效应为 Allee效应(Allee,1931; Wang、Liang 和 Wang,1999)。Allee 效应通常是由 种群 内的相互作用引起的,例如 :寻找伴侣困 难、社会功
16、能障碍、扩散损耗等 ,当由于以上这 些原 因引起种群增长率减少则称为弱 Allee效 应 ;若出现负增长 ,则称为强 Allee效应(Zhou 和 Wang,2004)。该效应几乎可以描述在任意时间 和空间尺度上种群变化的所有可能,尤其是, Allee效应对入侵物种的种群动态 ,特别是传播 率、被入侵的种群的受感染率上有着深刻的影 响。对于上节构建的稳定的演化方程 ,加入 Allee 效应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种群数量的波 动。 在增添入 Allee效应项之后 ,得到新的模型, 如(4)式所示: ( ,2): : N。(1 一 。2) d l 1+0 dN2 (。 ,2):Y2: (1 一
17、。 。) 2+02 (4) 其 中 , (i=1,2)便是 Allee效应项 , + (i=1,2)表示 Allee效应常数,其值越大,表明种 群受 Allee效应作用越明显,需要更大的种群密 度才能稳定生存。 (三)系统性质分析 1、协同演化模型的平衡点 参考(4)式,讨论该系统的平衡点 ,根据方 程平衡点原理 ,分别令 :0,dN2:0,得到方 d 程组,如(5)式所示 : f (Ni,N2)=0 1A(N。 。N2):0 (5) 可以得到四个平衡点: P ( ,0),Pz(0,K2), 一p3 , )p4(。 ,U1-32,3,2 1-flz13,= ) I , , U, , - 若令:
18、 : l: (1一 -32。2) 0t2312 一 alNl l (1-2 N,2- 3 ) (6) p=一 ( ) ( )I (7) q=det A i=1,2,3,4 (8) p: :O1,卢 :_=_0;2,其中 ( 1,2)表示一个 z =K2,卢 z ,其中 Oi( ,2)表不一个 另一种类型企业的存在相当于 个本企业。 故利用平衡点稳定性判别法来研究 P 点的 稳定性问题,根据上述三个表达式,可得 : , 1 、 1Kl、 p (1一 ),q=-a,ol(1 一 i ) 于是当 ,q0,pl 为不稳定平衡点; 而当 里,p、g0,p 为稳定平衡点; 即当 一 时,(l( ),2()
19、 ( ,0)。 它表示在系统中,最终资源依赖型企业顺 利存活,而科技驱动型企业灭亡。由此 ,依上文 分析,依次可以得到平衡点的稳定型分析表格 1。 2、模型分析 确定被观察系统的平衡点有助于我们对系 统的状态做清晰的判断,由表 1 很容易可以知道 121 宏观锂济研完 2o15年第 7期 表 1 判别平衡点稳定的计算公式 平衡点 p g 稳定条件 p-( t,0) l 一 0【2(1- 2) 一 Ot1 2(1-tr2) l1, 21 p (0, ) 一 1(1-o;1)+or2 一 ot1 2(1-o;1) l1, 21 , t位- 、 1(1-o;J)+or2(1- 2) 1Ot2(1-o
20、-1)(1- 2) p3L , , I1,Ot2 1 1 -卢 l假 卢 z 1 一 l 2 1 一 lor2 p (0,0) 一( l+ 2) l 2 不稳定 p 虽然是平衡点 ,但是不稳定的,因此该点对于 我们的分析没有意义 ,我们应该集中分析 P 、P:、 三个稳定的平衡点所展示的复合系统的状态。 首先 ,P 和 p 分别是两个相对极端情况,所 反映的情况基本一致 ,即传统型企业和新型科 技企业两个子系统分别达到复合系统(矿产资 源密集型区域经济系统)所能容纳的最大极限, 其演变趋势均为在复合系统演化的过程 中,通 过挤 占另一个子系统的资源而实现。这也就意 味着,其在成就自身的最大化的
21、过程中,会导致 另一子系统趋向灭亡。由此 ,可以导出,此时区 域经济系统是典型的单一系统对矿产资源 或新技术单纯路径依赖。具体来说 ,当 : O 时, 表示新型技术产业对于传统企业形成强烈的竞 争力 ,会严重限制传统资源型企业发展过程中 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使得传统企业的收益不断 地衰退,最终致至无法生存。同理,3。 0 表示传 统企业对该地区出现的新型技术产业形成了竞 争高压,挤压了新型技术产业的生存空间,使得 区域产业结构难以发生变化。 尽管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得到了这两个稳定 的平衡点(P,和 P 明显是属于竞争替代性质的), 但是,从现实情况出发,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不 可能是单一的,而应当存
22、在多种产业共生的局 面,显示出复合系统的特征。故,平衡点 P 和 p 很 难在现实世界中映射。 继续考虑第三个稳定平衡点 P ,该稳定平衡 点描述了一类存在部分竞争共存的经济系统 , 即在区域经济系统内部,传统型企业和新型技 122 术产业处于不断交互磨合的过程中,既有竞争 也有合作关系,两者在共同协同演化的道路上 共同发展 ,逐步趋向系统的稳定平衡点 P 。该平 衡点意味着传统型企业和新型科技企业对区域 的经济系统形成了一个贡献最大的组合 ,可以 相互推进,协同发展,并随时间对系统的贡献保 持上升的趋势。 (四)演化算法与最优化 目标 考虑到被观察系统的非线性性质 ,采用传 统的估计方法(最
23、大似然法 、最小二乘法等)不 能有效地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因此,我们 将解方程组的问题转化为求解最优化问题 。事 实上 ,并不需要找到一个确定的数使得上述各 个方程左右两侧精确相等,只需要在系统可以 接受的误差范围内,令方程左右近似相等。即, 找到较为精确的参数 ,使得方程两侧双方无限 接近,使之转化为一个寻找最优化问题。 所谓最优化问题 ,即在满足一定的约束条 件下 ,寻找一组参数值,使得某些最优性度量得 到满足,即,使系统的某些性能指标达到最大或 者最小 ,不失一般性,设所考虑的最优化问题 为 : f min ) 【 tXs= I g (X)0,j=l,2,?,m 其中,厂( )为目标
24、函数,g ( )为约束函数, S为约束域, 为 m维优化变量。 由此 ,建立如下最优化问题: m , , ,?, i=1,2,?,p(9) 【 6 , 宏观谨济研 2015 年第 7期 其中, 表示 P个变量,at,6,表示 的初始 变化区间, 厂为非负的优化准则函数。标准遗传 算法的原理 ,进化从完全随机个体的种群开始, 之后进入迭代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种群的适应 度被重新评价 ,进而从当前种群中随机地选择 多个个体(基于它们的适应度),使之通过自然 选择和突变产生新的生命种群 ,并在下一次迭 代中成为当前种群。当最优个体的适应度达到 给定的阈值,或者最优个体的适应度和群体适 应度不再上升时
25、,或者迭代次数达到预设的代 数时,算法终止。此时就把当前群体中最佳个体 或某个优秀个体指定为遗传算法运行的结果。 三、结果计算及讨论 本文通过对 目标区域数据的计算 ,集中讨 论资源依赖型产业与科技驱动型产业两个产业 群的有序度,以期能够有效反映矿产资源密集 I、 型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 (一)数据描述 本文通过中国工业产业年鉴 ,筛选出甘 肃省白银市 20012011年,统计 11 年规模以上 产业,我们定义科技驱动型产业有如下标准: 1、新高新技术产业认定管理办法对产业 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调整如下 :销售收 入为 5000万元以下产业 ,比例定为 6;销售收 入为 5000万一
26、2亿元的产业,比例定为 4;销售 收入为 2亿元以上的产业,比例定为 3; 2、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高技术产业包含 五大门类 :医药制造业,航天航空制造业,电子 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设备制造业, 医疗器械及仪器仪表制造业; 3、科技型产业产品领域范围:光机电一体 化、电子与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和高 效节能、环境保护及其他高技术领域、农业专利 产品(新品种、新成果)等。 而资源依赖型产业主要包括煤炭开采和洗 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 、非 金属矿物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 核燃料加工业。 基于模型解释效果和技
27、术层面可操作性的 双重考虑,本文拟采用 CD生产函数来对资源依 赖型和科技驱动型两类子系统的有序度进行分 析,并借鉴该模型的描述变量来构建产业有序度 的度量变量。因此 ,实证数据方面,我们梳理中 国工业产业年鉴甘肃省白银市 20012011年 (1 1年)规模以上产业的如下指标(表 2)。 收集初始数据后 ,为了排除固定资产的经 济折旧、折旧资产的处理价值等因素的影响,根 据永续盘存法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得到表 3、 表 4。 (二)有序度计算 系统的协同度是指各子系统之间在发展演 变过程中相互和谐一致的程度。假设 ;为所观测 的复合系统序参量 , 表示第 i个序参量的第 个指标,其具体值为
28、、 、叩 ,分别为所统计的 序变量分量的上、下限值。根据子系统的序变量 表 2 数据指标 固定资产投资 成本性指标 Cost KPIs 平均从业人员数 效益性指标 Efficiency KPIs 工业产值 研究开发投资 注 1:依据 cD生产函数 ,其中 为第 t期实际产值,Al 为第 t期技术投入, 为第 t期固定资本投入,厶为第 t期劳 动力投入; 、3、A 分别表示技术投入 、固定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的产出弹性。以年鉴中的平均从业人员数表示劳动力 投入,研究开发投资表示技术投入。 123 宏观饪湃研宏 2015年第 7期 表 3 资源依赖型产业 单位 :万元 资源依赖型 工业总产值 从业
29、人员平均人数 固定资产投资 研究开发投资 2001 5329761 77668 23128O0 14728 2002 48l9115 70138 3535886648 44 14963246 2003 5032336 70077 3896324313 1 947493965 2004 】6637449 726l5 7082166249 2846968 2005 9838620 75317 8413452441 872 2006 141 17623 63239 1086787 178 1312 2007 16788615 61275 1 193298806 442O 2008 17582933
30、49548 1868267718 162l89 2009 16823598 51551 1533699553 26585 2010 l4403057 6l155 1 13405655 1 4420 2011 20531750 87113 1814140052 2252 注:运用永续盘存法预处理数据时,经济折旧率、折旧资产处理价值分别取 O096、004;加下划线的数据,同样由于数据缺 失 ,从而根据其他年份的数据回归预测获得 ;表 4 同。 表 4 科技驱动型产业 单位 :万元 科技驱动型 工业总产值 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固定资产投资 研究开发投资 2001 2232485 8078 14015
31、90 5095 2002 3853218 13592 2999545534 4060927487 2o03 3089359 10508 26060501 16 2984130824 2004 7227900 11465 3377320579 292988 2005 311l855 9346 2315765865 455 2006 5107948 12974 3897435982 34242 2007 6958099 13280 50281577 48853 2008 4741532 8100 5204927014 4643 2009 4631798 9587 6053996074 430606
32、 2010 304915 12458 70O4132781 49l24 2011 8233064 17568 7259325088 24876 分量有序度的计算公式为: : ( 一 )( 一 ), 为效益性指标(10) = 1u ( 一 )( rl ), 为成本性指标 由于资源依赖型产业群和科技驱动型产业 群性质不同,其各自的系统内序参量的有序程 度的总贡献率需要通过赋予各个指标一定的权 重求得。即为: Ui= A ,A =l (11) J=1 j=l 本文通过熵权分析法确定 A ,公式如(12)式 所示 : 1 24 = ,魁=一 m z, 1 : , 1,2,?,n,其中, 1,2,3,4
33、, 一 1 k=llnm (12) 每个序参量的每一年的指标的相对比重为 ,第 个指标的熵值为 tl,;熵权为 。 将表 3、表 4的数据代入(10)、(11)、(12) 式,依次得到资源依赖型系统有序度(表 5)、科 宏观锃济研完 2o15年第 7期 表 5 资源依赖型系统有序度 资源依赖型 工业总产值 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固定资产投资 研究开发投资 2o01 o054393503 O-354399964 0921501201 09877477683 20O2 0026409407 05O138o997 097956255 0921255445 2003 0038094208 05025716
34、8 0894776413 09O1740075 2O04 0674070212 045303 1459 0988390204 0729247322 2o05 030148512 0400290058 0999509073 0657 1 66778 2006 05359803l4 0636045293 0997031918 0524275833 2007 06823543 15 067438 1 382 0979534193 0466606669 2008 0725884023 0903285309 0091310759 0101 154623 2009 068427 143 1 0864187
35、964 0854747496 0282301663 201O 0551622486 0676723709 0979534193 0498682522 2Ol1 0887483213 0170039293 0991739813 013O461256 注:序变量上限值和下限值分别取 20012O11年最大值和最小值的90、110,表 6同。 表 6 科技驱动型系统有序度 科技驱动型 工业总产值 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固定资产投资 研究开发投资 2001 O222964398 0932988237 0895 142075 0990099462 2o02 040751721 0475569492 0677
36、877577 0915057218 2003 032053661 1 073 1405439 O731378806 0937810107 2004 0791792137 0652016658 0626513754 0938956436 2005 032309823 08278O0176 0770847027 0999903858 2006 0550393273 0526836228 055579676 09285 1 1374 2007 0761069906 050145 1728 0402059262 0897638091 2008 0508669496 O93 1 163207 03780
37、24991 0991054545 i 2009 0496174089 0807807808 0262582128 0090987753 l 2010 0oo3472066 0569641465 0990476898 0897065464 l 2011 0906250128 0145736897 00987o072 0948301885 技驱动型系统有序度(表 6)、熵权值(表 7)、序 参量有序度(表 8)。 将其数值 以及表 8(其数据先进行 中间差 分,中间差分是基于泰勒公式,近似得到不同时 间点的 dN1、 这里不再多述)代入(13)式, 利用遗传算法求得其余参数值。 z- 14。Y-a,Ni c一 N2)MN,=rain N 1 lVl z。 : (一 ?一 J l l Yl1_“ l 一 舢一 2 伽 2;t-0,2 l A V (13) (三)进一步讨论 由计算结果可知, 、 均小于 0,说明资源 依籁型产、Il,及科技驱动 产、II,两者发展右 序摩 表 7 熵权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