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慢性阻塞性肺病三大类.(二)吸菸行为与年龄的关系:.会增加疼痛转变成慢性化的可能性.(,
2、p126 第 3 段)(.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95 上健康心理学期中重点整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3、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95 上健康心理學期中重點整理第 1 講至第 16 講。第一章至第五章第一節。 (P1P127 )是非題 50 選擇題
4、 50第一章:健康心理學的背景一、健康心理學的定義:健康心理心理學是應用心理學的原理、原則、知識與技能來維護與增進個人身體或心理健康的學問,為一應用心理學、研究健康和疾病的心理學;助人調適生活,預防(心理、生理)疾病,提升病後復健工作的功效;故健康心理學定義為:對健康和疾病之行為和心理歷程的科學研究。二、健康與疾病模式:主題是探討人的健康,此模式的演進包括(一)生物醫學模式:1.基礎:病源體與生物體。2.疾病來自身體外或源自內在的自然身體變化。3.醫療處置的手段。4.處置疾病的責任歸於醫療專業。5.健康與疾病存在於本質性的差異。6.提倡心靈肉體分開二元論。(二)心身醫學:1.主張心靈肉體合一論
5、。2.顯示心靈和肉體之間的交互作用,導致了疾病的發生,代表心理因素不僅是疾病的因,也是疾病的果。(三)行為健康:1.主張心靈肉體合一論。2.與行為及生活型態有關,同心身醫學。(四)行為醫學:(EX:運動、健康檢查)1.行為科學學科(心理學、社會學、健康教育)元素的綜合體,並將其運用於健康照護、處置與疾病預防。2.包括心理學在健康的研究,不似傳統醫學只強調處置;亦強調預防和介入。(五)健康心理學: 1.強調心靈肉體合一論。2.疾病由多種因素造成的。3.人們需為自己的疾病及行為負責。4.健康與疾病是有連續性的。三、健康心理學發展簡史:健康心理學,旨在研究會導致疾病或健康之人體生物學,產生交互作用的
6、情緒、心理/生理、社會、行為、機構和社會/文化等歷程。四、引導健康心理學發展的因素:分為下列五點:(一)疾病型態的改變: 由急性的疾病轉為慢性疾病的過程,慢性疾病會導致健康心理學發展的原因: 1.疾病隱含著心理和社會的原因。 2.疾病會隨著人們生活多年,會產生一些心理的議題。 (EX:久病成憂鬱症)(二)健康照護服務的擴充:由心理觀點預防疾病。(三)醫療接受度漸增:在醫療社群的健康心理學家之被接受度逐漸增加。(四)對健康的實質貢獻:包括疼痛管理、不良習慣的改變與慢性疾病之副作用或處置作用的 管理。(五)方法上的貢獻。五、健康心理學概念:(一)健康與疾病: 1.健康:是指:一種身體的、心理和社會
7、的幸福之完整狀態,非僅僅只是沒生病而已 。 2.疾病:可界定為因壓力、生病、意外或受傷致使人健康變差,所產生的不舒服感。(二)行為:是指可觀察的外顯活動。(三)心理歷程:是指行為背後的內在動力。(四)科學研究:是指運用科學的方法以解答或驗證假設的歷程。六、健康心理學的範疇:(一)健康的促進與維持。(二)疾病的預防與處理。(三)疾病發展的心理和社會因素的角色。(四)健康照護政策的形成與健康照護體系。七、健康心理的功能:(一)評估疾病原因的行為角色。(二)預測不健康的行為。(三)了解心理學在疾病經驗中所扮演的角色。(四)評估心理學在疾病處置所扮演的角色。(五)促進健康行為。(六)預防疾病。八、健康
8、心理學發展取向:最普遍的發展取向是生物社會模式;此模式由生物、心理和社會等三個因素的交互作用所引起的。九、健康心理學的趨勢(發展):(一)關注終生的健康與疾病。(二)面對疾病型態的改變。(三)檢證檢康照護的成本效益。(四)協助個人規劃健康生涯。第二章:健康與疾病的生理基礎一、神經系統:(一)神經元:神經系統特化的單位細胞。(二)主要分為兩個主要部分:1.中樞神經系統:分為腦及脊髓,(1)腦分為前腦、小腦及腦幹。(2)脊髓:分為體神經系統及自主神經系統。1 體神經系統:支配到皮膚和骨骼肌 。2 自主神經系統分為交感神經系統及副交感神經系統交感神經系統:因應緊急狀況,表達強烈情緒及執行費力活動時,
9、幫助動員身體資源和消耗能量來提供所需的活力。副交感神經系統:在平常無壓力狀況下,調節沉默的或是平靜的程序,幫助保留並貯存能源。,或在緊急情況過後幫助恢復正常的身體狀態。二、內分泌系統:(一)荷爾蒙:是一種化學物質,由一個或是一群細胞分泌至體液,再對體內其他細胞產生生理控制。(二)下視丘腦垂體腎上腺中心軸線:下視丘是大腦底面位於中央的神經內分泌組織,與腦垂線在結構功能上相連;下視丘能分泌荷爾蒙至腦垂腺儲存、釋放,除了接受血液中荷爾蒙濃度的控制,同時也接收大腦其他部位神經元的訊息;當緊急情況發生時,下視丘接收到感官器官傳來的訊息,立即釋放親皮質釋放因子的荷爾蒙送到腦垂體,並引起腦垂體釋出腎上腺皮質
10、激素到血液中行遍全身。(三)腎上腺:控制醣類蛋白質與脂肪代謝及對抗壓力的物質。(四)甲狀腺:位於頸部的甲狀腺,分泌甲狀腺素及三碘甲狀腺素,以調控身體的代謝速率;甲狀腺失調情況:1.甲狀腺功能不足或分泌不足。2.甲狀腺功能亢進或分泌過度。(五)胰腺:主要功能是製造升醣素及胰島素,前者升高血中葡萄糖的濃度,後者促進細胞對葡萄糖的吸收儲存和利用,使血糖下降。三、血液成分:成形元素與血漿(一)成形元素:分為三種: 1.紅血球:攜帶氧氣運送到身體細胞與組織 2.白血球:白血球有數種,各提供特殊的保護功能,此種保護功能係透過吞噬或破壞外來 的入侵物質來達成。 3.血小板:是骨髓製造的顆粒狀碎片,透過堵塞微
11、小傷口或幫助血液凝結來防止血液流失。(二)血漿:血漿是負責輸送激素 含水約 90%、蛋白質 7-8%、礦物質 l%以及 l-2%的氨基酸、 醣類、脂質、激素和尿素等。除大部分的氧以及一部分的二氧化碳是 靠紅血球攜帶外,其餘細胞所需要的物質與排出的廢物,都溶解或懸浮於血漿中,以便運輸。(三)脂質:由脂肪原料所組成的各種物質稱為脂質;主要組成有兩種: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1.膽固醇:在血管的強化和維持上擔任重要的任務。另外它也是製造副腎皮質荷爾蒙及性荷爾蒙,消化酵素的膽汁酸之材料,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物質。2.三酸甘油酯:即是中性脂肪,是血脂肪的成分之一,扮演著貯存與輸送的角色,大部分存在於乳糜微粒及極
12、低密度脂蛋白內。3.脂肪酸:油的成分是脂肪酸,脂肪酸有三種: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和飽和脂肪酸;脂肪酸分子有一個化學鍵(結合二個原子的電子對 )容易被臭氧氧化者,屬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有二個以上化學鍵容易被氧化者,屬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無處可被臭氧氧化者,屬飽和脂肪酸。四、免疫系統:令人免於疾病(一)抗原:凡能刺激自身產生抗體的外來異類物質。 (EX:細菌)入侵者。(二)抗體:個體受抗原的刺激所產生的一種抗病性的蛋白質,並摧毀抗原而免除疾病。 (白血球 釋放物質)(三)T 細胞:細胞媒介的免疫。(四)B 細胞:抗體媒介的體液免疫。五、生殖系統:(一)傳承:生育下一代。(二)將親代特質遺
13、傳子代。(三)DNA:遺傳基本物質。第三章:健康行為與相關理論一、健康促進與健康行為:(一)健康促進:促使民眾過更健康的生活並從事有益健康的活動,訴求的對象是健康的人,建議採取的是有益健康的行為,相較於疾病預防的角度是更為積極的觀點。(二)健康行為:所謂健康行為(health behavior),是指人們為增進或維持個人健康所採取的行為,可以分為健康促進行為以及健康危害行為,健康促進行為包括規律運動、預防注射、良好飲食與睡眠習慣等,而健康危害行為指的是吸菸、酒癮、嚼食檳榔等有害的健康行為。二、健康習慣:確認七種重要的良好健康習慣,分別是:(一)每晚有小時的睡眠。(二)不抽菸。(三)每天早上吃早
14、餐。(四)每天喝不超過或杯含酒精飲料。(五)規律運動。(六)正餐間不吃零食。(七)體重過重不超過 10%。三、台灣民眾常見的不當生活習慣:(一)運動不足且肥胖者多。(二)意外事故死亡率高(三)民眾抽菸、喝酒及嚼食檳榔盛行。(四)學童的齲齒與近視問題嚴重。四、影響民眾實行或改變降康行為的因素(一)人口因素(二)年齡(三)價值(EX:社會價值或觀感)(四)社會影響(五)社會階層與地區剝奪(地區剝奪:居住地社會指標)(六)症狀感受(七)醫療照護體系的可近性(八)個人控制(九)疾病歸因(EX:健康依靠他人)(十)自我效能(自制能力)五、健康信念模式:強調個人採取某項健康行為的取決因素,主要受其疾病信念
15、與行動準備的利弊得失影響。(一)態度與信念方面的變項:包含自覺疾病罹患性、自覺罹病嚴重性、自覺行動利益與自覺障礙因素。(二)行動線索方面:包括大眾傳播媒體的報導、醫師的提醒與親友的經驗都屬於行動線索的範圍。(三)修正因素包括人口變項與自我概念的因素。六、自我效能:一般而言,當個人的自我效能越高,對於所從事的行為能力與結果有較高期待時,會比缺乏信心者有更佳的行動效果。自我效能界定為個人對於自己能夠組織並執行一連串行動以產生某種成果的信念,此種信念是個人對於自己從事某項任務或行為所具備的能力,以及對於工作或行為可達到某種程度的主觀評價。七、行為改變的理論認知行為取向(一) 古典制約:古典制約中最具
16、代表性的就是巴夫洛夫(Pavlov)以狗的唾液腺分泌作實驗以鈴聲,成為食物的信號,即鈴聲單獨刺激狗時,也能引起狗的唾液分泌反應。也就是說,如此一來透過制約就可以讓鈴聲使狗分泌唾液!(二)操作制約:操作制約的關鍵人物則是史基那(Skinner) ,他認為行為是透過學習,而非一時的反射,行為所伴隨的結果會強化或減弱行為的產生,如果結果是好的(帶來愉悅或滿意的結果),重複這些行為的傾向會增加或強化,而強化的過程可能是在行為後提供令人喜歡的獎賞 ,或是移除令人不悅的情況,最終的結果都是令人愉悅的狀態,反之行為則會減少。八、行為改變策略:(一)自我觀察或自我監測(二)刺激控制(三)塑造(四)模仿(替代性
17、學習)(五)增強(達成目標後有何好處?)(六)情境契約模式(EX:宣誓)九、跨理論模式(TTM):跨理論模式在強調行為改變是連續性的過程,而非全或無定律,因此至少包括思考前期、思考期、準備期、行動期與維持期五個階段,也就是說行為改變的過程涵蓋自認現況無需改變,到警覺健康亮起紅燈,尋求資源協助,到行為改變的開始,進而藉由增強回饋以維持現有行動,並不斷權衡成本、利益與時間的關係,以強化行為改變效果的過程。十、復發過程的認知行為模式(一)修正健康習慣面臨最大的問題是,人們在成功改變行為之後還是容易回復原有的行為,特別是成癮行為,包括酗酒、吸菸、藥物濫用等,研究顯示在戒斷後的前三個月復發率最高。(二)
18、會復發的原因與戒斷症狀,身邊充滿行為的刺激以及高危險復發情境,誘發身心對成癮物質的渴望有關。(三)復發特別容易發生在個人感到沮喪、焦慮或是身處壓力的情況下。(四)對於復發過程的說明,顯示出個人試圖改變不良健康習慣以及面對高危險情境的歷程,在面對高危險情境時,擁有適當的因應策略,發展負向結果預期,增加自我效能,復發的機會就比較低。相反的,若缺乏良好的因應策略,又發展出正向的結果預期,那麼自我效能就會降低,加上又感受到物質使用的效果,這樣復發的機率就會增加,甚至再度造成物質成癮的情形。十一、重要名詞(一)高危險情境(EX:社交情境、獨處情境)(二)調適行為:同樣面臨壓力環境,如何抉擇與處理。(三)
19、正向結果預期:過去的經驗帶來的結果好壞。(四)違反禁慾效果;認知衝突失調所致。第四章:健康行為個論一、 運動:規律運動的重要性經常從事適當強度的有氧運動,諸如慢跑、游泳、跳繩、騎腳踏車、有氧舞蹈等運動可以提升個人的心肺功能與強度,並增加攝氧量。健康效益包括降低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第二型糖尿病和骨質疏鬆症等慢性病的危險。在心理健康方面,研究顯示常運動的人比不運動的人較能應付日常生活的壓力,也較不易患有沮喪和焦慮的症狀,並能提昇自我形象和安適的感覺。二、 運動處方建議美國的運動處方建議:正常成人應該經常,最好是每天,要能累積最少 30 分鐘甚至更長時間的中等強度身體活動,以及每週至少三次長達 20
20、 分鐘甚至更長時間的有氧活動。三、規律運動的影響因子:(一)個人特質(二)性別(三)身體因素(四)自我效能(五)環境特質:如學校規定畢業前的體測標準。(六)運動處方的設計:不是越激烈越好。(七)規律運動:能夠預測規律運動的因子恐怕還是規律運動。研究顯示運動的態度和動機會影響運動的意圖(intention),但決定能否長期規律運動的重要因素是習慣(habit) ,特別是開始運動的前 3-6 個月十分重要。能在前 3-6 個月不退出者容易在日後持續運動習慣。四、促進運動的介入策略:(一)增強動機並規劃運動內容。(二)訂定情境契約。(三)利用社會影響。五、肥胖與體重控制:(一)體重控制的重要性肥胖者
21、容易對外貌缺乏自信,以致於自尊心降低,也影響個人健康。肥胖的健康危害包含使血壓上升、血漿膽固醇增多、血管硬化、高血壓、糖尿病、部分癌症、膽囊疾病、關結炎、以及增加手術麻醉與生產的危險性。(二)肥胖的原因:1.生理因素:(1)遺傳理論。(2)代謝理論。(3)脂肪細胞理論。2.行為因素(1)身體活動。(2)攝食行為。(三)體重越減越重Yo Yo 效應:在減重的過程中常出現體重下降又上升的循環,每一個循環下來又較上一循環更胖,如同回力球般越彈越高,稱為減重的 Yo Yo 效應。(四)體重控制的行為改變策略1.自我觀察與監測:紀錄自己的飲食習慣與食物內容,包括每天吃了哪些食物、份量、進食地點等,評估自
22、己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最想吃東西?有哪些因素會影響進食過程。2.減少高危險情境:有些情境特別容易誘發進食的衝動,可以藉由控制外在環境刺激以降低引發進食的行為,稱為控制刺激。3.打破連結效應打破連結效應指有些行為併聯在一起時,會造成過度飲食的現象,這時候就要打破這些行為的連結,4.認知重建:就是改變個人對於進食的想法,例如:我們常用吃當成慶祝節慶的方式,無形之間就增加許多攝取食物的機會,可以改成出外踏青或參觀文教館等作為獎賞,就可以減少食物的攝取,又增加運動的機會。5.偶發事件處理:個人要研擬一套因應可能造成過食情境的計畫。6.社會支持與專業協助:親友們的鼓勵與支持,是行為改變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23、,減重者需要親友的耳提面命,持續執行良好的飲食與運動習慣,在達到減重的短程目標時,親友的讚美鼓勵加上減重者發覺的減重效益,有助於後續減重行為的施行。六、香菸(一)吸菸的健康危害:抽菸危害健康的事實在各式的醫學研究中被廣泛的討論與證實抽菸 的行為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以及許多癌症有關,長期吸菸的健康危害主要是心肌梗塞與中風、肺癌與其他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病三大類。(二)吸菸行為與年齡的關係:青少年吸菸行為受父母與同儕的影響很大,菸品的可得性與購買菸品的經濟條件也是影響因素;隨著年齡的上升,男性步出校園外後吸菸率急速上升,而在服兵役時期的吸菸率並沒有特別增加,但成癮性有加深的現象;青壯年時期因受
24、社會化影響,吸菸行為不受法律約束且經濟獨立等因素,吸菸率達到最高峰;45 歲以上的族群,因健康狀況開始下滑,吸菸率開始降低,相對的,戒菸率會較高,可見吸菸行為和年齡有關。(三)青少年的吸菸原因:青少年吸菸主要受到家人與同儕團體,以及自我認同的需要所影響。父母與一起居住的家人如果吸菸,青少年也容易開始模仿而吸菸;同儕團體更是影響青少年吸菸的最重要因素,70%的青少年吸食香菸是在朋友面前抽的,青少年如果結交的朋友與同學都會吸菸,那麼在聚會時很容易因為好奇或是同學主動遞菸而開始吸菸,由於吸菸可以立即減少負面心情,當青少年面對學業挫折、家庭問題等壓力事件而感到焦慮不安時,吸菸的尼古丁可以緩解焦慮,可是
25、等到吸完菸後尼古丁濃度下降,又開始感到焦慮。吸菸其原因可歸納如下:1.好奇。2.同儕壓力。3.自我因素。4.家庭因素。5.社會因素。6.生理依賴。7.社交行為工具8.習慣。(四)菸商運用菸品廣告影響青少年的吸菸行為:菸商利用行銷手法或商品廣告的影響,形塑菸品與浪漫、美麗、成熟等美學象徵的連結,特別容易影響並吸引青少年對於菸品的認同,進而使用香菸。(五)吸菸成癮與戒斷症狀:許多因素使得民眾戒菸不易,包括對於尼古丁的成癮性、體重增加問題、 情緒低落等問題。在成癮性方面,長期吸菸者對尼古丁成癮,一旦戒菸便會出現身體與心理不適的戒斷症狀,所謂戒斷症狀是指在中斷或停止使用成癮性物質後,所產生的生理或心理
26、改變,常見的症狀包括:煩躁、容易發怒、情緒低落、坐立難安、注意力不集中、食慾增加、頭暈、失眠、渴求香菸等,大部分的症狀可以在 2-4 週內減緩,因此吸菸者需要一段時間重新調整生活作息。(六)自助戒菸者的特質1.能夠自助戒菸者的特質有以下幾項:包括(1)已經下定決心並準備好戒菸的態度。(2)對自助戒菸有信心。(3)過去每天抽菸少於一包、尼古丁依賴程度較低、對於戒菸具有高度動機、即使戒菸失敗仍然願意再度嘗試者。2.戒菸的自我管理技術:(1)自我監控。(2) 刺激控制程序。(3) 反應取代法。(4) 情況契約程序。(5) 因應戒斷症狀。(6) 親友支持與避開菸友。3.協助戒菸的機構:(1)醫療模式的
27、門診戒菸治療服務或各大醫院的團體戒菸班 。(2)諮商輔導模式的電話戒菸專線服務 。第五章:疼痛與疼痛管理一、疼痛的維生功能疼痛對人類來說,具有生存的功能,當我們的身體被燙傷或燒傷時,會送出疼痛訊息,使個人免於遭受更大的傷害,以保護生命安全。二、疼痛現象與發生場域:疼痛與生理損傷之間並不是單純的直接對應關係。疼痛是一種相當複雜的經驗,不只是單純的感覺或知覺。在疼痛刺激的層次,有疼痛的強度之分,同時有不同性質的疼痛。三、疼痛的性質與測量:(一)口頭抱怨。(二)問卷。(三)行為觀察。三、疼痛的相關影響機制(一)疼痛的生理心理基礎:週邊與中樞神經的共同調控疼痛刺激的神經生理傳導機制,不只是週邊神經將痛
28、覺訊號上傳至大腦大腦也可以回過頭來,透過內生性鴉片胜肽(endogenous opioid peptides) ,或稱腦內啡此等神經傳導物質,來抑制傳送進中樞神經之疼痛訊息的量。換言之,大腦並不是單方向的接收疼痛訊息,大腦也會進行疼痛經驗的調節與控制。分為三種疼痛知覺: 1.機械性知覺。2.溫度傷害。3.在組織受損後促發化學反應的一類疼痛。(二)疼痛的心因性調節:從心理的層面來看,相同的疼痛刺激對不同的人,可能產生不同的反應;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時間的反應也不盡相同;疼痛的心因性相關調節因素相當多,包括注意力、疼痛閾值(threshold) 、對疼痛經驗的解釋、壓力、憂鬱與焦慮情緒等。(疼痛閾值
29、):能夠被我們感受到的刺激強度。(三)疼痛的社會文化意涵:1.文化因素:每個人對疼痛的忍受力也大不相同,受到文化的型塑與制約,同時也受到個人過去的學習經驗影響。2.照顧要求:從疼痛行為的社會層面來看,當一個人喊痛時,此一行為的表現具有病人角色,可以讓人獲得他人之關心注意與協助。3.責任卸除:可以逃避責任,例如:可以不必到校考試。由此可知,疼痛行為具有社會功能,在必要的時候,會是一個人應付日常生活壓力所需的行為。95 上健康心理學期中課業複習 朱嘉麗老師整理自廣播 216 講自我評量【期中考範圍:1 章5 章 1 節】 【考試題型:選擇題 50 分、是非題 50 分】第 1 章 健康心理學的基本
30、概念(24 講)【健康心理學的背景】1.健康與疾病模式的最早發展階段是心身醫學 。 (,p4)2.生物醫學模式主張:疾病源自於外物的入侵。 (,p4)3.健康心理學主張:心靈、肉體二元論。 (,p5)4.引導健康心理學發展的第 1 個因素是疾病型態的改變 。 (,p7-9)【健康心理學的涵義】1.健康和疾病是兩個獨立的概念。 (,p10)2.心理歷程是指行為背後的內在動力。 (,p11)3.健康促進與維持是健康心理學的範疇。 (,p1112)4.評估疾病原因的生理角色是健康心理學的功能。 (,p1213)5.預測不健康行為是健康心理學的功能。 (,p1213)6.預測健康行為是健康心理學的功能
31、。 (,p1213)【健康心理學的發展取向與趨勢】1.健康心理學最普遍的發展模式是 Engel 的生物醫學模式 。(,p14 )2.生物心理社會模式主張心靈和肉體合一論 。 (,p14)3.生物心理社會模式主張人們不必為健康和疾病負責。 (,p15)4.群己關係屬於生物心理社會模式的心理因素 。 (,p16)5.面對疾病型態的改變是健康心理學的趨勢。 (,p17-19)第 2 章 健康與疾病的生理基礎(57 講)【神經與內分泌系統】1.影響人類健康最重要的生理基礎是神經系統 。 (,p24)2.小腦主要在控制人們的感覺、運動和學習。 (,p29)3.腦幹的功能是傳送訊息來往腦及身體之間。 (,
32、p30)4.內分泌系統主要在管理和支配新陳代謝。 (,p32)5.腦下垂體是最重要的腺體,又稱為萬能腺體 。 (,p33)【呼吸、消化與生殖系統】1.黏液纖毛的電扶梯作用是消化系統的功能之一。 (,p36)2.消化系統強調食物的吸收,而忽略廢棄物的排出。 (,p37)3.血友病是一種遺傳性疾病。 (,p52)【心臟血管與免疫系統】1.氧和養分靠神經系統輸送到身體各個組織。 (,p24)2.膽固醇是血液的成形元素之一。 (,p43)3.紅血球的功能是運送氧氣到身體的各個細胞。 (,p43)4.因有免疫系統的保護,人比較不易染病。 (,p24)第 3 章 健康行為與相關理論(811 講)【健康促進
33、與健康行為】1.試述健康促進 (61 頁)與健康行為 (62 頁)的定義?2.試述那 7 種良好的健康習慣與健康密切相關?(63 頁)3.試述那些因素會影響民眾是否實行健康行為?其內容為何? (6466 頁)【健康信念模式以乳房自我檢查為例】1.試述健康信念模式的四項態度變項之內容?(69 頁)2.試以健康信念模式 (6870 頁)解釋乳房自我檢查的行為(102103 頁)?3.何謂自我效能? (6566 頁)自我效能與行動之間的關係為何?(70 頁)【行為改變的理論與策略(一) 】1.何謂古典制約? (73 頁)2.何謂操作制約? (74 頁、144 頁第 3 段145 頁有更詳細的說明)3
34、.行為改變策略的第 1 步為何是自我觀察或監測?有何效果? (7475 頁)4.為什麼模仿也是一種行為改變策略?(7576 頁)5.訂定情境契約對行為改變有何助益?(76 頁) 【行為改變的理論與策略(二)】1.何謂跨理論模式? (76 頁)請分別以戒菸 (7677 頁)或吸菸行為 (7778 頁)作例子,說明其 5 個階段的內容為何? 2.試述復發過程的認知行為模式? (78 頁)3.試述成癮行為在戒除後復發的高危險情境為何?(78 頁)4.何謂違反禁慾效果(AVE) ?(79 頁)第 4 章 健康行為個論(1215 講)【規律運動】1.試述規律運動的重要性?(89 頁)2.有那些因素會影響
35、人們是否能規律運動?(9092 頁)3.如何利用跨理論模式協助人們培養運動習慣? (12 講 陳富莉老師廣播說明,或參考 7677 頁加以發揮)【肥胖與體重控制】1.何謂身體質量指數(BMI)? (93 頁)2.試述肥胖的原因? (9496 頁)3.體重控制的行為改變策略有那些? (9799 頁)【吸菸問題的養成與維持】1.試述吸菸行為與年齡的關係?(104 頁倒數 71 行)2.試述青少年吸菸的原因?(105 頁)3.試述菸品廣告的促銷策略為何?(105 頁倒數第 1 段)4.試述香菸的戒斷症狀為何?(106 頁第 1 段)5.試述民眾無法戒菸的常見原因?(106 頁 13 段)【戒菸】1.
36、試述自助戒菸者的特質?(106 頁)2.戒菸的自我管理技術有那些?(107108 頁)3.試述戒菸門診的服務內容與方式?(108 頁倒數第 2 段)4.試述戒菸專線的服務內容與方式?(108 頁最後 1 行109 頁)第 5 章第 1 節 疼痛現象及相關影響因素(16 講) 1.疼痛對人類來說,具有生存的功能,當我們的身體被燙傷或燒傷時,會送出疼痛訊息,使個人免於遭受更大的傷害,以保護生命安全。 (,p120)2.疼痛感受與生理損傷之間,是單純的直接對應關係。 (,p120)3.疼痛刺激的神經生理傳導機制,只有週邊神經將痛覺訊號上傳至大腦。 (,p120、p122)4.大腦也可以回過頭來,透過
37、內生性鴉片胜肽 (胜) ,或稱腦內啡此等神經傳導物質,來抑制傳送進中樞神經之疼痛訊息的量。 (,p120、p124)5.疼痛是一種警鈴,告訴我們該休息、調整姿勢、或是該就醫醫治身體的損傷。 ( ,p120)6.每個人對疼痛的忍受力大不相同,受到文化的型塑與制約,同時也受到個人過去的學習經驗影響。 (,p120)7.疼痛是個相當複雜的現象,評估時也必需有生理、心理、與社會全方位的考量,才能有效處理疼痛。 (,p120)8.人類疼痛知覺的閾值(閾)是可變動的。 ( ,p125 第 3 段)9.轉移注意力,可以降低疼痛感受。 (,p125)10.壓力及心情緊張最常被患者報告為頭痛的促發因子。 ( ,
38、p126 第 2 段)11.焦慮及憂鬱等心理困擾,會增加疼痛轉變成慢性化的可能性。 ( ,p126 第 3 段)(33 頁、204205 頁圖 7-2)下視丘腦垂體腎上腺中心軸線(HPA 軸)發生緊急情況 下視丘【感覺器官】 【親皮質釋放因子】腦垂體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 釋放 腎上腺許多荷爾蒙 皮質醇、腎上腺素、正腎上腺素第 3 章 健康行為與相關理論(811 講)【健康促進與健康行為】1.試述健康促進 (61 頁)與健康行為 (62 頁)的定義?答:世界衛生組織在 1984 年的渥太華憲章中,廣義的將健康促進定義為:讓人們能夠強化其掌控並增進自身健康的過程 。簡單的說, 健康促進就是
39、促使民眾過更健康的生活並從事有益健康的活動,訴求的對象是健康的人,建議採取的是有益健康的行為,相較於疾病預防的角度是更為積極的觀點。所謂健康行為(health behavior),是指人們為增進或維持個人健康所採取的行為,又可分為:(1) 健康促進行為:包括規律運動、預防注射、良好飲食與睡眠習慣等。(2) 健康危害行為:指的是吸菸、酒癮、嚼食檳榔等有害的健康行為。2.試述那 7 種良好的健康習慣與健康密切相關? (63 頁)答:Belloc & Breslow(1972 )進行了一項相當經典的研究,他們訪問近 7,000 人並加以追蹤,發現保有越多良好健康習慣者,其日後罹患的疾病與失能愈少,死
40、亡率也較低,因此確認出7 種重要的良好健康習慣 ,分別是:(1)每晚有小時的睡眠。(2)不抽菸。(3)每天早上吃早餐。(4)每天喝不超過或杯含酒精飲料。(5)規律運動。(6)正餐間不吃零食。(7)體重過重不超過 10。台灣民眾常見的不當生活習慣:(63 頁)1.運動不足且肥胖者多2.意外事故死亡率高3.民眾抽菸、喝酒及嚼食檳榔盛行4.學童的齲齒與近視問題嚴重3.試述那些因素會影響民眾是否實行健康行為?其內容為何? (6466 頁;提醒:不能只讀標題, 內容才是考題的最愛)答:(1)人口因素 (2)年齡 (3)價值 (4)社會影響 (5)社會階層與地區剝奪 (6)症狀感受(7) 醫療照護體系的可
41、近性(8)個人控制(9)疾病歸因 (10)自我效能。-【健康信念模式以乳房自我檢查為例】1.試述健康信念模式的四項態度變項之內容? (69 頁)答:健康信念模式 ,對於人們採取預防性健康行為的可能性提出架構分析,是該模式的主要成分,強調個人採取某項健康行為的取決因素,主要受其疾病信念與行動準備的利弊得失影響。在態度與信念方面的 4 項變項,包含:(1)自覺疾病罹患性:。(2)自覺罹病嚴重性:。(3)自覺行動利益(行動的利益):。(4)自覺障礙因素(行動的障礙):。2.試以健康信念模式 (6870 頁)解釋乳房自我檢查 (102103 頁)的行為?答:解釋乳房自我檢查的行為如下:(1)自覺疾病罹
42、患性方面:個人由親友經驗及病史等因素,主觀評估自己罹患乳癌的可能性,與是否定期執行乳房自我檢查的行為的關係。(2)自覺疾病嚴重性方面:多數研究顯示自己評估疾病嚴重性的變項,與婦女是否執行乳房自我檢查無關,其可能原因是婦女們普遍認為乳癌無論對於自己的健康、身體形象、死亡威脅、造成身體殘缺的程度、以及乳房切除等事項,對於個人來說都是相當嚴重的問題,因此在測量上無法顯現出差異所致。(3)行動的利益:婦女們普遍認為乳房自我檢查的效果,主要在於能早期偵測疾病早期治療 、以及求得心安最為重要。(4)行動的障礙:許多研究顯示障礙性認知是執行乳房自我檢查的最佳預測因子 ,針對乳癌高危險婦女的研究則顯示, 不知
43、道怎麼作、 想做卻容易忘記、 覺得自己健康良好沒有作的必要性 、沒信心,不知道作的對不對 ,是乳癌高危險婦女群無法定期執行乳房自我檢查的主要行動障礙。(5)行動的線索:主要關切婦女得到乳房自我檢查的訊息或刺激來源。婦女得知乳房自我檢查的訊息,主要來自:報章媒體與電視、醫療書本、與宣傳單張等。(6)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是解釋能夠定期執行乳房自我檢查的重要因素。3.何謂自我效能 (6566 頁)?其與行動之間的關係為何? (70 頁)答:(1) 自我效能 (self-efficacy)是源自於 Bandura(班度拉)社會學習理論的重要觀念之一。Bandura 將自我效能界定為 個人對於自己能夠組織
44、並執行一連串行動以產生某種成果的信念,此種信念是個人對於自己從事某項任務或行為所具備的能力,以及對於工作或行為可達到某種程度的主觀評價。(2)一般而言,當個人的自我效能越高,對於所從事的行為能力與結果有較高期待時,會比缺乏信心者有更佳的行動效果。-【行為改變的理論與策略(一) 】1.何謂古典制約? (73 頁)答:古典制約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巴夫洛夫 (Pavlov )以狗的唾液腺分泌作實驗,其過程如下:(1)讓狗對情境適應後,利用自動裝置,將食物送到狗的面前。當狗吃到食物時就分泌唾液。(2)用一個與食物無關的刺激物(如鈴聲) ,狗雖然對鈴聲引起注意,但並不產生唾液分泌。(3)鈴聲伴隨著食物出現
45、多次,都引起大量的唾液分泌。(4)這種結合若干次之後,鈴聲便成了食物的信號,即鈴聲單獨刺激狗時,也能引起狗的唾液分泌反應。也就是說,如此一來透過制約就可以讓鈴聲使狗分泌唾液!2.何謂操作制約? (74 頁、144 頁第 3 段145 頁有更詳細的說明)答:操作制約的關鍵人物則是史基那(Skinner) ,他認為行為是透過學習,而非一時的反射,行為所伴隨的結果會強化或減弱行為的產生,如果結果是好的(帶來愉悅或滿意的結果),重複這些行為的傾向會增加或強化,而強化的過程可能是在行為後提供令人喜歡的獎賞(正向增強) ,或是移除令人不悅的情況(負向增強) ,最終的結果都是令人愉悅的狀態,反之行為則會減少
46、。3.行為改變策略的第 1 步為何是自我觀察或監測?有何效果? (7475 頁)答:(1)理由是個人在引發行為改變之前必須了解目標行為 ,並評估自己目標行為的頻率以及行為的前行事件與後果 。(2)藉由自我監督促進自我覺察,以確立行為的基準和加強行為改變的動機 ,可提供改變的方法。透過每天持續記錄行為發生的頻率以及詳細內容,做為自我評值的依據。4.為什麼模仿也是一種行為改變策略? (7576 頁)答:相似性是模仿的重要原則,人們傾向模仿與自己具有相似特質者的行為,因此在尋找衛生活動代言人時,挑選對目標對象具有影響力或是相近特質者,較為有效(較能改變目標對象的行為) 。5.訂定情境契約對行為改變有何助益? (76 頁)答:這種方式往往在行為改變初期較為有效,一旦個案拿回金錢(或是獎勵品之後) ,很容易又恢復原有行為。-【行為改變的理論與策略(二)】1.何謂跨理論模式 (76 頁)?請分別以戒菸 (7677 頁)或吸菸行為 (7778 頁)作例子,說明其 5 個階段的內容為何?答: (1) 跨理論模式在強調行為改變是連續性的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