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备课人:张翠玲教材分析: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国标本第 9 册第 20 课,课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困境中前后两次撰写明史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文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简单地介绍了谈迁的志向以及他为写成国榷付出的努力。第二部分 2-3 自然段,具体写谈迁在遭受到原稿被偷的厄运后,重新奋斗最终写成国榷的事。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充分地体现出了谈迁的信念就是打不垮的信念,为下文揭示有关信念的道理打下了一个强有力的伏笔。最后一部分第 4 自然段,点明题旨,揭示信念的力量。 文章意在通过一个真实的事例向学生传递:信
2、念能够让我们永远心怀希望,而打不垮的信念就能助我们成功。 教学设计思路: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思想熏陶。本课的教学设计,力图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引领学生反复品读词句,透过文本语言,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张扬阅读个性,升华情感的价值。教 学 设 计 :教 学 要 求 :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生字词语,理解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数据来增强表达效果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过 程 与 方 法 目 标 :1、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
3、学的完美和谐统一。基于此,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作铺垫。2、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具体的学法是品读感悟法,让学生自读,并进行交流讨论,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情 感 、 态 度 与 价 值 观 目 标 :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切入点和主线问题:依据本文的特点及学生的学情,将本文的教学重难点设为通过品读谈迁撰写国榷的过程,体会只要有厄运打不倒的信念,希望之
4、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主线问题是: 谈迁遭受了什么厄运? 厄运给谈迁带来了怎样的打击? 谈迁是如何面对厄运的?语言文字训练点:经过 20 多年的奋斗,6 次修改,谈迁终于在 50 多岁时完成了一部 500 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新写的国榷共 104 卷,500 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拓展读写:好书推荐:谈迁传资料补充:练习题课前预习:1、自读课文,至少三遍以上,做到正确、流利。2、自学生字词,找出读不准不会写的字,向老师同学请教,并在小组进行认读。3、思考并笔答:“厄运”指什么?是谁遭到了厄运?他有着什么
5、样的信念?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初读课文,能准确朗读课文。2 了解课文的叙述脉络,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3 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教学过程:一、 板书课题,引导质疑:1、板书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师: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提出哪些问题呢?生:质疑 (1) “厄运”指什么? (2)是谁遭到了厄运? (3)他有着什么样的厄运? 2、师:同学们提出的几个问题,课文已经给我们做了回答。现在,我们就带着这几个问题读读课文。 二、 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自学生字。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仔细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2、划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自学不懂的词,再和同学讨论交流。
6、学生自读,自学生字,划出生字词,讨论交流不懂的词。三、 检查自读情况。1、字音教学:着重读准“浙、抄、撰”等翘舌音。 “坎、诞、寝、 ”都是前鼻音, “撰、迁”是三拼音。 2、理解生词:“博览群书、家徒四壁、一袭破衫、奋笔疾书”等词。 四、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课文层次1、轻声读全文,边读课文,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指导分段 (1) 默读全文,思考各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交流。 (2) 把有联系的段落分为一段,把单独讲一个意思的段落分为一段。 第一段:(1 节)写家境贫寒的谈迁编成了 500 多万字的国榷 。 第二段: (2、3 节)写书稿被人偷盗后,年老体弱的谈迁重新编写国榷
7、。 第三段:(4 节) 写由谈迁的故事而发出的感慨。也是全文的总结。 读后评议。五、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在你认为重要的地方或是存在疑问的地方留下记号。2、书写生字词。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精读课文片断,进一步一会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就会充满希望。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文中数据使用的作用。3、感悟读书方法,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4、推荐学生阅读谈迁传 ,全面了解谈迁坎坷、精彩的人生,从中吸取更多的营养。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第 20 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先来回顾一下这篇课文中的几个
8、四字词语:(大屏幕:家境贫寒 博览群书 鸿篇巨制 化为乌有茶饭不思 夜难安寝 四处寻访 广泛搜集一袭破衫 终日奔波 年老体弱 奋笔疾书)1.指名读。2.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同学们,仔细看这些词语,这是由课文中的四字词语组成的三组词串,读得时候得读出味道来;读得有味道,才能让人感受到其中的意思。(师范读)3.齐读。4.我们知道它们都是写谈迁的,你能用上其中的词语来说说谈迁吗? 生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相机板书:谈迁重写 国榷)过渡:同学们对谈迁已有了初步认识,这节课我们要一块儿走近史学家谈迁,看看他是怎样战胜厄运,又是如何在逆境中站起来的。【预设】出示课文中关
9、键性的四字词语,一方面让学生加强积累运用词语的意识,另一方面也让学生通过运用词语介绍谈迁达到回顾课文主要内容的目的。二、品读第一自然段,感悟国榷“初写”之不易。1.通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谈迁自幼心中就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引读)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大屏幕显示)2.为了实现这个愿望,谈迁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一小节,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好好体会一下。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国榷编写的不易?3.学生自读品味。4.交流。出示:“ 经过 20 多年的奋斗,6 次修改,谈迁终于在 50 多岁时完成了一部 400 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阅读点拨:数字往往是枯燥的,但从这个句子中的数字词语你读出
10、了什么别样的意味?你眼前仿佛浮现出了什么情景?(可以针对某一个数字,也可以整体说)生交流汇报。师随机指导感情朗读。小结:编书难啊,编史书更难啊!但是,谈迁克服了千难万难,终于(引读) “经过 20 多年的奋斗,6 次修改,谈迁终于在 50 多岁时完成了一部 400 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预设】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数据在文中的表达作用。从字里行间感受谈迁初次编写国榷之不易,为后文理解“厄运”及谈迁在厄运中不屈不挠的品质做好铺垫。三、品读第 2 自然段,体会国榷被盗后谈迁的悲痛及不屈不挠的精神。过渡:面对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鸿篇巨制,谈迁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这部浸满谈迁 20
11、多年心血的鸿篇巨制却被一个小偷偷走了,珍贵的书稿下落不明。(出示:20 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1.同学们轻声读这段话,用心体会这位 50 多岁的老人此时此刻的心情。(生感情朗读体会)2.读这段话,你心里是什么滋味?有何感受?3.如果让你形容此时谈迁的心情,你会用哪个词语?4.指导朗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再读这段话,读出谈迁的悲痛欲绝,读出谈迁的肝肠寸断。过渡:当生活风平浪静的时候,人们往往看不到真的英雄;当生活遇到狂风暴雨的时候,真的英雄就能显现出男儿的本色。同学们,50 多岁的谈迁在珍贵书稿被盗之后垮下去了吗?谈迁在寝食难安,以泪洗面的日子中消沉了吗?指名
12、读相关语句。从他的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同学们,是什么让谈迁再次回到书桌旁,从头撰写这部史书?为了这个信念他已经奋斗了 20 多年,经历 20 多年风雨洗礼的信念是不可能轻易放弃的,所以他又一次站了起来。我们一起读(引读)很多人认为【预设】谈迁丢失的不是一部普通的书稿,而是一部浸透了自己 20 多年心血和汗水的书稿。所以,这不是一般的坎坷和灾难,正是课题中所谈到的“厄运”。此环节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感知“厄运”,感知这“厄运”给谈迁带来的巨大打击。感知越深,越能理解谈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之不易。四、品读第 3 自然段,体会谈迁重写国榷的艰难和持之以恒的意志。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
13、!从头再来,这是一句简单的话,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呢!没有百折不回的信念,20多年的心血,400 多万字的巨著,何以从头再来?同学们让我们把心沉下去,默读第三自然段,想象谈迁与厄运抗争的画面,把你最感动的句子划下来,可以在旁边简单地写写你的阅读感受。1.生自由品读第 3 自然段2.生交流读书感受。 句子:“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A.“一袭破衫”可以看出他日子过的极为艰苦。“终日奔波”。说明他一天到晚在外奔跑,非常累。 B.读了这句话,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C.指导朗读。 句子:“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疾”字
14、什么意思,理解词语意思。.他为什么要如此快速地书写?他要和什么抗争? C.指导朗读。句子:“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野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可以看出国榷记载明史的完备性。“亲自考察”:可以看出谈迁严谨认真的态度,保证了史料的准确性。)A.视频链接。【预设】对教材进行相关扩充,通过视频链接,使学生形象的感受谈迁在寻访、考证史迹的不易。也是为下面的小练笔创设了一个特定的情境。B.阅读链接:据史料记载,在谈迁重写国榷的 9年时间里,他先后寻访了 173 人次。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在这个过程中谈迁还会遇到哪些困难?C.这里有四个场景,请同学们
15、选择其中的一个,静心凝思,想象谈迁的遭遇,等会儿老师请你来描述你所看到的画面。(大屏幕显示:a.也许,那是一个黄沙飞舞的早晨,谈迁 。 b.也许,那是一个烈日当空的中午,谈迁 。c.也许,那是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谈迁 。d.也许,那一天谈千劳累过度病倒了,他还在 。)【预设】读写结合,此处的小练笔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连,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升华,又是学生对文本的丰富和二度创作,是“把书读厚”的方法之一。3.过渡:阳光总在风雨后,风雨之后见彩虹。(引读) “又经过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 104 卷,428 万字 4 千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详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
16、迁也因此名垂青史。”“名垂青史”是什么意思?谈迁为什么能名垂青史呢? 小结:这部 400 多万字的明史巨著,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浸透着谈迁的心血和汗水,蕴含着谈迁的决心和信念,体现着谈迁的执着和不屈的精神。我们不得不再次感叹,谈迁具有(指课题,引读)厄运打不垮的信念!4. 104 卷,428 万 4 千字,翔实、精彩,不可多得的鸿篇巨制,就是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在经历厄运的打击后,重头来过写成的!如果你站在图书馆里亲眼看到这部沾满泪水与汗水的史书,你想对谈迁说什么?【预设】情动辞发,在学生深层感悟年老体弱的谈迁争分夺秒、不辞辛劳地重编国榷,终于完成了一部“更加翔实、精彩”的明史巨著的基础上,对谈
17、迁深深地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水到渠成地组织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既是对本文中心的提炼,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五、学习第四自然段。1.谈迁用自己不幸的经历,精彩的人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2.同学们,能结合这句话,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吗?3.学生交流。4.有人根据谈迁重写国榷的故事,写了一首诗:二十余载成巨制,一夕之间化云烟。厄运不改男儿志,从头再来垂青史。同学们,让我们怀着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起朗诵这首送给谈迁的小诗吧!【预设】适时补充小诗,既是对教材的延伸,也整体回顾了本篇课文的内容。体现了语文教学过程中“整体部分整体”的一般规律。总结: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道路上,
18、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或多或少遇到坎坷或挫折,但只要我们想谈千一样,具有厄运打不跨的信念,就总会有希望。5.再次齐读最后一段。让我们铭记这段包含哲理的话语引读“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6.好书推荐:谈迁传【预设】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本文是对谈迁精彩一生的概述,并未展开来谈。教师恰可以课文为引子,推荐学生阅读谈迁传,全面了解谈迁坎坷、精彩的人生,从中吸取更多的营养。此环节也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多读书”的理念。板书设计:20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谈迁 重写 国榷信念坚定名垂青史 不屈不挠勤奋刻苦资料补充:一、在括号里填上同音字。xing 安( ) ( )细 吉( ) 飞( ) 慈( )b 墙( ) ( )
19、垒森严 完( )归赵 家徒四( )di ( )领 佩( ) 等( ) 口( ) ( )表二、多音字组词。sn( ) zho( ) zhun( )散 朝 转sn( ) cho( ) zhun(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崎岖( ) ( ) 贫寒( ) ( )翔实( ) ( ) 精彩( ) ( )完备( ) ( ) 名垂青史( ) ( ) 四、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家境贫寒( )A、冷 B、害怕 C、灰心 D、穷困2家徒四壁( )A、步行 B、空 C、只、仅 D、徒弟3奋笔疾书( )A、病 B、恨 C、快、迅速 D、疼痛4鸿篇巨制( )A、鸿雁 B、指书信 C、大 D、姓五、我会按要求写句子。1 国榷是一部流传千古的巨著。 (缩句)2希望之光驱散了绝望之云。改为“把”字句: 改为“被”字句: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1、一天夜里,小偷( ) ,见到( ) , ( ) ,以为( ) ,就把( ) 。从此, ( ) 。二十多年的心血( ) ,这对( ) ,更何况( ) 、 ( ) 。2、面对孤灯,他( ) , ( ) ,他知道( ) 。由经过( ) ,一部新的( ) 。新写的国榷共( )卷, ( ) ,内容比( ) 、 ( ) ,是一部不可多得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