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ad 快捷键及 cad 块的使用Cad 现使用的快捷键:绘图A 圆弧L 直线;(衍生:L 需要的数值-,方框合并最后一下使用 c,会自动合并) ; C 圆; I 插入块; B 创建块;(废除,使用 ctrl+c;ctrl+shift+v ) ;H 图案填充 ;D 标注样式管理器; E 删除 (禁止 Delte 使用) ;F 圆角;(衍生; F,R,0,执行两条线的合并,相当于倒一个 R=0 的圆弧) ;M 移动 ;O 偏移 ;S 拉伸 ;X 分解;T 多行文字 ;co 复制 ;MI 镜像 ;AR 阵列 ;RO 旋转 ;SC 比例 ;LE 引线管理器 ;EX 延伸 ;TR 修剪 ; XL 参照
2、线; ML 多线 ;PL 多段线 ;(皮带的长度及其多段线长度的合并) ;REC 矩形 ;SPL 样条曲线 ; CHA 倒角 ;MA 特性匹配 ;Pe 将线条合并为多段线;J 合并,两条线合并为一条线;Ref 块编辑;(需要设置 原始 refedit) (工具 自定义-编辑程序参数打开在里边添加上) ;Refc 块关闭;(需要设置 原始 refclose) ;Refs 块添加及删除; (此命令只能在块里边使用 原始 refset) ;F8 正交开关;Ctrl+右键 ; (点的中心,相切点-) ;标注:DLI 线型标注; DAL 对齐标注; DDI 直径标注;DAN 角度标注;DCO 连续标注;
3、LE 引线标注;TOL 公差标注;DLE 圆心标注;DRA 半径标注;绘图A 圆弧 L 直线 C 圆 I 插入块 B 创建块 H 图案填充 D 标注样式管理器 E 删除 F 圆角 M 移动 O 偏移 S 拉伸 X 分解 Z 显示缩放 T 多行文字 co 复制 MI 镜像 AR 阵列 RO 旋转 SC 比例 LE 引线管理器 EX 延伸 TR 修剪 ST 文字样式管理器 XL 参照线 ML 多线 PL 多段线 POL 多边形 REC 矩形 SPL 样条曲线 CHA 倒角 MA 特性匹配 LA 图层 LT 线型管理 LW 线宽管理 标注 DLI 线型标注 DAL 对齐标注 DDI 直径标注 DAN
4、 角度标注 DCO 连续标注 LE 引线标注 TOL 公差标注 DLE 圆心标注 DRA 半径标注 Cad 块的使用:图纸绘制统一规范成块的使用;注意:只有此类不是块:打断的图纸不是块;但是需要将原始的块放置在图纸的右上角;方便图纸的核对;1. 块的创建方法:1.1 使用 ctrl+c;ctrl+shift+v;除非需要建立自己能够清楚或者创建标准块的使用可以使用”B”来创建;1.2 外购件建立进入需要标明外购件的规格型号;然后再将其创建为块;2. 块的编辑方法:2.1 请使用快捷键:Ref 块编辑;(需要设置 原始 refedit) (工具 自定义-编辑程序参数打开在里边添加上) ;Refc
5、 块关闭;(需要设置 原始 refclose) ;Refs 块添加及删除; (此命令只能在块里边使用 原始 refset) ;2.2 使用右键,在位编辑块编辑,不提倡此类办法,也不提倡使用块编辑;2.3 使用在位编辑块命令时;里边有设置选项,建议取消“不在工作集中的对象” ;3. 标注图纸中块的命令:3.1 螺栓类: 1025 为调用 M10x25 的内六角螺栓;10f 为调用 M10 螺栓的俯视图;1020k 为调用 M10 深 20 的丝孔;10kf 为调用 M10 丝孔的俯视图;M10 为调用 M10 的螺母;M10f 为调用 M10 的螺母俯视图;10p 为调用 10 个的平垫;10t
6、 为调用 10 个的弹垫;10pt 为调用 10 个的弹平垫;KM10 为调用 M10 需要开的孔;3.2 粗糙度: ccd 默认为 Ra3.2 粗糙度 方向朝上Ccdz 方向朝左, Ccdy 方向朝右, CcdX 方向朝下,Qy 其余 RA12.5 QB 全部 RA6.3 qyb 其余不加工3.3 行为公差及位置公差基准:(TOL )JZ 默认为 A 基准 方向朝上; JZZ 方向朝左; JZY 方向朝右; JZX 方向朝右;3.4 键Jk20 20 孔上开的键 jz20 20 轴上开的键注意:其余轴承,滑块,带座轴承型材的截面均存在,均可以不用块。使用次数少均可以不使用块;图层、图框、标注
7、 明细表要求的规定补充1. 图框在一份图纸中的放置,请严格按照横平、竖直的办法进行放置;每行的划分以组件为划分等级;部件为对应各个工位;2. 图纸等级划分为:总装,部件,组件,零件;3. 建议将一致比例的图框放置与一起,方便标注、引线、技术要求、粗糙度-与图框相关比例的事项均可以统一使用,这样会大大提高设计的效率;最佳排序为:比例从大到小排列。4. 建议图框的三视图放置原则为:实际使用装配的原则,怎么样装配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去为了适用图框而刻意的去改变三视图的方向;改变后不便于图纸的查批及后期装配人员的查找;5. 建议图框中的视图,越少越好;前提原则是,能够表达清楚;概述为:在能够表达清楚的
8、前提下,三视图越少越好;但是必须保留已画出的三视图;不得删除(在总图中必须体现三视图,不得省略) 。CAD 图层使用标准规范Cad 图层分类:1. 图层将分为以下八种:0 图层;细实线,粗实线,剖面线,点划线,标准线,虚线,中心线;2. 图层中保持绘制的图纸只存在这些图层,不得擅自去改变图层的颜色及线型;外购件的添加为增加线性的增多,可在添加前将其全部变成 0 图层,之后再添加进设计图纸中;3. 保证各个图层对应相应的线型3.1 所有主线框将使用 0 图层,取消粗实线的使用 ;3.2 颜色严格按照绘制的颜色进行使用;不得在使用过程中将颜色随意改动;3.3 外购件(螺栓)颜色将统一标注使用成细实
9、线;3.4 移动件、活动后的件位置将统一使用成双点画线;3.5 标注线严格使用标注图层及标注线颜色(绿色) ;CAD 图纸绘制标准1. 技术要求放置位置,放置在图纸的右下方; 颜色使用细实线。2. 图纸的粗糙度符号放置在图纸的右上方; 颜色使用 细实线。3. 明细表中人员填写严格按照如下规定:设计:本人 校对:项目负责人工艺:工艺编纂人员审核:李秀宇标准化:标准化人员扫描:批准:曹现仁日期统一规范为:(年+ 月)2015 年 02 月4. 将新设计产品数量统一规范为一套后缀添加成*1;按照*2;5. 图纸中外购件颜色统一规定为使用细实线;6. 外购件:比如:链条,坦克链长度,导轨长度必须在图纸
10、中单独拿出进行标注长度;图纸中非块的地方,必须放置原始的块在其上方,保证块与总图中的视图一致;CAD 图框使用标准规范Cad 图框分类:标准图框现在为:A4.A3.A2.A1;使用宝佳标准图框;图纸打印只能打印 A4,A3;1.图框选择建议为:优先选择 A4 图框以此类推;图框比例只能划分为(1 1.5 2 2.5 3 3.5 -不得出现小数点) ;2.建议 A4 图框比例使用到 8 的时候,更换成 A3 的图框;A3 的图框使用到 16 时建议使用 A23.图框的使用优先选择使用方式为:总装图优先选择使用 A2,组件图建议使用 A3 图框;零件图优先使用 A4,以此推 A3复杂件使用 A2;
11、4.图框调用命令为 TF;可以选择使用的图框及需要的比例大小;5.图框的明细表的建立,使用 xh;序号完成后使用 mx;第二个图框后全部使用 xh2,mx2;编辑明细表时使用 mxb,第二个及以后的使用 mxb2;6.复制使用图框,使用 ctrl+c;ctrl+v;不得使用 co 命令;机械图纸技术要求大全1.零件去除氧化皮。2.零件加工表面上,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3.去除毛刺飞边。4.经调质处理,HRC5055。5.零件进行高频淬火,350370回火,HRC40 45。6.渗碳深度 0.3mm。7.进行高温时效处理。8.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 GB1184-80 的要求。9.未
12、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0.5mm。10.铸件公差带对称于毛坯铸件基本尺寸配置。11.未注圆角半径 R5。12.未注倒角均为 245。13.锐角倒钝。14.各密封件装配前必须浸透油。15.装配滚动轴承允许采用机油加热进行热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 100。20.齿轮装配后,齿面的接触斑点和侧隙应符合 GB10095 和 GB11365 的规定。21.装配液压系统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或密封胶,但应防止进入系统中。22.进入装配的零件及部件(包括外购件、外协件) ,均必须具有检验部门的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23.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油污、着色剂和灰尘等。24.装
13、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特别是过盈配合尺寸及相关精度进行复查。25.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允许磕、碰、划伤和锈蚀。26.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和扳手。紧固后螺钉槽、螺母和螺钉、螺栓头部不得损坏。27.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必须采用力矩扳手,并按规定的拧紧力矩紧固。28.同一零件用多件螺钉(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交叉、对称、逐步、均匀拧紧。29.圆锥销装配时应与孔应进行涂色检查,其接触率不应小于配合长度的 60%,并应均匀分布。30.平键与轴上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不得有间隙。31.花键装配同时接触的齿面数不少于 2/3,接触率在键齿的长度和高度
14、方向不得低于50%。32.滑动配合的平键(或花键)装配后,相配件移动自如,不得有松紧不均现象。33.粘接后应清除流出的多余粘接剂。34.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不准有卡住现象。35.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应接触良好,用涂色检查时,与轴承座在对称于中心线 120、与轴承盖在对称于中心线 90的范围内应均匀接触。在上述范围内用塞尺检查时,0.03mm 的塞尺不得塞入外圈宽度的 1/3。36.轴承外圈装配后与定位端轴承盖端面应接触均匀。37.滚动轴承装好后用手转动应灵活、平稳。38.上下轴瓦的结合面要紧密贴和,用 0.05mm 塞尺检查不入。39.用定位销固定轴瓦时,应在保
15、证瓦口面和端面与相关轴承孔的开合面和端面包持平齐状态下钻铰、配销。销打入后不得松动。40.球面轴承的轴承体与轴承座应均匀接触,用涂色法检查,其接触不应小于 70%。41.合金轴承衬表面成黄色时不准使用,在规定的接触角内不准有离核现象,在接触角外的离核面积不得大于非接触区总面积的 10%。42.齿轮(蜗轮)基准端面与轴肩(或定位套端面)应贴合,用 0.05mm 塞尺检查不入。并应保证齿轮基准端面与轴线的垂直度要求。43.齿轮箱与盖的结合面应接触良好。44.组装前严格检查并清除零件加工时残留的锐角、毛刺和异物。保证密封件装入时不被擦伤。45.铸件表面上不允许有冷隔、裂纹、缩孔和穿透性缺陷及严重的残
16、缺类缺陷(如欠铸、机械损伤等) 。46.铸件应清理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非加工表明上的浇冒口应清理与铸件表面齐平。47.铸件非加工表面上的铸字和标志应清晰可辨,位置和字体应符合图样要求。48.铸件非加工表面的粗糙度,砂型铸造 R,不大于 50m。49.铸件应清除浇冒口、飞刺等。非加工表面上的浇冒口残留量要铲平、磨光,达到表面质量要求。50.铸件上的型砂、芯砂和芯骨应清除干净。51.铸件有倾斜的部位、其尺寸公差带应沿倾斜面对称配置。52.铸件上的型砂、芯砂、芯骨、多肉、粘沙等应铲磨平整,清理干净。53.对 错型、凸台铸偏等应予以修正,达到圆滑过渡,一保证外观质量。54.铸件非加工表面的皱褶,深
17、度小于 2mm,间距应大于 100mm。55.机器产品铸件的非加工表面均需喷丸处理或滚筒处理,达到清洁度 Sa2 1/2 级的要求。56.铸件必须进行水韧处理。57.铸件表面应平整,浇口、毛刺、粘砂等应清除干净。58.铸件不允许存在有损于使用的冷隔、裂纹、孔洞等铸造缺陷。59.所有需要进行涂装的钢铁制件表面在涂漆前,必须将铁锈、氧化皮、油脂、灰尘、泥土、盐和污物等除去。60.除锈前,先用有机溶剂、碱液、乳化剂、蒸汽等除去钢铁制件表面的油脂、污垢。61.经喷丸或手工除锈的待涂表面与涂底漆的时间间隔不得多于 6h。62.铆接件相互接触的表面,在连接前必须涂厚度为 3040m 防锈漆。搭接边缘应用油
18、漆、腻子或粘接剂封闭。由于加工或焊接损坏的底漆,要重新涂装。63.装配前所有的管子应去除管端飞边、毛刺并倒角。用压缩空气或其他方法清楚管子内壁附着的杂物和浮锈。64.装配前,所有钢管(包括预制成型管路)都要进行脱脂、酸洗、中和、水洗及防锈处理。65.装配时,对管夹、支座、法兰及接头等用螺纹连接固定的部位要拧紧,防止松动。66.预制完成的管子焊接部位都要进行耐压试验。67.配管接替或转运时,必须将管路分离口用胶布或塑料管堵封口,防止任何杂物进入,并拴标签。68.补焊前必须将缺陷彻底清除,坡口面应修的平整圆滑,不得有尖角存在。69.根据铸钢件缺陷情况,对补焊区缺陷可采用铲挖、磨削,炭弧气刨、气割或
19、机械加工等方法清除。70.补焊区及坡口周围 20mm 以内的粘砂、油、水、锈等脏物必须彻底清理。71.在补焊的全过程中,铸钢件预热区的温度不得低于 350C。7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在水平位置施焊。73.补焊时,焊条不应做过大的横向摆动。74.铸钢件表面堆焊接时,焊道间的重叠量不得小于焊道宽度的 1/3。75.每个钢锭的水口、冒口应有足够的切除量,一以保证锻件无缩孔和严重的偏折。76.锻件应在有足够能力的锻压机上锻造成形,以保证锻件内部充分锻透。77.锻件不允许有肉眼可见的裂纹、折叠和其他影响使用的外观缺陷。局部缺陷可以清除,但清理深度不得超过加工余量的 75%,锻件非加工表面上的缺陷
20、应清理干净并圆滑过渡。78.锻件不允许存在白点、内部裂纹和残余缩孔。81.精加工后的零件摆放时不得直接放在地面上,应采取必要的支撑、保护措施。加工面不允许有锈蛀和影响性能、寿命或外观的磕碰、划伤等缺陷。82.滚压精加工的表面,滚压后不得有脱皮现象。83.最终工序热处理后的零件,表面不应有氧化皮。经过精加工的配合面、齿面不应有退火84.加工的螺纹表面不允许有黑皮、磕碰、乱扣和毛刺等缺陷。85.锐边倒钝,去除毛刺。86.未注公差要求符合 IT16 或 IT18.公差选择H7/p6 P6/h7 过盈定位配合,即小过盈配合。用于定位精度特别重要时,能以最好的定位精度达到部件的刚性及对中性要求,而对内孔
21、承受压力无特殊要求,不依靠配合的紧固性传递摩擦负荷。H7/s6 S7/h6 中等压入配合,适用于一般钢件;或用于薄壁件的冷缩配合;用于铸铁件可得到最紧的配合。H7/u6 U7/h6 压入配合,适用于可以承受高压力的零件,或不宜承受大压力的冷缩配合间隙配合 H7/f6轴承配合公差配合公差是指组成配合的孔、轴公差之和。它是允许间隙或过盈的变动量。 孔和轴的公差带大小和公差带位置组成了配合公差。 孔和轴配合公差的大小表示孔和轴的配合精度。 孔和轴配合公差带的大小和位置表示孔和轴的配合精度和配合性质。 配合公差的大小公差带的大小;配合公差带大小和位置配合性质。轴或轴承座孔的公差等级与轴承精度有关。与
22、P0 级精度轴承配合的轴,其公差等级一般为 IT6,轴承座孔一般为 IT7。对旋转精度和运转的平稳性有较高要求的场合(如电动机等) ,应选择轴为 IT5,轴承座孔为 IT6。当量径向载荷 P 分成“轻 ”、 “正常”和“重”载荷等几种情况,其与轴承的额定动载荷 C 之关系为:轻载荷 P0.06C 正常载荷 0.06C P 0.12C 重载荷 0.12CP轴公差带 安装向心轴承和角接触轴承的轴的公差带参照相应公差带表。就大多数场合而言,轴旋转且径向载荷方向不变,即轴承内圈相对于载荷方向旋转的场合,一般应选择过渡或过盈配合。静止轴且径向载荷方向不变,即轴承内圈相对于载荷方向是静止的场合,可选择过渡
23、或小间隙配合(太大的间隙是不允许的。外壳孔公差带安装向心轴承和角接触轴承的外壳孔公差带参照相应公差带表。选择时注意对于载荷方向摆动或旋转的外圈,应避免间隙配合。当量径向载荷的大小也影响外圈的配合选择。轴承座结构形式的选择滚动轴承的轴承座除非有特别需要,一般多采用整体式结构,剖分式轴承座只是在装配上有困难,或在装配上方便的优点成为主要考虑点时才采用,但它不能应用于紧配合或较精密的配合,例如 K7 和比 K7 更紧的配合,又如公差等级为 IT6 或更精密的座孔,都不得采用剖分式轴承座。轴承与轴的配合公差标准当轴承内径公差带与轴公差带构成配合时,在一般基孔制中原属过渡配合的公差代号将变为过赢配合,如
24、 k5、k6、m5、m6、n6 等,但过赢量不大;当轴承内径公差代与h5、 h6、g5、g6 等构成配合时,不在是间隙而成为过赢配合。 轴承外径公差带由于公差值不同于一般基准轴,也是一种特殊公差带,大多情况下,外圈安装在外壳孔中是固定的,有些轴承部件结构要求又需要调整,其配合不宜太紧,常与 H6、H7 、J6、J7、Js6、Js7 等配合。 一般情况下,轴一般标 0 0。005 如果是不常拆的话,就是0。005 0。01 的过盈配合就可以了,如果要常常的拆装就是过渡配合就可以了。我们还要考虑到轴材料本身在转动时候的热胀,所以轴承越大的话,最好是0。005 0 的间隙配合,最大也不要超过 0。01 的间隙配合。还有一条就是动圈过盈,静圈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