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父亲的叮嘱教材分析记叙了在“我”画素描的时候,父亲叮嘱“我”要尊重事实。经历了写生课上的风波,“我”对这句话的认识,超越了画素描本身。课文以“父亲的叮嘱”为题,文中三次提到父亲的叮嘱。教学可以围绕它展开。(1)在检查预习初读课文时,让学生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再安排学生用充分的时间读全文,边读边想:父亲的叮嘱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父亲在家教我画素描的时候,常常叮嘱我:“你看见对象是怎样的,就得把它画成怎样,不要想当然。 ”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他“总是这样叮嘱我” 。画杨桃的时候, “我”想起了父亲的话。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揣摩作者
2、当时的矛盾心情:如实照画吧,从“我”所处的角度看去, “它那五棱杨桃的轮廓根本不像杨桃,而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按想像中的去画吧,父亲曾经嘱咐“我”要“如实照画” 。最后,还是因为“父亲的叮嘱”太让“我”记忆深刻了, “我”最终选择了实事求是。看着老师教育几个同学, “我”又一次想起了父亲的话。教学中,可以紧紧抓住老师的神态变化。先让学生找出这变化(从“和颜悦色”到“有点儿严肃”),然后分角色朗读,读出老师和同学的不同语气。其间,可以穿插小组内的分角色朗读。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注意省略号和破折号的含义。至于词句,不必做过多的分析。最后,可以回头议论一下对结尾句子“父亲的教诲使我一
3、生受用。这道理自然不仅在画画。 ”的理解。学情简析: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学习字词的方法,本课生字新词较少,可安排在朗读过程中。对于父亲的叮咛,课文中曾几次提到?可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理清层次。最后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父亲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这道理自然不仅在画画。 ”教学目标:1 能借助字典认识生字。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的含义。3 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实事求是的道理。教学重难点:1.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实事求是的道理。2.理解“这道理自然不仅在画画”中的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4、二度设计一、 启发谈话,引入新课。1、谈话引入: 同学们,生活中父母是否常在你耳边唠叨?你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一句?(学生交流)2、教师小结:是啊,父母的这一次次轻声细语的叮二、整体感知学习第一节,理解父亲的叮嘱的含义咛,这一回回意味深长的叮嘱都是长辈对我们体贴入微的挚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出题齐读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完成填空。(1)请大家分节来读读课文,要求不加字,不漏字,读通课文。 (注意纠正“半晌”和“面面相觑” 、 “严肃”的读音)(2)出示媒体: 父亲的叮嘱嘻嘻哈哈 不知好歹 面面相觑审 视 和颜悦色 严 肃 指名分别读每一行的三个词语,说说每一行词
5、语各写了课文中谁?(第一行写的是同学们,第二行写的是老师, ) (板书:同学 老师)(3)概括主要内容:“我”在( )的时候,父亲叮嘱“我”:( ) 。 “我”在一次写生课上,想起了( ) ,将( )如实地画成了( )的样子。老师看了“我”的画后( ) ,并教育大家( ) 。 “我”因此悟出了道理。3、质疑:父亲的叮嘱是什么呢?。5、 快速浏览课文,回答问题(第一小节)6、读了父亲的叮嘱,你懂得了什么?(请轻声读读句子,正确、流利地朗读之后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交流)4、教师小结:父亲要求孩子在学画时,是圆的就,是方的就,不要把圆的画成,也不要把方的画成,否则就是“想当然” 。5、父亲总
6、是这样叮嘱我,他的叮嘱看似普通,却给孩子留下了深刻印象,使孩子一生受用。让我们再一起读读句子,感受父亲对孩子的教诲指导朗读说明:“入境始于亲” ,创设情境,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感受开始,有利于拉近与文本的距离,产生“阅读期待” 。 “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叮咛”这一环节的引入,让学生说说自己父母常常会叮嘱的话语,学生有话可说,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与此同时为学生学习理解文本中父亲叮嘱的话语奠定了基础。板书:叮嘱 理解词义。三、深入学习,读懂课文。1、引读课文 2、3 小节。师:休养完了,回校复课。有一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台上,要我们写生。那两个杨桃(生:正对着我,从我所处的角
7、度看去,它那五棱杨桃的轮廓根本不像杨桃,而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一)品读赏析,感受父亲叮嘱带给“我”的影响(二)指导朗读,体会父亲的叮嘱带给“我”更深的启迪师:要不要按想像中的去画呢? 作者犹豫了,他想 虽然我有过犹豫,但最终(生:我如实照画,并把这幅习作交上去。 ) 2、 “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_。(1)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2)我如实地画出了杨桃的样子,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3)我想起了父亲的叮嘱师小结:当我疑惑、迷惘、不知如何应对时,父亲的叮嘱使我坚定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自己所见到的,所以年幼的我毅然把杨桃画成
8、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说明:课文以“父亲的叮嘱”为题,文中三次提到父亲的叮嘱,因此教学环节的设计也围绕它展开。通过引读既使教学环节呈上启下,又将重点放在让学生感受父亲的叮嘱带给我的影响上。1、对比同学们的前后两段语言,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1)画交上去了,同学们反映是如何的呢?出示两段对话,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都是嘲笑、误解、自以为是的语气,回答也是不假思索的;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 )出示:“嘻嘻,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倒不如说是五角星”“这幅写生,画得像什么?” “像五角星!”“画杨桃画成了
9、五角星 ,好笑吗?” “好笑”“看看杨桃,像你平时想像的模样吗?” “不像。 ” “像什么?” “像 五角星。 ”(2)补充提示语,在体验中表情朗读同学们嘲笑我及转变的话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可以用肢体语言,如神态,手势,抓重点词、标点等,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学生互相评价。 (结合进行“笑”的词语积累)出示:“嘻嘻,杨桃是这个样子的?”一个同学哈哈大笑地说。“倒不如说是五角星” 另几个同学笑作一团 地说。“这幅写生,画得像什么?” “像五角星!” 同学们不假思索地说。“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好笑吗?” “好笑”几个同学嘲讽,拖着音地说。“看看杨桃,像你平时想像的模样吗?” “不像。”
10、刚才还面面相觑的同学结结巴巴地说。“像什么?” “像 五角星。 ” 他迟迟疑疑地说。(随学生朗读评价,理解“面面相觑” 、 “迟迟疑疑”的词义)(3)小结,不同的标点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反映人物不同的心理活动,这就是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4)想象说话。为什么同学们的态度会有这样的变化呢?(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杨桃)这一看,_;这一看,_;这一看,_。(1)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2)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 (学生表演朗读)师小结:“我”从被误解到被理解,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
11、,这个过程的变化,起主导作用的是老师的教育。2、抓住教师的神态变化,体会“老师”的循循善诱。(1)细读 418 节,老师的神态有哪些变化?画一画。想一想为什么有这些变化?(和颜悦色、有点严肃)初步理解:和颜悦色(词素分解:和蔼的面容,愉快的脸色)联系课文:老师看了看我的习作,走到我旁边,俯下身来审视了一下讲台上的杨桃,他发现回读上文深入理解:老师为我能够看到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而感到高兴。但是当他发现同学们全都误解了“我” ,甚至还带着嘲笑的语气时,他的神情变得严肃,由此他想到用大家坐在我的位置上观察杨桃的办法来教育他们。(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大组汇报读,教师指导读四、放飞情感,升华文体。出老
12、师和同学的不同语气。师小结:虽然是同一个杨桃,但由于观察的方向、角度不同,所观察到的结果就不一样。难怪古人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文中的老师对同学们的一番教育,是对作者事实求是作画的肯定,这使作者情不自禁地又一次想起父亲的叮嘱(再读父亲的叮嘱)这普通的话语里蕴藏着父亲对孩子的殷切希望,它仅仅是指在画画上吗?(体会不仅是在作画上,无论是做人、做事都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说明:本环节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增加提示语,理解神态变化的词语,想想说话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学生有感情的个性化朗读,也为他们深入理解父亲的叮嘱埋下了伏笔1、同学们说得很好,确实,在父亲和老师
13、的影响下,作者最终成长为一个作家。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情况。岑桑,生于 1926 年,广东顺德人,我国当代著名作家。1949 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1950 年参加工作,1985 年当选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1942 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当你还是一朵花 、 在大海那边 、岑桑散文选 ,诗集眼睛和橄榄等 20 余种。评论集美的追寻获第二届广东鲁迅文学奖, 岑桑作品选获首届冰心儿童图书奖等。2、岑桑说:“多年来,我一直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做人、做事,这是从小老师、父亲对我的教诲。几十年来在文学上我留下的只有几行脚印,那些浅浅的脚印随着时间的流逝,便将不留半点痕迹了。 ”3、看来小时侯父亲的教诲对作者岑桑的一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正如他在文中所言“父亲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这道理自然不仅在画画。 ”让我们再好好地来读读课文中父亲的那句叮嘱。 (课件出示)4、作业布置: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充分地考虑、讨论,心里也一定很有感触,让我们拿起笔把我们心里的想法写下来,作为我们的格言。 (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摘录课文中的语言作为格言) (1)学生写话。(2)集体交流。板书设计: 父亲的叮嘱是怎样的,就画成怎样,不要想当然(实事求是 一生受用)我: 如实照画 画杨桃 同学们: 哈哈大笑 嘻嘻哈哈 老师: 和颜悦色 有点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