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前状态调整第一节 调整心态,突破“心理围城“一、考试一半是靠心态一年一度的高考,对广大考生是一次极其严峻的考验。它不仅是对考生的知识、智力、技能的考查,也是对考生情感、意志、体力的挑战。无论心理学的研究,还是高考的实践都表明,考生的应考心理如何,临场发挥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考的结果。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对 20 个影响高考成功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考试中心态排第 1 位。1不良应考心理的外部表现“应考心理 “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多数时候主要反映在思维活动中,但有时会在人的言行、神态中表现出来。比如在考试前感到紧张不安、焦虑失眠,学习效率下降,甚至食欲不振,精神体力都有极度疲惫的感觉
2、;在考试中有人心情激动,难以平静,不能很快进入角色;有人碰到一些问题就惊慌失措、悲观失望,甚至想退场;有人感到头昏目眩,心慌烦躁,身心不适等等。这一切其实都是不良应考心理的外部表现。有一些医学工作者称这种现象叫考试综合症。据最近几年的实际观察,有以上这些现象的考生不是少数,而且占到相当的比例。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适度的压力,适当的紧张,可以提高人的工作和学习效率,无论是对人的身体健康,还是对人的心理锻炼都有益处。但是,如果压力过大,长期精神紧张,就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情绪不安、焦虑紧张、悲观失望等不良心理现象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临场发挥。2应考心理对临场发挥的影响应考心理与临场发挥之间的关系是紧
3、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应考心理的好坏,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临场发挥的好坏。应考心理越好的考生,一般来说,临场发挥就越好。反之,则越差。经常有这种现象:有的考生平时成绩并不怎么好,甚至较差,但是高考中却发挥得相当出色,甚至超水平发挥;而有的考生平时成绩还不差,但考试结果却令人失望。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还是应考心理在作怪。可以这样说:应考心理与临场发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临场发挥“ 是对“ 应考心理“的最好检验。3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应该教育考生,使他们认识到:高考固然是一条成功之路,但并不是“唯一“ 的成功之路。金榜题名诚然可喜,但“榜上无名“ 也未必就是穷途末路。当今社会,正
4、处在改革发展的时代,需要各方面人才。只要树立了远大的志向,正确的理想,并为之奋斗,就一定能有所作为。考生应树立正确的考试观,排除一切不利因素的干扰,正确对待高考。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考生一定不能迷信,有的考生考前看到了乌鸦,就觉得自己完了,看到喜鹊则认定对自己是个好兆头。还有许多考生考前爱扔硬币来判定自己的成功几率。这些都是要不得的,只会扰乱你的情绪,打击你的自信。二、考试情绪的自我调适考生当听到入场铃声时,难免心理紧张,特别是第一天的第一科考试。所以提前准备很关键,首先是物质准备,而心理准备更为重要。考生一迈入考场,可能会出现突如其来的紧张。考前的知识储备和身心调适越充分,这种紧张发生的可能
5、性越小。如果在考场上已经出现这种状况,这时再去懊悔是没有益处的,只能积极地采用一些调控措施消除这些情况带来的影响。1突然慌乱有时,考生可能因为在作答时遇到了难题,或是遇到钢笔坏了之类的意外情况,或是冷不防从脑海里迸出“我要失败了 “等消极的想法,便突然慌乱起来。这种情况发生后,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放松,一旦出现突然慌乱的最初征兆,最好暂停作答,闭合双眼,轻轻地对自己说“放松“,重复六次,并注意体验全身松弛的感觉;也可以全身高度绷紧十秒钟,然后突然放松。第二种方法是深呼吸,在突然慌乱时,呼吸会变得急促,这时应该有意调节呼吸,在吸气时绵长、缓慢、深沉,呼气时也这样。第三个办法是中断思路
6、,一旦产生容易引起慌乱的想法,可以果断地对自己说“停“ ,同时握紧一下拳头,这样能中断原来的思路。当自觉情况好转后,应迅速转入正常考试状态。2瓶颈效应瓶颈效应是指在考试过程中,心里觉得似乎容易解决而一时又解决不了的心理现象。这时考生答题一会儿感到似乎已经茅塞顿开,一会儿又觉得毫无办法,欲行不能,欲罢不忍,时间不知不觉溜过去了。瓶颈效应常伴随突然慌乱发生,并加剧慌乱程度。遇到这种情况时,首先要保持镇静,注意放松,调整呼吸;然后,通过情境、结构联想,回忆与该问题有关的内容,发掘出有用的材料和线索。另外,还可以暂时放下当前的题目,先做别的题,过会儿再回头思考,说不定会从其他题目中得到启发而豁然开朗呢
7、!3身体疲劳高考时,连续数小时处于注意力高度集中、思想持续活跃、书写量较大的状态中,考生很容易产生身体疲劳现象。在高考前,考生要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度的锻炼和良好的营养,从而为高考储备足够的精力。在考试当中,要不时给自己一些调整状态的短暂间歇,伸展四肢和腰背,活动手腕和头颈,摇摇手指关节,这样,才不至于过分紧张或疲劳,维持良好的机能状态。有些考生在考试过程中感到手指非常紧张,严重时感到握笔和写字非常困难,这是手部疲劳的一种表现。出现这种情况时,先放下笔,活动活动手腕,手臂自然下垂轻轻地摇一摇;也可以双手交叉按压指关节,双手举至面部自上而下做干洗脸五至六次,手便会放松许多。4作弊冲突高考,要求
8、严格、组织严密,与每个考生的前途有着重大关系。由于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以及个人准备不充分、成功欲望过强、道德水准较低等原因,有的考生在高考中还可能陷于作弊冲突之中。作弊是与社会道德相背离、与科学精神相对立、与考试规则相冲突的,应该坚决抵制。然而,高考关系重大,一分之差可能引起天壤之别,所以有些考生在高考中偶尔会萌发作弊念头。有了这种念头的考生应立即设法排除,以免影响考试。对于那些试图把意向变成行动的考生朋友,不要冒险做那些会令你窘迫,甚至断送你前程的傻事,因为监考老师和考场纪律都是严格无私的。应试技巧 主要指在应付各类考试中,考生为更好的解答各类为题而采取的一些特殊方法技巧一:俗话说, “难题
9、考能力” , “易题考规范” ;不同难度的考试,其考查的重心是不一样的;难度大的考试主要考查的是能力与方法,关注的是同学们“懂不懂” 、 “会不会” ;难度小的考试主要考查的是规范与细致,关注的是同学们“实不实” 、 “细不细” ,针对不同难度,同学们在考试中应该有不同的关注点。既然对绝大多数同学来说,题目很容易,那是不是绝大多数同学的成绩就会很好呢?不尽然!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容易题上 “阴沟里翻船”的现象,不少同学是看见题目“狂喜” ,好!太容易了!然后是“狂做” ,急风暴雨,刷刷刷,什么 “细心审题” 、什么“规范做题” 、什么“耐心复查” ,通通抛于脑后;考后是“狂言” , “科,这次起
10、码 95 分(起码 148),基本上是满分”; 知道成绩或看到试卷后,则是“狂悲”和“狂悔” ,唉哟!当时要是再细心点就好了! 当时要是把题目再看清楚点就好了,出现这种“五狂”现象的原因,在于这些学生不知道, “懂不等于会,会不等于不失分” ,当试题已经不能靠“难度”来拉开分数间的差距时,它就只能靠“细度”来拉差距,这时同学们就应该把考试关注的重心转移到“细心” 、 “规范” 、 “严谨”上来,做到 “会的题保证能一分不失”!,靠细节上的“小分”积累来取得考试的优势 .作文和平时的积累有关,开头要写好,高考平均判卷时间也就几分钟,所以字迹工整,语句通顺,开头精彩基本可以得很好的分了。把字写好,
11、不要写错字。 。技巧二:建立、把握良好的考试节奏。 好的节奏有利于稳定同学们的考试心态,有利于考试真实水平的发挥。良好的考试节奏表现为:时间分配合理,过程运行流畅、松紧相对适宜。建立和把握良好的考试节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拿到试卷之后,可以总体上浏览一下,根据以前积累的考试经验,大致分辨出试卷中难题与容易题(如果命题正常的话,应该是容易是在前,难题在后),并估计一下试卷中每部分应该分配的时间.英语听力前五个很重要,所以试音的时候要认真听,尽快进入特定的语言环境。单选要好好做,一定要把 每个句子认真读到最后再做选择。二、按先易后难的顺序、先慢后快的速度开始答题。例如,数学先做会做的题
12、目,再做难题,所谓难题,就是你思考了好几分钟仍然无法做出的题目。再例如,英语和语文,你可以先把填空、选择、作文等题目做完,然后再做阅读题目。这样做的好处是,先用数道“容易题”的顺利解决来平缓考试刚开始时的最紧张的心情,并完成考试初始阶段的“热身”运动,将自己的“身心”调整到最佳状态,此后就可以逐渐加快解题速度,以更好的状态、最快的速度去解决余下的“低档题”和“中档题” ,直至碰到需要仔细思考和推敲的“高档题”时,再放缓做题速度。 三、题目有了思路就赶紧做,不要犹豫。 四、整体把握、抓大放小、不在一道题目上纠缠过多,该放弃的就放弃。分值越大的题目,越不要轻易放弃;分值越小的题目,越不要花太多的时
13、间。对于花了一定时间仍然不能做出来的题目,要勇于放弃。技巧三:怀着良好的考试心态。 最重要的是排除紧张情绪 ,不要总是看表,也不要规定多长时间做完哪些哪些。良好的考试心态表现为:积极自信,豁达正向。你应该保持平常心态,也就是跟平常差不多的心态。因为考试并没有什么了不起,跟平时作业差不多,只不过是“作业”的分量重了, “作业”的时间长了,根本不值得怕,要做到“眼中无考试” 。 你可以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能唤起良好的情绪,可以采用不同的自我暗示语。紧张时,可以默念“放松、放松、放松” 。心情烦躁时,可以默念“平静、平静、平静” 。心灰意懒时,可以默念“我行、我行、我行” 。从而增强自信心。
14、 你也可以通过自我安慰,来稳定情绪,鼓舞士气。如果有题目一时不会做,可以这样想:我做不出的,别人也做不出;别人做的出的,我也做得出;但我做得出的,别人不一定能做得出。技巧四:解决难题的技巧。 (理科) 重庆市永川中学的周涛老师有句名言:“难题就是简单题再加上简单题的综合题” ,解决难题的技巧是综合性的,首先要有“放松”的心情,考试遇到一两道难题是正常的,遇不到难题才是反常的,所以大可不必“如临大敌” 。难题只不过是你与命题教师之间进行的一场“智力过关游戏”的高级关口,你首先应该庆幸自己已经打到了这一级。其次,难题所涉及的往往是我们平时学习中最主要、最重要,也是教师最强调的那部分知识、技能,所以
15、解难的技巧是“靠船下稿” ,从自己最熟悉的地方入手,如先用“直觉”最快的找到解题思路;如果“直觉”不管用,你可以联想以前做过的类似的题目,从中寻找思路;你也可以猜测一下这道题目可能涉及到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然后进行尝试;如果这样还不行,你还可以从你脑中的知识体系和解题技巧体系中逐一搜索,找到可能的解题思路。难题一定要在简单题做完以后才做,当几个难题存在时,要凭直觉先做较容易的。做难题时,心态要放宽,不可急于求成,要抱着这道题会占去大量时间和卷面的想法,这样才不容易因急躁而失误。总之,对待难题的态度要随难度和之前的答题情况,以及自身的实力来确定,要敢拼也要敢放弃。应试策略与应试心理一、应试心理:
16、人难我难我不畏难,人易我易我不大意一是考场上一定要长自己的志气,同学们,做人要厚道。但是考场上你一定要长自己的志气,你不能长别人的志气。有些女同学跟我说一看别人翻卷子心理就慌,一看别人拿笔写心理就慌。别人翻卷子是因为不会做在找自己会做的试题,别人在那里写,不会做,写上让阅卷老师批,这样你的志气就可能长起来。应试策略与应试心理一、应试心理:二要学会排除干扰 。考完一科可以总结一科的经验教训,但不要后悔,不要放弃,不要总是在那里对答案。考完一科放下一科,继续往前走。我想考试要有一个好的心态,考试的过程就是知识能量的释放过程,能力能量释放的过程。这些释放需要催化剂,良好的心理品质就是催化剂。 应试策
17、略与应试心理 二、解题方面:顺口溜就是“慢做会的求全对,稳做中档题,一分也不要浪费,舍去全不会” 。第三句话“舍去全不会”要慎用。考试的时候,同学打开试卷一看试题不会,舍了,翻开第二页,一看那题又不会, “舍去全不会”的,都舍了你怎么得分呢?每一道题不是给每一个学生预备的,有些题不是你实力达到的,你应该大胆的取舍,没有取舍就没有收获。 应试策略与应试心理 三、应试步骤及策略第一步是获取信息,解读信息 :审题 要注意的是两点,一定要防止思维定式。第二是一定要高度集中。第二步是调动知识和运用知识 :还原 带入到学科知识网络 调动知识,然后是运用知识 第三步是描述和阐释:答题拿分。第四步是论证和探讨问题 :检查、审核、排除应试策略与应试心理 四、如何提高一卷的得分率呢?第一,要珍惜第一选择,因为往往第一选择是最正确的 。第二点就是一定要抽出一点时间把前面几个选择再审查一遍,把错误纠正过来。 开始答一卷的时候,往往处在紧张的状态 随着答卷的时间延长,心理状态比较平稳起来,后面的判断比较稳定。应试策略与应试心理如果遇到了自己不会做的题目,就特别容易大脑一片空白,这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吗?一句话,不是每一道题都是给每一个考生预备的,当你不会做这道题的时候,你脑子里应该这样想,这道题是给别人预备的,不是给我预备的,我完全可以放弃。没有放弃,就没有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