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锅炉原理教案2009.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769537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锅炉原理教案200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锅炉原理教案200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锅炉原理教案200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锅炉原理教案2009.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锅炉原理教案2009.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程名称: 锅 炉 原 理 教 案 2008 2009 学年第 2 学期院 (部) 热能工程学院 教 研 室 热电 授 课 专 业 班 级 热动 061-3 主 讲 教 师 周守军 教 师 职 称 讲师 教 材 名 称 电站锅炉原理 热 能 工 程 学 院第 1 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授课时间 第 1 周周 三 第 1、2 节 课时安排 2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一章 绪论 1.11.4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掌握锅炉设备的整个工作过程及各主要部件的作用;掌握根据参数、容量、燃料、燃烧、排渣和汽水流动方式等对锅炉进行分类的方法;掌握锅炉的各种安全和经济指标的意义。教学

2、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基本内容:电站锅炉的功用及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电站锅炉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构造和工作过程(包括烟风系统和汽水系统) ;锅炉机组的主要设备;锅炉的容量和参数:蒸发量(额定蒸发量和最大连续蒸发量)或供热量、蒸汽压力和参数;我国电站锅炉的蒸汽参数及容量系列;锅炉分类及其各自特点:按蒸汽压力分为低压、中压、高压、超高压、亚临界压力和超临界压力锅炉;按燃烧方式分为火床炉、室燃炉、旋风炉和流化床炉;按锅炉蒸发受热面内工质的流动方式分为自然循环锅炉、强制循环锅炉、直流锅炉和复合循环锅炉;锅炉运行的经济性指标、锅炉效率和锅炉净效率、锅炉运行的安全性指标、锅炉连续运行小时

3、数和锅炉的可用率和事故率。重点:及锅炉的分类方法;锅炉运行的经济性指标;难点:锅炉设备的工作过程。复习思考题:1、简述煤粉炉的工作过程(煤烟风系统和汽水系统) 。2、什么是最大连续蒸发量?300MW 机组和 50MW 机组对应的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是多少?3、锅炉效率和锅炉净效率的意义。教学过程设计:讲授 90 分钟,提问与讨论 10 分钟授课类型: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教学方式: 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教学资源: 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填写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第 2 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授课时间 第 1

4、周周 五 第 3、4、5 节 课时安排 3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二章 锅炉受热面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掌握锅炉水冷壁的结构和作用;了解水冷壁的工作特点和布置。全面掌握锅炉各种受热面的结构和作用;了解锅炉各种受热面的工作特点和布置。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基本内容: 水冷壁的工作特点与作用;水冷壁的结构与布置。并举例介绍300MW 自然循环锅炉水冷壁结构与布置;过热器和再热器的作用和特点;过热器、再热器的系统布置与结构;过热器、再热器的结构型式:对流式、辐射式、半辐射式和包覆壁过热器;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的作用、型式、结构和工作特点。重点:;锅炉水

5、冷壁的结构和作用;锅炉各种受热面的结构和作用。难点:锅炉各种受热面的结构和作用。复习思考题: 1、简述水冷壁的工作特点和作用。2、简述空预器的分类和特点。教学过程设计:讲授 135 分钟,提问与讨论 15 分钟授课类型: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教学方式: 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教学资源: 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填写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第 3 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授课时间 第 2 周周 三 第 1、2 节 课时安排 2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三章 锅炉燃料 3.1-3.2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

6、、了解三个层次):熟练掌握煤的元素分析成分和工业分析成分及各种成分对煤的性质与锅炉工作的影响;牢固掌握煤的成份基准及其换算。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基本内容: 煤的元素分析成分:C 、H 、O、N、 S、A、M ;煤的工业分析成分:水分、挥发分、固定碳和灰分;煤的四种成分计算基准及其换算:收到基、空气干燥基、干燥基、干燥无灰基;各种成分对煤的性质与锅炉工作的影响。重点:煤的元素分析成分和工业分析成分;煤的成分基准换算。难点:煤的成分基准换算。作业:1、某种煤收到基含碳量为 41。由于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其收到基水分由 15减少到 10,收到基灰分由 25增加到 35,试求其水分和灰

7、分变化后的收到基含碳量(要求先推导换算公式,后计算) 。2、已知煤的空气干燥基成分:Cad=60.5%,Had=4.2% , Sad=0.8%,Aad=25.5%,Mad=21%和风干水分Marf=3.5%,时计算上述各种成分的收到基含量。教学过程设计:讲授 90 分钟,提问与讨论 10 分钟授课类型: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教学方式: 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教学资源: 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填写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第 4 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授课时间 第 2 周周 五 第 3、4、5 节 课时安排 3授课

8、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三章 锅炉燃料 3.5 煤的分类 第四章 燃烧过程的物质平衡和锅炉热平衡 4.14.2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掌握燃料的高、低位发热量及各种折算成分的定义;掌握灰的性质对锅炉运行的影响;了解煤的分类;深刻理解理论空气量,过量空气系数,理论烟气容积,烟气焓和实际燃煤量等重要概念的定义和指导锅炉设计和运行的意义。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基本内容: 煤的发热量及其换算:弹筒发热量、高位发热量和低位发热量;标准煤;折算成分(水分、灰分和硫分) ;高温下灰的熔融性及其三个特征温度(DT 、ST、FT) ;影响灰熔融性的因素分析;焦炭的特性

9、;灰的性质对锅炉运行的影响;煤的分类;理论空气量;过量空气系数;理论烟气容积;实际烟气容积;飞灰浓度和质量;奥氏烟气分析仪的工作原理;燃料特性系数;不完全燃烧方程;完全燃烧方程;锅炉漏风系数。重点:煤的高、低位发热量及各种折算成分的定义;灰的性质对锅炉运行的影响;理论空气量、过量空气系数、理论烟气容积等重要概念的定义和计算;烟气分析结果中各成分的计算。难点:灰的性质对锅炉运行的影响;理论空气量、过量空气系数、理论烟气容积等重要概念的定义和计算。复习思考题: 1、试说明挥发分、水分、硫分、灰分及灰熔点对锅炉工作的影响。2、煤的高、低位发热量的定义及其关系。3、标准煤和折算成分的定义。4、理论空气

10、量、过量空气系数的定义。教学过程设计:讲授 135 分钟,提问与讨论 15 分钟授课类型: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教学方式: 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教学资源: 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填写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第 5 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授课时间 第 3 周周 三 第 1、2 节 课时安排 2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实验 1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 复习思考题: 教学过程设计:讲授 90 分钟,提问与讨论 10 分钟授课类

11、型: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教学方式: 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教学资源: 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填写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第 6 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授课时间 第 3 周周 五 第 3、4、5 节 课时安排 3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四章 燃烧过程的物质平衡和锅炉热平衡 4.34.4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掌握锅炉机组热平衡的概念和影响各项热损失的因素;知道烟气焓、计算燃煤量、实际燃煤量等基本概念;掌握焓温表的计算及应用。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基本内容: 空气焓

12、、烟气焓的计算;焓温表的计算及应用;锅炉热平衡方程式及其各项的意义和影响因素;计算燃料消耗量;实际燃料消耗量;灰平衡法。重点:燃烧计算及热平衡;用灰平衡法确定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难点:用灰平衡法确定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复习思考题:1、什么情况下才能达到最佳过量空气系数?2、对于煤粉炉,各项热损失中哪两项最大?作业:1、已知 Vy=Vgy HO2,试推导 Vy= V0y1.0161( 1) V0。2、如果碳是唯一可燃元素,燃料完全燃烧,测得 =1,问烟气分析的结果是什么?教学过程设计:讲授 135 分钟,提问与讨论 15 分钟授课类型: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教学方式: 讲授

13、讨论 指导 其他教学资源: 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填写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第 7 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授课时间 第 4 周周 三 第 1、2 节 课时安排 2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五章 煤粉制备 5.15.2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牢固掌握煤粉细度、煤粉经济细度和可磨性系数、磨损指数的意义与计算;掌握通过可磨性系数和磨损指数选择磨煤机的原理。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基本内容: 煤粉的一般特性;煤粉细度的定义及计算;煤粉的颗粒组成特性;煤粉经济细度的定义及确定方法;煤的可磨性

14、系数和磨损指数的定义及计算;通过可磨性系数和磨损指数选择磨煤机的原理。重点:煤粉细度、经济煤粉细度、可磨性系数及磨损指数的意义;通过可磨性系数和磨损指数选择磨煤机。难点:可磨性系数及磨损指数的意义;通过可磨性系数和磨损指数选择磨煤机。复习思考题:1、试说明可磨性系数、磨损指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作业:1、煤粉细度的计算式及其意义。2、煤粉经济细度的意义及确定方法。教学过程设计:讲授 90 分钟,提问与讨论 10 分钟授课类型: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教学方式: 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教学资源: 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填写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学内容与

15、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第 8 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授课时间 第 4 周周 五 第 3、4、5 节 课时安排 3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五章 煤粉制备 5.35.4 第六章 燃烧过程的基本理论 6.1 化学反应速度及其影响因素。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了解筒式球磨机,中速磨煤机和风扇磨煤机的工作原理; 掌握转速,载球量,干燥通风量和输粉通风量等参数对筒式球磨煤机运行的影响; 掌握各种制粉系统适用场合;理解化学反应速度、质量作用定律和阿累尼乌斯定律的含义;熟练掌握均相燃烧与多相燃烧。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基本内容: 三种中速磨煤机(RP 型、

16、MPS 型、E 型)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及基本结构;中速磨的优缺点及适用场合;三种中速磨的相互比较;钢球磨煤机的工作原理、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优缺点;风扇磨煤机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其优缺点;各种制粉系统的优缺点及适用场合:直吹式制粉系统和仓储式制粉系统;乏气送粉系统和热风送粉系统;单介质、二介质、三介质干燥直吹式制粉系统;速度及其影响因素;质量作用定律和阿累尼乌斯定律的含义;均相燃烧和多相燃烧。重点:各种磨煤机的工作原理及各种制粉系统的适用场合;影响球磨机的磨粉出力和消耗功率的因素分析;质量作用定律和阿累尼乌斯定律的含义;均相燃烧与多相燃烧。难点:影响球磨机的磨粉出力和消耗功率的因素分析。复习思

17、考题:1、钢球磨煤机的优缺点?2、直吹式制粉系统与中间仓储式制粉系统相比的优缺点?作业:1、中速磨煤机的优缺点及选用原则。2、简要分析影响钢球磨煤机的主要因素。3、质量作用定律的含义。教学过程设计:讲授 135 分钟,提问与讨论 15 分钟授课类型: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教学方式: 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教学资源: 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填写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第 9 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授课时间 第 5 周周 三 第 1、2 节 课时安排 2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六章 燃烧过程的基本理论 6.

18、26.5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理解动力燃烧,扩散燃烧与过渡燃烧的概念。了解温度、浓度及扩散混合对燃烧的影响;了解煤和煤粉的燃烧特点;了解燃烧过程着火和熄火的热力条件;理解影响煤粉气流着火的主要因素;掌握稳定着火的措施;理解燃烧完全的条件。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基本内容: 化学反应煤的四个燃烧阶段;动力燃烧,扩散燃烧与过渡燃烧的概念、特点及各区强化燃烧措施;煤和煤粉的燃烧特点;着火和熄火的热力条件分析;着火热;影响煤粉气流着火的主要因素及促进着火迅速稳定的相应措施;燃烧完全的条件。重点:动力燃烧,扩散燃烧与过渡燃烧的概念及其特点;影响煤粉气流着火的因素及

19、措施;燃烧完全的条件;难点:动力燃烧,扩散燃烧与过渡燃烧的概念及其特点;影响煤粉气流着火的因素及措施。作业:1、试说明多相燃烧反应分成几个区域,各自的特点是什么?2、分析影响煤粉气流着火的主要因素。3、简要回答燃烧完全的条件。教学过程设计:讲授 90 分钟,提问与讨论 10 分钟授课类型: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教学方式: 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教学资源: 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填写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第 10 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授课时间 第 5 周周 五 第 3、4、5 节 课时安排 3授课题目(教学章

20、、节或主题):第七章 煤粉炉及燃烧设备 7.17.3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了解煤粉炉的炉膛及燃烧器的作用和要求;掌握各种炉膛热负荷的含义;熟练掌握直流射流和直流燃烧器,旋转射流和旋流燃烧器的原理与结构型式、布置特点。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基本内容:煤粉炉的炉膛和燃烧器的作用和要求;炉膛热负荷(炉膛容积热负荷、炉膛截面热负荷、燃烧器区域壁面热负荷、炉膛壁面热负荷)的含义及对炉膛设计的影响;直流射流和直流燃烧器,旋转射流和旋流燃烧器的原理与结构型式、布置特点。重点:各种炉膛热负荷的含义及对炉膛设计的影响;直流射流和直流燃烧器,旋转射流和旋流燃烧器的原理与结构

21、型式、布置特点。难点:各种炉膛热负荷的含义及对炉膛设计的影响。复习思考题:1、炉膛容积热负荷、炉膛截面热负荷的含义?2、旋流强度的定义及其对旋转射流的影响?3、旋流燃烧器的布置方式及各自特点?教学过程设计:讲授 135 分钟,提问与讨论 15 分钟授课类型: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教学方式: 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教学资源: 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填写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第 11 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授课时间 第 6 周周 三 第 1、2 节 课时安排 2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实验 2教学目的、要求

22、(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教学过程设计:讲授 90 分钟,提问与讨论 10 分钟授课类型: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教学方式: 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教学资源: 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填写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第 12 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授课时间 第 6 周周 五 第 3、4、5 节 课时安排 3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七章 煤粉炉及燃烧设备 7.47.7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掌握锅炉主要设计参数应如何选择;掌握煤粉气流的着火和燃烧

23、;了解煤粉炉炉膛和燃烧器的形状与布置;了解固态排渣炉的运行。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基本内容:燃烧器运行参数的确定;影响一次风煤粉射流偏斜的主要因素;影响煤粉气流着火的因素和稳燃措施;煤粉炉炉膛和燃烧器的形状与布置;W型火焰燃烧技术及燃烧器型式;煤粉炉的点火装置;水冷壁沾污、结渣的特点及对运行的影响;水冷壁的高温腐蚀;炉膛的外爆和内爆。重点:燃烧器的布置;影响煤粉气流着火的因素和影响一次风煤粉射流偏斜的主要因素。 难点:影响煤粉气流着火的因素和影响一次风煤粉射流偏斜的主要因素。复习思考题:1、直流燃烧器喷口的排列方式有哪几种,其各自的特点是什么?2、影响一次风煤粉射流偏斜的主要因

24、素是什么?教学过程设计:讲授 135 分钟,提问与讨论 15 分钟授课类型: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教学方式: 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教学资源: 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填写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第 13 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授课时间 第 7 周周 三 第 1、2 节 课时安排 2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八章 过热器和再热器的运行问题 8.18.3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掌握过热器和再热器的作用和工作特点;重点掌握燃料、负荷、过量空气等因素对汽温的影响和不同调温方式(蒸汽侧、烟气侧

25、)的特点,了解管壁温度的计算原理方法;掌握热偏差的概念、原理及减小热偏差的方法。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基本内容:汽温调节;过热器和再热器的汽温特性;燃料、负荷、过量空气等因素对汽温的影响;各种蒸汽温度调节方法的原理和特点;管壁温度的计算原理方法;热偏差的概念;产生热偏差的主要原因:吸热不均匀性和流量不均匀性;减轻热偏差的方法。重点:过热器和再热器的汽温特性;各种因素对汽温的影响;各种蒸汽温度调节方法的原理和特点;热偏差的概念及产生的主要原因;减小热偏差的方法。难点:各种因素对汽温的影响;减小热偏差的方法。复习思考题:1、简述过热器和再热器的汽温特性。2、试说明给水温度、过量空气

26、系数、火焰中心位置和燃料对汽温的影响。3、喷水减温法的特点及适用场所。4、什么是热偏差,并分析产生热偏差的主要原因?5、简述减少热偏差的具体措施?教学过程设计:讲授 90 分钟,提问与讨论 10 分钟授课类型: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教学方式: 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教学资源: 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填写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第 14 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授课时间 第 7 周周 五 第 3、4、5 节 课时安排 3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九章 尾部受热面运行问题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

27、层次):掌握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的作用和工作特点;理解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的布置方式;牢固掌握受热面磨损,腐蚀和积灰的机理及其消除方法。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基本内容:尾部受热面的积灰机理;尾部受热面的磨损机理及影响因素;尾部受热面的防磨措施;烟气露点;空预器低温腐蚀和堵灰的机理以及减轻和防治措施。重点:受热面磨损、腐蚀、积灰的机理及其消除方法。难点:受热面磨损、腐蚀、积灰的机理及其消除方法。复习思考题:1、简要分析影响尾部受热面积灰的主要因素和防止措施。2、简要分析影响尾部受热面磨损的主要因素和防止措施。3、简要分析空预器低温腐蚀的机理和防止措施。教学过程设计:讲授 135 分钟

28、,提问与讨论 15 分钟授课类型: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教学方式: 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教学资源: 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填写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第 15 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授课时间 第 8 周周 三 第 1、2 节 课时安排 2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十章 自然循环 10.110.5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掌握自然循环的概念;在了解汽水混合物流动结构的基础上,熟练掌握运动压头、有效压头和下降管阻力的概念及关系;了解蒸发受热面的安全工作问题;理解两相流体流动阻力和质量、容

29、积参数;掌握两相流体重位压差的物理模型和计算公式;掌握简单水循环回路计算的基本原理;掌握不同热负荷并列上升管的复杂回路的计算过程和循环特性线的绘制。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基本内容:自然循环的工作原理;循环流速、质量含汽率和循环倍率的概念;运动压头、有效压头和下降管阻力的概念与关系;两种传热恶化现象及特点;管内汽液两相流体的流动结构;三种循环故障;两相流体流动阻力和质量、容积参数;掌握两相流体重位压差的物理模型和计算公式;掌握简单水循环回路计算的基本原理;掌握不同热负荷并列上升管的复杂回路的计算过程和循环特性线的绘制。重点:自然循环的基本原理和各种概念;运动压头、有效压头和下降管

30、阻力的概念及关系;不同热负荷并列上升管复杂回路的计算过程和循环特性线的绘制。难点:传热恶化和循环故障。 复习思考题:1、试述循环流速、质量含汽率和循环倍率的概念和意义。2、试述运动压头、有效压头和下降管阻力的概念与关系。3、简述两种传热恶化现象及特点。4、简述简单循环回路水循环计算方法。教学过程设计:讲授 90 分钟,提问与讨论 10 分钟授课类型: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教学方式: 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教学资源: 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填写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第 16 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授课时间 第

31、8 周周 五 第 3、4、5 节 课时安排 3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十章 自然循环 10.610.7 第十一章 强制流动锅炉及其水动力特性 11.1,11.411.6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了解停滞,倒流等水循环故障的概念、形成原因以及检查循环安全性的判别式;掌握提高水循环安全性的措施;掌握强制流动循环的工作原理;了解直流锅炉蒸发受热面布置的三种基本型式;掌握低倍率循环锅炉和部分负荷复合循环锅炉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基本内容:理解了解停滞,倒流等水循环故障的概念、形成原因以及检查循环安全性的判别式;掌握提高水循环安全性的措施;强

32、制循环锅炉和直流锅炉的工作原理及特点;直流锅炉结构特点及对蒸发受热面的基本要求;直流锅炉蒸发受热面的早期型式及发展;现代直流锅炉蒸发受热面的主要型式;低倍率循环锅炉和部分负荷复合循环锅炉的工作原理和特点。重点:检查水循环安全性的判别式及完全特性曲线;现代直流锅炉蒸发受热面的主要型式;低倍率循环锅炉和部分负荷复合循环锅炉的工作原理和特点。难点:检查水循环安全性的判别式及完全特性曲线。 复习思考题:1、简要分析提高水循环安全性的措施。教学过程设计:讲授 135 分钟,提问与讨论 15 分钟授课类型: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教学方式: 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教学资源: 多媒体 模型 实

33、物 挂图 音像 其他填写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第 17 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授课时间 第 9 周周 三 第 1、2 节 课时安排 2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十二章 蒸汽净化 12.112.6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掌握蒸汽质量对电厂运行的重要性;掌握饱和蒸汽的机械携带和蒸汽溶盐机理及影响因素;了解常用的汽水分离装置的工作原理与作用;了解常用的蒸汽清洗装置的工作原理与作用;熟练掌握锅炉的排污方式与作用。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基本内容:蒸汽含盐量对锅炉、汽机工作过程的影响;锅炉蒸汽品质规范;蒸

34、汽污染的原因及净化蒸汽的原则措施;饱和蒸汽的机械携带和蒸汽溶盐机理及影响因素;常用的汽水分离装置的工作原理与作用;常用的蒸汽清洗装置的工作原理与作用;锅炉的排污方式与作用。重点:蒸汽污染的原因及净化蒸汽的原则措施;饱和蒸汽的机械携带和蒸汽溶盐机理及影响因素。难点:饱和蒸汽的机械携带和蒸汽溶盐机理及影响因素。复习思考题:1、试分析蒸汽含盐量对锅炉、汽机工作过程的影响。2、试分析饱和蒸汽的机械携带和蒸汽溶盐机理及影响因素。教学过程设计:讲授 90 分钟,提问与讨论 10 分钟授课类型: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教学方式: 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教学资源: 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35、 其他填写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第 18 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授课时间 第 9 周周 五 第 3、4、5 节 课时安排 3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十三章 锅炉本体的设计和布置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掌握影响锅炉本体布置的主要设计参数应如何选定;了解锅炉热力计算方法。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基本内容:锅炉本体布置的典型结构;蒸汽参数和锅炉容量、燃料特性对锅炉本体布置的影响;主要设计参数的选定:排烟温度、热风温度、炉膛出口烟温、各受热面中的工质流速及省煤器水速;锅炉热力计算的目的、方法和步骤。重点

36、:各主要设计参数的选定;锅炉热力计算方法和步骤。难点:各主要设计参数的选定。复习思考题:1、如何确定锅炉排烟温度和炉膛出口温度?2、简述热力计算步骤。教学过程设计:讲授 135 分钟,提问与讨论 15 分钟授课类型: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教学方式: 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教学资源: 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填写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第 19 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授课时间 第 10 周周 三 第 1、2 节 课时安排 2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十四章 炉膛传热计算 14.114.5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

37、、理解、了解三个层次):熟悉我国目前采用的半经验计算方法;正确区分炉墙面积、辐射面积和有效辐射面积的区别;熟练掌握角系数的概念和查图方法;熟练掌握污染系数和热有效系数的实用意义、物理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沿炉膛高度热负荷的分布情况;了解影响系数 M 的因素。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基本内容:炉膛传热原理;炉膛辐射传热公式;炉膛黑度和火焰黑度的概念及计算;角系数的概念和查图方法;炉墙面积、辐射面积和有效辐射面积的概念及区别;炉膛出口烟温的计算公式及各项意义;影响系数 M 的因素;带有屏的炉膛传热计算方法;炉膛几何特征的确定原则;炉膛平均热负荷及各种修正系数。重点:炉膛黑度和火焰

38、黑度的概念及计算;角系数的概念和查图方法。炉墙面积、辐射面积和有效辐射面积的区别;角系数、污染系数和热有效系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炉内辐射传热的基本概念和传热计算的相似理论。难点:角系数的概念和查图方法;角系数、污染系数和热有效系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复习思考题:1、试述炉膛黑度和火焰黑度的概念(注意区别) 。2、如何确定炉墙面积、辐射面积和有效辐射面积。3、试述角系数、污染系数和热有效系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4、如何确定系数 M?教学过程设计:讲授 90 分钟,提问与讨论 10 分钟授课类型: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教学方式: 讲授 讨论 指导 其

39、他教学资源: 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填写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第 20 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授课时间 第 10 周周 五 第 3、4、5 节 课时安排 3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放假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基本内容:重点: 难点: 复习思考题:教学过程设计:讲授 135 分钟,提问与讨论 15 分钟授课类型: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教学方式: 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教学资源: 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填写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

40、添减;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第 21 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授课时间 第 11 周周 三 第 1、2 节 课时安排 2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放假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基本内容:重点: 难点: 复习思考题:教学过程设计:讲授 90 分钟,提问与讨论 10 分钟授课类型: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教学方式: 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教学资源: 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填写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第 22 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授课时

41、间 第 11 周周 五 第 3、4、5 节 课时安排 3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十五章 对流受热面计算 15.1-15.3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了解对流受热面的传热特点,掌握传热和热平衡基本方程式的基础;了解对流受热面传热系数的表达式;熟练掌握传热系数的计算、辐射放热系数的计算;污染系数、热有效系数和利用系数的定义、适用场合和选取。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基本内容:对流受热面的传热特点;传热计算基本方程:传热方程、热平衡方程和工质侧吸热公式;传热计算方法;传热系数的计算要求;各种受热面的传热系数公式;具体情况下烟气侧对流放热系数的计算及查图;辐射放

42、热系数的计算;污染系数、热有效系数和利用系数的定义、适用场合和选取;工质侧的放热系数。重点:传热计算基本方程;传热系数的计算、辐射放热系数的计算;污染系数、热有效系数和利用系数的定义、适用场合和选取。难点:传热计算基本方程;传热系数的计算、辐射放热系数的计算。复习思考题:1、对流受热面传热计算时,如何用图解法求真正的终温?2、如何通过查图来确定烟气侧对流放热系数?3、如何确定辐射放热系数?教学过程设计:讲授 135 分钟,提问与讨论 15 分钟授课类型: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教学方式: 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教学资源: 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填写说明:1.每项页面

43、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第 23 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授课时间 第 12 周周 三 第 1、2 节 课时安排 2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十五章对流受热面计算 15.4-15.6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熟练掌握传热温压的计算;掌握如何确定对流受热面的面积和流通截面;掌握工质和烟气流速的计算和选取;了解扩展受热面的对流传热计算。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基本内容:传热温压的概念及计算公式;锅炉对流受热面布置系统常用的几种连接方式的温压计算和查图方法;对流传热面积和流通截面的确定原则;工质和烟气流速的计算和选取:烟气流速

44、、空气流速及蒸汽和水的流速计算公式;了解扩展受热面的对流传热计算。重点:传热温压的计算;对流受热面的面积和流通截面的确定;工质和烟气流速的计算和选取。难点:传热温压的计算复习思考题:1、任何流动方式的传热温压如何计算?2、试分析对流受热面烟气流速如何确定?教学过程设计:讲授 90 分钟,提问与讨论 10 分钟授课类型: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教学方式: 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教学资源: 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填写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20082009 学年 第 2 学期课程教学实施小结课程名称 锅炉原理 采

45、用教材 电站锅炉原理 任课教师 周守军 实验(实习)指导教师 李明均 计划安排培养计划、教学大纲安排总课时 56 学时, 3.5 学分,其中理论 52 学时、实验(实践、实习) 4 学时。多媒体授课 52 学时。本学期计划授课 56 学时,其中理论 52 学时、实验(实践、实习) 4 学时。多媒体授课 52 学时。实施情况实际完成的授课总课时 56 学时,其中理论 52 学时、实验(实践、实习) 4 学时。多媒体授课 52 学时。按实施教学编写的教案数 1 份,其中理论 1 份,实验(实习) 1 份,多媒体课件 1 份。考核方式 考试 ,成绩计算方式 平日成绩*0.2+考试成绩*0.8 。教学小结(含本学期参加教改课题、课程建设及获相关教学奖励等情况)任 课 教 师(签名) 教 研 室 主 任 (签名) 教学院(部)长(主任) (签名) 2009 年 6 月 15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