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郑庄公戒饬守臣原文.docx

上传人:文库大全 文档编号:2765979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庄公戒饬守臣原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郑庄公戒饬守臣原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郑庄公戒饬守臣原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郑庄公戒饬守臣原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郑庄公戒饬守臣原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郑庄公戒饬守臣原文郑庄公戒饬守臣(选自左传隐公十一年 ) 【原文】秋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庚辰,傅于许。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颠。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郑师毕登。壬午,遂入许。许庄公奔卫。齐侯以许让公,公曰:“君谓许不共,故从君讨之。许既伏其罪矣,虽君有命,寡人弗敢与闻。 ”乃与郑人。郑伯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许东偏,曰:“天祸许国,鬼神实不逞于许君,而假手于我寡人。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亿,其敢以许自为功乎?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于四方,其况能久有许乎?吾子其奉许叔以抚柔此民也,吾将使获也佐吾子。若寡人得没于地,天其以礼悔祸于许,无宁兹许

2、公复奉其社稷,唯我郑国之有请谒焉,如旧昏媾。其能降以相从也。无滋他族实逼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吾子孙其覆亡之不暇,而况能禋祀许乎?寡人之使吾子处此,不惟许国之为,亦聊以固吾圉也。 ”乃使公孙获处许西偏,曰:“凡而器用财贿,无置于许。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夫许,大岳之胤也,天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礼。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 ”【注释】傅:同“附” ,迫近。蝥(mo)弧:一种旗帜。共:同“供” ,供职。一二父兄:指同姓群

3、臣。亿:同“臆” ,心。吾子:古时对人的尊称,可译为您。抚柔:安抚。没,同“殁” 。昏媾(gu):昏,同“婚” 。指婚姻结亲。禋(yn):祭祀。圉(y):边境。大岳:即太岳,上古官名,掌管四岳的祭祀。胤(yin):后嗣,后代。刑:法度。【鉴赏】本篇记的是郑庄公联合齐僖公、鲁隐公一起攻克许国后,假意推让,最终得到许国的托管权之事。于是,郑庄公便对驻守许地的臣子作了两次训戒:告诉许国的大夫百里要他帮助郑国巩固这块土地,有机会将恢复许国;同时告诫自己的臣下公孙获要他作好撤离的准备。郑庄公能够推己及人,保留许国的祭祀,不矜功,不贪婪,使许国口服心服,既维护了周天子的威严,惩罚了不肯臣服的许国,又给予其

4、改过的机会,并能根据自己的德行和力量处事,合乎礼义的标准,所以得到了赞扬。文章首段写郑军攻城事,着墨不多,但寥寥数笔便将激烈的战斗渲染得十分传神。郑庄公对百里的一段话,是本文的中心,显得恳切委婉,推心置腹,颇带几分真诚。整个戒饬表明郑庄公考虑深远,能正确估计形势,虽然处处为自己打算,却也说得吞吐灵活、婉转曲折。本文成功刻画出了郑庄公既有政治远见,又虚伪阴险、老奸巨猾的形象。臧哀伯谏纳郜鼎(选自左传桓公二年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纳于大庙,非礼也。臧哀伯谏曰:“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衮冕黻珽,带裳幅舄

5、,衡纮,昭其度也。藻率鞞鞛,鞶厉游缨,昭其数也。火龙黼黻,昭其文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钖鸾和铃,昭其声也。三辰旂旗,昭其明也。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赂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11?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郜鼎在庙,章孰甚焉?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于大庙,其若之何12?”公不听。周内史闻之,曰:“臧孙达其有后于鲁乎!君违,不忘谏之以德13。 ”【注释】郜(go):国名,在今山东城武县,为宋所灭,鼎归于宋。大(ti)庙:天子或诸侯的祖庙。塞违

6、:遏制邪恶。塞:阻隔。违:邪。令德:美德。清庙:即太庙。大路:天子祭祀时用的车。路,同“辂” 。越席:用蒲草结成席子作车垫。越,同“括” ,结,束。大(ti)羹:肉汁。不致:不加调料。粢(z):古代供祭祀用的谷物。不凿:不舂,不再加工。衮(gn):古代帝王的礼服。冕: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所戴的礼帽。黻(f):古代祭服的蔽膝,以熟皮为之。珽(tng):玉笏。带:古时官僚用以束衣的大腰带。裳:下衣。幅(b):以幅帛斜缠于胫,自足至膝,似今之绑腿,古又称行膝。舄(x):古人管复底鞋叫舄。衡:结冠冕于发上的横簪。(dn):垂于冠之两旁用以悬瑱的带子。纮(hng):古冠冕上的纽带,由颔下挽上而结在笄的

7、两端。(yn):古代覆在冠冕上的装饰。藻:放玉的垫子。率:佩巾。鞞鞛(bngbng):刀鞘上的装饰品。鞶(pn):皮制束衣带。厉:腰带下垂的部分。游(li):同“旒” ,古代旌旗的下垂饰物。缨:马饰。火龙:绣或画在衣服上的火焰和游龙。黼黻(ff):古代礼服上的图案。文:文彩,文饰。五色:古人把车服器具上绘的五种颜色,即青、赤、白、黑、黄五种颜色。比象:用五种颜色画出山、龙、华、虫之象。物:此指车服器具等。钖(yng) 、鸾、和、铃:四者均为装饰于车马上的铃铛。三辰旂旗:画着日、月、星的旌旗。三辰,日、月、星。旂旗,古代旗帜的总称。登降:增减,指礼的变通。文物:指礼乐典章制度。声明:声音和光采。

8、发:显现。11象:效法。诛:责罚。12九鼎: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相传为夏禹所铸。雒(lu)邑:即王城,西周的东都,在今河南洛阳。13违:邪,违背礼制。【鉴赏】鲁桓公二年,宋华父督攻杀宋殇公而另立宋庄公,并自任宋相,为换得各诸侯国对此事的默认,先后对齐、陈、郑、鲁进行了贿赂,而以郜国所造之鼎赂鲁。鲁桓公将郜鼎安放到太庙里面,臧哀伯就此规劝桓公。臧哀伯认为:国君言行举事,应“昭德塞违” ,即应该宣扬美德,杜绝奸邪,做百官表率,而不应该接受违礼叛乱者的贿赂,更不应该公然置之于太庙,这是“灭德立违” 。一旦上行下效,百官将会失德,国家也会随之走向衰亡。臧哀伯的话义正词严,虽是针对国君而说,但对普通

9、人修身治家、自重自律也有重要意义。本文可与臧僖伯谏观鱼对比而观之:两文均以臣下的讽谏为主体,首尾均有极为简洁的叙事,然谏纳郜鼎一文开篇即指斥桓公“非礼” ,与观鱼一文于篇末指斥隐公“非礼”大不相同,盖违礼之事有轻有重,作者的愤激亦有轻重之不同。哀伯的劝谏,委婉处虽不及僖伯,但其切直、激勇,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灭德立违”以上,多用排句历数昭示美德的礼制,气势激昂奋迅,不可逆转;“灭德立违”之下,几层诘问,一如叠浪层波,汹涌澎湃,直有大浪淘沙之势。哀伯不像其父僖伯那样委婉讽谏,而是直斥桓公“灭德立违” 。其劝说,先欲以先王礼制晓谕桓公,后乃以“灭德立违”之祸来使其受到震动,气象纷呈,警策而又峭拔

10、,然桓公不听,看来哀伯“殆未尝以心悟之也”!文章中心突出,正反对照,论证充分,利用排比手法,语言有气势,充分体现了左传行文的特色。妙评典赡之中,姿致蔚然,吕东莱所谓“从容委曲,辞不迫而意独切”者,此类是也。臣杜讷曰:“议论警策,笔法遒劲,在左氏集中尤见峭拔古腴之色。 ”清徐乾学古文渊鉴卷一劈头将“昭德塞违”四字提纲,而“塞违”全在“昭德”处见。故中间节节将“昭”字分疏,见庙堂中何一非令德所在,则大庙容不得违乱赂鼎可知。后复将“塞违”意,分作三样写法,以冀君之一悟而出鼎,故曰“不忘”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一铺叙礼文,绝不见堆垛之迹,以气盛也。后人不善学之,便不免以板取厌。近代韩席筹左传分国集注卷二引吴曾祺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