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严先生祠堂记原文及【作品介绍】严先生祠堂记是北宋政治家范仲淹名作之一。约写于范仲淹出任睦州太守时期。文章短小精悍,仅二百多字。主题明确,议论充分,节奏明快,感情充沛。它虽不似作者自己写的岳阳楼记那样浩瀚雄浑,也不似刘禹锡的陋室铭那般纤巧明丽。但却以诚挚质朴的情愫,使人为之感动。【原文】严先生祠堂记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在蛊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先生以之。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光武以之。盖先
2、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注释】1034 年,北宋一代名臣范仲淹因宫廷矛盾受牵连,被贬为睦州知州。此时正值 46 岁盛年,在任期内,做了不少好事,如兴办睦州历史上最早的书院龙山书院,兴建严光祠堂,并写下了严先生祠堂记这一千古佳作。先生:即严子陵,名光,东汉实会稽余姚人。字子陵,曾与刘秀同学。刘秀即位后,他改名隐居。后被召到京师洛阳,任为谏议大夫,他不肯受,归隐于富春山。光武:即刘
3、秀,东流王朝的建立者。握赤符:光武行至鎬,有微贱时长安同舍儒生强华,从关中奉赤符奏上,光武因而即帝位。乘六龙:古代天子之马驾六马,因以“六龙”作为天子车驾的代称。圣人之时:适合时代潮流的圣人。臣妾亿兆:统治天下成千上万的民众。动星象:传说光武与严子陵共卧,子陵把脚放在光武腹上。次日,太史春天客星犯帝座甚急,光武笑道:“我不这与故人严子陵同卧而已。 ”归江湖:光武任严子陵为谏议大夫,子陵不受,隐居耕钓于富春山(今浙江桐庐) 。泥涂轩冕:把轩冕看得象泥巴一样。泥涂:比喻污浊;轩冕:显贵者的冠服。蛊 屯:均为易卦名。是邦:指严州。今浙江桐庐县。复:免除其赋役。山高水长:指能够世代相传,与山水共存。【
4、译文】严先生是光武帝的老朋友,他们之间以道义互相推崇。后来光武帝得到赤符 ,乘驾着六龙的阳气,获得了登极称帝的时机。那时他统治着千千万万的人民,天下有谁能比得上呢?只有先生能够以节操方面来尊崇他。后来先生触动了天上的星象,归隐江湖,达到了圣人自然清静的境界。先生视官爵为泥土,天下又有谁比得上呢?只有光武帝能够用礼节对待他。盅卦的“上九”爻(yo)都偏偏显示“不事奉王侯,保持自己品德的高尚。 ”先生正是这样做的。 屯卦的:“初九”爻,阳气正开始享通,因而能够显示“以高贵的身份交结卑贱的人,深得民心。 ”光武帝正是这样做的。可以说先生的品质,比日月还高;光武帝的气量比天地还大。如果不是先生就不能成
5、就光武帝的气量的宏大;如果不是光武帝,又怎能促成先生品质的崇高呢?先生的作为使贪婪的人清廉起来,胆怯的人勇敢起来,这对维护礼仪教化确实是很有功劳的。我到这个州任职后,开始建造祠堂来祭奠先生,又免除了先生四家后裔的徭役,让他们负责祭祀的事情。从而又作了一首歌:云雾缭绕的高山,郁郁苍苍,大江的水浩浩荡荡,先生的品德啊,比高山还高,比长江还长。【赏析】严光,字子陵,东汉初年会稽余姚(今属浙江)人。他早年曾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刘秀作了皇帝之后,召他到京都洛阳,授以谏议大夫之职,他拒不受官,改名埋姓,到富春山钓耕隐居。后人称他所居游处为严陵山、严陵濑或严陵钓坛。 后汉书隐逸传中载其事迹。范仲淹当时作官
6、的严州,正是严光当年隐居的故地。为旌表严先生的高洁操守,以垂教于后世,他为严先生构筑祠堂来祭奠他。本文就是为祠堂落成写的一篇记文。文章短小精悍,仅二百多字。主题明确,议论充分,节奏明快,感情充沛。它虽不似作者自己写的岳阳楼记那样浩瀚雄浑,也不似刘禹锡的陋室铭那般纤巧明丽。但却以诚挚质朴的情愫,使人为之感动。文章一开始交待出“先生,光武之故人也” 。仅八个字,便把两个人物及他们间的关系简单明确地告诉读者。 “相尚以道”仅仅四字,开宗明义,点明主题,并以此统领全篇,可谓惜墨如金之至。“道”作为士大夫阶层的品格操守以及精神追求的最高境界,长期为人们所称道和推崇。下面作者以鲜明的节奏,紧扣“相尚以道”
7、的主题,分三层逐次展开论述。作者把严子陵与光武帝两两对照、相互映衬,在突出严子陵的同时,使“相尚以道”的主题得以深化。“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 “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两句问话,道出严子陵、光武天下无人可比的两种性格:光武是君临天下,统治万民的一国之尊,严子陵则是放浪不羁,藐视权贵的一介寒儒。然而子陵之于光武能“以节高之” ,表现了自己不事权贵的高尚操守;光武之于严子陵,亦可“以礼下之” ,表现了一个开国之君礼贤下士的博大胸怀。这是他们“相尚以道”的具体体现。文章至此为本段的第一层。这里的两个反问句,勾勒出了两个性格、地位迥异
8、的人物形象。 后汉书光武记中记载,建武元年“光武先在长安时,同舍生强华自关中奉赤符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囚夷云集龙斗野,囚七之际火为主。 ”光武得符,后果登帝位。其“乘六龙” , “臣妾亿兆”是何等宣赫。相传地上的要人在天上都有与之相应的星宿。据说,严子陵与光武共卧,子陵将脚放在光武腹上。次日,太史奏有客星犯帝座甚急,以为不祥,光武却笑着说:“我不过与故人严子陵共卧而已。”以后严子陵归隐江湖, “泥涂轩冕” ,这又是何等清高。 “相尚以道”正是对他们二人关系的高度概括。下面作者以易上的爻辞,为二人的交往找到理论依据,对他们各自的品格给予了高度评价。严子陵能在“众方有为”之际,在众人奔走钻营的情况
9、下,“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光武帝则能以“阳德方亨”的得意时刻,不逞骄奢、虚怀若谷, “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这对一个封建政权的最高统治者来说,实为难能可贵。此为第二层。在对事实和理论加以阐释之后,作者直接发表议论“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两两对照,犹如工整匀称的对仗句式,音韵铿锵,使二人“相尚以道”的关系在优美的文字之间得以升华。至此为本段的第三层。逐层论述之后,总论一句:“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指出严子陵与光武帝的交谊对世人的教益和影响,可以使贪者廉,弱者强,这是有很大教化作用的。至此,
10、不仅将严先生的为人品格,及他与光武“相尚以道”的交谊写足。同时,所以“构堂而奠焉”的初衷也如水到渠成一般,尽在其中。文章以歌颂严子陵人品的歌辞作结:“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作者把读者的视线,从祠堂引向无限广大的天地之间。严先生的高风亮节,飘于苍莽云山之间,荡乎浩浩江水之上,世代相传,与高山流水长在。开阔的意境,深远的旨趣,隽智的文字,使读者在怀念先生之风的同时,产生无尽的联想。全文从介绍严子陵的身份起笔,以赞颂子陵的高风亮节收束,整个文章前后遥相呼应,一气呵成,气势不凡,别有一番神韵。作品行文质朴,不事雕琢,犹如严先生拙朴的人品;文字明白晓畅,但并非枯燥无味,这又如严先生
11、含蓄深沉的性格。外部形式与所表达的内容达到了和谐完美的统一。范仲淹生活的北宋王朝,内忧外患日趋严重,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他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目标自警。为改变积贫积弱的北宋王朝,他于庆历年间主持变法,不久因保守派反对而失败;又因议论朝政,屡遭谪贬,一生郁郁不得志。这篇严先生祠堂记通过对严子陵、汉光武帝之间“相尚以道”的交谊的赞颂,表现了他对明君贤臣的清平政治的渴望,同时透出政治上失意之人的淡淡惆怅。【解析】“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每读至斯,心中对严公子陵的追慕之情便会如潮汹涌。然而,当我真要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落实在笔头。我却意外地发现自己也许还真没有读懂先生之高风
12、!古往今来,大凡读书人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人生信条。圣人周游列国十四载,不辞辛劳以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而极为清高,以不动心见长于世的孟子,为等齐王回心转意,于是有了三宿而后返的典故。所以说,以严公之高才,心中无出仕之念,无关乎天下之心,吾不信也。然而在天大的机遇出现在他的面前时,先生为什么却选择了淡出了呢?众所周知,作为开明的帝王,汉光武帝无论从心胸还是贤德,确实是无可挑剔和可遇不可求的。汉光武帝和先生本是同窗,相隔数年而相遇,刘秀由布衣一跃而贵为天子,与先生仍能以同学之情谊为上,而无矜持矫作之情。好友相见,相谈甚欢。谈得夜里,刘严二人同榻而眠,而先生竟在梦中把腿搭到了天子的肚子上了
13、!第二天,当刘秀以天子的身份,肯请先生出仕之时,先生却坚辞不受了。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在夫子的君臣关系中,君主对待臣下以礼是臣子尽忠的前题。先生受了格外的礼遇是不错的。所以过去东商总以为,先生出仕是顺理成章的。然而先生的高风也许正在于此,一个臣子得到了天子破格的款待,同学之情,古道热肠,没有一丝矫情做作。和可以天子同榻而眠,天下学人能如此者有几。于是,既不违背夫子君臣之遇的前提,又不合乎先生操守的答案也就清晰可见了。正是身为天子的刘秀极尽的亲情,真正让先生感到了不可以情逾礼的重要。于是乎,不仕比出仕更有高风可言。如果出仕,先生也许会成为一个杰出的重臣,而先生的不仕,却能树立浩
14、然学风,名教于千古之学人小子。“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范文正公著文缅怀先生时,正值先生仙去千载。而今人读此,盖又一千年过矣。其或之后的千年,先生之风,比山更高,比水更长!【历史名人严子陵】近代诗人柳亚子有一首感事呈毛主席的诗,诗中有“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之句,这子陵滩讲的是东汉高士严子陵不慕仕途,隐居山野,垂钓富春江的典故,严子陵的故乡则是在浙江宁波余姚。严子陵(公元前 3743) ,名光,又名遵,字子陵,西汉末余姚人。少年时代就到外地投师,刻苦好学,博学多才,性格耿直。在学时与南阳人刘秀是同学,两人白天探讨奥旨,夜来抵足而眠,结下深厚友谊。当时因朝廷
15、腐败,王莽篡位,赤眉、绿林纷纷起义,严子陵见天下大乱,便回到余姚,隐居不出。后来刘秀统一天下,做了皇帝,就是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光武帝知严子陵贤能,便派人四出寻访。有人见他反穿裘皮袄在泽中钓鱼,光武帝急忙派使者,备了华丽的车马,请他入朝为官,但接连三次都被绝然回绝。光武帝没法,便亲自到他的住处去请,岂料他竟躺在床上假寐不起,光武帝走到了他的身边,抚着他的肚腹说:“你这个怪人,难道不肯助我治理天下吗?”他忽然番身坐起,答道:“从前尧帝那样有德有能,也还有巢父那样的隐士不愿出去做官,读书人有自己的志趣,你何必一定要逼我进入仕途呢?”光武帝听了直摇头,说:“子陵,我终究不能说服你吗?”然而,光武帝并
16、没有死心,仍然把他请到洛阳。他虽被安置住在富丽堂皇的大院深宅,却绝不肯与朝廷显贵往来,光武帝去拜见他,他也不行君臣之礼。光武帝对他没有办法,说他是“狂奴故态” 。一天光武帝把他请进宫中,促膝谈心,向他请教治国之道。严子陵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光武帝听他论古涉今,说理精辟,喜得眉飞色舞。两人一直谈到深夜,光武帝便留他同床睡觉。严子陵也不推辞,躺在床上,叉开双腿,沉沉入睡。睡到半夜,竟把一条腿搁到皇帝身上,光武帝为了不惊动他,竟一夜没有睡好。次日清晨,严子陵还在梦乡,光武帝就起了床。只见钦天太监惊慌失措的闯进宫门,奏道:“臣昨夜仰观天象,发现有客星冲犯帝座,恐怕于万岁不利,特进宫面禀” 。光武帝沉思
17、片刻,勿而恍然大悟,哈哈大笑道:“那里是什么客星冲犯帝座,是朕与好友子陵同床而眠,他的一条腿搁到了朕身上了。 ”更多文言文学习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古文观止栏目。从此严子陵这个“客星”的雅号就名扬四海。他家乡的山陈山被称为“客星山” ,桥被叫作“客星桥” 。如今还保留在余姚四碑亭的严子陵碑文中,也有“依然城廓客星高”之句。光武帝十分钦佩严子陵的人品才学,要他担任谏议大夫,这是一个很高的职位,但他还是不肯接受。后来干脆不辞而别,回到家乡余姚隐居。建武十七年(公元 48 年) ,光武帝又派使者到了余姚请严子陵进京做官。他听到消息,赶紧躲避起来,使者只得怏怏而返。为了避免朝廷再找麻烦,他索性
18、带着家人,迁居桐庐富春江边种田、钓鱼。他钓鱼的地方后人称之为“子陵滩”。 “严子陵钓台”至今遗迹犹在。严子陵回到余姚直至终老,享年八十,死后葬于余姚陈山。南宋丞相史浩有严先生墓诗道“玉匣蛟龙已草莱,一邱马髦尚封培,云台若也标名姓,千古谁知有钓台。 ”陈允平“严墓”诗也写道:“山高石怪水冷冷,三尺孤墓葬客星,遥想陵原松桧色,晓烟暮雨为谁青。 ”严子陵视富贵如浮云的气节,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北宋名臣范仲淹仰慕严子陵高节,特意为他造了祠堂,并写了一篇传颂千古的严先生祠堂记 ,赞他“云山茫茫,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明著名学者徐渭在严先生祠诗中写道:“碧水映何深,高踪那可寻,不知天子贵,自识故人心。山霭消春雪,江风洒暮林,如闻流水引,谁听伯牙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