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送杨寘序古文赏析【作品介绍】送杨寘序是欧阳修用来给即将远赴福建省南平县的杨寘送行的。文中着力描写的却是琴声陶冶感情的力量。作者从多方面展开比喻与联想,把音乐中传达出来的复杂、抽象的感情表现得非常具体,而这一切又与对友人的关心紧紧地溶合在一起。【原文】送杨寘序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
2、。喜怒哀乐,动人必深。而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 易之忧患、 诗之怨刺无以异。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及从荫调,为尉于剑浦,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且邀道滋酌酒进琴以为别。【注释】杨寘;欧阳修的朋友。字审贤,少睥时有文才,宋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寘, “置”的异体字。幽忧:过度的忧伤和劳累。语出庄子让王:“我适有幽忧之病。”孙道滋
3、:作者的朋友。宫:五声音阶的第一音级,依次是商、角、徵 zh、羽。引:乐曲体裁之一。本句意即学习宫、商的声音和几支曲子。技:技艺。凄然:悲伤的样子;舒然:舒畅的样子。怨夫:即旷夫,也就是没有妻室的男子。雍雍:和谐,和睦。遗音:礼记乐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圣证论引尸子及孔子家语说南风辞为:“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琴操:“拘幽操,文王于羑 yu 里而作也.”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学鼓琴于师襄。 ”一些古书记他作过临河操 、将归操 、 猗兰操 、 龟山操等琴曲。伯奇:琴操记周宣王时,大臣尹吉甫有个儿子,名伯奇,本来很孝顺,由于后娘谗害,被尹吉甫
4、驱逐出去。伯奇很伤心,弹琴作履霜操 ,曲终,投河而死文章: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 ”刘宝楠正义:文章,谓诗、书、礼、乐、 易之忧患。忧患:易系辞下:“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怨刺:诗谱序:“众国纷然,刺怨相寻。 ”正义:“怨亦刺之类,故连言之” 。意谓讽刺政治道:同“导” ,开导。湮:读音 yn,湮郁:阻塞。写:通“泻” 。荫调:凭借上代官爵而得官。尉:官名。剑浦:县名,今福建南平县内。【译文】我曾经得了忧劳的病症,退下来闲居,没有医治好。后来在朋友孙道滋那里学习弹琴。学习了五声和几支乐曲,时间一长觉得很快乐,不知道那疾病还在自己身上呢。弹琴作为一种技艺,是很小的了。等这技艺到了极
5、点,大的是最低的声音,小的是最高的声音,按着琴弦迅急弹奏,声调便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声音急促的,显得很凄惨;声音和缓的,显得很舒畅。有时好象山崩石裂,泉水从高山上涌出来,又好象夜晚发生了大风大雨;有时象旷夫、寡妇的叹息声,又好象和睦的雌鸟、雄鸟互相唱和。它的深沉的忧虑稻悠远的思绪,就是虞舜、周文王和孔子的遗音;它的悲惨、愁闷、感慨、愤激,就是孤儿伯奇、忠臣屈原所发出的叹息。喜、怒、哀、乐的情绪,一定深深地打动人家的心弦;纯厚、古雅、淡泊的音色,却跟尧舜三代的语言、孔子的文章、 易经所表现的忧患、 诗经所包含的怨恨讽刺,没有什么区别。它能够凭耳朵听出来,能够随手弹出来。如果选取那和谐的音调,排
6、遣忧郁,散发幽思,那么,往往感动人心,极为深切。我的朋友杨君,喜欢研究学问,很会写文章,屡次参加进士考试,都不得意。等到依靠祖上的官勋,才调到剑浦去做了县尉。小小的剑浦在东南面几千里路以外,在这种情况下,他里确实有不平的地方。并且从小又多疾病,可是南方缺少名医良药,风俗饮食与中原两样。以他多病的身体,抱着不平的心思,却生活在风俗不同的地方,哪里能够长久地沉闷下去呢?然而要平静他的心思,疗养他的疾病,那么弹琴也能够收到一点好处吧!因此我写了这篇谈琴的文章来给他送行,并且邀请孙道滋参加,喝一樽洒,弹一回琴,当做临别别的纪念。【解析】本文是送别朋友杨寘的,其中着力描写的却是琴声陶冶感情的力量。作者从
7、多方面展开比喻与联想,把音乐中传达出来的复杂、抽象的感情表现得非常具体,而这一切又与对友人的关心紧紧地溶合在一起。更多文言文学习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古文观止栏目。【作者介绍】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和诗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谥号“文忠”.著有欧阳文忠公集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庆历三年(1043),任谏官。为人耿直,敢于谏诤,在开明派范仲淹和守旧派吕夷简的斗争中,站在范仲淹一边,受到排挤、打击,屡遭贬官。晚年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重视人才培养,积极推行诗文革新主张,提倡效法韩愈,在散文、诗、词等各方面都有很高成就。他的散文具有说理明白、平易流畅、委曲婉转、情文并茂的独特风格。他的六一诗话 ,开创了诗话这一文学形式。有欧阳文忠公集 、 新五代史和新唐书(与宋祁合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