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子重耳对秦客(选自礼记檀弓上 )原文经典古文?公子重耳对秦客(选自礼记檀弓上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 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以告舅犯。舅犯曰:“孺子其辞焉!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父死之谓何?又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能说之?孺子其辞焉!”?公子重耳对客曰:“君惠吊亡臣重耳,身丧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哀,以为君忧。父死之谓何?或取有他志,以辱君义。 ”稽颡而不拜,哭而起,起而不私。?子显以致命于穆公。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夫稽颡而不拜,则未为后也,故不成拜11。哭而起,则爱父也;起而不私,则远利
2、也。 ”?【注释】?丧:死去。恒:常。?俨然:矜持庄重的样子。忧服之中:守孝期间。丧(sng):指失去国内地位逃亡在外。因重耳在其兄申生自尽后,本可做晋国太子,但此时逃亡在外,故言失位。孺子:犹小子,指重耳。其:命令副词,当。?舅犯:即狐偃,字子犯,重耳的舅父,此时随重耳出亡在狄国。?丧人:失位的人,指重耳。仁亲:仁爱思亲。?父死之谓何:父亲死了是何等大事。?因以为利:借父死之机牟取私利。?惠吊:深情厚谊地吊唁。不得与于哭泣之哀:不能与家人一起参加父亲的丧礼哭泣致哀。?他志:别样心思,指回国牟取君位。辱君义:辜负您来吊的情义。?稽颡而不拜:行礼时只以额触地而不作揖。为居丧时拜答宾客的礼节。不私
3、:对客人不私下谈话。?子显:即公子絷,穆公派来吊重耳的使者。致命:回去报告。?11后:后嗣,继承人。成拜:古时丧礼,主丧人对吊唁者先稽颡后拜谢谓之成拜。重耳还未成为晋君的继承人,所以不行成拜礼。?【鉴赏】?公子重耳由于受骊姬的陷害,于晋献公在世时流亡国外。公元前 651 年,献公去世,晋国无主,秦穆公派使者公子絷借吊唁之机试探重耳是否有乘机夺位之心。重耳君臣虽然早有图位之意,但毕竟备经艰险,故能深藏不,以一番冠冕堂皇的大道理婉言回绝,使秦穆公也不得不表示心悦诚服。从文中也可看出古代丧礼的一个侧面。?此文结构精严,神气疏荡。作者着重叙写了几个有关人物之间的对话,既表现了各自的个性,又突显了主题,
4、颇具特色。写公子絷,一句“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 ,毫不掩饰地叫人以父死为利,尽显其煽动之词的浅而骨。写狐偃的言辞,则是另一番面目:他告诉重耳要考虑到自己流亡在外的处境,最重要的不在于谋取权位,也不在于将父死看成牟取私利的有利时机,而是要对此表现出哀思之情来争取人心,待时机成熟再夺回君位,如此才能胜券在握。这主要是从政治影响上来考虑,显得深谋远虑。重耳的应答之词,全是从狐偃的指授而来,但从他口中说出,却显得言辞委婉,颇多行人辞令的特色。至于穆公之言,全在为重耳的一举一动作诠释,极力要说出其中寓含的深义,表面上似乎对重耳赞赏有加,其实并无多少诚意,也有着霸主欺人的一面。妙评仁爱之言,悚然动听。是时穆公欲纳重耳矣,卒听子显之言而纳夷吾,利其不仁也。以不仁之人为利,是诚何心?然文公卒得国而定霸,实基于此,不可以一时得丧论矣。清林云铭古文析义初编卷二写穆公真如穆公声口,写舅犯真如舅犯声口,写重耳真如重耳声口,总是照此一人角色,奇笔也。清过珙古文评注全集卷三重耳岂真能“仁亲”者?舅犯岂真能以“仁亲”勖重耳者?即秦穆亦岂真能以“仁亲”为重而以“仁”赞之者?一时情事,大都是五伯之假耳!然秦穆词旨太浅显,不如舅犯语意深挚,说来外面好听。重耳得其指授以对秦使而又举止皆有深意,秦穆自不容已于赞矣。结构精严,神气疏荡,兼而有之。清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