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苏教版初一语文上册《幼时记趣 》导学案.doc

上传人:繁花静 文档编号:2764672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初一语文上册《幼时记趣 》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教版初一语文上册《幼时记趣 》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教版初一语文上册《幼时记趣 》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教版初一语文上册《幼时记趣 》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教版初一语文上册《幼时记趣 》导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1苏教版初中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幼时记趣(教案)教学设计:一、本文较为浅显,应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自读时先默读,以疏通文字,了解文意然后再通过朗读,揣摩文章的妙处。待学生熟读之后,可让学生复述课文,并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些句子。最后,引导学生讲述一下自己“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的童年趣事。二、观察昆虫是童趣之一,学生大多有此体验,让学生讲述自己观察的情形。三、诵读文章,学生讲述 2、3、4 段的内容。四、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物外之趣 “是如何产生的 ?观察联想想像玩弄。写心情的句子有什么作用?突出什么情趣?.五、写一篇“观察记趣 “的短文 ,突出“物外之趣“。六、安排两个课时(学生基础较差

2、可以安排三个课时,用一个课时疏通文字) 。第一课时一、疏通文字回忆起我小时候,(视力特别好 )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能看清秋天鸟儿新生出的最纤细的羽毛,( 只要) 见到细微的东西,一定要仔细察看它的纹理, 因此常常产生超然物外的乐趣。夏天(的傍晚), 蚊子成群地飞,嗡嗡的叫声像闷雷,(我) 暗暗地把它们比作一群在空中飞舞的鹤。我心里这样想,,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我) 昂着头看,脖子也累得发僵了。( 我) 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睡帐中,慢慢地用烟喷它们 ,让它们冲着烟雾飞叫,(我把这个景象)比作“ 青云白鹤“ 的景观 ,果然它们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 ,我高兴得(不停地拍手)叫好。:2 2我

3、常在凹凸不平的土墙边、花台旁和小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来,让身子和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地仔细观察,把草丛看作树林,把虫蚊想像成野兽,把凸起的土块比作山丘,把低洼的地方当作壕沟,(我)便在其中安闲自在地神游。有一天,(我) 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我就仔细观察,看得兴致正浓时 ,突然一个家伙掀倒“ 山“压倒“ 树“ 走来,原来是一只嫩虾蟆,( 它)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吞掉了。(当时) 我年幼,正在出神地看(那两只小虫争斗 ),(癫虾蟆的到来)不觉使我猛然一惊。(等我) 神情安定下来,( 便 )捉住了这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了二、作家作品介绍沈复(1763 一 1822),清代

4、文学家。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少时奉父命习幕,曾在安徽绩溪、上海青浦、江苏扬州、湖北荆州、山东莱阳等地作幕镣。笔墨生涯,依人作嫁,沈复见尽热闹官场中卑鄙之状,内心实为厌弃,欲从事艺术而不可能。所幸者有妻陈芸,伉俪兼知己,情投意合,相敬如宾,在苏州之沧浪亭畔及画家鲁璋之肖爽楼中,过了一段时期优游自在的生活。由于陈芸不甘庸俗,失欢于翁姑,两次被逐,沈复又常失馆,贫困逼人,亲友白眼相加,小家庭无法保全。子女离散,痛赋悼亡。陈芸死后,得童年友人石植玉之助,随其赴四川重庆之任。嘉庆三年(1808),经石植玉推荐 ,作为赴琉球使团之正使齐银幕客,渡海参加册封琉球国王之盛典。他在琉球那霸的大

5、使馆写作了回忆录浮生六记 。书中记叙了他和陈芸的家庭生活,生离死别以及浪游各地之见闻,对山水园林及饮食起居均有独到的评述,阐发了自己的不同凡俗的观点。后在江苏如皋作幕僚。60 岁时,友人顾翰为他写了寿沈三白布衣诗,诗中说他无力买田去归隐,梦魂常绕吴门,思归故乡。不久去世。第二课时一、课堂讨论题(预习思考题):1.闲情记趣中共记叙了几件趣事?分别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答 :3 32.当作者小时看到成群夏蚊时,他把它们当作 ;;当作者走到土墙边时,他眼中的土墙边成了 ;当他看瘾虾蟆吃掉两只虫时,他的心情是 。3、. 熟读全文。请你摘抄课文中富于童趣的句子。4、用下列词语造句。明察秋毫 藐小 怡然自

6、得 二、重点语段精读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 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癫虾模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3.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1)凹者为壑: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3)捉虾蟆,鞭数十: (4)不觉呀然惊恐 :: 5.为什么平常的土墙根给幼时的“我“ 带来无限乐趣? 试结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对百草园中矮矮的石墙根一带的描写进行解释。6.“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一句中 “舌

7、一吐”三字去掉行不行 ,为什么?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4(1)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癫虾蟆也。(2)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3)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8.下面各项加线的词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A、项为之强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B、又留蚊于素帐中 于土墙凹凸处C、故时有物外之趣、 昂首观之D、徐喷以烟 以 早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9、给下列画线的词语注音,并解释。稚( ) 藐( ) 项为之强( ) 凹凸( ) 风声鹤唳( ) 丘壑( ) 庞然大物( ) 怡然( )自得 10、每个人的童年都会有很多“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的趣事。试把你的童年趣事 ,在小组或班上说给

8、同学听昕。(本题旨在使学生的学习向课外延伸 ,训练口语表达能力。)第三课时分析课文:这是篇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作者以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来观察事物。在他的眼中,“夏蚊成雷“, 如“群鹤舞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他“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在他的笔下“ 一癞虾蟆“5 5也成为“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明察秋毫的观察力,特别是那颗鲜活生动、充满奇异思想的童心,使这篇文章洋溢着新奇烂漫的童趣。作者以生动的笔调,充分展开联想与想像,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描写,并通过“怡然

9、称快“怡然自得“呀然惊恐“ 等语句表明自己的心理活动,写出了一种“物外之趣“。幼时记趣又称闲情记趣 ,是从清代沈复撰写的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中节选的。作者追忆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反映了儿童丰富的想像力和天真烂漫的童趣。文章没有连贯的情节,只是先总后分地叙述了童年生活中的趣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 1 段),总写童年视觉敏锐,喜欢细致地观察事物 ,常有意想不到的乐趣。“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既反映小孩子视觉敏锐 ,又表现出孩子的稚气、天真。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说明作者小时候善于细致地观察细小事物,看到细微的事物中那些别人所不能看到的妙处,产生超然物外的乐趣。第二部分(第

10、 2 段至篇末),具体写童年观察景物的奇趣。先写夏天观察蚊飞的乐趣。“夏蚊成雷“ 是夸张又是比喻,这里则是 “我“从蚊群嗡嗡的声音与闷雷声相似的特点联想到雷声。而把蚊比作鹤,也是蚊子的体形、长足与鹤相像,这是孩子们的联想。这些联想不但照应了第一部分的“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同时也为下文作了铺垫。“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 ,果然鹤也“, 心里这样想 ,眼前就果然出现了群鹤飞舞的景观。这是在前文联想基础上的想像,这正是“物外之趣“ 。而 “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又是 “我“创造性的联想和想像,进一步体现了物外之趣。同时

11、也反映了“ 我的知识丰富,但活动范围狭小,没有机会和条件接触“ 青云白鹤“的实景,靠着丰富的想像仍然可以领略到书本上图画上所描绘的“ 青云白鹤“的实景。再写“我“观察土墙、花台和小虫争斗的乐趣。这里写 “我“观察花台草木,“ 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神游其中 ,仍是表现 “物外之趣“的。而观虫斗、驱虾蟆的故事,不但紧扣“趣”字,说明“我”观察入神,而且还能表现“我”的真正可爱,天真无邪。全文紧紧围绕着一个“趣“ 字,揭示出儿童神奇美妙的内心世界。而这些“物外之趣“对大人来说似乎是闲情逸趣,可这却是孩子们把他们的小世界与外面的成人大世界融合在一起的结果,这使我们联想到孩子们“过家家 “,视布娃娃为子、以纸盒子作屋的场面和乐趣 ,那么“我“视蚊为6 6鹤、以草木为林,当然是真实可信的了,而且还能从中领略孩子们纯真的感情和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启发我们进一步开发儿童的天性,培养发展他们的智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幼儿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