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作文讲评 伪娘现象引发的思考讨论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伪娘”,通常指的是有女性美貌的男性角色。今年四月份,来自武汉各高校的“伪娘”组成的“爱丽丝伪娘团”在武汉东湖牡丹园演出了倩女离魂。在媒体大量的宣传报道下,他们在高校走红,商演连接不断。“伪娘”这个词语再一次风靡起来。有人认为“伪娘”不是洪水猛兽,它只是一种个性的张扬,它的流行代表着社会的进步与宽容;也有人认为“伪娘”是在哗众取宠,它的流行恰恰说明这个时代的空虚与无聊。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任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题,自拟标题,联系实际,讲究修辞,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立意角度参考: 换一个角度(眼光)看问题
2、,宽容对待 “伪娘”是一种“亚文化”,是小众青年群体颓废的心态体现,应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伪娘现象折射怪诞文化取舍 从“伪娘”走红的原因探究,提倡媒体的社会责任“伪娘”盛行的审美喜悦与社会隐忧湖北武汉一群在校男学生创建“爱丽丝伪娘团” ,由男生反串女生表演。据悉,舞团招新对团员要求严格, “腿要又细又长,个子不能太魁梧,脸要长得秀气俊俏” 。伪娘团经过演出后,在高校里走红,商演接连不断,每人的出场费为500元。 (4月9日武汉晚报 )言论1、 “伪娘”成为一种当下的社会流行时尚,引起争议本就在预料之中,它具有意义,同样也失落意义。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每一个人、每一个群体都有权去
3、表现和宣扬其认同的美的标准,但不应该将自己的标准强加到其他人、其他群体的身上。现在有不同的声音,总比过去“无杂音”要好。观点的碰撞,可以激发思维方式的改变,可以增加社会的宽容度。每一种新生事物的出现,带来不同的声音,正好符合民主进程的规律,是对民主意识的一次洗礼。然而, “伪娘”的盛行,也有失落的意义。一方面, “伪娘”娱乐毕竟只是一种浅层的快感消费,快餐式的文化与瞬间的笑声掩盖的是社会的浮躁,背后是转型社会中人们普遍具有的精神危机与压力,在“伪娘”盛行的同时,我们不能忘了社会的人文关怀,不能忘了人们精神家园、灵魂栖息港湾的建构。虽然艺术本真与生活的本真在形式上是有区别的,但艺术本真的存在,与
4、一定时间和空间里的生活本真是有联系的,当下的“男孩危机”已经让很多人开始担心。其一, “伪娘”的艺术本真可能影响生活本真, “伪娘”将舞台上的装扮成瘾带到私人生活的可能性,不得不防。其二,两性人格的许多方面,是通过各种文化中的性别行为模式的学习、模仿和认同后形成的,娱乐现场、大众传媒的报道,让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可能疏于对背后信息做深入地分析,只肤浅地对其中的表面现象进行认可、认同和模仿,就会真正伤害青少年健康性别意识的形成。因此,面对“伪娘”文化的盛行,我们既不应该一棒子打死,让其从艺术本真中消失;但在政策上,也不应该任由其盛行,必须拿捏好宽容的限度。作为传播平台的娱乐现场、大众传媒,更不应该
5、忘记了自身的社会责任,不能“娱乐至死” ,应该自觉地加以引导和说明,担负起教育的责任。 (郭文婧)言论2、 “伪娘团”的名称虽然有着极大的争议,有着表面听来“恶心化”的感觉,但仔细浏览过他们的视频后就会发现其本质是一种反串表演。反串也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我国的文化瑰宝京剧中就有着大量的反串表演,比如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就是一位反串女性的旦角高手,国家一级演员李玉刚也是一位当红的反串旦角。可以形象地借代过来说,这些艺术大师也是“伪娘团”的团员之一。现在的社会,人们越来越有一种概念,即性别趋向于中性化。这一争论从当年的超女李宇春、周笔畅就开2始,很多人特别是一些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会男不男、女不女,
6、甚至会萌发一些变性或者同性恋的想法,因而对于类似的“伪娘团”的表演极其反感,更不会轻易地允许自己的孩子参与其中,所以对“爱丽丝伪娘团”也是批评大于赞许。其实,我们不必草木皆兵,而是应当一分为二辩证与客观地来看待“伪娘团” 。如果说反串仅仅是孩子们的一种表演手法、是一种展现自身艺术能力的表达形式,而在私底下都是很正常、很阳光、很 MAN 的男人,那作为家长和社会来说应当对他们的表演予以支持,这也是对我国文化艺术发展的一种助力。但如果说反串不仅仅是为了表演,而是希望由内而外地成为另一种性别而做的实践,那以我国社会民众的思想观念能够普遍接受的程度而言,确实应该对孩子给予一定的心理引导和正确的性教育,
7、让他们不要在性别发展上走向歧路。对于新闻提及的“爱丽丝伪娘团” ,笔者认为我们不应有过多的超过艺术范围以外的质疑和揣测,而是应该对这些大学生能够勇敢地表现自己、勇敢地站在舞台上给予掌声。对于这些大学生来说,台上可“伪” ,那是为艺术的献身,但台下却绝对不能也伪下去,而是应该要做一名真男人。当然,事情都有个度、有个平衡点,如果他们为了经济利益,不断地将“伪娘”的娘化深入化、低俗化、丑陋化甚至沦为泰国的一些人妖表演,则绝对是要予以批评的。 (金真)言论3、 “伪娘”表演形式上的男扮女装,也许会让人联想到春晚舞台上千娇百媚的“杨贵妃”李玉刚,联想到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这么一联系,似乎“伪娘”
8、表演是有传统的,连梅兰芳等艺术家都可算作“伪娘” 。然而,事实上, “伪娘”表演与京剧反串的精神内核是根本背离的。在反串中,演员与剧中人的性别无关,人们关注的焦点仅仅在于艺术表演本身;反观“伪娘”表演,则完全以性别的错位为卖点,其契合的不过是受众求新求异的猎奇心理。当然,社会发展必然导致价值多元化, “中性风”的流行为“伪娘团”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伪娘”表演也不会被视为多么大逆不道的行径。但存在的合理性并不能掩盖“伪娘”表演艺术层面的乏善可陈,除了浅层次的娱乐消费, “伪娘团”还能给社会带来多少积极的影响呢?事实上,尽管“伪娘团”一再强调,生活与艺术是分离的,表演中的“伪娘”与生活中的
9、“纯爷们”可以并存,但艺术对生活的渗透却无时不在。从“伪娘团”自身而言,其选材“严格” ,要求“腿要又细又长,个子不能太魁梧,脸要长得秀气俊俏” ,这本身就是将舞台的要求融入了现实生活。从社会层面而言, “伪娘”表演的追捧者中,不乏性别意识尚模糊的青少年,他们可能会对“伪娘”进行盲目模仿,若任由“伪娘”表演蔚然成风,以“男孩女性化”为代表的“男孩危机”只会更加深重。当然,眼下也没有必要把“伪娘团”一棍子打死,毕竟,他们的演出没有违反任何法律,也谈不上对公序良俗的违背。就让时间做一个最好的检验者吧,反串艺术自会万古长青,而“伪娘”表演终究只是昙花一现。(段思平)言论4、见得多了,自然也就不觉得稀
10、奇,既然“伪娘现象”已相当普遍,甚至连快乐男声的舞台上,都有了“伪娘”的身影,对于“伪娘现象” ,要说不必大惊小怪。不过,大学校园居然也出了“伪娘团” ,而且还非常走红,甚至商演不断,的确还是不免让人大跌眼镜。毕竟,本该以天之骄子的阳刚形象示人的高校男生,居然热衷于出演“伪娘” ,无论从身份还是形象上来看,的确都很不般配,高校“伪娘团”甚至难免让人产生一些额外的联想。不过,大学毕竟已不是封闭的象牙塔,自然也不可能对“伪娘现象”做到完全屏蔽,某种程度上,假如见到“伪娘” ,便认为是性别错位、性格扭曲,甚至给人家扣上一顶“易性癖”的帽子,倒是有些欠妥,甚至有过度阐释之嫌。事实上,由大学生创办的这个
11、“伪娘团” ,最初不过是个动漫社团罢了,之所以有了创办“伪娘团”的动议,也不过是缘于一次活动中“男生反串女角”却阴差阳错收获良好效果的机缘巧合。更何况,尽管“舞台上,他们千娇百媚,人见犹怜” ,但“舞台下,却个个都是纯爷们” ,不仅平日里打篮球、看球赛,很3多人也都有自己的女朋友。看来,把高校“伪娘团”视作大学生性别错位、性格扭曲的结果,的确也是一种误解。某种程度上,既然高校“伪娘团”经常会接到一些商演邀请,小伙子们的出场费更是高达每次每人500元,相比其他形式的打工或是勤工俭学机会, “伪娘团”的性价比的确比较高。大学男生们热衷于加盟“伪娘团” ,也未尝不是再正常不过的理性选择,甚至根本就是
12、市场的无形之手在起着作用,对此,也就更加不必上纲上线,胡乱联想。真实的情形是,只要有市场需求,就不会缺供给。从这个意义上说, “伪娘现象”的背后固然不乏“易性癖”之类的心理因素,但假如说个人心理因素所致的“伪娘”还是一种自发主动行为的话,那么,那种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而被动形成的“伪娘” ,其实才是“伪娘现象”风靡的关键因素。以高校“伪娘团”为例,与其说这些台下男子汉们真的热衷于上台扮“伪娘” ,毋宁说是社会上畸形的审美情趣与需求,催生了“伪娘”市场,大学男生不过一不小心成了“伪娘市场”上被消费的商品罢了。一言以蔽之,相比对高校“伪娘团”和大学生“伪娘”们上纲上线,究竟谁在消费大学生“伪娘”?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社会心理支撑?或许才是高校“伪娘团”背后更需追问的真问题。 (吴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