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职院校学报定位析论第 5 卷第 1 期2006 年 3 月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JournalofChangzhouVocationalCollegeofInformationTechnologyVoL5No.1Mar.20o6高职院校定位析论王启和(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武汉 430062)摘要:坚持学术性,公益性,非赢利性,校际差异性原则是类期刊赖以存在的前提 ;高职院校定位应体现院校类别特色;以推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 研究成果为重点,是高职院校的努力方向和现实要求.关键词:高职院校;期刊定位;特色中图分类号:C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34(2006)Ol
2、-0OO4-04ResearchOHthePositionoftheJournalofI-rgherVocationalCollegVocationalCollelesWANGQi-he(WuhanVocationalCollegeofConununications,Wuhan430062,China)31kmgt:Toupholdthecharacteristicsofacademic,publicwelfare,non-profRableanddifferentamongcollegesaretheprerequisiteofajournalofavocationalcollege.Its
3、houldreflecttheacademiccharacteristicsofthecollege.Itsmajortaskistomakegreatefforttointroducetheachievementsintoprodution,construction,managementandservice.1wonk:journatsofvocationalcollege;posionofthejournal;academiccharacteristicofthejournal任何期刊都有一个定位问题,即确定立足点,出发点及办刊方向问题.期刊定位直接作用于办刊思路的形成,作用于刊物工作计划
4、与运作方案的制定,是期刊特色生成的思想基础.在高职院校期刊群形成的初级阶段,研究其定位,既有利于国家出版资源培育与合理分工,有利于提高期刊服务社会的效能,而且有利于高职教育和高职院校的发展.1.定位失当是高职院校“低水平重复“ 的重要原因,是期刊特色形成的严重障碍近年来,为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国家和各省新闻出版机关,教育行政机关,对高职院校兴办给予了大力支持,高职院校期刊群已见雏形.这类的当务之急,是探索和培育期刊特色,但许多并未把这一任务置于重要地位,而是把主办单位首肯,主管机关认可,出版机关年审通过,作为核心目标展开工作,或将内部期刊转为公开期刊作为中心工作.可以理解的是,公开期刊
5、的出版许可,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资源,处于创办期或更名转型期的,都急于通过国家期刊出版管理暂行规定中规定的“试办期 “审核,急于得到有关方面“ 这是一种高校“ 的承认 .由此,许多高职院校不同性质或不同程度地步人了办刊误区,“低水平重复“ 问题,较之其它院校更为突出 ,其常见现象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l-l 摹仿普通本科办刊模式力不从心高职院校作为普通高校的一个类型,基本上都处在专科层次,在办学历史,专业建设水平,学科覆收稿日期:2006-02?18作者简介:王启和(1953?),男 ,教授,从事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第 5 卷第 1 期王启和:高职院校定位析论 5盖面,科技研究积累等方面均与普通本
6、科院校存在差距.为使获得社会认可,处在创办期的高职院校几乎都走过一段摹仿普通高校的办刊道路.由于高职院校起步晚,底子薄,且办学以科技应用为着力点,因而,效法本科院校按学科设置栏目,以学科突破,源头技术创新为追求目标,显然力不从心.普通本科院校业已存在的低水平重复问题,在高职院校不仅重现,而且更为突出.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师一般不擅长基础理论,基础技术研究,走摹仿道路必然稿源短缺,进而使许多内外稿比例出现倒挂,有的期刊本院作者作品不足 20%,丧失了主办院校特色.“购买 “的名家文稿,往往不是名家的力作,这类“名家赐稿 “非但不能美化期刊,编辑加工不当,还会带来负面作用.1.2 对管理者负责与对社会
7、负责相分离编辑出版部门的管理者主要是所在院校(主办者), 院校上级机关 (主管者), 新闻出版行政机关(行业监管者). 从理论上讲,期刊的管理者要求与社会发展要求应当统一,办刊主体应当把对管理者负责与对社会负责统一起来.在办刊实践中,两种要求有时会发生分歧,社会发展要求常常让位于管理要求.例如,社会发展要求期刊专业化,而高职院校从学校各项建设要求出发则要综合化,作为学院的一个单位,别无选择地要走综合化道路,而且是低水平综合.1.3 办刊资源闲置与滥用并存用传统的高校观念看,高职院校的办刊资源短缺,如果意识到应用技术成果也是学术期刊推介的对象,那么,高职院校的办刊资源既有特色,又是可持续创造的资
8、源.从这一意义上讲,高职院校存在着资源闲置问题,它未能将应用技术类成果有效地组织起来,及时向社会推介.重点大学学报有期刊群背景,有期刊之间的互补性和协调性,高职院校只有部分院校拥有一种公开期刊,即,出版资源极为有限,避长扬短去追寻传统学科型特色,必然导致出版资源浪费.这种情况,既不利于国家期刊生态和谐,也不利于高职院校的特色培育.上述现象都与高职院校定位缺失或定位不当有关.高职院校作为传媒,它应当有特定的服务领域和服务对象,摹仿必将导致服务错位,导致传媒效能低下.作为社会的学术传媒,它应当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推介创新成果为中心任务,背离社会学术传媒要求,对管理者负责与对社会负责的关系处理不当,
9、终将会被社会遗弃.高职院校是社会单位,其办刊资源说到底是社会资源,缺乏科学出版观指导的办刊活动,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难以达到合规律,合目的目标,甚至会造成学术垃圾产生.由此看来,理清定位思路是从根本上解决高职院校学报“ 低水平重复“ 问题的重要方面 .2.坚持学术性,公益性,非赢利性,校际差别性原则,是普通高校,也是高职院校赖以发展的前提高职院校定位可按社会传媒,学术类传媒,高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传媒,高职类院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传媒思路探寻.从国家文化建设,社会全面进步的角度看,国家,社会需要媒体传承包括科技文化在内的优秀文化,特别需要学术期刊交流创新成果,传播先进文化,以促进国家基础文化建设和社
10、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而服务社会的,以发布研究成果为主的学术期刊,由于专业性强,读者面窄,不可能大批量发行,不可能取得传媒业效应,从而使主办者难以从市场获得直接的货币形态的经济回报.这一现象表现出学术类期刊非赢利性特征和追求社会公益为主导的必然要求.学术类期刊必须由非赢利机构主办,必须把国家,社会利益置于期刊价值追求的核心地位.高校作为学术期刊的一个子类,是由高等学校主办的学术传媒,它既有学术期刊的一般性,又有“学校主办 “的特殊性 .高校应在遵从学术性,公益性,非赢利性的前提下体现自身特色.各高等学校由于办学历史和学术积淀不同,办学定位和学术交流圈层不同,学术队伍与研究条件不同,其科研工作必然各
11、有侧重,各具特点.作为发布本校研究成果为主要任务的,其传媒效能受制于本校的科研特色和科研水平,的采稿范围,选稿条件,栏目设置的稳定性,刊期的时滞性,可持续性等现象均表征着一所学校的科研状态,表征着服务社会的领域,层面及其效能或效率.尽管编辑部门组编文稿有一定的自主性,但高校类期刊的“学校主办 “,使学校条件和学校意志成为制约运作的基本因素,校际差别是特色生成的土壤.如果高校不以本校特色成果,优势成果作为主要传播对象,不切实际地追求社会性,那么,它将失去作为学术期刊的类别特征,失去社会期刊分工的应有席位.6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006 年 3 月由此看来,公益性,学术性,非赢利性,校际差别性
12、构成了高校类期刊的基本特征或高校类期刊的办刊规律.在实际运作中,办刊规律由于种种因素的介入,上述特征变得模糊起来,基本特征显得不那么纯粹.有资料显示,我国高校刊发论文总量位居世界各国高校前列,但对科技发展,社会进步产生较大作用的成果则数量有限,“低水平重复“ 文章数量过大,感想式, 体会式甚至演义式文章占有较大比重,从而使有些显示出较多的非学术性或“科普 “意味.还有一些为满足职评需要,考核需要,评估需要,使大量“疑似论文“ 占据了版面,从而异化了公益性原则,弱化了期刊学术传媒效能.问题还在于这种现象的“马太效应“, 由于各种不正确观念难以革除,使办刊工作的既有困难增大.有些人认为,不照顾校内
13、上述需要不合情理,有悖于学校出资办刊目的.这种思想促成了“ 福利期刊“ 倾向的延续 ,加剧了类期刊低水平重复办刊问题的发生,有些期刊的公益性正在演化为狭隘的,消极的效益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报要履行社会职责,坚守学术品位,离不开财力保障,在经费保障不充分的情况下,有些采用收取版面费,审稿费,刊发软广告或变相广告,甚至摊派学生订阅等办法弥补办刊经费的不足,个别学校甚至将列为上缴利润单位.这些把赢利列入办刊目标要素的做法,虽然隐含着某些可以理解的主办者苦衷,但背离办刊规律无异于饮鸩止渴.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发生上述问题的,深层次的原因不在于主办单位的经费困扰,也不是核心办刊资源缺失,而在于主办者的
14、办刊工作定位不当,在于主办者对工作规律把握,办刊道路的选择不当.如果把国家出版许可作为可经营资本,的性质必然异化,必然会被社会淘汰出局.如果僵化地看待的学术性,公益性,取消校际差别进行办刊定位,又可能出现“邯郸学步 “的种种问题.各校的校情不同,投入不同,办刊历史不同,学科水平和学术风格的公信力不同,形成的办刊思想,运作方法当然有别,服务的类层,工作目标与任务也有差异各校都以国家着名院校为标准,都去追求基础理论的重大突破,这显然不切实际.笔者认为,各校都应当从校情出发,确立本校办刊目标和办刊道路,使的定位与学校的定位统一起来,才是合规律,合目的且又切实可行的思路.国家重点大学的有综合性特征,一
15、般院校也追求综合性,前者重基础理论,原创技术的推介,后者亦步亦趋,那么,一般院校的有可能成为重点大学学报的传声筒,失去学术建构意义上的独立价值,以学术创新为主旨的就会异变为既有成果的传单合订本.近年来,高职院校与高职院校的发展一样,数量迅速上升,但办刊情况不尽如人意.形成这种状况的因素很多,其中观念陈旧,定位不准是应该高度关注的重要方面,亦步亦趋地走前人走过的路,因循其它高校办刊历史过程,效仿他们的办刊模式,难以立足于之林,其结果将是越位于校情,又缺位于满足社会需要.3.确立服务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 方向 ,应是高职院校定位的思想基础高职院校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期刊群,它随着
16、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应运而生.从目前的情况看,现有高职院校主要由原成人高校更名而来,新批准办刊的这类也有一定数量,前者涉及到办刊工作的转型,后者则属于创办.这两种来源的在近年内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即适应期刊年度核验的要求,适应学院办学需要,适应社会对这类期刊的评判,因此,这类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段摹仿期,以求得稳健地步入高校团队,尚无力对办刊目标和办刊道路作各自的定位思考.但经历数年调适之后,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一系列文件的指导下,在我国期刊界改革与发展的形势下,高职院校必须而且有条件认真思考办刊定位问题,以达到在存在的基础上求发展目标.高职院校的是高职院校的学术传媒,它既要遵循办刊工
17、作的一般要求,又要遵从类期刊的特殊要求;既要体现高校的办刊特征,又要表现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如果说在最初的办刊阶段,高职院校效仿普通本科院校模式难以避免,那么,在渡过适应期后,努力探索高职院校的特殊性,进而明确它在群体中的特殊地位,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是其尽快走出摹仿期困境的先决条件.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可按比较分析的思路探寻,即它是期刊群体中的学术期刊,是高校主办的多学科兼容的学术期刊,是高职院校主办的多学科兼容的学术期刊.作为学术期刊,它应当有公益性,非赢利性;作为类期刊,它应当有校属性和综合性;作为高职院校主办的,它应当有职业院校特点.高职院校定位必须在学术性期刊,高校学第 5 卷第 1
18、 期王启和:高职院校定位析论 7报基本属性的前提下研究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在把握特殊性的前提下作各刊的定位思考.由此看来,将高职院校与其它院校作比较分析应是解决定位问题的重点.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在高校类期刊中的基本特点在于办刊主体的特殊性,主办者的主体条件,主体意志在办刊活动中的渗透,将表现出期刊面貌的差异.高职院校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院校,其师资队伍,科研设备,学术交流等条件制约并引导着科研状貌的形成,其知识生产或创新成果的特征,决定着它服务社会的领域和层次.办刊主体的特殊性表现在工作中,呈现出作者队伍,审稿人队伍,重点栏目设置,读者群构建等方面的特色.目前,许多高职
19、院校为提升的二次文献率,大量采用外稿,追求基本理论的突破,这种处理,一方面是出自外部环境的压力,安全渡过转型期或创办期的考虑;另一方面还在于定位不准,盲目追求社会效果所致,长此以往,将会消解高职院校特色,失位于队伍,甚至与主办者办刊意图相分离,失去主办者支持.社会科研活动是一个有层次,有类别之分的系统,发布研究成果的亦然.从高职院校的社会职能,办学条件,发展方向看,高职院校的应当是在应用技术理论,应用技术层面有所作为,在直面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有所作为.虽然不排斥少数院校,少数学者能在基本理论,源头技术方面有所建树,但整体上不可能形成与普通本科,重点大学相提并论的格局.值得注意的是,强
20、调应用,强调与第一线密切相关的研究成果,并不意味着高职院校价值低下.与基本理论,源头技术的发现与发明相比较,应用技术理论,应用技术的发现与发明只能与之比差异,而不能比高下,两者处在科研活动系统的不同环节上,是环环相扣,功能各异,价值领域有别的科技成果.诚如高职院校在我国高校群体中已获取的地位一样,高职院校的在高校群体中应以其特殊价值取得特殊地位.浮躁的,摹仿的,受困于陈旧观念不能自拨的办刊思维,必然导致个性的消解,使刊物淹没在日趋激烈的传媒竞争中.抓住主办者特征考虑办刊定位是高职院校定位的重要方法.从校情实际出发,以学校与的关系为切入点,以学校建设与发展方向为基本依据是办刊定位的思想基础.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学校,其科研特色,社会服务特色的培育离不开学校的定位,以学院为依托的亦然.的地位必须从这一实际出发来思考.笔者认为,以推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 研究成果为重点,是高职院校的努力方向和现实要求.学院以服务行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目标,学报文稿的组织应与之协调;学院教师以职业技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