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小学语文:(吴桂金)“一课一得”让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760212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吴桂金)“一课一得”让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吴桂金)“一课一得”让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吴桂金)“一课一得”让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课一得”让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广东省四会市黄田学校吴桂金【内容摘要】“一课一得”是指一节课让学生有一个收获,获得某一方面的知识或者提升某一方面的能力,围绕一点展开学习。每一节课课堂教学目标要聚焦,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点,以单元组织教材,每个单元也就是一个或两个训练点,四篇课文训练同一个点,但目标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正确理解“一课一得” , 准确把握“一课一得”, 确保落实“一课一得 ”, 恰当取舍教学环节,这样的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关键词】课堂教学 遵循 一课一得 针对性著名教育专家丁有宽老师的教育思想“一课一得” 成为了近期教师口中的热点话题,在追求“ 一课一得”的同时,一线教师常常思

2、索着:“一课一得” 的课堂,应该让学生“ 得”到什么?每个学期,每个单元,每一课又得什么?我个人认为“ 一课一得” 是指一节课让学生有一个收获,获得某一方面的知识或者提升某一方面的能力。每一节课课堂教学目标不可太多,也不可太泛,必须要有“ 一个核心教学目标” 。实际上就是教学目标要聚焦,根据低、中、高学段教学目标,然后聚焦每个学段中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点,以单元组织教材,每个单元也就是一个或两个训练点,四篇课文训练同一个点,但目标的侧重亦是不同的。围绕一点展开学习,这样学生的“学” 就不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了。教师拿到教材时就应当对课文有个整体的把握,分清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再根据每篇课文的

3、特点进行设计。一、正确理解“一课一得”1.让学生每一课都有所收获。要每课定好重点,设计围绕这一重点,教学突出这一重点,结果要完成这一重点。每节课要有一个核心目标,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适合自己的、发展性的一得。只要老师们在各个学年段,每个课堂教学中坚持做好,就一定会将这无数个“ 一得”自然而然变成学生广泛的语文素养,形成语文能力。2.对照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我们知道该教什么,不该教什么;我赞成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懂了的不讲;学生能自己读懂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还是不懂的,留到以后再讲。具体的来说,我们设定的整篇课文的目标和课时目标。根据目标决定取舍,有的内容尽管好,但与教学目标不符,要下决心

4、舍去。哲学上讲有舍才有得,语文教学也要学会取舍,要突出重点,一课一得,得得相连。3.分解目标,化整为零,一节课训练一个点。“胸有全册,组文着眼,课有重点,一课一得,得得相连”,一步一个脚印,螺旋式上升。教学了一次实实在在的语言文字的运用于训练,让学生语文素养得到了一次实实在在的提升。就第六册语文教学内容而言,文笔优美的课文,那就重点训练朗读,积累优美词语、句子,如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写作方法巧妙的课文,那就重点体会方法,如水上飞机,课文故事性强的,则可训练复述,归纳主要内容,如日月潭的传说,人物描写传神的,那就抓住关键词句去体会人物形象和情感,引导学生学习时不贪多求全,只取一点,重点落

5、实。最终通过一篇篇课文的教学连点成线,让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螺旋上升,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二、准确把握“一课一得”应从语文教学的整体要求出发,在课堂上大胆舍弃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即通过对一至两个目标的训练使学生非常深入、透彻地掌握一两个知识点。在确立的时候应把握住以下几点:(一)吃准学段目标课标是教学的依据和准绳,教师尤其要把握住学段目标;(二)吃准教材特点关注教材编写意图,关注文本独特的地方,重点目标才能成立;(三)吃准学生实际“一课一得”应因人而异,因班而异;(四)正确处理理解感悟和表达运用的关系把表达运用的训练渗透到理解感悟的环节中,用理解感悟来促进表达和运用,做到内容和形式如“水中

6、盐,蜜中花,性存体匿,无痕有味 ”。准确有效地确定教学目标,体现 “一课一得” 是很考验一个教师的教育智慧的时候。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深入学习课程标准,深入课程作者的编写意图,对照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重点进行教学。1. 小学语文教材低段的教学,着重是进行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听说、阅读、写话的训练。2.中段教学,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 粗知文章大意。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

7、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乐于书面表达, 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观察周围世界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如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教学,在反复研读文本后发现就是这样一篇短小的文章可教的内容有很多:学生字学词语抄写句子学朗读学默读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文章结构说写拓展训练等老师们谈谈在教学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取舍呢?第一课时重点解决学生字学词语学朗读读懂课文内容;第二课时重点解决与习作相关的目标。3.高段教学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 300 字.学习浏览, 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

8、信息。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阅读叙事性作品 ,了解事件梗概 ,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 ,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 ,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三、确保落实“一课一得”1.了解学生,因需而教。例如在翠鸟一课,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教师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 等待” ,“

9、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抓住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抓住特点,有顺序”这就是观察的方法。学习了这种观察方法就是这一节课的收获。2.注重方法的习得。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学到什么” 以及“怎样学最有效”,所有的教学环节都应围绕“学生学”展开,让学生在课堂上习得一法,灵活运用,才学有所得。3.精要练习。以翠鸟为例,这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抓住特点,有顺序”观察的方法。课后布置学生观察一种动物,抓住它们各个部位的形状、颜色、动态、静态等特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并仿照课文写下来,并进行讲评、修改。这样,一节课就轻松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也学到了实在的东西,真正做到了一课一得。恰当取舍教学环节,这样的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