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1、山中访友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简析】:山中访友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是一篇文质兼美、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生动展现大自然美景的散文。本单元主要内容为“感受自然”,学生要通过四篇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描绘的自然美景,感受人与自然亲密和谐的关系,从而产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本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古桥、树林、山泉经过作者动情的叙述,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们也仿佛走到了每一位读者的心中,使读者顿生身临其境之感。【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了一些散文,但对散文的特点还不能深入理解。不过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可以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的魅力,入情
2、入境,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善于模仿,通过阅读体验可以和作者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但是他们的阅历少、生活经验不丰富,无法更深层次的理解作者的情感,揣摩文章精彩的句段、词语也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设计思路】:通过反复朗读,感知课文内容,整体把握整篇文章。朗读时,结合多媒体创制情境氛围,使学生如临其境,在情境中体验。从文眼(课题:山中访友)展开,结合课后的思考练习题,链接起导读本文的线索: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逐一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揣摩欣赏文章精彩的句段、词语。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对话。- 2 -结合学生自身的经历或
3、阅读经验,让学生在自我生活找到“文章”的内容,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哲理。利用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引起学生的反思,得出:“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这样的结论。使学生更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学生学习目标】:1 会 写 8 个 生 字 , 正 确 读 写 “清 爽 、 吟 诵 、 唱 和 、 瀑 布 、 陡 峭 、挺 拔 、 身 躯 、 精 致 、 蕴 含 、 奥 秘 、 侠 客 、 德 高 望 重 、 津 津 乐 道 、别 有 深 意 ”等 词 语 。2 有 感 情 地 朗 读 课 文
4、 。 背 诵 自 己 喜 欢 的 部 分 。3 感 受 作 者 所 描 写 的 境 界 , 培 养 热 爱 自 然 、 亲 近 自 然 的 美 好情 感 。4 学 习 作 者 运 用 比 喻 、 拟 人 、 排 比 、 想 象 来 表 达 感 情 的 方 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难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运 用 比 喻 、 拟 人 、 排 比 、 想 象 来 表 达 感 情 ) ,学习运用。【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预习本
5、课字词,熟读课文。古桥的图片,录有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声响的磁带。制作教学课件。【课时】:2 课时【教学环节设计】:- 3 -第一课时(一)导入(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学生可根据课题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语言流畅、完整即可)师:让我们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李汉荣先生
6、走进山林,去拜访作者“山中众朋友” 。(二)整体感知全文(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读完后回答: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2)读后交流: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依次找出来)(明确图示)依次是: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在依次找朋友的时候,对照相应的段落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内容,在读时纠正字音,将重点字词读正确并理解词语意思。栀(zh)子 湛(zhn)蓝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声望卓著) 津津乐道(形容饶有兴味地谈论) 幽 径 : 隐 蔽 、 僻 静 的 小 路 。- 4 -波 光 明 灭 : 水 波 忽
7、 明 忽 暗 的 样 子 。唱 和 : 一 个 人 做 了 诗 或 词 , 别 的 人 相 应 作 答 。吟 咏 : “咏 ”的 基 本 意 思 是 指 有 节 奏 地 诵 读 诗 文 。 “吟 ”往 往跟 “咏 ”连 在 一 起 , 含 义 有 相 同 之 处 , 也 有 不 同 之 处 。 古 人 有 一 说 ,动 声 叫 吟 , 长 言 叫 咏 。李汉荣先生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学生讨论后明确: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3)默 读 读 文 , 找 出 描 写 可 以 看 出 “我 ”和 山 里 的 “朋 友 ”有
8、着 深 厚感 情 的 有 关 语 句 , 读 一 读 , 组 织 交 流 。老 桥 “如 一 位 德 高 望 重 的 老 人 ”; 鸟 儿 “呼 唤 我 的 名 字 ”;露 珠 “与 我 交 换 眼 神 ”; 树 “是 我 的 知 己 ”, “仿 佛 自 己 也 是 一棵 树 ”; 山 泉 “要 我 重 新 梳 妆 ”; 溪 流 邀 我 “唱 和 ”; 瀑 布 “雄 浑 的 男 高 音 多 么 有 气 势 ”; 悬 崖 “挺 拔 的 身 躯 ”, “高 高 的 额 头上 仿 佛 刻 满 了 智 慧 ”; 白 云 “让 天 空 充 满 宁 静 、 变 得 更 加 湛 蓝 ”;云 雀 谈 “飞 行
9、 中 看 到 的 好 风 景 ”。小 结 : 从 文 章 的 字 里 行 间 , 我 们 能 真 切 地 感 受 到 在 作 者 的 眼里 , 这 一 花 一 树 , 一 鸟 一 石 , 一 草 一 木 都 成 了 有 生 命 的 人 。 它 们能 跟 我 们 说 话 , 能 跟 我 们 交 流 , 它 们 成 了 我 们 的 朋 友 。 作 者 进 山看 景 , 自 然 便 成 了 “山 中 访 友 ”。(三)研读与赏析师:李汉荣先生是那么地热爱大自然,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和他一起会晤我们的好朋友。请你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用“我喜欢
10、,是因为”的句式说一句话。(要求学生先将有关的段落有感情的读一遍,然后再回答问题。 )结合学生的回答,逐一品读精彩句段,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精读段落:- 5 -1、 古 桥 : 一 进 山 , 一 眼 就 看 到 这 座 古 桥 ( 课 件 : 课 文 插 图 古 桥 ), 老 朋 友 相 见 , 作 者 是 怎 样 和 他 交 流 , 心 里 默 默 地 对 他 诉 说 些 什么 呢 ? 请 同 学 们 再 默 读 课 文 , 在 书 上 画 一 画 。 ( 抓 住 “德 高 望 重 ”一 词 )( 默 读 画 句 , 读 后 交 流 自 己 意 见 。 )师:对古桥,作者在叙述时人称有无变化
11、?如果有,请揣摩一下变化的原因,并思考变化时应注意的问题。(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师小结:在 作 者 心 中 , 古 桥 就 像 一 位 德 高 望 重 的 老 人 。 作 者 把老 桥 当 做 人 来 写 , 由 第 三 人 称 转 为 第 二 人 称 , 把 自 己 对 老 桥 的 深厚 感 情 , 生 动 地 传 达 给 了 我 们 。 我 们 在 读 课 文 时 , 要 用 心 地 体 会作 者 表 达 情 感 的 方 法 。2、 树 林 里 : 作 者 不 仅 把 林 中 的 一 切 当 做 自 己 的 朋 友 , 当 他 进 入 树林 , 看 到 一 棵 棵 树 的 时 候 , 他 把
12、 自 己 也 想 象 成 了 一 棵 树 , 生 根 长枝 。 请 同 学 们 读 一 读 有 关 的 句 子 , 体 会 当 时 作 者 是 怎 样 的 一 种 感受 ?( 生 自 由 读 句 体 会 ) ( 抓 住 : “知 己 ”“人 树 相 融 ”来 理 解 )师 小 结 : 树 为 人 友 , 人 为 树 友 , 人 和 树 已 融 为 了 一 体 。 这 是多 么 美 妙 的 一 种 情 境 啊 ! 从 这 种 奇 特 的 想 象 中 , 我 们 真 切 地 感 受到 了 那 种 “知 己 ”情 谊 。 让 我 们 带 着 这 种 感 受 , 一 起 再 来 读 一 读 。3、 这
13、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1)上面这句话中指的是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2) “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 ,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1)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 (播放磁- 6 -带,通过声响带给学生最真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朗读感悟。 )(3)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
14、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山泉回答道:“_”教师随意读某一位朋友的话,指学生作答。(4)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第二课时引言:上节课,我们跟随李汉荣先生拜访了山中的众多好朋友,他们都是谁呢?(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师: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是人类的朋友,愿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大自然。请你带着自己的体会将课文朗读一遍。( 四 ) 仿 写1、从称呼角度看,文章在写作上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讨论明确:(图示)运用第二人称的写法,如同和人对话,显得亲切自然。2、读 5 节,找出起最有特点的句子形式,试仿写讨论明确:“你好!
15、-”典型的第二人称。注意称呼的选择。示例:A、你好!高大的树木,你撑着一把巨伞,是让我停留脚步休憩吗?B、你好!翩翩起舞的蝴蝶,你跟随自然的音乐,跳起生命的舞蹈。- 7 -(指几名同学读出自己的句子,评析。 ) (五) 、体验与反思(图示)体验:学生活动:讲述自己一次与自然美景亲密接触的经历。回想自己以前阅读过的有关亲近自然、从自然中获得人生灵感的文章,并与同学分享。(预设:农村同学大多数都会有类似的经历,老师只要作适当的引导就可以,把时间让给学生。)(说明:通过活动,学生既可以在文章找到自我,更可以在自我生活找到“文章”的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哲理,这正是阅读的最高境界:读出自我。
16、)反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问题: 1、文章体现了人与自然一种怎样的关系? 2、生活中人与自然有哪些不和谐的现象? 3、假如你是自然中的一员,你想对破坏自然的人们说些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5、师总结:(图示)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我相信,这也是本文作者的心声。 (六) 、作业布置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 (必做)利用课余时间来一次“田野访友”,试着与田野中景物交朋友。以“田野访友”为题,写一个片断,表达你对自然的热爱和由景物而引发的对人生的思考。(选做)( 七 ) 板 书 设 计古桥鸟儿 露珠 树- 8 -1、 山 中 访 友山中观景(事)山中访友 拟人手法(手法)热爱自然(情)瀑布溪流山泉 白云悬崖 云雀落花 落叶 石头雷阵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