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六味地黄制剂市场腾飞的.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758303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味地黄制剂市场腾飞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六味地黄制剂市场腾飞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六味地黄制剂市场腾飞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六味地黄制剂市场腾飞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六味地黄制剂市场腾飞的“两驾马车”2007 年 08 月 28 日目前,六味地黄类剂制市场生产厂家之众,品牌之多,在 OTC 零售领域可谓凤毛麟角,是普药营销中经常被提及的一个经典。在众多的六味地黄丸零售市场上,比较突出的,消费者公认的品牌主要有同仁堂、仲景、九芝堂、兰佛,区域强势品牌有上海童涵春堂、哈尔滨世一堂、江西汇仁、广州白云山、重庆太极等等。 而在另一个重点终端,医院用药市场上,除了同仁堂、仲景之外,贵州康纳圣方、四川泰华堂、江苏康缘的六味地黄胶囊、软胶囊等也占据了相当可观的份额。品牌,成就市场形象同仁堂凭借百年老字号、清朝宫廷御用之名以及“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2、的品质而成为市场翘首。同样以三百年历史著称的长沙九芝堂,为今日的九芝堂六味地黄丸也镀上一层铮铭的“品牌”外衣。宛西制药的仲景牌六味地黄丸则是另辟蹊径,走起了文化和品质相结合的市场通幽之径,而文化本身就是品牌,是一种更加儒雅的品牌。兰州佛慈,则是靠首创浓缩丸这一新剂型扎根于市场,虽然在国内市场兰佛被浓缩丸的后起新秀超越了,但相对于自身,出口创汇这一块儿蛋糕则为兰佛带来了笑傲市场的另一种自信。相对于同仁堂、仲景和九芝堂,上海的童涵春、哈尔滨的世一堂以及广州白云山的六味地黄丸,分享全国市场的谋略也许正在运筹帷幄之中,但不容小视的是它们在部分区域内,品牌已经形成的那种根深蒂固的强势。今年初上海致联市场

3、研究有限公司(IMS-URC)受中国医药报的委托,对六味地黄丸在终端市场销售情况做了一次详尽的调查。涉及北京、上海、广州等八城市的 240 家药店,结果显示,除同仁堂、仲景、九芝堂外,汇仁、白云山、雷允上的市场提及率分别有 37%、28% 及 14%左右,它们的铺货率也有14%、13%及 6%左右,足见这些品牌的在区域市场上的地位。但是,这诸多品牌的六味地黄丸产品,在产品原料、药理功效与制剂配方上基本无明显区别,药理几乎一致,只是产品的剂型、成分比例、服用量等不同而已。因此,六味地黄丸的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而竞争的结果,也将必然产生不安于现状的市场新贵!技术,推出市场新贵05 年,中国产业发展

4、研究中心下属的北京时代英杰医药咨询公司和华研世纪产业咨询公司以北京、江苏、广东、福建等为代表的部分省市的 157 家医院为样本,做了六味地黄制剂 2005 年 1 月至 9 月医院用药监测报告。报告结果显示,与北京同仁堂、宛西仲景一起进入前四强的是贵州圣方康纳六味地黄胶囊和江西康缘的六味地黄软胶囊赫然(同仁堂:23%,圣方康纳 21.1%;仲景:17.4%;康缘:14.1% ) ,这四家企业的销售额占据了本次全部监测额的四分之三左右。在剂型方面,传统的丸剂销售额占本次监测金额的 54.7%,胶囊剂占据近 30%,软胶囊占据 15%左右。其中,以北京为代表的华北地区,同仁堂销售金额为 38.3%

5、,圣方康纳为 32.6%,这两家占据了 70%的市场份额;宛西仲景仅占 9%。以广东、福建为代表的华南地区,厦门中药占 47.8%,北京同仁堂为 19.1%,华南市场丸剂占92.6%,胶囊为 7.2%。以江苏为代表的华东市场,康缘为 50.9%,宛西仲景为 32.5%,九芝堂 14.45%。以江西、湖南为代表的华中市场,宛西仲景占 49.2%,九芝堂 31.9%,康缘为 9.5%。以重庆、云南为代表的西南地区,圣方康纳占 40.5%,宛西仲景为 20.6%。这份医药用药监测报告也许参考价值和意义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大,甚至我们可以认为它仅是一份表象的、偏面的数字而已。在同仁堂、仲景、九芝堂的推动

6、下,我们还是愿意相信,短期内,胶囊剂型也许难以动摇丸剂的市场大佬地位,但是我们也不得不客观地承认,技术的创新和剂型的优势已显示了六味地黄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浓缩六味地黄胶囊为贵州圣方康纳公司“中成药二次开发”的重点项目,被列为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 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 的课题(863 计划) 。拥有生产工艺和制备方法两项专利,04 年获国家科技部和商务部颁发的“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该产品一日只需服用 2 次,一次 2 粒。具有服用量小、吸收好、起效快、不含糖,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康缘六味地黄软胶囊同样具有服用量小(2 粒/次,3 次/ 日) ,疗效好(与浓缩丸剂临床对照显示,软胶囊的

7、有效率为 93%,浓缩丸的有效率为 89%)的特点。六味地黄胶囊剂产品 2006 年在医院终端销量如何,还没有确切的数据能说明,但 2006 年康缘药业年报则显示,六味地黄软胶囊 OTC 市场快速增长,同比增长率为 110%,上海致联对六味地黄丸在终端市场销售情况调查也显示,康缘六味地黄软胶囊及雷允上六味地黄胶囊已在零售市场崭露头角进入了部分市场的前十名,占据了一席之地,这说明,六味地黄胶囊已不再仅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在医院销售,已经开始迈步向零售终端进军了。太极集团:超浓缩六味地黄丸推陈出新是市场永远不变的法则!2007 年年初,从重庆太极集团传出消息,集团下属重庆中药二厂经多年研究,成功研制

8、出超浓缩六味地黄丸。太极集团称传统六味地黄丸每次需服用一瓶盖,大约 100 粒;后来浓缩的每次要服用 8 粒,此次研发的超浓缩药丸,每次只服 3 粒,解决了丸剂药品服用量偏大的难题。据悉,去年底,荷兰 SU 生物制品公司在中国市场采购,认可太极中药二厂的超浓缩六味地黄丸;今年初太极集团还邀请德国、比利时及荷兰专家来重庆考察,此后,荷兰等国将专门申报,把原计划以功能型食品进口的超浓缩六味地黄丸,改为药品进口。目前该药已通过荷兰、德国、比利时等国检测,将首次以药品身份进入欧盟国家。消息同时表示,太极集团去年六味地黄丸月销量超过 3 万瓶,预计今年将达到每月 8 万瓶。如果说浓缩的都是精华的,那么,

9、超浓缩当是精华中的精华了!不难看出,太极集团中药二厂的超浓缩六味地黄丸的来势汹汹,瞄准的正是浓缩丸剂型的市场蛋糕。江苏颐海药业:赛福林六味地黄滴丸2007 年 4 月,第 57 届全国药品交易会上,六味地黄滴丸横空出世!赛福林六味地黄滴丸以科技破局,声称采取高科技手段和先进设备,经过药物乳化、熔融滴制、冷却干燥等 26 道制备工艺,制成了六味地黄滴丸的现代化最新剂型。该产品具有高效入药、高效吸收、不伤肠胃的特点。高效入药:六味地黄滴丸经特殊工艺,形成一种呈高度分散状态的固体分散物,进入人体肠胃后能快速崩解,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很短时间内就能起效。2从中医药发展的政策层面来看,今年今年 3 月

10、 21 日由十六个部门联合下发的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基本任务中提出中药现代化其中一项是选择疗效确切的传统中药进行深入细致的系统研究和开发(中成药的二次开发)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改委编制的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 规划创新药物专项中提出,加强中药的剂型改造和二次创新,加快做大做强一批优势品牌、品种和企业。象六味地黄丸这样疗效确切,有很好市场基础,但又有很多企业生产,没有技术秘密可言的产品,通过技术创新,按照现代消费理念或者消费需求,通过中药现代化实现产品的二次开发,将其变成技术秘密,进而形成一定的市场保护壁垒是六味地黄类生产企业首当考虑的。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也是六味地黄类产品技术创新另一

11、个非常重要的推动力。今年广交会情况显示,在医药产品出口方面,以六味地黄丸等传统古方经过喷雾干燥、减压浓缩等新技术加工提取、既保留了中药的生活活性成分,又具备吸收快、浓度高、服用方便的中成药,符合现代药品的使用趋势,已成为国外中医诊所的新宠。六味地黄从大蜜丸到浓缩丸,再到现在的胶囊、软胶囊甚至滴丸,不变的是处方和功效,最大的变化就是方便了人们的服用,符合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需要,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就不难看出六味地黄类产品今后的发展趋势,那就是高效、质量稳定、服用便捷,更加符合现代人们的生活需求。高效吸收:可舌下含服,口腔内崩解,药物的有效成能直接经过人体黏膜吸收,迅速参与人体淋巴循环,避免肝脏首过

12、效应,保持高效吸收。不伤肠胃:避免了传统中药生物利用度低,服用不方便,起效慢的缺点,同时发扬了中药的安全性好、副作用小、即治标又治本的优点。另外,该产品为国家三类中药新剂型保护品种,有 8 年的市场保护期,8年时间为品牌成长可以说是设置了不可逾越的市场障碍。在眼下这个浮躁的市场经济中,有时我们会发现,自己眼睛看的到、耳朵听到的也并不见得就一定为实就象我们对那份监测报告的看法一样,我们暂时还是宁愿相信,也许超浓缩、滴丸仍终究不过是赚取市场份额的“噱头”而已。但是,我们知道,六味地黄浓缩丸市场的日益扩大伴随着的是六味地黄大蜜丸市场的渐隐渐退,所以,谁又能保证,将来的市场不会是胶囊、滴丸或者其它更新

13、的剂型来慢慢地替代浓缩丸现在的市场呢?毕竟,科技和创新代表着进步,代表着破局,更代表着改变!六味地黄制剂市场的风起云涌,该引起谁的反思?六味地黄丸源自东汉大医学家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处方减去肉桂、附子两味药而成,是滋补肾阴,固本养生的经典之方,历经千年而不衰。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质量和方式的改变,六味地黄丸以其严谨的组方(三补三泻,补而不燥) 、确切的疗效、平实的价格,在市场上绽放出了越来越夺目的光彩,2006 年市场总量约为 24 至 27 亿之间(股市投资机构推算) ,仍在不断增大的这块蛋糕,自然引来了无数的争食者。只是,面对以剂型革新而找到突破点的市场新贵们,以仲景为首的这个些六味

14、地黄丸剂市场的大哥级企业,会做何感想和反思?对拥有超长产品线(800 多个产品)的同仁堂来说,六味地黄丸并不是它着重培养的唯一,还有同仁乌鸡白凤丸、安宫牛黄丸、国公酒等这些同样在市场鼎鼎有名的产品。不过,同仁堂仍在六味地黄这个产品上铆足了劲,除了有大蜜丸、水蜜丸、浓缩丸这些丸剂的同时,同仁堂储备的六味地黄软胶囊剂型也已经在部分省区抛头露市了。九芝堂的驴胶补血颗粒、浓缩六味地黄丸、期奇康注射液三个主导产品构成了产品框架的三足鼎立、齐头并进之势,并且公司 2006 年年报透露,07 年研发重点工作为驴胶补血颗粒、六味地黄丸的二次开发。但是宛西制药呢?这个以仲景为商标,打仲景文化,以浓缩六味地黄丸为

15、唯一主导、并以此引领和称霸该品类市场第一,以经方开发为重点研发方向的企业,在六味地黄这个产品上,面对具有市场专利垄断的剂型和工艺的推陈出新,宛西制药无论是在战略上还是行动上,表现更多的是默然无语。是对市场成竹在胸的暗藏不露,还是对新剂型风起云涌的漠视?我们不得而知,但在仲景六味地黄丸翘楚于市场的几年里,应该有足够的理由和时间为这个诱人的蛋糕做一些产品研发和市场保护策略方面的工作,从这一点儿上来讲,宛西制药是不是应该反思呢?六味地黄制剂,将走向何处?六味地黄制剂,将来会走向何处?不是一个简单的问答题。据有关市场监测机构统计,2005 年全国市场上共有近 500 多种六味地黄产品销售,仅浙江市场上,六味地黄产品年销售额都有 5000 万之多,上海市场也有近 8000 万元。但因产品同质化严重,包括同仁堂、仲是和九芝堂也还没有摆脱初级价格竞争的状态。市场集中度不高,即便是北京同仁堂,也仅占该类产品的 13%14% 左右,随着越来越多的参与者,未来的市场定会有一个新的格局出现。 (责任编辑:霍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