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版五下:草地夜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抓描写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语句,体会人物特点。2、体会环境描写的意思以的作用。3.了解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时的艰险历程,体会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崇高精神,对红军战士产生敬佩之情。【教学重点】了解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时的艰险历程,体会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崇高精神.【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 30 课,齐读课题。2、课文围绕“行”怎么展开的?(一人行,并肩行,边谈边行,背着行,一人行)二、学习课文,导出重点茫茫的草海,一眼望
2、不到边。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留下一条踩得稀烂的路,一直伸向远方。小红军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怎样行军的?红军所过的草地,其实就是高原湿地,为泥质沼泽。浅处没膝,深处没顶。远远望去,似一片灰绿色海洋,鸟兽绝迹,人烟荒芜,没有村寨,没有道路,茫茫无限。长征中,上万红军战士长眠在草地中结合有关资料,说说红军长征过的“草地”是什么样子的?过草地有三怕:一怕陷进泥沼。二怕过河。三怕下雨。“过草地的那七个昼夜是长征中最艰难的日子。走出草地后,我觉得是从死亡世界回到了人间。” 引导写生体会环境恶劣、行军艰难,为老红军陷入泥潭埋下伏笔。2.你能通过朗读把小红军这种艰难的处境读出来吗?风,呼呼的刮着。雨,哗哗地下着
3、。黑暗笼罩着大地。“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对,要记住革命!我抬起头来,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我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3.就在这可怕的草地上,小红军一个人艰难地行进着。课文最后一段还是写小红军一个人行走,请同学们迅速浏览最后一段,看看:这时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红军又是怎样行军的?过渡语:小红军此时依然是一个人行走,风雨交加,困难更大了,然而他却迈开大步勇敢向前。是什么给了小红军无穷的力量?三、 深入学习,体会重点。1. 二人行时最让你感动的是哪部分,请同学们默读这部分,画出让你感受深的语句,批
4、注。2.交流: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满天堆起了乌云,不一会儿才下起了大雨来。结合资料:过草地有三怕:一怕陷进泥沼。二怕过河。三怕下雨。体会环境更加恶劣,行军艰难、危险,衬托老红军舍己为人的品质。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小鬼,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我掉进泥潭里了。”他急忙说,“小鬼,快离开我!”比较:我心里一惊,不知怎么办好,只觉得自己也随着他下陷。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 引导学生体会老红军在陷入泥潭的一瞬间,首先想到的是小红军的安危,充分显示了老
5、红军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A、 引导学生重点体会一“顶”、一“甩”两个动作,及老红军的语言。追问:一“顶”、一“甩”这两个动作,对小红军和老红军有什么不同的结果?(可以使小红军尽快脱离危险境地,而老红军却陷得更快、更深。面对死亡,老红军毫不犹豫的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小红军,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一“顶”、一“甩”两个简单的动词,使老红军舍己救人的光辉形象跃然纸上!)B体会语言;(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老红军拼尽全力喊出“要记住革命”,饱含了希望小红军克服困难,走出草地,赶上部队,继续革命。充分表现了老红军忠于革命的崇高精神。)指导朗读:谁能将这震撼人心的一幕通过朗读再现出来?在听同学们读时,你们的脑海中
6、浮现出当时的画面了吗 ?让我们再带着想象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3.师生对读:从相识到永别,是那么短暂,我甚至还来不及熟悉他的音容笑貌,他的一切对于我来说是那么陌生。但是他的一言一行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吧!教师引读:当天色渐渐暗下来,草地上到处都潜伏着危机,老红军是怎么说的? 生读怎么做的?当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草地上伸手不见五指,风雨交加。我一再请求他放下我,他却是怎么做的?当他突然深陷泥潭,情急之中,脱口而出的是?当我们二人身处险境,危在旦夕时,他又是怎么做的?他拼尽最后一丝气力,大声说?茫茫的草海上又只剩下我一个人了。舍生忘死帮助我的老红军永远地去了,
7、被这可恶的草地吞噬得无影无踪了。此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呢?风呼呼的刮着黑暗笼罩着大地。4.教师过渡:同样是这片茫茫无边的草地,同样是这位孤身一人的小红军战士。此时环境更加恶劣,前方的道路更加艰险,然而他为什么却迈开大步勇敢向前呢?这个问题现在能解决了吗?风,呼呼的刮着。雨,哗哗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对,要记住革命!我抬起头来,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我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是老红军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和“要记住革命”的嘱咐鼓舞了小红军的斗志,增强了信心,增添了
8、力量。)5.重点体会:这段话写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写?追问:1、分明是在茫茫无边的草地上,分明是在风雨交加的漆黑之夜,为什么小红军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呢?(这里的光明大路具有象征意义的,是小红军受到老红军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感染后,对革命充满了信心,觉得前途一片光明,明确了前进的方向。)2、 这段中几次出现了“要记住革命”,有什么不同?(第一次是老红军对小红军的嘱托;第二次“要记住革命”已成为小红军的坚定信念。)四、与丰碑一课比较感悟写法(一)、比较刻画人物方法教师过渡:丰碑和草地夜行同样都是写人的文章,他们在刻画人物的时候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1、都对主要人物有描写刻画。2、
9、都写了次要人物的变化,突出了主要人物特点。3、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品质。题目 环境描写 作用丰碑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 狂风呼啸, 大雪纷飞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风更狂了, 雪更大了。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风雪中坚定的脚步声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为下文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埋下了伏笔。环境更加恶劣,行军更加艰难,衬托战士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决心,军需处长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草地夜行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留下一条踩得稀烂的路,一直伸向远方。天边的最后一丝光
10、亮也被黑暗吞没了。满天堆起了乌云,不一会儿下起大雨来。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我抬起头来,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我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环境恶劣、行军艰难,为老红军陷入泥潭埋下伏笔环境更加恶劣,行军艰难、危险,衬托老红军舍己为人的品质。写出独自一人行军的艰难、危险衬托小红军勇往直前的决心,老红军舍己为人的精神(二)总结学法。1.抓描写主要人物的语句,体会人物特点。2.抓描写次要人物的语句,体会主要人物特点。3.抓环境描写,体会其作用。30、 草 地 夜 行一人行 二人行 一人行困难重重 顶 甩 困难更大一步一挨 “要记住革命” 迈开大步忠于革命 舍己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