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 16 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点想象当年圆明园的辉煌,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教学难点让学生接受爱国教育,领悟到“落后就要挨打”和勿忘国耻。教学准备1、查阅有关圆明园的资料。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过程17 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清脉络,分段、概括段意。体会第一段在全文所起的作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清脉络,分段、概括段意教学难点:
2、体会第一段在全文所起的作用。教具准备:搜集保到的圆明园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本 98 页的插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曾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残墙断壁。那么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儿,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17 课圆明园的毁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准字音。2、区别形近字,理解字义。3、联系课文理解词义。众星拱月:群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玲珑剔透:玲珑,精致灵巧,剔透,剔除多余的部分而使透空明晰。形容精工制作、内部镂空的工艺品。流连:留恋,舍不得离开。瑰宝:珍奇的宝物。金碧辉煌:形容建
3、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象征:用具体东西表现事物的某种意义。西洋:泛指欧、美各国。有如:好像,仿佛。损失:没有代价地消耗或失去的东西。宏伟:(规模、计划等)雄壮伟大。举世闻名:举,全。全世界都知道。形容名望极大。饱览:饱,足足地、充分地。览,看。充分地观看。圆明园:始建于 1709 年,是一座专供皇帝、后妃居住游乐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郊。清朝康熙皇帝将这里的一座面积约 600 亩的园林赐给他四子胤祯,并亲自题写园名为“圆明园” 。4、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记叙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和遭毁灭的历史。 )师:对照书上的插图,想象当年圆明园的壮观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发散思维,主要帮助学生了解课
4、文内容,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做准备。5、理清脉络,分段、概括段意。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指导学生逐段朗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课文一开始点明了圆明园是我国及世界文化的壮举,它的毁灭是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接着分了三个层次对圆明园辉煌的景观进行了介绍。第一,先介绍了圆明园的位置与总体布局;第二,再介绍圆明园中的景点;第三,对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及其文化艺术价值进行了介绍。最后讲述了英法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根据以上分析,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第 1 自然段)概括地讲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第二段(第 24 自然段)主要讲当年的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第三段(第 5 自然段)写英法侵略军毁灭了圆明园。三、学习第一段。指导朗读第一段,体会这一段在全文所起的作用。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这一段告诉我们圆明园毁灭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估量”是什么意思?“不可估量”说明了什么?(“估量”的意思是推算、计算。 “不可估量”说明圆明园毁灭的损失之巨大,没有办法推算了。 )齐读第一段,使学生体会到圆明园的价值和侵略者的可耻。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点题。 )四、作业。1抄写生字、词。2读熟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