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口蹄疫研究综述 FMD临床症状:盖文燕 FMD病原学:吕律 吴磊 FMDV的致病性和宿主范围:王刚 徐超 FMD的流行病学:刘涛 FMD的诊断:杨顺利 FMD的预防与控制:李菁,FMDV临床症状 盖文燕,发病初期出现口、鼻、蹄及乳房等无毛部位出现水疱,进而破裂,溃疡、结痂,痂块脱落成斑痕,表现出精神抑郁、发热、流涎、跛行 根据本病的特征和临床表现的延续性可分为急性和亚急性经过。急性持续一至数日,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亚急性持续2-3周,出现特征的临床症状,但往往不严重,FMDV病原学,吕律 吴磊,FMDV的分类学和血清型,分类地位: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 7个血清型:A型、O型、C型、南
2、非1型、南非2型、南非3型、亚洲1型;包括近70个亚型。各型之间无交叉保护性,各亚型之间仅有部分交叉保护性。,病毒粒子的形态,FMDV呈球形,无囊膜,离子直径28-30nm,放大150万倍似小米粒大小,完整病毒由衣壳包裹一个分子的RNA组成,分子量为6.9106ku。电镜下可见病毒中心是紧密团集的RNA,外裹一层薄的约5nm的衣壳。,病毒粒子的物理结构,FMDV衣壳是二十面体,4种结构蛋白(VP14)组成的60个不对称原粒构成。二十面体有12个顶点,20个面和30条棱,以顶点为轴,72旋转5次复位,以面为轴,120旋转3次复位,以棱为轴,180旋转2次复位,所以把顶、面、棱称为5、3、2重轴。
3、,FMDV基因组的基本结构,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既是mRNA,又是负链RNA的模板,约有8500个核苷酸组成。 基因组的基本结构是:VPg-5UTR(S-polyC-IRES)-(L蛋白)-结构蛋白P1(VP4-VP2-VP3-VP1)-非结构蛋白(P2-P3)-3UTR-poly(A) 下图是 FMDV的基因组模式图。,5UTR和3UTR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开放阅读框,5非编码区(untranslation region,UTR)约1300个核苷酸,有丰富的二级结构,第一个nt是U,与VPg共价结合。5UTR有几个十分保守的序列框,没有帽子结构,但有IRES,共同的结构特点是5个“三叶草”型
4、的二级结构,起始密码子的前十几个核苷酸处有聚嘧啶封闭蛋白(PTB)结合的一个特征性结构。 高度结构性的5UTR起着稳定RNA的作用,参与调控病毒蛋白翻译和RNA复制。,S片段(small fragment)约有360个碱基,形成一个长的茎环结构,这一结构可以使基因组避免宿主细胞核酸酶的消化。 PolyC(聚胞嘧啶区):PolyC的长度从100到420个核苷酸不等,PolyC片段中几乎由胞嘧啶构成,偶尔有几个尿嘌呤,缺失PolyC的全长cDNA不具有感染性,因此PolyC是维持病毒RNA具有感染性的必要元件,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nternal ribosome entry site,IRES)
5、:在5UTR中IRES作用最为重要,是蛋白翻译顺式元件(Cis-acting element)。IRES指导病毒蛋白合成是不依赖帽结构的,一部分活性必须的序列形成双链,另一部分需要富含胞嘧啶得一级序列,后者常位于环的单链区,IRES保守的功能核心区靠近3段,能与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IF2、eIF3、eIF4B、eIF4A、eIF4G-Ct(C-terminal region,L蛋白酶裂解eIF4G的产物) 、特异性反式作用因子(ITAF45)、PTB和核糖体亚单位结合形成起始复合物。,3UTR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位于非结构蛋白3D编码区之后,长约100个核苷酸,能形成特殊的高级结构。另一部分是p
6、oly(A)尾巴结构,3端带有poly(A)尾,其上游约100nts是3UTR,长度(35-100nts)不确定,该结构不是转录完成后加上的,而是基因组固有的,它是病毒RNA 聚合酶3D识别的信号,参与病毒负链RNA的复制。末端的A残基作为模板与尿苷酸化的引物VPg-pUpU结合,以合成病毒基因组的负链RNA。,病毒的复制,吸附、穿透和脱衣壳 :当病毒吸附到细胞表面后,140S粒子裂解形成12S的五聚体,从而释放出RNA。这种裂解作用并未发生在细胞表面,因为病毒吸附后,从细胞中仍可以抽提到具有感染性的140S的病毒颗粒。通过使用促溶酶体消溶剂,提高细胞内含体的PH值,结果证明病毒粒子进入酸性内
7、涵体内可能发生破碎。目前已经证实,一种基因工程FMDV,它不能够使VP0分列成熟成VP2和VP4,其没有感染性,但它能够吸附培养细胞,并且具有酸敏感性。因此,140S病毒自身裂解为五聚体并不能够导致感染性,但是,它经过裂解后必定会有其它的事件发生。这些结果表明,病毒的受体仅仅负责了病毒进入易感细胞的细胞膜,它对病毒的脱衣壳并没有作用,FMDV的这种特性和FMDV具有利用多种受体来感染细胞的能力是一致的。,病毒的翻译 脱衣壳之后,病毒RNA通过一种尚不明了的机 制释放到细胞质中,并且开始进入病毒翻译循 环。 FMDV RNA翻译的起始仅需要产生Lpro 切割 eIF4G产生的eIF4G C-端切
8、割产物,结合 FMDV IRES,与连接有eIF4A 和 eIF3的 40S 核糖体亚基相互作用。,FMDV IRES与许多的细胞蛋白结合,这些蛋白中包括 对正常细胞mRNA的翻译起重要作用的起始因子。随 后,一种57 kDa的宿主因子被鉴定为核酸多聚嘧啶片 段结合蛋白(polypyrimidine tract binding protein, PTBP),该蛋白至少和IRES的两个区段结合。假如去 除了这两个位点,就可以阻止蛋白质的连接和体外翻 译。目前,第二个宿主因子现已被证实, FMDV IRES启动翻译需要该因子,而cardiovirus mRNA的翻 译不要求该因子。45-kDa蛋白
9、质,即特异的IRES顺 式翻译因子(ITAF45)与PTBP,是48S翻译起始复合物 的形成所必需的。,FMDV的翻译要求基因组3端的参与,因为无 论是缺少poly(A)片段还是删除3端的茎环结构都会 导致FMDV RNA没有感染性,这些没有感染性的 FMDV RNA在体外翻译过程中具有很低的翻译效率。 重要的是,在一个顺反子结构上加入poly(A)片段或 FMDV 3茎环结构或者两者同时加入,都会驱使 FMDV IRES 在体外激发IRES控制的翻译。 伴随着起始的开始,转译会产生单链多肽的产生,这 些单链多肽经过一系列的断裂形成结构和非结构蛋 白。多肽的一级切割反应主要由三种不同的蛋白酶参
10、 与完成。所有的其它多聚蛋白裂解反应,都是由 3Cpro 执行。,病毒的转录和基因复制,在起始反应之后,是被3Dpol所催化的负链的 延伸。启动延伸要求起始复合物必须转位到正 链模板的3端。这种事件发生的机制还不清 楚,但有一种假设提出,PABP和poly(A)片段 结合,位置在cre附近的正链区域。新生链的延 长可以导致双链分子的形成,即复制型 (replicative form,RF)。在体内中没有发现 单纯的负链。,RF形成后,新的正链合成开始。在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的细胞内,正链和负链的比值大约为50:1,由此说明,单股负链能够作为模板很成大量的正链,结果,会有部分双链RNA分子的形成,
11、即复制中间体(replicative intermediate,RI)。从RF到正链的合成起始目前还没有被阐明;然而,已经表明,产生VPgpUp的机制可能有两种。第一种是利用现有的在负链合成期间大量产生的已经脲苷酸化的VPg,或者在负链3端的正在 脲苷酸化的VPg 。目前已经表明,FMDV cre的功能在翻译种可以得到互补。然而,当许多研究都充分确定了下述结果,在人的鼻咽病毒或脊髓灰质炎病毒系统中,cre 的功能在翻译过程中不能得到互补。 在正链的合成过程中,RF必须是松弛型的。该机制现在尚清楚。小RNA病毒的2C蛋白既有ATP酶活性又含有解旋酶的基序结构,然而, 解旋酶的活性目前还未被证实。
12、现有资料表明,2C和细胞蛋白(P38)结合在负链3端的茎环结构上,从而作用于RF分子,使其不稳定。当转染到完整的细胞时,RF具有感染性,而转染到没有细胞核的细胞时,却不具有感染性,这表明,无论是细胞的解旋酶还是细胞核蛋白都有参与的可能。被3Dpol启发的正链延伸的机制不清楚。在无细胞的体系中,小RNA病毒完整的复制包括再次蛋白的合成,基因组的复制和核衣壳的装配,从而形成一个具有感染性的病毒。对于脊髓灰质炎病毒和EMCV,该过程已经被完成。,核衣壳的装配和成熟 复制循环中的最后一步是正链病毒RNA的核衣壳装配和VP0-VP2和VP4的成熟化切割,形成成熟的病毒粒子。核衣壳的装配和成熟的机制目前还
13、未解决,该机制可能是复制循环中所有步骤中研究最少的。在广义概念中,P1区段的3Cpro切割产物被组装成含有VP0,VP1和VP3各一个拷贝的前体结构。五个前体(protomer)可以组装成一种五聚体(pentamer),12个五聚体再组装成最终的衣壳结构,在RNA被组装进衣壳后,成熟切割的反应(VP0切割成VP2和VP4)便开始了。小RNA病毒感染的细胞中已经鉴定出了大量的中间颗粒,包括前体,五聚体,带有未分裂VP0的含有RNA的颗粒(病毒颗粒前体(provirion)),和未含有RNA的VP0未分裂的粒子(空衣壳)。,病毒子组装的最后一步是在病毒RNA存在的条件下,VP0成熟切割,分为VP4
14、和VP2。在FMDV空衣壳内,存在有异常的VP0切割已经被证实,由此表明,病毒RNA对恰当的裂解反应是必须的。切割是一种自身催化反应,VP2可以激活局部的水分子,导致对易断裂键的亲核攻击和裂解,从而在VP2的保守His残基上可引起水解。成熟切割对产生感染性的病毒是必须的。在FMDV中,对VP0进行点突变导致无感染性病毒前体的产生,这些病毒前体的受体结合性和对酸的敏感性,与感染性病毒相似。然而,依靠酸裂解产生的五聚体要比成熟病毒粒子的疏水性强,由此表明,VP0的裂解可能对RNA释放到细胞质中是必须的。,FMDV的致病性和宿主范围 Pathogenicity of FMDV and Host Ra
15、nge 王刚 徐超,FMDV的受体结合位点,FMDV VP1 G-H环及C端高度暴露区是FMDV抗原性及结合受体的主要部位 FMDV G-H环上的RGD基序(Arg- Gly- Asp)在病毒与细胞吸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病毒受体的结合位点,FMDV的宿主受体,现已确定有两类受体与 FMDV 的感染有关,即整联蛋白(integrin)和硫酸乙酰肝素 (heparan sulfate ,HS) Integrin是细胞表面的一种膜蛋白,由亚基和亚基以非共价形式结合而成的异二聚体,包含一个很大的胞外区、较小的跨膜区及胞质区。整联蛋白在细胞间担负着多种功能,包括细胞间及细胞与基质间的黏附、细胞内外信号
16、转导等功能。,哺乳动物体内存在16 种亚基和8 种亚基,共组成22 种受体 目前已确定为FMDV 受体的只6 、1 、3 和8 有研究比较了3 株A 型和2 株O 型FM2DV 6 、1 、3 的利用率;结果,所 有A 型毒株对3 均具有相对高的利用率, 相反,2株O 型毒株只对6 的利用率较高,对1 的利用率比3 的略高。 这些结果说明,不同血清型FMDV 可以使用不同的受体,从而导致对动物的感染力不同。,硫酸乙酰肝素受体 最初被认为是某些O型FMDV株进入细胞的增强子或共受体。随后,发现一些其他血清型(如A型,C型,Asia l,SAT1)的FMDV也可结合硫酸乙酰肝素 一些口蹄疫毒株可感
17、染家畜,但并不依赖以上两类受体,表明存在第三类受体,但这类受体至今还未确定,细胞受体是决定FMDV 组织嗜性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探明受体的组织分布情况及其所决定的病毒组织嗜性和宿主范围,对口蹄疫的防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FMDV的编码蛋白的致病性,前导蛋白(leader protein, Lpro) 利用二聚体复合物中的Cys-His基序水解宿主细胞的翻译起始因子eIF4G,发挥其封闭宿主蛋白合成的生物学功能 前导蛋白会通过阻止免疫监视系统所依赖的细胞因子的合成来降低免疫监视系统对FMDV的监视能力 前导蛋白是FMDV毒力的重要决定因素,也是易感动物对FMDV非特异性免疫弱的一
18、个重要因素,3A蛋白 是一个重要的宿主范围决定因素 微量的3A蛋白就能阻止宿主细胞合成的蛋白质由内质网运输到高尔基体,包括一些与机体免疫有关的细胞因子 研究表明,3A的部分缺失导致对不同动物致病力的改变,3Cpro 3Cpro对于FMDV多聚蛋白质的加工是十分重要的 FMDV 3Cpro不仅能在感染后期剪切翻译起始因子eIF4G,而且能破坏eIF4A从而进一步破坏帽子结合复合物和使宿主细胞RNA无法解旋,FMDV诱导宿主细胞凋亡,研究表明,FMDV可以在体外诱导宿主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其致细胞病变死亡的重要途径之一 3Cpro以及前导蛋白L能引起细胞凋亡,FMDV引起细胞表面标志的丢失,细胞表
19、面新MHC 1分子复合物的合成受到抑制是发生在FMDV感染以后的早期事件,导致FMDV感染的细胞很快就不能向T淋巴细胞呈递MHC 1分子结合的病毒肽。这样的机制可以帮助病毒逃避宿主的细胞免疫反应。,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 (IRES ),IRES :是蛋白翻译顺式元件(Cis-acting element)。核糖体与之结合后进行病毒蛋白的合成 其功能是与一些细胞蛋白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例如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IF2、eIF3、eIF4B、eIF4A、eIF4G、特异性反式作用因子(IRES-specific Trans-Acting Factor, ITAF45) 、poly pyrimidine T
20、ract-Binding protein (PTBP)和核糖体亚单位结合形成起始复合物。,ITAF45 被鉴定为一种与病毒增殖相关的蛋白质(proliferation-associated protein)。它通过控制病毒在易感动物组织中的嗜性而起到影响病毒毒力的作用。 PTBP与ITAF45可以辅助IRES形成正确的空间构象,并且参与翻译起始复合物的形成。,poly(C),PolyC片段中几乎由胞嘧啶构成,偶尔有几个尿嘌呤,且高度变异 缺失PolyC的全长cDNA不具有感染性,因此PolyC是维持病毒RNA具有感染性的必要元件,FMDV的流行病学 刘涛,易感动物在自然流行中, 口蹄疫病毒能侵
21、害多种动物, 但主要为偶蹄兽, 其中黄牛、奶牛最易感, 其次是牦牛、水牛和猪, 再次是绵羊、山羊、骆驼和象等。一般幼畜较成年家畜易感, 死亡率亦高。牛、羊、猪等高易感动物, 新流行地区感染发病率几乎为100%, 老疫区可达50%, 成年动物患口蹄疫的死亡率为5%20%, 幼畜的死亡率为50%80%。人也可以感染, 但易感性较低。有些地区流行时,强烈感染牛、羊, 较难感染猪, 但在某些地区却强烈感染猪, 而难感染牛、羊。病猪排毒以破溃的蹄皮为最多, 其次是粪、尿、呼出气和精液, 其排毒量远远超过牛、羊( 病猪经呼吸排到空气中的病毒量相当于牛的20 倍) , 因此, 猪能增强病毒毒力, 在本病的传
22、播中起重要的作用。,传染源,病畜和潜伏期带毒动物能长期带毒和排毒,是主要的传染源。受感染后恢复健康的动物也会长期携带病毒。病毒主要存在于食道、咽部及软腭部。大量存在于水疱皮和水疱液中, 在发热期,病畜的奶、尿、唾液、眼泪、粪便等也含有病毒, 且以发病头几天传染性最强。病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如唾液、乳汁、精液、粪、尿等经消化道及受损伤的皮肤粘膜而引起动物传染, 病畜的产品如毛、皮、肉及内脏将病毒散播, 被污染的圈舍、场地、草地、水源等成为重要的疫源地。,传播途径,本病毒可经多途径传播,可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当患病动物和健康动物在一个厩舍或牧群相处时,病毒常借助直接传播方式传播。但更多的是间
23、接接触传播。患病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脏器、血液及各种动物产品广泛污染环境。也可经空气传播,口蹄疫通过空气传播时, 病毒能随风散播到50100km 的地方。人、鸟、鼠、猫、犬和昆虫均可成为传播媒介,将病毒带到几公里乃至几百公里之外而引起新的流行, 各种污染物品如工作服、鞋、饲喂工具、运输车、饲草、饲料、泔水等都可以传播病毒引起发病。而人类主要是通过直接或间接与病畜接触而受到感染, 人与人之间很少发生感染。,流行特征,本病常呈流行性或大流行性,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每隔23 年流行1 次, 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拥有周期性的原因是因为经过一段时间,获得型免疫动物逐渐减少,而新生动物增多,导致动物群体易
24、感,因而易造成大流行。秋末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 夏季基本平息。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家畜及畜产品流通领域的扩大, 人类活动频繁, 致使口蹄疫的发生次数和疫点数增加, 造成口蹄疫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各种应激因素、气候变化等都可以成为本病的诱因。,FMDV的诊断 杨顺利,1、临床诊断口蹄疫病变典型易辨认,故结合临床病学调查不难作出初步诊断。其诊断要点为:发病急、流行快、传播广、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且多呈良性经过;大量流涎,呈引缕状;口蹄疮定位明确(口腔粘膜、蹄部和乳头皮肤),病变特异(水泡、糜烂);恶性口蹄疫时可见虎斑心;为进一步确诊,进行实验室方法。,2、实验动物诊断选27日龄乳小鼠:
25、于颈背部皮下接种病毒感染液012mL,一般接种小鼠于2030h内出现典型的FMD症状,发病乳小鼠运动不灵活、四肢麻痹、呼吸迫促、最终死亡。 3、诊断试剂盒 O型口蹄疫抗体检测液相阻断ELISA诊断试剂盒。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研制生产。 口蹄疫O型正向血凝抗原试剂盒),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研制生产。 猪FMDV VP1结构蛋白抗体EL ISA诊断试剂盒由上海优耐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提供。 猪FMDV NS非结构蛋白抗体EL ISA 诊断试剂盒由上海优耐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提供。,4 实验室诊断 补体结合试验(CF) 间接血凝试验(RIH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病毒中
26、和试验( VNT) 琼脂扩散试验 RT- PCR检测技术,5 、新型诊断技术 免疫层析快速诊断试纸条 基因芯片技术 核酸杂交技术 单克隆抗体技术,鉴别诊断,1、猪水疱病 水疱性口炎 猪水疱性疹病与口蹄疫的鉴别和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很难准确区别口蹄疫、猪水疱病、水疱性口炎,所以必须依靠实验室诊断加以区别。常用方法有生物学诊断、反向间接血凝试验、免疫荧光抗体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PCR诊断等。实践中一般多采用生物学诊断方法。采集发病典型的水疱皮,研磨,以pH7.6的磷酸缓冲液制成1:10的混悬液,离心沉淀,取上清液接种猪、牛、羊、马、豚鼠、乳鼠等动物。如果猪、牛、羊、豚鼠、乳鼠均发病,
27、马不发病,则是口蹄疫;猪和23日龄乳鼠发病,牛、羊、马不发病则是水疱性口炎:仅猪发病,其他动物不发病则是猪水疱性疹。因此试验使用的是野外流行强毒株和牛、猪、羊、马等动物为试验动物,故为了防止病毒扩散,必须在有封闭、隔离、消毒等严格设施的圈舍中进行。,2、与牛瘟的区别:牛瘟无水泡发生,溃疡面不规则,乳头、蹄部无病变,牛瘟还伴有胃肠炎,腹泻;只有感染口蹄疫,在乳房、口腔、蹄部均有水泡发生,溃烂较规则,边缘平整易愈合。 3、口蹄疫与牛恶性卡他热区别:后者常散发;口腔及鼻粘膜有糜烂,但不形成水疱,常见角膜混浊。 4、与传染性口炎的区别:传染性口炎,除牛、羊、猪外,马、鹿也能感染,流行范围小,发病率低,
28、必要时可进行动物实验加以区别。,口蹄疫的预防与控制 李菁,一.防制口蹄疫的措施 (一).主要的行政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2. 各部门配合协作。3. 开展群众性防疫工作。4. 落实动物防疫法规。,(二). 主要的技术措施1. 随时检测并及时报告疫情:级农牧主管部门要建立疫情报告制度和报告网络,随时进行疫情检测和普查,基层单位发现口蹄疫疫情或可疑病例,要立即上报,并立即采取防疫措施。2. 立即做出诊断:关对疫情立即做出诊断,采取防疫措施,并采取病料送政府指定的兽医检验机构进行口蹄疫毒型鉴定,以便实施疫苗接种。3迅速采取措施(1).封锁疫区: 疫情确诊后,由政府发布封锁令,对疫点疫区采取封锁措施。
29、(2). 处理病畜: 建议政府采取扑杀政策,扑杀,销毁病畜及同群可疑牲畜,并实施 消毒。(3). 预防接种: 对疫区周围受威胁地区畜群,实施紧急疫苗接种,有计划的在不安全地区组织预防注射,建立免疫带。(4). 限制流通: 严格静止或限制活畜及畜产品,特别是畜产品流通,加强检疫监督,防止传播扩散疫情。(5). 实施消毒: 组织好消毒工作,对污染的畜舍,环境,道路,运输工具等彻底消毒。,二. 预防口蹄疫的措施(一). 防止国外传入口蹄疫的预防措施1. 严格执行进口检疫制度: 禁止或以严格检疫与卫生条件限制从有口 蹄疫国家或地区输入易感动物及其产品.若有需要,必须以国家公布的防疫法规定和国际兽医局制
30、订的法规为依据,向输出国提出卫生,检疫项目和判定标准。2. 进口动物产品必须有检疫消毒证明: 进口动物产品必须经过出口国家的政府兽医机关检疫,出具非疫区产品证明和检疫消毒证明。3. 建立边境免疫带: 当领国暴发口蹄疫或最近3年内在边境地区发生过口蹄疫,认为有传入危险时,应沿边境在50200公里宽的地带内,对易感家畜牛,羊等普遍实施疫苗预防注射,每年至少注射2次。,4. 设立动物检疫机关: 在国家规定的出入境口岸设立动物检疫机关,对入境出境动物及其产品实施检疫。5. 发现疫情及时封锁边境: 当领国边境发生口蹄疫时,实施边境封锁,禁止边民携带动物及其产品人境,关闭边境农贸市场,停止动物及其产品上市
31、交易。(二). 口蹄疫非疫区的预防措施1. 禁止疫区牲畜汲取产品进入: 非疫区地方政府可发布命令,禁止所辖地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体商贩和个人从疫区贩运偶蹄动物及畜产品。2. 紧急预防接种: 如果在领近地区发生口蹄疫,随时有传入危险时,应该对易感动物实施紧急预防接种,使其获得免疫。3. 关闭牲畜交易市场。4. 在交通要道设置动物检疫站。5. 加强生产管理和疫情监测。,三. 扑灭口蹄疫的措施.(一). 病畜的扑杀机病畜尸体处理的原则.1. 农牧场等处病畜的处理: 为防止扩大传染蔓延可扑杀处理.扑杀后的肉尸有条件无害化处理利用的,可无害化处理;无条件的或无利用价值的可销毁处理。 2. 屠宰场
32、等处病畜的处理: 全群急宰处理,肉尸可在无害化处理后利用.3. 运输途中病畜的处理: 应运到政府兽医机关指定地点或经允许可运到目的地或送会原地集中宰杀处理,肉尸可无害化处理后利用,但不得中途抛弃病畜及其尸体,防止扩散蔓延。,(二). 疫区扑灭疫情的措施.1. 报告疫情: 当确诊为口蹄疫时,要逐级上报并向相邻单位通报疫情.关于疫情的发展或缩小,停息,应随时掌握,报告上级。2. 隔离病畜:认真贯彻防疫措施。(1). 隔离病畜与同群牲畜。(2). 防止媒介传播。(3). 防止人员传播。(4). 防止幼畜及贵重易感家畜等被感染。(5). 防止非易感动物传播。(6). 加强对病畜的护理。3. 封锁疫区和
33、疫点,四. 口蹄疫的免疫与预防接种(一). 免疫机制. 动物机体对口蹄疫病毒的免疫应答时依赖T细胞的B细胞应答.感染或免疫机 体在外周血液中有中和抗体并能抵抗同型强毒的攻击,证明免疫应答是B细胞参与的,是以体液免疫应答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疫苗接种主要诱导产生中和抗体,使病毒对敏感细胞的吸附和穿透能力丧失,这是免疫保护的机制。(二). 自然感染康复动物的免疫1. 自然感染康复动物免疫力的形成: 自然感染口蹄疫病愈的家畜,可形成比较坚强的免疫力,对再次自然感染和人工感染都能抵抗,但各型病毒产生的抗体各有其特异性,所以各主型之间毫无交叉免疫力,一旦其他口蹄疫病毒再次感染康复动物,动物可 再次发病.
34、同一主型的各亚型之间存在多少不等的交叉免疫力.口蹄疫病毒感染动物产生免疫力很快.感染后35天,一般在体温下降之后,血清中就能测出中和抗体.当病畜在口腔粘膜上发生水疱时,粘膜组织就开始产生免疫力,.当粘膜上烂斑修复时,免疫力就很坚强了.在血液中的中和抗体,最早在发病后第五天左右开始出现,至23周达到高峰, 粘膜组织的免疫力消失较早.血液中的中和抗体持续期较长.抗体效价,免疫持续期取决于病毒的免疫特性和被感染动物的状态,如品种,营养状态,年龄等。,2. 自然感染康复动物免疫力的持续时间: 康复动物主要的免疫标志时病毒中和抗体,期免疫持续时间:牛不少于12个月,.长的可达56年:猪有波动,一般为61
35、2个月:羊为12个月.康复动物血清中产生补体结合抗体的时间为感染后的第五至七天:产生沉淀反应抗体的时间为第七至八天,经过3周达最高水平。(三). 被动免疫1. 母源抗体与新生幼畜: 新生幼畜通过肠道吸收母乳接受母源抗体.仔猪可维持11.5月,犊牛可维持46月.新生动物被动获得的血清抗体水平取决于动物状态,母源的免疫程序,免疫球蛋白的半衰期。2. 高免血清及自然患病康复动物的血清: 用疫苗反复多次免疫口蹄疫易感动物,获得的高免血清,乳清及自然患病康复动物血清或康复动物全血中有高效价的中和抗体,将这些血清,乳清或全血注射给受威胁的健康动物,这些动物可获得对同型口蹄疫病毒的免疫力,可在812天内不感
36、染口蹄疫。,五. 口蹄疫疫苗(一). 口蹄疫疫苗的种类1. 动物组织灭活疫苗: 用感染的动物组织如水疱皮用甲醛灭活后加入氢氧化铝胶佐剂制成铝胶甲醛灭活疫苗。2. 减毒活疫苗: 把原始毒种通过动物.鸡胚.细胞和人工诱导的途径获得人为的减毒或致弱毒株,经接种制材料,大量扩增病毒后,收集感染组织或细胞培养物,加入一定的保护剂如甘油,佐剂如氢氧化铝胶制成减毒活疫苗。3常规(细胞培养)灭活疫苗:甲醛灭活的铝胶皂素疫苗,AEI,BEI灭活的油佐剂疫苗,在国内有: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牛,羊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牛,羊口蹄疫o-A型双价灭活疫苗。4新型疫苗(1).基因工程疫苗:只有A
37、型口蹄疫基因工程疫苗试验证明具有相当的效力。(2).合成肽疫苗:该苗比相应病毒诱导的抗体有更好的交叉保护反应,并能诱导抗多种血清型反应的抗体产生.研究表明O,A,C 3种血清型的病毒合成肽在豚鼠的交叉保护性方面,抗肽抗体比中和抗体有更好的保护力。(3).构建活病毒疫苗:应用重组DNA技术,缩短与毒力有显著相关性的PolyC片段已被证明不适合口蹄疫病毒,但进行病毒基因特定位点的缺失突变,极有可能构建此类无害的口蹄疫病毒弱毒株.,(4).抗独特型抗体疫苗:针对主要抗原位点的抗独特型抗体具有替代口蹄疫病毒制备疫苗的潜力。(5).病毒嵌合体疫苗:已制备出含口蹄疫病毒VP1抗原表位序列的嵌合体脊髓灰质炎病毒和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病毒,经其免疫的部分动物还能抵抗口蹄疫病毒的攻击。(6).核酸疫苗(DNA疫苗):用携带免疫原基因的核酸制成.目前有许多口蹄疫联苗研究.现已有口蹄疫-猪瘟-伪狂犬病三联苗,口蹄疫-布鲁氏菌病二联苗,口蹄疫-水疱病二联苗,口蹄疫-布鲁氏菌病-伪狂犬病三联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