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教学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754186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教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教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教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教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教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初三语文教学案1课题:记承天寺夜游课型:复习 课时:第一二课时 执笔: 审核: 审批: 班级: 姓名: 教学目标:1、 能背诵并默写记承天寺夜游中的重点句子。2、 能理解记承天寺夜游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3、 能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教学难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合作讨论法教学过程:练习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解释加点词:念无与为乐者 念: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至:相与步于中庭

2、于: 盖竹柏影也 盖:解释加点词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 念无与为乐者 与: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文中写了两个人,这两人的相同点是:写出文中用水草比喻月光下竹柏摇曳的句子。为什么作者不能入睡,又“欣然起行”的?结尾的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把初三语文教学案2比作,把比作。“月色入户”一句中“入”字用得好,好在哪里?3.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相与步于中庭练习二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月色入户( ) 2欣然起行( ) 3念无与乐者( ) ( ) 4相与步于中庭( ) ( ) 5水中藻荇交横( ) 6庭下如积水空明( ) 7、盖竹柏影也( )

3、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 ( ) 二、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答:_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答:_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_ 三、 “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 “藻、荇” 、是指_,此句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 初三语文教学案3四、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 )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 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

4、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 五解释下列词语。 1.念: 遂: 盖: 但: 2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 ” 3上文共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_; 第二层,写景,写了_;第三层,抒情,抒发了_。 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六、选择 (1) 、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无

5、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 (2)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 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初三语文教学案4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3) 、本文的构思角度是( ) A、托物言志 B、即景生情 C、类比象征 D、以物喻人 (4) 、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

6、A.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 、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 “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三、作业设计1、背诵并默写课文。2、 “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 四、反思总结记承天寺夜游答案练习一、答案考虑

7、,想到 于是 在 原来 参与,这里是欣赏的意思 和 初三语文教学案5都是闲人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入户 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 月下中庭 积水空明;竹柏影也 藻荇交横 用拟人手法,写月似乎也通人情,善解人意,知道人的寂寞,主动来与之为伴 相与/步于中庭练习二、一、略二、略三、月光 竹柏影 比喻四、B 五、1想,考虑;于是,就;原来是;只。 2月色(或月光)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3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月下庭中景物;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触。 4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的心情。这是因为苏轼政治上失意,内心苦闷,才纵情山水,在江山月

8、夜中找到美景寄托自己的苦闷;另一方面大自然给了作者无穷的愉悦,令作者陶醉,远离人间世俗,使作者感到了世人难以得到的满足和自慰。六、1.A2.A3.B4.D5.B初二文言文复习-记承天寺夜游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 (2 分)(1)月色入户 ( ) (2)念无与乐者 ( )(3)相与步于中庭( ) (4)庭下如积水空明 ( )初三语文教学案6(5)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 ( ) (6)怀民亦未寝 (

9、 ) (7)水中藻荇交横 ( )2用现代汉语写出划线句子的意思。 (3 分) 3、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2 分)4晋代陶渊明因不满官场的黑暗腐败,愤而辞官回乡,过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恬淡的生活。本文中,作者也以“闲人”自居,这悠闲与陶渊明的一致吗?简述你的理由。 (3 分)5、品味文中划线句子,说说下面哪句诗最能体现该句的意蕴。 (3 分)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我选: 理由: 6、仔细阅读上文及所

10、给材料,说说“闲人”的内涵(4 分)材料:苏东坡,即苏轼,北宋文学家。他的一生,是在北宋的变法、反变法的政治斗争风浪中度过的,因“乌台诗案 ”被逮捕入狱,出狱后贬谪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 。历经几起几落,直到贬至海南省。从他中举为官到去死的四十五年中,前后有十四、五年都过着贬谪流放、颠沛流离的生活。这篇文章他谪贬黄州后写的。7、把文中集中写景的句子写在下面,并用 4 个字概括其主要内容。 (2 分)(1)写景句子: (2)主要内容: 8、说说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2 分)9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_10

11、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初三语文教学案7_11简要说说这篇文章表露了作者什么样的特殊心境。_1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 ,作者_,字_,号_。北宋_家,_家。和父亲_、弟弟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 ,合称“_”。2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 分)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3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D ) (2 分)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D.水中

12、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翻译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翻译:(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翻译:(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翻译:5填空:(1)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 月下美景,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2)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 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旷达(答“豁达”也给 2 分;答 “怀才不遇” 、“愤愤不平” 、 “乐观”等给 1 分;答“闲适” 、 “热爱自然”不给分)的心境。6简答:(1)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 ,描绘了一个空灵澄澈、宛似仙境的美妙境界。2)文中表达作者感情

13、的句子一是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二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耳。(3)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答: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等种种微妙复杂的初三语文教学案8感情。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 小石潭记中的一致。B.文中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8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

14、项是()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 “闲人”罢了。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记承天寺夜游第一套题一、基础题:1.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是_,字子瞻,号_,是_朝的_家。他与父亲_、弟弟_合称为“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2.填空: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 ,同时也抒发了自己 的苦闷心情。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 。3.翻译下列句子: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5、。4.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 小石潭记中的一致。B.文中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初三语文教学案96.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7.“月色入户”意思是 ,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8.文中表现兴奋和

16、喜悦的句子是 ,它与“ ”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 (4 分)9.“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10.文章“记”的要素是: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记承天寺夜游第二套题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解衣欲睡 解:相与步于中庭 步: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

17、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 ,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能体现友情的句子:理由:4画线的句子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 ,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 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记承天寺夜游第三套题天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全承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行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文中画线处

18、应填的句子是_和_。初三语文教学案102 “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 “藻、荇” 、是指_,此句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3翻译下列句子。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4 “怀民亦未寝”中“寝”的读音是_,意思是_,成语_中有这个字,就作这个意思讲。5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哪一句?_【1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2月光 竹柏影 比喻 3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一样清闲而有雅趣的人。 4qn 友好亲睡觉,废寝忘食等。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记承天寺夜游第四套题记承天寺夜游苏 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9、。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9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10把全文划为三层,并写出各层大意。11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1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结合苏轼被贬的情况)?记承天寺夜游第五套题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初三语文教学案11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解释加点词:念无与为乐者 念:遂至承天寺

20、寻张怀民 遂至:相与步于中庭 于:盖竹柏影也 盖:解释加点词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念无与为乐者 与: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文中写了两个人,这两人的相同点是:写出文中用水草比喻月光下竹柏摇曳的句子。为什么作者不能入睡,又“欣然起行”的?结尾的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把比作,把比作。“月色入户”一句中“入”字用得好,好在哪里?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相与步于中庭第五套题答案:考虑,想到 于是 在 原来 参与,这里是欣赏的意思 和 都是闲人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入户 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 月下中庭 积水空明;竹柏影也

21、藻荇交横 用拟人手法,写月似乎也通人情,善解人意,知道人的寂寞,主动来与之为伴 相与/步于中庭一、1、照进;想,思考;共同,一起;清澈透明;只;睡觉;交叉错杂。 (2 分。答对 23 个得 1 分)2、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3 分。每译错 1 个词语扣 1 分,扣完 3 分为止)3、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4、不设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例:作者自称“闲人” ,流露了抛却官场烦恼,醉心于自然风物的恬淡闲适,其心境是安宁愉悦的,这与陶渊明是一致的,从“欣然起行”中即可看出。或者:作者自称“闲人” ,既流露了抛

22、却官场烦恼,醉心于自然风物的恬淡闲适,也有因不能为朝廷效力的感伤,其心情是极初三语文教学案12其复杂的,与陶渊明的心情有细微的差别。视语言情况分 3、2、1 给分。 (共3 分)5、参考:“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可能恰当一些(1 分) ;因为积水空明”是写月光, “交横”是交叉错杂,表示有风。 (2 分) 。如有其他答案,只有合理即可。6、不设标准答案,意思对即可。参考:一方面作者被贬黄州,不得“签书公事” ,不能再为国家为百姓办事,是以“闲人”自居,表现出他报国无门的一种自我表现排遣(2 分) ;另一方面“闲人”也体现了作者鄙视功名利禄,寄情山水的闲适豁达的胸襟。 (2 分)7、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能扣紧“月”来概括即可) 2 分,每小题 1 分。8、旷达(答“豁达”也给 2 分;答 “怀才不遇” 、 “愤愤不平” 、 “乐观”等给1 分;答“闲适” 、 “热爱自然”不给分)9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在痛苦中又得到某些慰藉的甘味。10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11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