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析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752894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析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析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摘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中国历史学,亦可称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中国学派。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阶段。从建立阶段到发展阶段再到新中国阶段,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随后又从三方面介绍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特点与风格。它融合入了许多的中国元素。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成就,是史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当代中国史学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史学一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建立阶段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建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1927 年是第一阶段。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了。李大

2、钊是第一位奠基人。他的史学要论是中国第一部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并把它跟一些具体的史学工作结合起来的著作,是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开辟道路的著作。蔡和森的社会进化史是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写成的社会发展史。19271937 年是第二阶段。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观察中国历史的进程并同当时的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是一个很突出的特点。这 10 年中,中国思想界、学术界展开了关于中国社会性质、中国社会史分期和中国农村性质的“三大论战”。19371945 年是第三阶段。19461949 年是第四阶段。在这些艰难的战争岁月里,马克思主义史学是富有成果的,并在科学水平上超过了前两个阶段。在社会史方面,吕振羽

3、出版了中国社会史诸问题。在通史方面,吕振羽出版了简明中国通史,范文澜出版了中国通史简编,翦伯赞出版了中国史纲第 1、2 卷。在思想史方面,吕振羽出版了中国政治思想史(上、下册),侯外庐先后出版了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中国近世思想学说史、中国思想通史第 1 卷,成为这一时期成就最突出的马克思主义史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是在同种种错误的或反动的学术思潮的斗争中建立起来的。二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阶段2.1 广泛传播阶段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进入了广泛传播和深入发展时期。从 50 年代初开始,中国大量翻译、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著作,在全国范围

4、内掀起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热潮,这对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广泛传播和创造出新的成绩,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最重要的成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新中国史学界至少有两三代人是努力按照唯物史观进行思考和研究,从而造就了马克思主义史学宏大队伍,成为继承和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中坚力量。2.2 经受考验阶段19661976 年是经受考验的阶段。“四人帮”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名义,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肆意践踏,“儒法斗争史”和“批儒评法”活动甚嚣尘上,败坏了历史科学的庄严声誉。马克思主义史学在艰难中经受着考验,而真诚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则表现出深刻的史识和高洁的史德,撰写或酝酿着新的著作

5、。2.3 深入发展阶段1976 年以来是深入发展阶段。以“四人帮”的垮台和关于真理标准讨论为发端,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步入深入发展阶段。其主要成就是:第一,通过理论上的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了,理论建设受到更多的重视,涌现出一批研究成果。第二是研究领域更扩大了,各种专史和外国史研究有了相当明显的发展。第三是一些大型的系列史学撰述工程相继问世,有力地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辉煌成就。第四是对历史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史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这个阶段,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但

6、其根基却是不可动摇的,显示了它的坚韧的生命力。2.4 全新中国时期1979 年,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的时期,史学界也开始了一个拨乱反正、重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随着对以往经验教训的总结,人们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有着深刻的内涵,而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了解与掌握还远远不够,许多基本原理都没有弄清楚。依照这样的认识形成的口号是:“回到马克思”。在重新学习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经”研究历史的过程中,在实事求是原则的指导下,许多重大的史学课题获得了新的认识。新时期的中国史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三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特点与风格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既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又是现实发展的

7、产物,用一种固定的、僵化的观点来看待它是不合适的。在八十多年发展的历程中,它既有革命时期的环境为它塑造的特点,也有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为它所塑造的新特点。有些人在看问题的时候,只看到前期的情况而忽略了后期的变化,只有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特点与风格。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特点与风格的认识,学者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因而也会有不同的看法,下面主要介绍两点。3.1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是以马克思的历史观为指导的历史学,但这种历史观是已经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在李大钊看来,“马克思的历史观,普遍称为唯物史观,又称为经济的历史观”,“马克思所以主张以经济为中心考察社会的变革的

8、原故,因为经济关系能如自然科学发见因果律。这样子遂把历史学提到科学的地位”。1按照李大钊的理解,马克思以物质的生产关系为社会构造的基础,决定一切社会构造的上层。社会的生产方法一有变动,则那个社会的政治、法律、伦理、学艺等等,悉随之变动,以求适应于此新经变动的经济生活。李大钊对唯物史观的宣传和解释,我们从今天的角度看,就是他当时所了解的“马克思主义”。他所讲的这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已经“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是当时最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他的宣传,无疑对中国人了解马克思主义,包括在历史学研究中运用唯物史观,都起了巨大的作用。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初创时期,马克思主义的史学家们已经认识到,中国历

9、史学的前途在于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金灿然在 1941 年就说过:“今后研究中国历史的方向何在呢?那便在于历史唯物论中国化,也就是说,运用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来分析研究中国固有的历史材料,把历史学带到真正的科学道路上。”2 直至今日,很多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史学家对马克思的历史思想的理解都带有一定的中国特色。3.2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以中国悠久、丰富的史学遗产为自身发展的基础,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基础是外来的,但其史学的基础却是民族的。不论哪一个史学家,他们的研究离不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悠久的史学传统,离不开中华民族传统史学所造成的深厚的历史积淀,这就形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

10、强烈的民族特色。这种民族特色表现在:其一,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以历史主义的精神看待本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尊重这些遗产,而且以继承这些遗产为己任。其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不仅重视史学遗产在史料方面的作用,同样重视中国史学发展史上的优良传统,把这些传统视作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所必须具有的精神。其三,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历史研究方法上也坚持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其四,马克思主义史学在编撰体例上也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3.3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能够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从内容到形式不断进行创新,不断地改进发展自己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特点还表现在它在方法论方面所表现的包容性。马克思主义

11、史学的主要特点在于它以唯物史观作为它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但是对于中外史学家在加深历史研究的一切有效方法上并不采取排斥态度,而是善于吸收其中的有效因素来充实和加强自己。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与世界日益融合,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 21 世纪,外国各种史学理论与方法的引进,自然科学研究新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启示,以及跨学科研究的开展等,在在使得中国史学及其思想的发展,进入到挑战与机遇同在的复杂环境之中。马克思主义本身是发展的科学。史家们意识到自己面临着双重的社会实践任务:创造历史的实践和认识历史的实践;二者紧密相联:认识历史是为了创造历史,创造历史才能够认识历史。他们积极投入改革开放,建设现代化国家

12、的伟大事业,以唯物史观最基本的原则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实践来检验一切社会科学理论的真理性,从而加深认识和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时,创造历史的实践又给认识历史的实践注入了生命,提供了条件,使史家得以站在时代的高度,确立史学研究的课题和方向,并不断获得新的理论原则、新的认识手段和方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创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社会实践中检验真理,发现真理,发展真理,这正是新时期中国史学繁荣的基础。1李大钊.史学要论A.李大钊文集(下)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2周文玖.唯物史观与发扬中国史学的民族特色A.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04-2005 年卷)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3李大钊.李大钊全集(第三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4李大钊.李大钊全集(第四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5李大钊.李大钊全集(第二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6宁可.史学理论研讨讲义第二讲M.厦门:鹭江出版社,2005.7展望新世纪中国史学发展趋势,2001 年 10 月 2 日光明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