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天净沙秋思》教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750678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净沙秋思》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天净沙秋思》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天净沙秋思》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天净沙秋思》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天净沙秋思》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天净沙 秋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背诵诗歌,掌握文学常识。(2)品析诗歌中的几个意象,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3)进一步体会诗歌的魅力,提高对古代诗歌作品的鉴赏力。教学重点:品析诗歌中的几个意象,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提高对古代诗歌作品的鉴赏力。教学方法:诵读法,品析法,研讨法。教材分析1、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一首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古典诗歌在初中 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散曲是学生新接触的一处诗歌形式,所以,这一课就显得尤其重要。要让学生在学习名家名篇的过程中, 领悟散曲的独特魅力,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于古典诗歌的学习热情

2、,启迪学生思 维。学情分析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已经学了许多诗歌,但 还没有接触过散曲,二者在学 习中的方法类似,都要品析意象,赏析写法,理解 诗歌所表达思想感情。所以学生学习本课应该有一定基础, 对于作者情感的理解会稍难一些,需要学生预习,了解作者的经历,查找相关资 料。教法和学法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散曲中的小令,是艺术成就很高之佳作。教学这首散曲必须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情趣,使学生受到如临其境的感染。本着课堂上以教师为 主导、学生 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这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教师展示课件,教师指 导点拨,学生合作探究, 师生共同学习等策略,为了达到课堂的最佳效果,在策略 实施过程中

3、关键是营造诗意氛围,激活学生思维。2教学步骤:一、导入课堂请大家欣赏两幅幅图画,并齐声吟诵所配诗句郁达夫故都的秋与辛弃疾水龙吟中有关写秋的文字。 (稍作停顿)自古以来,中国就是诗的国度,唐有唐 诗,宋有宋词,元有元曲。我们今天要欣赏的这首天净 沙秋思就是一首元曲。 (展示课件)二、介绍体裁1.学生齐读注释:选自 全元散曲。天净沙,曲牌名。马致远,生卒年不详,元大都(现在北京)人,著名 戏曲作家。2.教师提问:(1)元曲具有什么特点?学生思考交流后回答:明确:这个“曲 ”字告诉我们 ,这首秋思在古代是可以唱的。因为是元代的作品,我们 把它叫做元曲。简单地说,元曲就是元代的可以唱的一种文学作品体裁

4、。(2)“天净沙”是什么意思呢?跟 这首元曲的内容有关系 吗?明确:(可引导:注释里是怎么说的?)曲牌名。那也就是说, “天净沙”与这首曲的内容没有关系,而与它的曲调有关系。它是表明一首曲的曲调的。(3)而与内容有关的是哪个部分?明确:“秋思”。那么“ 秋思”就是这首曲的题目了。三、诵读感知1、媒体播放朗读,学生听读。 (注意节奏、情感)2、学生跟读,体悟情感。教师提问:一曲小令、一缕情丝,你 认为这曲小令当中哪个词最能体现这种情思、这 种思念?请找一找。 (略等:大家一起来告诉 我,是哪个 词呢?)学生回答,教师追问:大家都认为是“断肠”,那么有谁知道断肠是什么意思?3明确:形容人悲伤到了极

5、点。而断肠人,多指漂泊在外、思念家 乡或亲人的人。(出示组图)生活当中可以描写的秋景有黄山的秋日,有香山的红叶,也有长江的渔家唱晚,在诸多如画的秋景中,马致远弃而不用,为什么偏偏选了“枯藤、老树、昏 鸦” 这些秋景呢?请同学们思考并相互讨论 一下。学生自主分析,小组交流。明确: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是借景抒情。在平常生活里,藤、树、乌鸦,这些都是很普通的景物。假如是你在开心的时候,看到 这 些景物会不会在这些词之前加上“枯、老、昏” 这些形容词呢?一切的景象都是因为断肠人思念亲人,心情非常低落凄苦,所以自然会选取一些最能表达自己心情的景物。(教师播放音频)学生闭目静听,感受情景,并交流感受。体悟

6、诗歌妙处。学生小组交流明确:化景为情,情从景出。语言凝练,刻画准确。格调清逸,音节和谐。四、对比赏析试比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与刘禹锡秋词的不同。学生诵读、思考后回答。明确:简言之,从秋词中可以读出刘禹锡心中的豪气干云之境,从天净沙秋思 中可以 读马致远心中的萧索凄凉之境。明确:情由景生,诗由心生,刘禹锡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一股昂扬的气息,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已将心中的豪迈之气推向高潮,是一幅生气勃勃的画。而马致远则是将一件件反应秋天萧瑟气息的物象连缀,形成一幅整图。这样便有强烈的视觉冲击,令人一读便在脑中马上浮出那幅萧索悲凉的画面。而“断肠人”三个字便是对所描写的那些景物的最好

7、诠释 ,景断肠,人更断肠,而这4样的秋季不是显得天涯萧索,满目荒凉吗?五、师生小结这堂课我们通过朗读小令,将文字转化成画面,体会了它的意象,从 总体感受到了小令的意境;再通过联想和想象感受了作者绘秋的思乡之情,进入它的艺术境界,我们的文学素养自然有了一些提升。五作业背诵并默写 天净沙秋思 。课下查阅图书 或网络与 “秋”有关的诗词曲, 选择你认为经典的欣赏背诵。5教学反思以上教学设计可谓“ 一石激起千 层浪” ,原本打算发挥插图的作用,帮助学生感悟诗歌的意境,却不料有此 节外生枝的环节,幸好我没有武断地依自己的预先设想独断专行,不然伤害了同学的自尊不说,更扼 杀 了同学们的创造力,那是多么愚蠢

8、的行为啊!教学中我欣喜地看到我们的学生有着那么敏锐的观察力,那么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 们对课文及插图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让教学有了独辟蹊径地纵深发展。想起以前的诗歌教学,惟恐学生不能体会其中的妙处, 罗罗嗦嗦,林林 总总,最后倒弄得意境全无, 诗歌欣赏成了理性的知 识图解,而今是学生帮我巧妙地运用了教材中的资源,话语不多却尽得文章真意,可以说本案例切实体现了“ 重在自主、重在发现、重在探究” 的教学新理念。一、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参与意识。本节课中学生的 鉴赏活动贯穿教学的始终,无 论是对文本的解 读, 还是对诗歌意境的感悟,都不是由教师直接传递、告知的。在课堂上学生拥有充分的鉴赏权和发

9、言权,教师自始自终没有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而只是在教学的 组织上作了适当引导,教师成了课堂的引导者、开发者与欣赏者。整个教学片段中,由于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尊重学生的参与意识,重 视学生在课堂上的 质疑、交流、争辩和探 讨,从而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在师生共同 创设的情境中积极、主 动参与教学过程,思维处于异常活 跃的状态,充分体 现了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理念,使课 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演练场。二、体现开放式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创造与探究。新课程提出开放式教学思想,提倡多元化教学,美国教育家杜威也说过:“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学生自己获得

10、求知的方法”。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不拘泥于现成的教学设计,而能准确把握住教学的动态过程,敏 锐捕捉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发现、自主感悟,学生亲历了知识 的发生、探究与 创造的过程,最终产生了属于自己的“ 活化 ”的知识。在用自己的话语描述诗歌意境时,学生参与意识强烈,思维敏捷,优美而生动的语言更是令人 赞叹, 这一切都是教师运用6开放式教学、开放式评价的结果。开放使学生 拥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空间,开放使教学多了一份主动,多了一份生动。三、营造氛围,珍视学生的成功体验。第斯多惠曾 说过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身,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在整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始终以平等

11、、鼓励的对话方式营造出自由、和 谐的教学氛围,适 时点 拨、 热情鼓励,使学生能以极大的热情无所畏惧地投入到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在探究图片的瑕疵时,时而疑惑、时而顿悟,教师则时而赞许、时而期待,从而有效激发起学生积极求知的欲望,显示出了较高的思 维、探究潜力。实践证 明只有处在自由、民主、和 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情 绪高昂地乐于参与、 乐于探究,才能最大程度地激 发起学习的兴趣,享受到成功的体验。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上述教学片段表明:我们学生的头脑不是等待灌装的容器,而是等待我们去点燃的火把,他们是有思想、有创造精神的。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能弯下腰来,聆听学生的心声,放飞学生心灵的翅膀,重视学生的发现和探究,不必刻意, 创新往往就在不经意间和你相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