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3讲:楚辞(全).ppt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2749645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PPT 页数:110 大小:4.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讲:楚辞(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第3讲:楚辞(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第3讲:楚辞(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第3讲:楚辞(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第3讲:楚辞(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讲:楚辞,本讲相关参考书目: 楚辞讲演录 诗骚诗学与艺术 屈原与九歌 楚辞导读 楚辞韵读 楚辞讲座 楚辞与人情 诗骚分类选讲,春秋以来,楚国在长期独立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楚国地方文化,宗教、艺术、风俗、习惯等都有自己的特点。与此同时,楚国又与北方各国频繁接触,吸收了中原文化,也发展了它固有的文化。这一南北合流的文化传统产生了一种新文体楚辞。,“楚辞”的奠基者和最优秀的代表作家屈原以其不同寻常的政治经历和卓异的个性品质,在南方楚国文化的基础上,造就了辉煌灿烂的楚辞文学,反映了迥异于诗经的独特美学特质,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 “楚辞”与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的源头,对后世文学产

2、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述史:楚辞与骚体传统读人:屈原与文化人格品诗:“湘夫人”与言秋,一、楚辞概述,楚辞何谓:,“楚辞”之名,始见于史记酷吏列传 :始长史朱买臣,会稽人也。读春秋。庄助使人言买臣,买臣以楚辞与助俱幸,侍中,为太中大夫,用事。,汉武帝时,与“经”并列,乃一种专门的学问。西汉末年,刘向把战国屈原、宋玉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严忌等所作楚辞体以及自己的九叹,辑成一书,取名楚辞。,诗体:战国时楚地出现的一种新诗体(民间九歌)作品:屈原及其他作家用此文体所写作品(离骚)书名:由这些作品选辑而成的诗歌总集( 楚辞),三重涵义:,骚,骚体“ 楚辞”别名 屈赋、骚赋、楚赋同:不歌而诵楚辞

3、与汉赋 楚辞乃诗体;赋乃韵散相间的散文异 强烈地方色彩;宫廷文化特征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铺陈辞藻咏物说理为主悲怨惆怅为基调;雍容和顺为底蕴,大招第十(屈原或景差) 惜誓第十一(贾谊) 招隐士第十二(淮南小山) 七谏第十三(东方朔) 哀时命第十四(严忌) 九怀第十五(王褒) 九叹第十六(刘向) 九思第十七(王逸),楚辞目录:,离骚第一 九歌第二 天问第三 九章第四 远游第五 卜居第六 渔夫第七 九辩第八(宋玉) 招魂第九,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宋黄伯思翼骚序 楚辞体的产生,并非凭空而生,其直接渊源应是以 九歌为代表的楚地民间祭歌。 春秋战国时期,南方已出现

4、了被称为“南风”、“南音”的楚地民歌九歌,其与中原地区的北方民歌在情调和形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形成原因,首先,楚声、楚歌是楚辞的直接源头。,孟子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刘向说苑越人歌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句式加长 语助词“兮”,楚辞用语灵活,语句长,且大量使用“兮”字,这一特征与古籍所载楚地民歌越人歌相似。,其次,楚辞是楚地文化长期浸润的产物。,大抵北方之地,地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多尚虚无。民尚实际,故所著之文,不外记事

5、、析理二端;民尚虚无,故所作之文,或为言志、抒情之体。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北人性刚,南人性柔;北人的意域偏于现实,南人的思想近于浪漫。北方山川雄浑,南方山水清幽;北人生活较难而朴质,南人生活较易而奢靡。丘琼荪诗赋词曲概论,楚在发展过程中,与中原进行文化交流,但始终保持自身强烈的文化特征。,楚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鱼猎山伐为业。信巫鬼,重淫祀。班固汉书地理志,江湖山峦,云梦大泽,潮湿多变的气候,涵养了好奇求异的艺术气质和个性。,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 王逸楚辞章句九歌序,浓郁的巫文化气氛培育了楚人好幻想、喜怪异、尚勇武的性格,音乐、舞蹈、绘

6、画等呈现一种烂漫的风格、华丽的色彩。浪漫主义是一种主观情感重于客观现实,内心影像重于外界形象,敢于挣脱常规束缚的创作倾向。,巫教盛行,巫师逐邪图(全图),巫师戏龙图,巫师逐邪图(局部),未形成北方严密的宗法政治制度,个人受集体的压抑较少,个体意识较强。 一直到汉代,楚人多有桀骜不驯的性格。,音乐:编钟,5个8度音,世界音乐奇迹。 艺术品艳丽华美,奇幻飞动的表现形式。 注重审美愉悦性和激烈动荡的情感。,楚辞形式文采之所以异者,由二因缘,曰时与地。而游说之风濅盛,纵横之士,欲以唇吻奏功,遂竞为美辞,以动人主。余波流行,渐及文苑,繁辞华句固已非诗之朴质之体式所能载矣。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宏阔雄奇的篇章

7、 汪洋恣肆的气势 自由灵活的句式 接近口语的虚词运用,此外,楚辞的诞生与战国时代纵横游说之风及散文高潮亦相关涉。,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故后儒之服膺诗教者,或訾而绌之,然其影响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基本特征:,其言甚长:篇幅、容量、句式,富于表现力氓、七月80余句离骚、天问370余句充分体现诗人思想的广阔,感情的深刻与复杂,语言驾驭能力;诗经多为四言体,楚辞以五言加“兮”或六、七言为主,句式参差错落、灵活自由易于淋漓尽致地表达缠绵悱恻、哀婉凄清、郁闷悲愤、慷慨激昂、起伏跌宕、一波三折等复杂情感。,其思甚幻:想象奇特、

8、丰富的幻想,浪漫主义不局限于真实细致地描绘现实世界和身边的日常生活,而是着力于抒情,表现诗人在现实社会中的主体感受。抒情富有个性特色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其文甚丽:语言瑰丽、表现手法丰富与诗经朴素自然的语言风格不同,楚辞的语言以华美绚烂见长。辞藻丰富:江蓠、秋兰、宿莽、申椒、菌桂连绵词汇:陆离、缤纷、婵媛、委蛇、容与 对偶工整: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其旨甚明,不遵矩度:悲剧色彩和悲剧精神 诗经表现个人情感比较克制而显得平和蕴藉。“楚辞”多弥漫着哀、怨、愁的情绪,充满忧患意识,突破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使充沛的激情得到毫无拘束的鲜明表现,显示了情感的解放,从而成就了全新的、富于生气

9、和强大感染力的诗歌风格。激情、热血、生命熔铸于文字,楚辞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能够更好地塑造艺术形象和抒发复杂、激烈的感情,推动了诗歌语言的发展。 楚辞是我国古代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其浪漫主义精神和创作手法丰富了中国文学的艺术表现力。 楚辞创造的香草美人手法影响后世,形成了源远流长的文学传统。 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作者,以其高洁的人格魅力为中国文化注入了一股刚烈之气,培养了中国士人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责任感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地位与影响,楚辞中的离骚与诗经的“国风”并称为“风骚”。,文学的存在首先是作家的存在,优秀文学的出现首先是大作家的出现。,楚辞的形成有其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但无论如何

10、,它与屈原这个伟大的名字是分不开的。,二、屈原及其人格,一个政治型诗人 一个理想化的人 一个孤独的人 一个自杀的人 一个伟大的人,他的时代的确是群星丽天的时代,而他在这个时代中尤其是有异彩的一等明星。郭沫若屈原研究,时代:,这是最好的年头,这是最坏的年头;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仰的年代,这是怀疑的年代;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这是绝望的冬天;在我们面前万物俱全,在我们面前一无所有;我们全都直上天堂,我们全都直下地狱。 狄更斯双城记,屈原生活在充满矛盾、新旧交替、鱼龙混杂的时代,生活在需要英雄又产生英雄的时代,生活在明星辈出、俊采星驰的时代。这个时代既是“

11、群星丽天”,而屈原又是“群星丽天”中的“有异彩的一等明星”。,屈原生活的时代:1)屈原生活的战国中后期的时代特征:一是诸侯兼并战争空前激烈;二是各国变法运动兴盛,力图富强,争雄天下。2)屈原生活在楚国,当时的楚国是可以与秦国相抗衡的强国,“纵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 。3)屈原生活在楚怀王、顷襄王时期,时值秦用张仪,以连横之术,积极扩张;而六国曾用苏秦合纵之策,联合抗秦,终因彼此之间缺乏信任感而未能阻止秦国的进攻。怀王前期曾一度倾向于变法改革,后因内受旧贵族的包围和抵制,外受强秦的诡诈与诱惑,终客死于秦国。顷襄王即位,旧势力把持朝政,楚国进入前所未有的黑暗时期。“群臣相妒以功,谄谀用事。良臣斥疏

12、,百姓心离,城池不修。”,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生平:,年轻时受楚怀王高度信任,官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史记) 但因为君王的昏庸和奸臣的陷害,两次被贬,终于在长期流放江南之后,投汨罗江而死。,约二十一岁,由家

13、乡秭归到郢都,任三闾大夫,教育贵族子弟。约二十七岁,升左徒,主张联齐抗秦。约三十一岁,遇谗被疏,罢官,作离骚。约四十六岁,顷襄王立,信谗放逐屈原。约六十五岁,投汩罗江而死。,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思想:美政,修名,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乘骥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屈原的悲剧1、遭馋受贬:A、外交:联齐抗秦贪利畏怯B、内政:选贤授能,明修法度贵族利益C、性格:正直,自信;少年得志,缺少周旋,2、深固难徙: 治平理想 眷恋楚王人格好修,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齑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离骚,初既与余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余既

14、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离骚,屈原在作品中从来没有直接点到先秦的哲学家、思想家等“诸子”如:孔子、老子、墨子、孟子、吴起、商鞅等,相反提到了一些前贤如:伊尹、皋陶、傅说、吕望、宁戚、百里奚,往往吟唱他们生得其时,羡慕他们巧遇明君,向往他们有所作为;又提到不少“前修”,如:伯夷、比干、梅伯、箕子、彭咸、申徒、伍子胥、介子推,往往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佩服他们的忠而死节,追迹他们的以身殉节。可见屈原是着眼于君臣契合、身为忠臣这一角度,所以考虑的视野也不仅仅局限于楚国,他对出仕他国、别国得志也没有明显的非议。,离骚曾借灵氛之口说:“思九州之博大兮,岂唯是其有女?”“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

15、屈原正是借灵氛之口揭示了当时的社会风尚:士无常君,国无定臣,得士者富,失士者贫。他们往往“大国”观念牢固,有的还提出王天下、定于一的理想,而“小国观念”比较淡薄。屈原对楚国执著的热爱、眷恋,与他的忠君思想有关。楚怀王,作为一国之君来说,面对内政的腐败黑暗,外交的复杂激烈,对手的强硬奸巧,在主观素质上完全不具备“明君”的条件,他虽不是暴君,不是桀、纣那样的无道之君,但在天翻地覆的乱世难以承担“历史之重”。屈原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这种人身上,李贽曾讥为“虽忠亦痴”。,我们应该看到,屈原的忠君亦包含着对国家命运的关心,“恐皇舆之败绩”,不只是担心国君不走正路而摔跟头,更担心国家日益削弱而有覆灭的危险。

16、他对楚怀王的怨,有着恨铁不成钢的特定内涵,包含了无比强烈的对国家的爱。故司马迁称为“存君兴国”、朱熹称为“忠君爱国”。,此外,屈原的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养士制度风行,人们的价值取向、是非判断往往具有多重因素。见义忘利,朝秦暮楚,在当时是一种很普遍的人生观和社会行为。屈原既不是宗族观念极重的在朝贵族,也不是一个只爱楚国而目无“天下”、心胸狭窄的人,亦并非没有离楚他仕之念。他虽然对自己的忠贞行为产生过怀疑,但最终并没有因为一己的私利而背弃自己的祖国。这也是屈原悲剧精神崇高的一面。,屈原以彼其之材,游诸侯而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 司马迁,屈原至死不离开楚国,挚爱父母之邦,作为一种美好的情操、感情,以

17、及其身体力行的实践、追求和探索,对中华民族爱国主义观念的逐步形成,具有不容忽视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屈原成为“中华魂”、历代爱国志士的楷模、忠心为国、敢赴国难、舍身殉国的志士的“崇拜者”。从这一角度出发,称屈原为“爱国者”、“爱国诗人”,说屈原具有“爱国精神”、“爱国思想”,也是比较合适的。,真正的诗人都是真实可靠的信念的追问者,哪怕在某些诗人那里,这场追问失败了,他毕竟为信念的追问抛付了生命。诗人往往身不由己地被抛入虚无的深渊,承受不知何往的徘徊,变成无根的飞蓬。要能担当起这种苦涩的漂泊,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真诚,怀疑的真诚,冒险于信念的真诚。 刘小枫拯救与逍遥,人格,普希金,我为自己建立了一座

18、非人工的纪念碑,在人们走向那里的路径上,青草不再生长。我不会完全死亡我的灵魂在圣洁的诗歌中,将比我的灰烬活得更久长。普希金纪念碑,屈原的伟大之处,并非他那至死不离开楚国的实践行为,而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人生的进取模式。,屈原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奋发图强,做个中兴之主。他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完全可以去别国寻求出路,但他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一步,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与意志。,第一、忠君爱国。他对楚国怀有“深固难徙”的钟爱,有一种超乎

19、寻常的深沉眷恋情绪,本国没有希望,甚至遭祸殒身,但他仍然希望存君兴国;受到疏远、流放之后,他怨君更忠君,将“俗之一改”寄希望于“君之一悟”,因而有恋阙思君、表白陈情的倾诉,有抨击群小、以显己美的对比。,时代精神允许士人出游:第一类:苏秦、张仪为富贵第二类:管仲、吴起、乐毅施展才干 第三类:伍子胥、孙膑忠义之士改主而仕,第二、独立不迁。屈原廓其无求,头脑清醒,独立于世,横而不流,他追求正直、光明,鄙视周容、佞曲,即使备受摧残,穷困茕独,谣诼攻击,无人支持,也不改弦易辙。为了美好人格、操节的保持,他牺牲了欢乐、升擢,也牺牲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

20、无求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不终失过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第三、上下求索。对理想、对真理、对美政的追求,执著不懈,不屈不挠。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既莫足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第四、好修为常。志行高洁,仍不断完善。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 唯昭质其犹未亏。民生各有所乐兮,

21、余独好修以为常。历数内美,论修明志,博采众善,自我约束,锻炼与完善,与众不同的是,屈原汲汲以求的是以上四项的“全能”,力图将执著不舍的深切眷恋、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坚韧不拔的求索精神、好修不懈的崇高品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种超越现实的理想模式、完人模式,是屈原的伟大、独特之处,亦是其痛苦、悲剧之源。,因为根据当时的环境、条件、气氛、屈原是无法进行“全能”操作的;若要操作,必有舍弃;若不舍弃其中一部分,则不仅不能实现、实施、尝试,而且连自身也难以保全,所以就一下子陷入了困境、难以解脱。屈原遭到接二连三的打击之后,面临的已不是“进与退”、“仕与隐”、“成功与失败”的选择,而是“玉碎与瓦全”的

22、选择。屈原克服了短暂的思想动摇,始终坚持“全能”,决不轻易舍弃其中任何一项。因此以其生命与“修名”为代价,为我们自塑了一个完美的人格典型;屈原的悲剧,正源于自身无法解决的矛盾,而他的矛盾,正是他的人格的体现、他的“美”的张扬,而他,也就成了民族精神的完美象征。,屈原精神发展成为安顿历代士子的痛苦心灵的家园。,屈原的遭遇是中国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士子普遍经历过的,因此,屈原的精神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同。屈原以其卓越的人格力量和深沉悲壮的情怀,鼓舞并感召了后世无数的仁人志士,培养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屈原的文化人格理想主义与浪漫情怀的完美结合,一向被视为中国诗歌精神的旗帜与坐标。,没有伟大人

23、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爱戴、拥护、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努力之邦。 郁达夫,王国维,吾以为凡为中国人者,须获有欣赏楚辞之能力,乃为不虚生此国。 梁启超,梁启超,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苟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学者,殆未之有也。王国维,后人对屈原人生选择的巨大认同,惟其端午是一个古老的节日,和中国人民同样的古老,足见它和中国人民的生活如何不可分离,惟其中国人民愿意把他们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转让给屈原,足见屈原的人格,在他们的生活中,起着如何重大的作用。也惟其远在屈原死后,中国人民还要把他

24、的名字,嵌进一个原来与他无关的节日里,才足见人民的生活里,是如何的不能缺少他。 端午是一个人民的节日,屈原与端午的结合,便证明了过去屈原是与人民结合着的,也保证了未来屈原与人民还要永远结合着。 闻一多人民的诗人屈原,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司马迁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才高者菀其鸿裁,中巧者猎其艳辞,吟讽者衔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 刘勰,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李白窃攀

25、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杜甫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世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鲁迅,一个人在30岁前不读离骚是应该死的,没活气了;30岁以后读了离骚不能替国家死,也是没有活气的。苏曼殊,三、九歌,歌、乐、舞三者合一,既有独唱,又有对唱和合唱。 屈原根据楚国民间祭歌的形式创作的一组清新优美的抒情诗。,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王逸九歌序,九歌:,内容:,颂神 人神之恋 赞颂英雄,东皇太一为至尊之天神 云中君祭云神丰隆(又名屏 翳) 湘君、湘夫人皆祭湘水之神 大司命祭主寿命之神 少司命祭主子嗣之神 东君祭太阳神 河伯祭河

26、神 山鬼祭山神 国殇祭阵亡将士之魂,属于人鬼 礼魂,九歌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楚辞的九歌是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人-,神,云中君 ,九歌在描写人物心理方面十分细腻深入。诗人善于 用景物来衬托人物的心理状态。九歌的语言自然清丽,优美而富有韵味,节奏舒缓深沉,不论是写情还是摹景,都能曲尽其态,有极强的表现力。,特色:,湘夫人,楚辞九歌,山海经、尚书记载有“湘妃故事”,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 张华博物志,帝子潇湘去不还,空余秋草洞庭间。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李白友游洞庭帝舜南巡去不还,二妃幽怨云水间。 当时珠泪垂多少,直到而

27、今竹尚斑。唐高骈湘浦曲,湘水配偶神的祭歌通常认为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水的配偶神,他们彼此深深地眷恋,却不知什么原因,总是爱而无因,见而不得,只能互相幻想着对方,无望地追寻、失望。在他们之间,永恒地隔着迷惘的水域。,九歌湘夫人虚拟了湘水两位配偶神的约会,在传说的基础上对人物做了人格的感悟、升华,想象化的再造。,期约难遇的悲剧情景:期约难遇、哀愁顿生登高远望、日夜等待恍惚神游、迎娶夫人梦幻破灭、遗赠信物,一个期约难遇的特定情景 一串心理活动的行为描述 一条情感流动的内在命脉,生死契阔、会合无缘,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溺溺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

28、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湘夫人,点,染,点染法,凄清杳茫的秋景,优美而惆怅的意境烟波浩渺,心事茫然,愁绪四溢,非现实情景,而是心中猜想的情景,以可见之水波、木叶,写

29、出不可见之嫋嫋秋风,写风而有画意,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远方凝目之状,蹙眉忧愁顾盼之态,文字有江湖之思,起于楚辞。“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模写无穷之趣如在目前,后人多仿之者。宋吴子良荆溪林下偶谈,叙物以言情,谓之赋。余曰湘夫人最得此诀。如 “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正是写出“目眇眇兮愁予 ”来;“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正是写出“思公子兮未敢言”来。俱有“目击道存,不可容声”之意。清刘熙载艺概,千古言秋之祖,六代唐人诗赋,靡不自此出者。明胡应麟诗薮,写水波、写木叶、写秋风,皆所以写神不来,冷韵凄然。清戴震 屈原赋注,赋得洞庭一句,遂令一

30、篇生色,可见楚辞写景妙。明孙矿楚辞评林,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以反常不可能之事为喻,生动有力,充分显示出湘君极目远望的激切心理,用自然现象的错位、颠倒,比喻诗中主人公的爱情不顺利、愿望得不到实现。,因情造景,象征寓意,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香草名,用在这里比喻湘夫人的美好,爱慕,湘夫人,恍惚,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从现实到追忆的转折:对过去与湘夫人见面时未敢倾诉衷情的无限追悔,无限惆怅。,懊恼中又添追悔,忧伤中又增痛惜,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神志迷离,难以自恃,麋鹿为什么觅食在庭院中?蛟龙为什么在水的边

31、际?清晨驱驰我的马啊到水边高地,傍晚渡河啊西岸边。听说湘夫人召唤着我,我将驾车飞驰与她一起前往。,回想赴约时急切而兴奋的心情,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心中无限向往呈于幻想明写美物、美事,暗写美人、美心包蕴着对幸福爱情生活的无限陶醉和对无限美好理想的难以遏制的追求的力量。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执著、深挚的爱情,共同过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越铺张,越细致,越表现出湘君对湘夫人的如海深情。,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

32、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抛弃、舍弃、丢掉,赠送,相约不遇的无限惆怅 依依不舍的深情 自我解脱、自我安慰的旷达,放宽心胸 从容自在,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内容结构:以湘君赴约不遇时感情变化为中心线索,将景物与人事、理想与现实熔铸在湘君的心理活动之中。感情跌宕起伏:不见的忧愁-久等未至的懊恼-回忆往昔的追悔-神志恍惚的幻想-重回现实的失落-自我解脱的安慰,艺术特色:,情景交融的意境情味悠深的语言,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诗经比兴手法,为屈原继承并作出极大的拓展。发展出喻象、喻体合一浑融的艺术手法。这种寄情于物、

33、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 “香草美人”的托喻传统,影响深远。,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有崇高的理想。为实现理想,他苦苦追求,尽管他饱受打击,还是坚持不懈,九死而未悔。他的忧愤深广,富于悲剧精神。湘夫人写湘君为追求理想和爱情,既执著又痴情,虽屡遭挫折却决不退缩。但在失望远多于希望的情况下,也透露出不可抑制的哀怨、惆怅、焦虑之情。这一切,或许也正折射出了屈原的身世悲剧。,是谁呢,踏波而来 撑一篙月色,划进 文字里的秋天 那些种于湘水的杜若和桂兰 结满歌谣 那片曾经沧海的心事 丹枫般绚烂 这应是温暖的秋天 是谁呢 一手支颐,一手扶栏 随便陈设一个姿势,都让取景的镜头 完美着赞叹 洞庭木叶下的君山

34、轻拈一朵星辉 簪于鬓边,微微摇颤 于烟雨中 把个楚国,宣纸般展开 扬手,饱蘸沅江之情感 斜倚暮壁,一挥而就 抒淋漓尽致诗篇 那些文字流泉潺潺,读湘夫人,九歌国殇,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唐曹松己亥岁,补习:,根据一项科学统计,在过去的5000年时间里,地球上发生了15000场战争,超过35亿人死于战争。在人类的历史上,和平年份只有292年!,秦楚战争,(怀王)十七年春,与秦战丹阳。秦大败我军,斩甲士八万,虏我大将军屈匄、裨将军逢侯丑等七十余人,遂取汉中之郡。楚怀王大怒,乃悉国兵复袭秦,战於蓝田,楚军大败。韩、魏闻楚之困,乃南袭楚,至於邓。楚闻,乃引兵

35、归。二十八年,秦乃与齐、韩、魏共攻楚,杀楚将唐眛,取我重丘而去。二十九年,秦复攻楚,大破楚,楚军死者二万,杀我将军景缺。怀王恐,乃使太子为质於齐以求平。三十年,秦复伐楚,取八城。楚怀王被骗,囚于秦。(顷襄王)元年,秦要怀王不可得地,楚立王以应秦,秦昭王怒,发兵出武关攻楚,大败楚军,斩首五万,取析十五城而去。 史记 楚世家,殇:1)男女未冠(20岁)笄(15岁)而死,谓之殇;2)在外而死者,谓之殇。殇之言伤也。国殇,死国事,则所以别于二者之殇也,歌此以吊之,通篇直赋其事。清戴震屈原赋注,怀襄之世,任谗弃德,背约忘亲,以至天怨神怒,国蹙兵亡,徒使壮士横尸膏野,以快敌人之意。原盖深悲极痛之。 清蒋骥

36、山带阁注楚辞,依现存史料,我们尚不能指实这次战争发生的具体时地,敌对一方为谁。但当日楚国始终面临七国中实力最强的秦国的威胁,自怀王当政以来,楚国与强秦有过数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并且大多数是楚国抵御秦军入侵的卫国战争。从这一基本史实出发,说本篇是写楚军抗击强秦入侵,大概没有问题。而在这种抒写中,作者那热爱家国的炽烈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国殇内容是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国 殇,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

37、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操吴戈兮披犀甲,,战前准备,车错毂兮短兵接。,与敌军开战,旌:用羽毛装饰的旗子。,旌蔽日兮敌若云,,敌众我寡,矢交坠兮土争先。,矢交坠:流箭在双方的阵地上纷纷坠落。,拼死相争,凌 余阵兮 躐 余 行,,凌:侵犯。,行:行列。,躐:践踏。,左骖殪兮右刃伤。,刃伤:为兵刃所伤。,殪:死,伤亡惨重,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絷:绊住。,援玉桴:拿起鼓槌。,霾:同“埋”,陷没。,宁死不屈,天时怼兮威灵怒,,威灵:鬼神。,天时:天象。,怼:怨恨。,严杀尽兮弃原野。,严:惨烈,悲壮。,横尸疆场,出 不

38、入 兮 往 不 反,平 原 忽 兮 路 超 远。,反:同“返”。,忽:渺茫无边。,超远:遥远。,带 长 剑 兮 挟 秦 弓,首 身 离 兮 心 不 惩。诚 既 勇 兮 又 以 武,终 刚 强 兮 不 可 凌。,挟:握着。,惩:因受打击而不再干。,诚:诚然。,终:始终。,身 既 死 兮 神 以 灵, 子 魂 魄 兮 为 鬼 雄。,神以灵:精神永不泯灭。,鬼雄:鬼中的雄杰。,戈:古代兵器。当时以吴国造的戈最为锋利。,戈是中国古代用于钩杀和啄击的冷兵器。由戈头和柄组成。戈头多为青铜铸造。柄多为竹、木制作,长度通常为1米左右,最长超过3米。戈盛行于商代至战国时期。战国晚期,铁兵器使用渐多,逐渐淘汰了青

39、铜戈,至西汉后期已绝迹。,战国皮甲,多以犀牛、鲨鱼等皮革制成,上施彩绘;皮甲由甲身、甲袖和甲裙组成;甲片的编缀方法,横向均左片压右片,纵向均为下排压上排;胄也是用十八片甲片编缀起来的。另外,铁甲出现于战国中期,它的前身为青铜甲,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兽面壮胸甲。战国时期的铁甲通常以铁片制成鱼鳞或柳叶形状的甲片,经过穿组联缀而成。,战国武士复原图,犀甲:犀牛皮制成的甲。,毂:车轮的中心部分,有圆孔,可以插轴。 车错毂:指双方战车的轮子互相交错。,毂(g),轴,辐,辋(wng),骖:在辕马两旁驾车的马。 右:指右骖。,中国古代用于战斗的马车。一般为独辀(辕)、两轮、方形车舆(车箱),驾四匹马或两匹马。车

40、上有甲士三人,中间一人为驱车手,左右两人负责搏杀。,骖马,服马:在中间 驾车辕的马。,骖马,全诗结构,披挂出发,敌我遭遇,奋力死战,兵败身死,视死如归 至死不屈,浩气长存,叙,赞,依据,深化,国殇 操吾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懟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场面,聚焦,动,静,浴血沙场,英雄礼赞,通篇直赋其事。戴震屈原赋注深沉炽烈的情感、促迫集约的节奏

41、、开张扬厉的抒写,传达出了与所反映的内容相一致的凛然亢直之气,表现了一种阳刚之美。,登徒子好色赋,宋 玉,拓 展,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杜甫咏杯古迹何事荆台百万家,唯教宋玉擅才华?李商隐七律,中国文学史上历来以屈宋并称,诸多文苑泰斗被宋玉人品才干所折服,尊为师表,引为楷模。然而,或因曲高和寡之故,其阳春白雪之作尚不为大众所识。,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憭溧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 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怆怳懭悢

42、兮,去故而就新; 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 惆怅兮,而私自怜。 燕翩翩其辞归兮,蝉寂漠而无声。 雁痈痈而南游兮,鹍鸡啁哳而悲鸣。 独申旦而不寐兮,哀蟋蟀之宵征。 时亹亹而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九辩,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宋玉赋十六篇,楚人,与唐勒并时,在屈原后也。班固汉书艺文志始楚贤臣屈原被谗放流,作离骚诸赋以自伤悼。后有宋玉、唐勒之属慕而述之,皆以显名。班固汉书地理志玉识音而善文,襄王好乐爱赋,既美其才而憎之似 屈原也。 裴松之襄阳耆旧记,寒门素族贫士,楚王左右文学侍臣 横

43、遭奸佞谗害,落魄江湖、潦倒终生 托志芳洁、修身自好,宁穷处守高,也不合污以求显荣 报国无门、怀才不遇、宦途失意的文士,宋玉的生平,众说纷纭,至难分晓。大体上说,宋玉当生在屈原之后,且出身寒微,仕途颇不得志。,汉书艺文志著录十六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宋玉集三卷,无篇名。 王逸楚辞章句有九辩、招魂两篇;招魂已基本断定为屈原作品; 文选有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共五篇,均是文学史上的名作,但究竟是否宋玉所作,尚有争议。,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宫。”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玉曰:“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口多微辞,所学于师也;至

44、于好色,臣无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说乎?有说则止,无说则退。”,登徒子好色赋,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登徒子则不然:其妻蓬头挛耳,齞(yan)唇历齿,旁行踽(ju)偻,又疥且痔。登徒子悦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谁为好色者矣。”,东邻窥宋,手如柔夷,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诗经卫风硕人,是时,秦章华大夫在侧,因进而称曰

45、:“今夫宋玉盛称邻之女,以为美色愚乱之邪;臣自以为守德,谓不如彼矣。且夫南楚穷巷之妾,焉足为大王言乎!若臣之陋,目所曾睹者,未敢云也。”王曰:“试为寡人说之。”,大夫曰:“唯唯。臣少曾远游,周览九土,足历五都。出咸阳、熙邯郸,从容郑卫溱洧之间。是时向春之末,迎夏之阳,鸧鹒喈喈,群女出桑。此郊之姝,华色含光,体美容冶,不待饰装。臣观其丽者,因称诗曰:遵大路兮揽子祛。赠以芳华辞甚妙。于是处子怳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意密体疏,俯仰异观;含喜微笑,窃视流眄。复称诗曰:寐春风兮发鲜荣,絜斋俟兮惠音声,赠我如此兮不如无生。因迁延而辞避。盖徒以微辞相感动。精神相依凭;目欲其颜,心顾其义,扬诗守礼,终不过差,故足称也。”,于是楚王称善,宋玉遂不退。,借章华大夫的“发乎情,止乎礼”来假以为辞,讽于淫也曲折地表达讽谏楚王之意。 (李善文选,为证明自己不好色而攻击登徒子好色所写,邻家女子趴墙窥己三年而余毫不动心 登徒子娶丑妻竟生五子 余不好色登徒子好色,思考题:,什么是中国诗歌的“风骚传统”? 如何理解屈原的人格魅力? 楚辞九歌湘夫人与诗经秦风蒹葭展示了怎样的相似意境? 体会湘夫人、国殇情感描写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往来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