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医药卫生1202乙脑监测与控制课件.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749470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药卫生1202乙脑监测与控制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医药卫生1202乙脑监测与控制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医药卫生1202乙脑监测与控制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医药卫生1202乙脑监测与控制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医药卫生1202乙脑监测与控制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流行性乙型脑炎 Epidemic encephalitis B,湖南省卫生厅疾病控制处 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内容,疾病简介 流行情况 程序说明 控制措施,疾病简介-概 述,流行性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经蚊虫叮咬而传播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发生于夏秋季,儿童多见。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反射征为主要特征。,疾病简介-流 行 病 学1,传染源 包括家畜、家禽和鸟类;其中猪(特别 是幼猪,病毒血症期长)是主要传染源, 人不是重要传染源(病毒血症期5天)。 传播途径 蚊子是主要传播媒介,感染

2、后不发病。可经蚊或蚊卵越冬长期宿主。 易感者 普遍易感,免疫力持久,多为隐性感染1:10002000。10岁以下(26岁)儿童多见(80%)。,疾病简介-流 行 病 学2,乙脑病毒在 自然界的传播,病毒自然扩增,易感人群,人畜共患疾病(zoonosis),高热,抽搐,呼吸衰竭,主要临床表现,疾病简介-诊 断,1、流行病学资料 流行区、发生于7、8、9三个月;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近年老年人的发病率有所上升。 2、临床特点 临床出现脑炎症状: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昏迷、抽搐、呼吸衰竭,脑膜刺激征阳性,可引出病理反射。 3 、实验室资料,流行情况-1,使用疫苗前乙脑发病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3、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曾先后发生3次暴发流行 1971年:发病数17万多,死亡2万多,发病率达21/10万 1972年后年发病率持续下降。 1974年起10/10万 1980年起5/10万 1998年起1/10万 近年发病数4000-10000例,流行情况-2,一些原来的高发省份,通过广泛接种使用疫苗,发病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仍然存在一些高发的省份,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 近五年病例数较高的省份主要分布中西部,依次为贵州、四川、河南、重庆、云南、陕西,6个省近5年发病率一直持续在较高水平,平均年发病率l/10万,每年报告病例数占全国病例总数50%以上。,流行情况-3,发病仍以小年龄为

4、主,部分地区出现发病年龄后移 年龄别发病率以04岁组最高,其次59岁组,其它年龄组发病率较低。10岁病例占总病例的75以上。 山西、陕西、山东和甘肃40岁病例占总病例的73.1%、32.2%、29.9%和28.6%。 发病以散发为主,局部暴发或高发 北方部分地区也出现暴发 发病高峰在7-8月份,流行情况-4,病死率仍然较高 病死率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近年在5%左右。 如1999年某省12个县的百余个乡镇,发病人数达数百人,病死率高达22左右。 流行区域扩大 在20世纪50年代,乙脑主要以长江以南地区流行,黄河流域地区仅有少数病例报告。 近年来,乙脑流行区域范围明显扩大。,2005-2007年全

5、国乙脑年龄别发病率分布,发病率(/10万),岁,2007年40岁病例所占6.0。 山西、陕西、山东和甘肃40岁病例占总病例的73.1%、32.2%、29.9%和28.6%。,病死与致残,乙脑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病死率可达5%35%。 治疗病例中约30%留有神经、精神系统后遗症、认知功能损伤等。 病死率高 致残率高,Photo credit: Julie Jacobson,乙脑疫苗免疫程序,全程接种2剂次!,免疫程序说明,根据情况选择疫苗使用种类:,乙脑灭活疫苗 接种2剂,60%70%受种者产生免疫应答, 加强1剂后,85%90%受种者可产生良好的抗体水平。乙脑减毒活疫苗 接种1剂可产

6、生良好的免疫应答。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各有利弊根据情况选择疫苗。,乙脑灭活疫苗与减毒活疫苗的比较,各种乙脑疫苗的比较,项 目 乙脑灭活疫苗 乙脑纯化疫苗 乙脑减毒活疫苗毒 株 P3株 P3株 SA14-14-2株抗原成份 不详 病毒蛋白 活病毒颗粒 血清抗体阳转率 60%左右 90% 90% 杂蛋白含量 高 低 低防 腐 剂 有 有 无初免针次 2或3针 2或3针 1针免疫持久性 1年以上 1年左右 5年以上加强免疫 25次 2次 1或2次局部反应 约20 3 0.46-2.65全身反应 有 有 无,提高常规疫苗的接种率 作好乙脑的监测工作 加强暴发疫情的控制积极救治病人 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媒

7、介控制与健康教育 开展应急接种,预防控制措施,监测病例定义,疑似病例 蚊虫叮咬季节在乙脑流行地区居住或于发病前25天内曾到过乙脑流行地区,急性起病,发热、头痛、呕吐、嗜睡,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症状和体征的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同时实验室脑脊液检测呈非化脓性炎症改变,颅内压增高,脑脊液外观清亮,白细胞增高,多在(50500)106/L,早期以多核细胞增高为主,后期以单核细胞增高为主,蛋白轻度增高,糖与氯化物正常。,监测病例定义,确诊病例 疑似或临床诊断基础上,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测结果符合下述任一项的病例: 1、1个月内未接种过乙脑疫苗者,血或脑脊液中抗乙脑病毒IgM抗体阳性。 2、恢复期血

8、清中抗乙脑病毒IgG抗体或乙脑病毒中和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者,或急性期抗乙脑病毒IgM / IgG抗体阴性,恢复期阳性者。 3、在组织、血液或其它体液中通过直接免疫荧光或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到乙脑病毒抗原或特异性核酸。 4、脑脊液、脑组织及血清中分离出乙脑病毒。,监测病例定义,排除病例 脑脊液呈非病毒性脑炎表现、或血清学实验阴性、或能够证实为其它疾病的疑似病例应排除乙脑诊断。病例诊断流程见方案附图1,预防控制措施监测1,病例报告 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进行网络直报 各类医疗机构:报告病例出院、转诊或死亡等转归情况 县级疾控机构:核实病例转归病例确诊、排除或死亡后责任报告单

9、位或责任报告人,24小时内报出订正 “突发事件相关信息”报告 1周内,同一乡镇、街道等发生5例及以上乙脑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时。 发生本县近5年从未报告的乙脑病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例调查 个案调查 县级疾控机构48小时内开展个案调查;保存调查表(全国乙脑监测方案表1) 对传染病报告卡内容进行核实与订正 暴发调查 县级CDC接到疫情报告后及时(12小时内)开展 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核实、确定疫情波及范围 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CDC报告 实施相关控制措施 调查处理报告并逐级上报(疫情处理完毕后3天内) 上级CDC派人指导或参与处理疫情,预防控制措施监测2,主动监测 乙脑流行地区 蚊虫叮咬

10、季节 结合AFP病例监测 记录监测结果 主动搜索 本年度出现乙脑病例 对病例所在地医疗机构开展病例搜索 必要时进行社区病例搜索 记录搜索情况,预防控制措施监测3,实验室监测(病例) 采集、保存乙脑病例或疑似病例脑脊液、血液标本。 血液标本: 第1份血标本发病1周内采集;第2份血标本发病34周后采 第1份血清/脑脊液标本病原学检测阳性或乙脑抗体IgM阳性,可不采集第2份。 脑脊液标本: 发病1周内采集。 医疗机构采集2份标本 ,1份供疾控机构检测。如医疗机构不进行上述检测只需采集1份标本。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测结果后,应及时将结果反馈送检的医疗机构,流程见方案附图3,

11、预防控制措施监测4,实验室监测(其它标本) 健康人群免疫水平监测 病原学监测 媒介生物和有关宿主动物监测 蚊虫监测(密度、带毒) 猪血清抗体,预防控制措施监测5,乙脑单病/专病报告管理系统,病例个案调查 健康人群抗体监测 媒介蚊虫监测 宿主监测,医疗单位病例报告率 100% 病例脑脊液或血液标本采集率 80%病例48小时内县级疾控机构调查率 80%省级分离毒株后28天内送达国家及时率 80%,预防控制措施监测指标,乙脑疫情处理,1.一般性措施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利用各种媒介及途径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开展乙脑防病知识的宣传,提高群众防病和参与防治的意识。 2.隔离病例 对病人进行床边隔离治疗,做到室内无蚊虫,临床症状消失即可出院。对病家50米范围内居室、畜圈及蚊虫孳生地进行药物灭蚊。居室内采取灭蚊防蚊措施。 3.防蚊灭蚊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蚊虫孳生地,对畜圈、厕所等三带喙库蚊等孳生地进行药物灭蚊。室内采取灭蚊防蚊措施。特别要注意对儿童的保护。 4.开展应急接种 根据流行特征和人群免疫状况,按程序开展应急接种。,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临床医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