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离散数学期末复习指导(专科)中央电大理工部计算机教研室 离散数学是中央电大计算机应用专业信息管理方向开设的必修统设课。该课程使用新的教学大纲,在原有离散数学课程的基础上削减了教学内容(主要是群与环、格与布尔代数这两章及图论的后三节内容) ,使所学的知识达到必需、够用,更加适合大学专科层次的教育。目前该课程没有新教材,借用原教材。使用的教材为中央电大出版的离散数学(刘叙华等编)和离散数学学习指导书 (虞恩蔚等编) 。离散数学主要研究离散量结构及相互关系,使学生得到良好的数学训练,提高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为从事计算机的应用提供必要的描述工具和理论基础。其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后
2、续课程为:数据结构、数据库、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课程的主要内容本课程分为三部分:集合论、数理逻辑和图论。1、 集合论部分(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关系及其性质) ;2、 数理逻辑部分(命题逻辑、谓词逻辑) ;3、 图论部分(图的基本概念、树及其性质) 。学习建议离散数学是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学习离散数学的关键是对离散数学(集合论、数理逻辑和图论)有关基本概念的准确掌握,对基本原理及基本运算的运用,并要多做练习。一、各章复习示例与解析第一章 集 合例 1,将“大于 3 而小于或等于 7 的整数集合”用集合表示出来。解析集合的表示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称为列举法,一种称为描述法。列举法将集合的元素按
3、任意顺序逐一列在花括号内,并用逗号分开。 “大于 3 而小于或等于 7 的整数”有 4、5、6、7,用列举法表示为4、5、 6、7 ;描述法是利用集合中的元素满足某种条件或性质用文字或符号在花括号内竖线后面表示出来。上例用描述法表示为x| xZ 并且 3x7,其中 Z 为整数集合。答:4、5、6、7或x| xZ 并且 3x7。例 2,判定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1)aa; (2)a a,b,c ;(3) a,b,c ; (4) a, b,c ;(5)a,ba ,b,c , a,b,c ;(6)a,1,3,4a,3,4,1;(7)a,ba ,b, a,b ;(8)如果 AB=B,则 A=E。解析
4、2此题涉及到集合中子集的概念,集合的包含关系,空集与集合的关系。解题时要注意区分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以及集合中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的不同。集合之间的关系分为包含关系(子集、真子集) 、相等关系、幂集等,判断时要准确理解这些概念,才能正确地运用这些知识。集合与它的元素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一个元素 a 属于一个集合 A,记为 aA;一个元素 A 不属于一个集合 A,记为 aA。要注意符号的记法( )与集合包含符号记法(,)的不同。答:正确的是(2) 、 (4) 、 (5) 、 (7) ;其余的都是错误的。例 3,设 A,B 是两个集合,A=1,2,3,B=1,2 ,请计算(A)(B) 。解析集合的概念
5、一般在中学阶段已经学过,这里只多了一个幂集概念,重点对幂集加以掌握,一是掌握幂集的构成,由集合 A 的所有子集组成的集合,称为 A 的幂集,记作(A)或 2A;一是掌握幂集元数为 2n,n 为集合 A 的元数。集合的基本运算有交、并、差、补。答:(A)=,1,2,3,1 ,2,1 ,3,2,3,1,2,3(B)= ,1,2,1,2于是(A)(B)=3,1,3 ,2,3 ,1,2,3例 4,试证明(AB)(AB )=(AB )(AB)解析证明集合恒等式要熟练运用教材 15 页集合的 10 个基本运算。一般来说,欲证 P=Q,即证 PQ 并且 QP,也就是要证明,对于任意的 x,有下式成立。xP
6、x Q 和 xQ x P证明集合恒等式的另一种方法是利用已知的恒等式来代入。本题就是用的这个方法。通过对集合恒等式证明的练习,既可以加深对集合性质的理解与掌握;又可以为第三章命题逻辑中公式的基本等价式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实际上,本章做题是一种基本功训练,尤其要求学生重视吸收律和重要等价式在 AB=AB 证明中的特殊作用。证明:BABBA第二章 关系与映射例 1,设集合 A=1,2,3,4,5,试求 A 上的模 2 同余关系 R 的关系矩阵和关系图。解析关系的概念是第二章的基础,又是第一章集合概念的应用。因此应该真正理解并熟练掌握二元关系的概念及关系矩阵、关系图表示。这道题要把 R 表示出来,
7、先要清楚 “模 2 同余关系”的概念,如果 x,y 模 2 同余,就是指 x,y 除以 2 的余数相同。于是,R=(1,1) , (1,3) , (1,5) , (2,2) , (2,4) , (3,1) , (3,3) , (3,5) , (4,2) ,(4,4) , (5,1) , (5,3) , (5,5)3求出了关系 R 的表达式,就可以进一步求出关系矩阵和关系图了。答:R 的关系矩阵为: 101101RMR 的关系图为:例 2,设集合 A=1,2,3,10,A 上的关系 R=( x,y)|x ,yA,且 x+y=10,试判断 R 具有哪几种性质?解析关系的性质既是对关系概念的加深理解
8、与掌握,又是关系的闭包、等价关系、半序关系的基础。对于四种性质(自反性、对称性、反对称性、传递性)的判定,可以依据其定义,也可以依据教材中 49 页上总结的关于关系矩阵和关系图的规律。对于传递性的判定,难度稍大一点,这里要提及两点:一是不破坏传递性定义,可认为具有传递性。如空关系具有传递性,同时空关系具有对称性与反对称性,但是不具有自反性。另一点是介绍一种判定传递性的“跟踪法” ,即若(a 1,a 2)R , (a 2,a 3)R, , (a i-1, ai)R,则(a 1,a i)R;如若(a ,b) R, (b,a)R ,则有(a,a )R,且(b,b)R。先写出 R 的关系式,R=(1,
9、9) , (2,8) , (3,7) , (4,6) , (5,5) , (6,4) ,(7,3) , (8,2) , (9,1),并在此基础上判断 R 是否具有四种关系的性质。答:R 只具有关系的对称性。例 3,设集合 ,判定下列关系,哪些是自反的,对称的,反对称的和传递的:dcbaA,cR cbaRdcadcbR, ,5 4321 解:均不是自反的;R 4 是对称的; R1,R 2,R 3,R 4,R 5 是反对称的;R 1,R 2,R 3,R 4,R 5是传递的。例 4,设集合 A=a,b,c ,d,R 1,R 2 都是 A 上的二元关系, R1=(a,b) , (b,c) ,(c,a)
10、,R 2=,试求 R1 和 R2 的自反闭包,对称闭包和传递闭包。解析在理解掌握关系闭包概念的基础上,主要掌握闭包的求法。关键是熟记三个定理的结论:定理 2,自反闭包 ;定理 3,对称闭包 ;定理 4 的推论,AIr1s4传递闭包 。niRt1答:r(R 1)= R 1IA=(a ,b) , (b,c) , (c,a) , (a ,a ) , (b,b) , (c ,c)s(R 1)= R 1 R1-1 =(a,b) , (b,c) , (c,a) , (b,a) , (c,b) , (a ,c)R12 =(a,c) , (b,a) , (c,b)R13 =(a,a) , (b,b) , (c
11、,c)t(R 1)= R1 R12 R13 =(a,b) , (b,c) , (c,a) , (a,c) , (b,a ) , (c,b) ,(a,a) , (b,b) , (c ,c)空关系 R2 的自反闭包,对称闭包和传递闭包均为 。例 5,设集合 ,A 上的二元关系 R 为:5,4315,4,3,2()写出 R 的关系矩阵,画出 R 的关系图;()证明 R 是 A 上的半序关系,画出其哈斯图;()若 ,且 ,求 B 的最大元,最小元,极大元,极小元,最小上界B5,43和最大下界。解析理解与掌握半序关系与半序集概念的关键是哈斯图。哈斯图画法掌握了,对于确定任一子集的最大(小)元,极大(小)
12、元也就容易了。这里要注意,最大(小)元与极大(小)元只能在子集内确定,而上界与下界可在子集之外的全集中确定,最小上界为所有上界中最小者,最小上界再小也不小于子集中的任一元素,可以与某一元素相等,最大下界也同样。解:(1)R 的关系矩阵为R 的关系图为100RM(2)因为 R 是自反的,反对称的和传递的,所以 R 是 A 上的半序关系。 (A,R)为半序集, (A,R)的哈斯图如下:(3)当 B=2,3,4,5 ,B 的极大元为 2,4;极小元为 2,5;B 无最大元与最小元;B 也无上界与下界,更无最小上界与最大下界。4 13 255例 6,下列映射中哪些是满射,哪些是单射,哪些是双射?(1)
13、 是 偶 数是 奇 数nN21)(,:1(2) 是 偶 数是 奇 数, 0)(,0:2(3) 1|,:3aNZ(4) 62)(4R解析映射的概念与映射种类的判定:映射的种类主要指单射、满射、双射与非单非满射。判定的方法除定义外,可借助于关系图,而实数集的子集上的映射也可以利用直角坐标系表示进行,尤其是对各种初等函数。答:(1) , (3)是非单非满射;(2)是满射;(4)是双射。第三章 命题逻辑例 1,试证明公式 为恒真公式。RPQPG解析判定公式的恒真性,包括判定公式是恒真的或是恒假的。具体方法有两种:一是真值表法,对于任给一个公式,主要列出该公式的真值表,观察真值表的最后一列是否全为 1(
14、或全为 0) ,就可以判定该公式是否恒真(或恒假) ,若不全为 0,则为可满足的。二是推导法,即利用基本等价式推导出结果为 1,或者利用恒真(恒假)判定定理:公式 G 是恒真的(恒假的)当且仅当等价于它的合取范式(析取范式)中,每个子句(短语)均至少包含一个原子及其否定。这里要求的析取范式中所含有的每个短语不是极小项,一定要与求主析取范式相区别,对于合取范式也同样。证明:证法一:真值表法,见离散数学学习指导书60 页例 6(4)的解答。证法二 : G=(P Q)(QR) )(PR )=(P Q)(Q R)PR=(PQ)(PR)( QQ)(QR ) ) P)R=(PQ P)(PRP)(QRP)
15、)R=(1( QRP) ) R=QRPR=1故 G 为恒真公式。例 2,求 的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6解析求范式,包括求析取范式、合取范式、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关键有两点:一是准确理解掌握定义;另一是巧妙使用基本等价式中的分配律、同一律和互补律,结果的前一步适当使用等幂律,使相同的短语(或子句)只保留一个。另外,由已经得到的主析取(合取)范式,根据 原理,参GG,1阅离散数学学习指导书71 页例 15,也可以求得主合取(析取)范式。解:(1)求主析取范式,方法 1 利用真值表求解 RQPPRQG0 0 00 0 10 1 00 1 11 0 01 0 11 1 01 1 10000001
16、11010101101011111因此765431 mmRQP RQPRQPRG 方法 2 推导法467513 mmRQPRRQPPRPQ (2)求主合取范式方法 1 利用上面的真值表, 为 0 的有两行,它们对应的极大项分别P为 ,因此,RQP,RQ方法 2 利用已求出的主析取范式求主合取范式,已用去 6 个极小项,尚有 2 个极小项,7即 与 ,于是,RQPRPRQPG例 3,利用形式演绎法证明 P(Q R) ,SP,Q蕴涵 SR。解析利用形式演绎进行逻辑推理时,一是要理解并掌握 14 个基本蕴涵式,二是会使用三个规则:规则 P、规则 Q 和规则 D,需要进行一定的练习。证明:(1)SP
17、规则 P(2)S 规则 D(3)P 规则 Q,根据(1) , (2)(4)P(QR) 规则 P(5)QR 规则 Q,根据(3) , (4)(6)Q 规则 P(7)R 规则 Q,根据(5) , (6)(8)SR 规则 D,根据(2) , (7)第四章 谓词逻辑例 1,在谓词逻辑中将下列命题符号化:(1)凡正数都大于 0;(2)存在小于 3 的素数;(3)没有不能表示成分数的有理数;(4)参加考试的人未必都能取得好成绩。解析反复理解谓词与量词引入的意义,概念的含义及在谓词与量词作用下变量的自由性、约束性与改名规则。解:(1) ,其中 F(x):x 是正数,G(x):x 大于 0;)(GxF(2)
18、,其中 F(x):x 大于 3,G(x):x 是素数;)(3) ,其中 F(x):x 为有理数,G(x):x 能表示成分数。)(x“没有不能表示成分数的有理数”与“所有的有理数都能表示成分数”是同一个命题的不同的叙述方法,因此本命题也可以符号化为 。)(x(4) ,其中 F(x):x 是参加考试的人,G(x):x 取得好成绩。)(GxF与(3)类似,本命题可以符号化为 。)()(8这个例子中几个命题的符号化均有典型性,请同学们注意分析。例 2,设 I 是如下一个解释: 3,2DF(2) F(3) P(2) P(3) Q(2,2) Q(2,3) Q(3,2) Q(3,3)3 2 0 1 1 1
19、0 1求 的真值。yxFQPyx,解析将一阶逻辑公式表达式中的量词消除,写成与之等价的公式,然后将解释 I 中的数值代入公式,求出真值。解:10113,2,32, FQPFQPxxxyFxPy例 3,试将一阶逻辑公式 化成前束范式。xRyQyxP,解析在充分理解掌握前束范式概念的基础上,利用改名规则、基本等价式与蕴涵式(一阶逻辑中) ,将给定公式中量词提到母式之前称为首标。解:xRzQyxPzG,第五章 图论例 1,在具有 n 个顶点的完全图 Kn 中删去多少条边才能得到树?解析本章的概念较多,学习时需要认真比较各概念的含义,如:图、子图、有向图、权图;树、支撑树、二叉树、有向树;路、简单路、
20、回路等,这些都是图的基本概念,今后将在数据结构、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等课程中用到。解:n 个顶点的完全图 Kn 中共有 条边,n 个顶点的树应有 条边,于是,删2)1(1n去的边有: 。)(219例 2,求下面有限图中点 u 到各点间的最短路。 (图上数字见教材 231 页第 3 题。左侧一列的四个点为 u1 到 u4,右侧一列的四个点为 u5 到 u8)解析计算权图中的最短路要格执行迪克斯特拉(Dijkstra)算法的骤,从起点起,到每一点求出最短路,然后进行仔细比较,最后到达终点,算出最小权和。解:uu 1, d(u, u1)=1,路(u, u 1)u u2,d(u, u 2)=9,路(u,
21、 u 4, u3, u7, u2)u u3,d(u, u 3)=5,路(u, u 4, u3 ,)u u4,d(u, u 4)=3,路(u, u 4 )u u5,d(u, u 5)=11,路(u, u 1, u5)或路 (u, u4, u3 , u7 , u2 , u5)u u6,d(u, u 6)=13,路(u, u 1, u5, u6)u u7,d(u, u 7)=8,路(u, u 4 , u3 , u7)u u8,d(u, u 8)=11,路(u, u 4, u8)uv, d(u, v)=15,路(u, u 1, u5 , u6 ,v) 或路(u, u4 , u3 , u7 , u6 ,
22、v)例 3,利用克鲁斯卡尔(Kruskal)算法求一棵最优支撑树。解析权图中的最优支撑树是图中所带权和最小的支撑树,使用克鲁斯卡尔(Kruskal)算法。解:按照 Kruskal 给出的在权图中求最优支撑树的算法,可生成下面的最优支撑树:(权和为 11)生成的最优支撑树结果不是唯一的,又如下图(权和为 11)也是一种最优支撑树。u vA 3 B 2 C1 1 2 42 D 3 E 32 1F 2 G 2 H10例 4,一棵树有两个节点度数为 2,一个节点度数为 3,三个节点度数为 4,问它有几个度数为 1 的节点?解:我们知道一个有限图中,各点的度数总和是边数的 2 倍;而树中的边数为点数减
23、1。根据这两点,可知树中各点的度数总和=2(树中点数1) ,设树叶有 x 个,于是,22+3+34+x=2 (2+1+3+x-1)得 x=9。上例可推广为“一棵树有 n2 个节点度数为 2,n 3 个节点度数为 3,n k 个节点度数为 k,问它有几个度数为 1 的节点?”请同学们思考。三、 综合练习及参考解答(一)填空题1、集合的表示方法有两种: 法和 法。请把“奇整数集合”表示出来 。2、 A,B 是两个集合,A=1,2,3,4,B=2,3,5 ,则 B-A= ,(B)(A)= ,(B )的元素个数为 。3、 设 ,1,ba,则从 A 到 B 的所有映射是 。4、 设命题公式 ,则使公式
24、G 为假的解释是 、)(RQPG和 。5、设 G 是完全二叉树,G 有 15 个点,其中 8 个叶结点,则 G 的总度数为 ,分枝点数为 。6、全集 E=1,2,3,4,5,A=1,5,B=1 ,2,3,4,C=2,5, 求 AB=,(A ) (C )= ,C= 。7、设 A 和 B 是任意两个集合,若序偶的第一个元素是 A 的一个元素,第二个元素是 B 的一个元素,则所有这样的序偶集合称为集合 A 和 B 的 ,记作 AB,即 AB= 。AB 的子集 R 称为 A,B 上的 。8、将几个命题联结起来,形成一个复合命题的逻辑联结词主要有否定、 、 和等值。9、表达式xyL(x,y)中谓词的定义
25、域是a,b,c,将其中的量词消除,写成与之等价的命题公式为 。10、一个无向图表示为 G=(P,L) ,其中 P 是 的集合,L 是 的集合,并且要求 11。(二)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括号中)1. 设命题公式 ,则 G 是( ) 。)()(PRQPGA.恒真的 B.恒假的 C.可满足的 D.析取范式2、设集合 ,A 上的关系 ,则 =( ) 。,cba ),(),(cba2R).,(),();,(),( ;DCB3、一个公式在等价意义下,下面哪个写法是唯一的( ) 。A析取范式 B合取范式 C主析取范式 D以上答案都不对4、设命题公式 G=(P Q) ,H=P(Q P) ,则
26、G 与 H 的关系是( ) 。AGH BHG CG=H D以上都不是5、已知图 G 的相邻矩阵为 ,则 G 有( ) 。0101A.5 点,8 边 B. 6 点,7 边 C. 5 点,7 边 D. 6 点,8 边6、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 B= Caa,b,c Da,b,c7、设集合 A=a,b,c,A 上的关系 R=(a,b) , (a ,c) , (b,a ) , (b,c) , (c,a) ,(c,b) , (c,c) ,则 R 具有关系的( )性质。A自反 B对称 C传递 D反对称8、设 R 为实数集,映射=RR,(x)= -x 2+2x-1,则是( ) 。A单射而非满射 B
27、满射而非单射 C双射 D既不是单射,也不是满射9、下列语句中, ( )是命题。A下午有会吗? B这朵花多好看呀! C2 是常数。 D请把门关上。10、下面给出的一阶逻辑等价式中, ( )是错的。A x(A(x)B(x) )=xA(x)xB (x)B AxB(x)= x (AB (x) )C x(A(x)B(x) )=xA(x)xB(x)D xA(x)=x(A(x) )(三)计算题1、设 R 和 S 是集合 上的关系,其中 ,试求: 4,321 )4,(2),3(,1SR(1)写出 R 和 S 的关系矩阵;(2)计算 。11, S122、 设 A=a,b,c ,d,R 1, R2 是 A 上的关
28、系,其中 R1=(a,a) , (a ,b) , (b,a) ,(b,b) , (c,c ) , (c ,d) , ( d,c) , (d,d),R 2=(a,b) , (b,a) , (a,c) ,(c,a) , (b,c ) , (c,b) , (a,a) , (b,b) , (c ,c)。(1)画出 R1 和 R2 的关系图;(2)判断它们是否为等价关系,是等价关系的求 A 中各元素的等价类。3、 用真值表判断下列公式是恒真?恒假?可满足?(1) (PP)Q(2)(PQ )Q(3) (PQ) (QR ) )(PR)4、 设解释 I 为:(1)定义域 D=-2,3,6;(2)F(x):x3
29、;G(x):x5。在解释 I 下求公式x(F(x)G (x) )的真值。5、 化简下式:(AB C) (AB) )(A (BC) ) A)6、 已知 A=1,2,3,4,5,B=1,2,3 ,R 是 A 到 B 的二元关系,并且R=(x,y)|x A 且 yB 且 2 x+y 4,画出 R 的关系图,并写出关系矩阵。7、 画出下面偏序集(A,)的哈斯图,并指出集合 A 的最小元、最大元、极大元和极小元。其中 A=a,b,c ,d,e ,=(a,b) , (a ,c) , (a,d) , (a,e) , (b,e) ,(c,e) , (d,e ) IA。8、 求命题公式 的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
30、()(QP9、给定解释 I 如下:定义域 D=2,3;f(2) f(3) F(2,2) F(2,3) F(3,2) F(3,3)3 2 0 0 1 1求 。)(,),(yfxyx10、求下面带权图的最优支撑树,并计算它的权。4 7820 128 9 1015(四)证明题1、证明等价式 。 RPQRP)()()(2、 利用形式演绎法证明: , TST蕴涵 Q。3、 A,B,C 为任意的集合,证明: )()(CBA134、 利用一阶逻辑的基本等价式,证明: )()()( yGxFyGxFy练习题参考解答(一)填空题1、列举;描述; 12|Zkx,2、5;5, 2,5,3,5,2 ,3,5;83、
31、1=(a,1) , (b,1); 2=(a ,2) , (b,2) ; 3=(a,1) , (b,2);4=(a ,2) , (b,1)4、 (1,0,1) ; (1,1,1) ; (1,0,0)5、 28; 76、5; ,5;1,3,47、笛卡尔积(或直乘积) ;(x,y)|xA 且 yB;二元关系8、并且(或合取) ;或者(或析取) ;蕴涵9、 (L(a,a)L(a,b)L(a,c ) )(L(b,a)L(b,b)L(b,c) )(L( c,a )L (c,b)L(c,c ) )10、点;连接某些不同点对的边;一对不同点之间最多有一条边(二)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括号中)1、
32、C 2、A 3、C 4、A 5、C6、A 7、B 8、D 9、C 10、A(三)计算题1、解:(1)10,01SRMM(2) =( 1,2) , (3, 4) S=(1,1) , (1, 2) , (1,3) , (2,3) , (2,4) ,(3,4) , (4,4) =(1,1) , (3,1) , (3,2) , (4,3) R=(2,1) , (4,3) S2、解: R1 和 R2 的关系图如下:R1 的关系图 R2 的关系图由关系图可知,R 1 是等价关系。 R1 不同的等价类有两个,即 a,b和c,d 。14由于 R2 不是自反的,所以 R2 不是等价关系。3、解 :(1)真值表P
33、 Q P PP (PP) Q0 0 1 0 10 1 1 0 01 0 0 0 11 1 0 0 0因此公式(1)为可满足。(2)真值表P Q PQ (P Q) (PQ)Q0 0 1 0 00 1 1 0 01 0 0 1 01 1 1 0 0因此公式(2)为恒假。 (3)真值表P Q R PQ QR PR ( PQ)(Q R) )(PR)0 0 0 1 1 1 10 0 1 1 1 1 10 1 0 1 0 1 10 1 1 1 1 1 11 0 0 0 1 0 11 0 1 0 1 1 11 1 0 1 0 0 11 1 1 1 1 1 1因此公式(3)为恒真。 4、解: x(F(x)G(
34、x) ) (F (-2)G(-2) )(F(3)G (3) )(F (6)G(6) ) (1 0) (1 0)(01) 1 5、解: (AB C) (AB) )(A (BC) ) A)=(A B) A (利用两次吸收律) =(A B) A =(A A)(B A) = (B A)= B A 6、解: R=(1,1) , (1,2) , (1,3) , (2,1) , (2,2) , (3,1) R 的关系图为1 12 23 34 5 15关系矩阵 01RM7、解: (A,)的哈斯图为:a 为 A 的极小元,也是最小元; e 为 A 的极大元,也是最大元。 8、解:(PQ)(P Q)( PQ)(P
35、 Q) ) (PQ )(P Q) )(PQ)(PQ) )( PQ)(PQ) ) )(PQ)(PQ)上面结果为合取范式。利用对分配得:(PQ) ( PQ)(P P)(PQ )(Q P)(QQ)(P Q)(Q P)上面结果为析取范式。9、解: xy(F(x,y)F(f (x) ,f(y) ) ) x( F(x,2)F(f (x) ,f (2) ) )(F(x,3)F(f(x) ,f (3) ) ) ) (F (2,2) F(f(2) ,f(2) ) )(F (2,3)F(f(2) ,f(3) ) )( F(3,2) F(f(3) ,f (2) ) )(F(3,3)F (f (3) ,f (3) )
36、 ) (01) ( 01)(1 0)(10) 0 10、解: 带权图的最优支撑树如下,权和为 28。4 78 9(四)证明题eb c da161、证明: RRQP1)()( )()(2、证明: (1) TS 规则 P(2) 规则 P(3) 规则 Q,根据(1) 、 (2)和基本蕴涵式(12)(4) R 规则 P(5) 规则 Q,根据(3) 、 (4)和基本蕴涵式(11) (6) P 规则 P(7) 规则 Q,根据(5) 、 (6)和基本蕴涵式(12)(8) Q 规则 P(9) 规则 Q,根据(7) 、 (8)和基本蕴涵式(10) 3、证明: (AB)C=(A B) C = A(BC) = A(BC) = A(B C) 4、证明: xy(F(x)G(y) )= x(F(x)y G(y) ) = x(F(x)y G (y) )= x(F(x) )y G (y)= xF(x)y G(y)= xF(x)yG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