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Q/GDW1376.1-201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730349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DOC 页数:227 大小:3.9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Q/GDW1376.1-201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7页
Q/GDW1376.1-201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7页
Q/GDW1376.1-201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7页
Q/GDW1376.1-201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7页
Q/GDW1376.1-201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Q / GDW 20121ICS 29.020备案号:CEC 673-2012国 家 电 网 公 司 企 业 标 准Q / GDW 1376.1 2012代替 Q / GDW 376.1 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第 1 部分: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poweruserelectricenergydataacquisitionsystemcommunicationprotocolPart1: masterstationcommunicationwithdataacquireterminal-发布 -实施国家电网公司 发 布Q/GDWQ / GDW 1376.1 2012I目 次前言

2、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4 帧结构 34.1 参考模型 34.2 字节格式 44.3 帧格式 44.4 链路传输 134.5 物理层接口 145 报文应用及数据结构 155.1 确认/否认(AFN=00H) 155.2 复位命令(AFN=01H) 165.3 链路接口检测(AFN=02H) 175.4 中继站命令(AFN=03H) 185.5 设置参数(AFN=04H) 215.6 控制命令(AFN=05H) 505.7 身份认证及密钥协商(AFN=06H) 565.8 请求被级联终端主动上报(AFN=08H) 625.9 请求终端配置及信息(AFN=

3、09H) 635.10 查询参数(AFN=0AH ) 695.11 请求任务数据(AFN=0BH) 715.12 请求 1 类数据(AFN=0CH) 735.13 请求 2 类数据(AFN=0DH) 1155.14 请求 3 类数据(AFN=0EH ) 1725.15 文件传输(AFN=0FH) 1935.16 数据转发(AFN=10H) 195附录 A(规范性附录) 数据格式说明 202附录 B(规范性附录) 事件代码 ERC210附录 C(规范性附录) 数据冻结密度 212附录 D(规范性附录) 出错否认代码 ERR213附录 E(规范性附录) 短信(SMS)传输接口分拆 214编制说明

4、217Q / GDW 1376.1 2012II前 言Q/GDW 13762012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是根据国家电网公司 2012 年度企业标准制修订计划任务(国家电网科201266 号)的安排,对 Q/GDW 376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的修订。与原标准相比,本次修订做了如下重大调整和修订:增加了磁场异常事件记录;增加了终端对时事件记录;增加了集中器与本地通信模块交互流程;增加了采集终端远程通信模块接口协议(Q/GDW 1376 的第 3 部分) 。Q/GDW 13762012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分为下列 3 个部分:Q/GDW 1376.1电力用户

5、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 第 1 部分: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Q/GDW 1376.2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 第 2 部分:集中器本地通信模块接口协议 ;Q/GDW 1376.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 第 3 部分:采集终端远程通信模块接口协议 。Q/GDW 13762012 实施后代替 Q/GDW 3762009。本部分是 Q/GDW 13762012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的第 1 部分。本部分是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系列标准之一,本部分规定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主站和终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帧格式、数据编码及传输规则。本部分由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提出并解释;本部

6、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湖南省电力公司、浙江省电力公司、重庆市电力公司、上海市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安徽省电力公司、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章欣、周宗发、郑安刚、杜新纲、葛得辉、巫钟兴、王伟峰、童瑞明、黄建军、王晋、李新家、肖坚红、夏桃芳Q/GDW 376 于 2009 年 12 月 7 日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Q / GDW 1376.1 20121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第 1 部分: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站和采集终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帧格式、数据编码及传输规则。本部分适用于

7、点对点、多点共线及一点对多点的通信方式,适用于主站对终端执行主从问答方式以及终端主动上传方式的通信。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2260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 23121980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基本集GB 180302005 信息技术 中文编码字符集GB/T 18657.1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 5 部分 传输规约 第 1 篇 传输帧格式GB/T 18657.3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 5 部分 传输规约

8、 第 3 篇 应用数据的一般结构DL/T 645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Q/GDW 1302005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数据传输规约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1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1 终端地址 terminal address系统中终端设备的地址编码,简称终端地址。3.1.2 系统广播地址 system broadcast address系统中所有终端都应该响应的地址编码。3.1.3 终端组地址 terminal group address具有某一相同属性的终端群组编码,如属于同一行业、同一变电站、同一线路,响应同一个命令。3.1.4 主站地址 master statio

9、n address主站中具有通信需求的对象(如工作站、应用功能模块等)的编码。3.1.5 电能示值 indicated energy value电能表计度器电能示值的简称。3.1.6 测量点 measured point指可以测量出唯一的一组电气量值的测量装置与终端的顺序电气连接点,当物理上相同的一个电气连接点被多个装置所测量,或者被一个装置所测量但通过多种方式被传递到终端时,按照多个测量Q / GDW 1376.1 20122点计,每个测量点具有唯一的逻辑定位编码,是该装置在终端的参数配置、数据应用的唯一对象标识。3.1.7 总加组 group total指相关的各测量点的某一同类电气量值按

10、设置的加或减运算关系计算得到的数值。3.1.8 数据单元标识 Data unit identify用于表示一个或一组信息点的一种或一组信息类型的标识。3.1.9 信息点 information point表示参数或数据的对象信息,如测量点、总加组、控制轮次、直流模拟量分路等。3.1.10 信息类 information type表示参数或数据的分类信息,一个信息类可以是一种参数或数据,也可以是一组参数或数据的集合。3.1.11 任务 task规定终端在指定时间或条件下执行所需的操作序列。3.1.12 通信流量 communication flow指由终端以本数据传输协议完整报文帧为基础统计的,

11、与主站间的接收与发送报文帧的累计字节数。3.2 符号和缩略语本部分中所使用到的符号和缩略语见 0。表 1 符 号 和 缩 略 语符号和缩略语 表 示A 地址域A1 行政区划码A2 终端地址A3 主站地址和终端组地址标志ACD 要求访问位AFN 应用层功能码AUX 附加信息域BCD 二-十进制编码BIN 二进制编码BS 独立位组合C 控制域CON 请求确认标志位CS 帧校验和Q / GDW 1376.1 20123DIR 传输方向位表 1(续)符号和缩略语 表 示EC,EC1,EC2 事件计数器ERC 事件记录代码FCB 帧计数位FCV 帧计数有效位FIR 首帧标志:报文的第一帧FIN 末帧标志

12、:报文的最后一帧Fn 信息类标识码G 电能量单位位G1、G2、G3 组成倍率的码位L 长度L1 用户数据长度Lcn 中文信息长度Le 事件记录长度MSA 主站地址P 校验位pn 信息点标识码PFC 启动帧计数器PRM 启动标志位PSEQ 启动帧序号PW 消息认证码字段RSEQ 响应帧序号S 正负极性位S0 上下浮动位SEQ 帧序列域Tp 时间标签TpV 时间标签有效位Td_c 曲线类数据时标Td_d 日冻结类数据时标Td_h 小时冻结类数据时标Td_m 月冻结类数据时标4 帧结构4.1 参考模型Q / GDW 1376.1 20124基于 GB/T 18657.32002 规定的三层参考模型

13、“增强性能体系结构” 。4.2 字节格式帧的基本单元为 8 位字节。链路层传输顺序为低位在前,高位在后;低字节在前,高字节在后。4.3 帧格式4.3.1 帧格式定义本部分采用 GB/T 18657.12002 的 6.2.4 条 FT1.2 异步式传输帧格式,定义见 0:起始字符(68H) 长度 L 固定长度长度 L 的报文头起始字符(68H) 控制域 C 控制域地址域 A 地址域链路用户数据 链路用户数据 (应用层)用户数据区校验和 CS 帧校验和结束字符(16H)图 1 帧格式4.3.2 传输规则a) 线路空闲状态为二进制 1。b) 帧的字符之间无线路空闲间隔;两帧之间的线路空闲间隔最少需

14、 33 位。c) 如按 e)检出了差错,两帧之间的线路空闲间隔最少需 33 位。d) 帧校验和(CS)是用户数据区的八位位组的算术和,不考虑进位位。e) 接收方校验:1) 对于每个字符:校验起动位、停止位、偶校验位。2) 对于每帧:(1) 检验帧的固定报文头中的开头和结束所规定的字符以及协议.标识位;(2) 识别 2 个长度 L;(3) 每帧接收的字符数为用户数据长度 L1+8;(4) 帧校验和;(5) 结束字符;(6) 校验出一个差错时,校验按 c)的线路空闲间隔;3) 若这些校验有一个失败,舍弃此帧;若无差错,则此帧数据有效。4.3.3 链路层4.3.3.1 长度 L长度 L 包括协议.标

15、识和用户数据长度,由 2 字节组成,如 0:Q / GDW 1376.1 20125D7 D6 D5 D4 D3 D2 D1 D0D15 D14 D13 D12 D11 D10 D9 D8图 2 长度定义协议标识由图 2 中 D0D1 两位编码表示,定义如下:a) D0=0、D1=0:为禁用;b) D0=1、D1=0:为Q/GDW 1302005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数据传输规约 使用;c) D0=0、D1=1:为本协议使用;d) D0=1、D1=1,为保留。用户数据长度 L1:由 D2D15 组成,采用 BIN 编码,是控制域、地址域、链路用户数据(应用层)的字节总数。a) 采用专用无线数传信道

16、,长度 L1 不大于 255;b) 采用网络传输,长度 L1 不大于 16383。4.3.3.2 控制域 C控制域 C 表示报文传输方向和所提供的传输服务类型的信息,定义见 0:D7 D6 D5 D4 D3D0下行方向 帧计数位 FCB 帧计数有效位 FCV上行方向传输方向位DIR启动标志位PRM 要求访问位 ACD 保留 功能码图 3 控制字定义4.3.3.2.1 传输方向位 DIRDIR=0,表示此帧报文是由主站发出的下行报文; DIR=1,表示此帧报文是由终端发出的上行报文。4.3.3.2.2 启动标志位 PRMPRM=1,表示此帧报文来自启动站;PRM=0,表示此帧报文来自从动站。4.

17、3.3.2.3 帧计数位 FCB当帧计数有效位 FCV=1 时,FCB 表示每个站连续的发送/确认或者请求/ 响应服务的变化位。FCB位用来防止信息传输的丢失和重复。启动站向同一从动站传输新的发送/确认或请求/ 响应传输服务时,将 FCB 取相反值。启动站保存每一个从动站 FCB 值,若超时未收到从动站的报文,或接收出现差错,则启动站不改变 FCB 的状态,重复原来的发送/确认或者请求 /响应服务。复位命令中的 FCB=0,从动站接收复位命令后将 FCB 置“0” 。4.3.3.2.4 请求访问位 ACDACD 位用于上行响应报文中。ACD=1 表示终端有重要事件等待访问,则附加信息域中带有事

18、件计数器 EC(EC 见本部分 0) ;ACD=0 表示终端无事件数据等待访问。ACD 置“1”和置“0”规则:a) 自上次收到报文后发生新的重要事件,ACD 位置“1” ;b) 收到主站请求事件报文并执行后,ACD 位置“0” 。4.3.3.2.5 帧计数有效位 FCVFCV=1,表示 FCB 位有效;FCV=0,表示 FCB 位无效。4.3.3.2.6 功能码Q / GDW 1376.1 20126当启动标志位 PRM=1 时,功能码定义见 0:表 2 功能码定义(PRM=1)功 能 码 帧 类 型 服 务 功 能0 备用1 发送 确认 复位命令表 2(续)功 能 码 帧 类 型 服 务

19、功 能23 备用4 发送 无回答 用户数据58 备用9 请求 响应帧 链路测试10 请求 响应帧 请求 1 级数据11 请求 响应帧 请求 2 级数据1215 备用当启动标志位 PRM=0 时,功能码定义见 0:表 3 功能码定义(PRM=0)功 能 码 帧 类 型 服 务 功 能0 确认 认可17 备用8 响应帧 用户数据9 响应帧 否认:无所召唤的数据10 备用11 响应帧 链路状态1215 备用本部分规定:a) 启动站功能码 10(请求 1 级数据)用于应用层请求确认(CON=1)的链路传输,应用层请求确认标志见本部分 4.3.4.3.4。b) 启动站功能码 11(请求 2 级数据)用于

20、应用层请求数据的链路传输。4.3.3.3 地址域 A4.3.3.3.1 地址域格式地址域由行政区划码 A1、终端地址 A2、主站地址和组地址标志 A3 组成,格式见 0:表 4 地 址 域 格 式地 址 域 数据格式 字 节 数行政区划码 A1 BCD 2终端地址 A2 BIN 2Q / GDW 1376.1 20127主站地址和组地址标志 A3 BIN 14.3.3.3.2 行政区划码 A1行政区划码按 GB 22602007 的规定执行。4.3.3.3.3 终端地址 A2终端地址 A2 选址范围为 1 65535。A2=0000H 为无效地址, A2=FFFFH 且 A3 的 D0 位为“

21、1”时表示系统广播地址。4.3.3.3.4 主站地址和组地址标志 A3A3 的 D0 位为终端组地址标志,D0=0 表示终端地址 A2 为单地址;D0=1 表示终端地址 A2 为组地址;A3 的 D1D7 组成 0127 个主站地址 MSA。a) 主站启动的发送帧的 MSA 应为非零值,其终端响应帧的 MSA 应与主站发送帧的 MSA 相同。b) 终端启动发送帧的 MSA 应为零,其主站响应帧的 MSA 也应为零。4.3.3.4 帧校验和帧校验和是用户数据区所有字节的八位位组算术和,不考虑溢出位。用户数据区包括控制域、地址域、链路用户数据(应用层)三部分。4.3.4 应用层4.3.4.1 应用

22、层格式应用层(链路用户数据)格式定义见 0:应用层功能码 AFN帧序列域 SEQ数据单元标识 1数据单元 1数据单元标识 n数据单元 n附加信息域 AUX图 4 应用层定义对于应用层需要加密的关键数据,加密的数据区包括:应用层功能码、帧序列域、数据单元标识及数据单元部分。4.3.4.2 应用层功能码 AFN应用层功能码 AFN 由一字节组成,采用二进制编码表示,具体定义见 0:表 5 应 用 层 功 能 码 定 义应用功能码 AFN 应用功能定义00H 确认 否认01H 复位02H 链路接口检测03H 中继站命令Q / GDW 1376.1 2012804H 设置参数05H 控制命令06H 身

23、份认证及密钥协商07H 备用08H 请求被级联终端主动上报09H 请求终端配置0AH 查询参数表 5(续)应用功能码 AFN 应用功能定义0BH 请求任务数据0CH 请求 1 类数据(实时数据)0DH 请求 2 类数据(历史数据)0EH 请求 3 类数据(事件数据)0FH 文件传输10H 数据转发11HFFH 备 用4.3.4.3 帧序列域 SEQ4.3.4.3.1 帧序列域 SEQ 定义帧序列域 SEQ 为 1 字节,用于描述帧之间的传输序列的变化规则,由于受报文长度限制,数据无法在一帧内传输,需要分成多帧传输(每帧都应有数据单元标识,都可以作为独立的报文处理) 。SEQ定义如 0:D7 D

24、6 D5 D4 D3D0TpV FIR FIN CON PSEQRSEQ图 5 SEQ 定义4.3.4.3.2 帧时间标签有效位 TpVTpV=0,表示在附加信息域中无时间标签 Tp;TpV=1,表示在附加信息域中带有时间标签 Tp(Tp 定义见本部分 0) 。4.3.4.3.3 首帧标志 FIR、末帧标志 FINFIR:置“1” ,报文的第一帧。FIN:置“1” ,报文的最后一帧。FIR、FIN 组合状态所表示的含义见 0:表 6 帧 标 志FIR FIN 应用说明0 0 多帧:中间帧0 1 多帧:结束帧Q / GDW 1376.1 201291 0 多帧:第 1 帧,有后续帧。1 1 单帧

25、4.3.4.3.4 请求确认标志位 CON在所收到的报文中,CON 位置“1” ,表示需要对该帧报文进行确认;置“0” ,表示不需要对该帧报文进行确认。4.3.4.3.5 启动帧序号 PSEQ/响应帧序号 RSEQa) 启动帧序号 PSEQPSEQ 取自 1 字节的启动帧计数器 PFC 的低 4 位计数值 015。b) 启动帧帧序号计数器 PFC每一对启动站和从动站之间均有 1 个独立的、由 1 字节构成的计数范围为 0255 的启动帧帧序号计数器 PFC,用于记录当前启动帧的序号。启动站每发送 1 帧报文,该计数器加 1,从 0255 循环加1 递增;重发帧则不加 1。c) 响应帧序号 RS

26、EQ响应帧序号 RSEQ 以启动报文中的 PSEQ 作为第一个响应帧序号,后续响应帧序号在 RSEQ 的基础上循环加 1 递增,数值范围为 015。d) 帧序号改变规则1) 启动站发送报文后,当一个期待的响应在超时规定的时间内没有被收到,如果允许启动站重发,则该重发的启动帧序号 PSEQ 不变。重发次数可设置,最多 3 次;重发次数为0,则不允许重发。2) 当 TpV=0 时,如果从动站连续收到两个具有相同启动帧序号 PSEQ 的启动报文,通常意味着报文的响应未被对方站收到。在这种情况下,则重发响应(不必重新处理该报文) 。3) 当 TpV=0 时,如果启动站连续收到两个具有相同响应帧序号 R

27、SEQ 的响应帧,则不处理第二个响应。4) 终端能同时处理多个请求。4.3.4.3.6 帧序列域变化规则帧序列域变化规则详见 0、0,其中:S1、S2、S3 分别表示链路传输服务类别,见本部分 0。启动报文 PFC=14(S1 服务)PRM=1,FIR=1 ,FIN=1 ,CON=0,PSEQ=14(a) S1 发送/无回答传输服务启动报文 PFC=15(S2 服务)PRM=1,FIR=1 ,FIN=1 ,CON=1,PSEQ=15 确认报文PRM=0,FIR=1 ,FIN=1 ,CON=0,RSEQ=15接收正确接收正确(b)S2 发送/确认传输服务RSEQ1=PSEQ=15RSEQ3=RS

28、EQ2+1=2启动报文 PFC=16(S3 服务)PRM=1,FIR=1 ,FIN=1 ,CON=0,PSEQ=0响应报文PRM=0,FIR=1 ,FIN=0 ,CON=0,RSEQ=0接收正确响应报文PRM=0,FIR=0 ,FIN=0 ,CON=0,RSEQ=1(c) S3 请求/响应传输服务第 1 帧响应帧 RSEQ1=PSEQ=0RSEQ2=RSEQ1+1=1第 2 帧响应帧响应报文PRM=0,FIR=0 ,FIN=1 ,CON=0,RSEQ=2第 3 帧响应帧Q / GDW 1376.1 201210图 6 帧序列域变化(一)响应报文 PFC=19PRM=0,FIR=0 ,FIN=0

29、 ,CON=0,RSEQ=4响应报文 PFC=19PRM=0,FIR=1 ,FIN=0 ,CON=0,RSEQ=3启动报文 PFC=20(S3 服务)PRM=1,FIR=1 ,FIN=1 ,CON=0,PSEQ=4t t发送和接收时序启动报文 PFC=21(S3 服务)PRM=1,FIR=1 ,FIN=1 ,CON=0,PSEQ=5 响应报文 PFC=19PRM=0,FIR=0 ,FIN=0 ,CON=0,RSEQ=5响应报文 PFC=19PRM=0,FIR=0 ,FIN=1 ,CON=0,RSEQ=6响应报文 PFC=21PRM=0,FIR=1 ,FIN=1 ,CON=0,RSEQ=5响应报

30、文 PFC=20PRM=0,FIR=1 ,FIN=1 ,CON=0,RSEQ=4(f)多通信服务传输启动报文 PFC=26(S3 服务)PRM=1,FIR=1 ,FIN=1 ,CON=0,PSEQ=10(d)S3 请求/响应失败重发传输(一)启动报文 PFC=18(S3 服务)PRM=1,FIR=1.FIN=1 ,CON=0,PSEQ=2 响应报文PRM=0,FIR=1 ,FIN=1 ,CON=0,RSEQ=2接收错误或超时启动报文 PFC=18PRM=1,FIR=1 ,FIN=1 ,CON=0,PSEQ=2重发 1 次响应报文PRM=0,FIR=1 ,FIN=1 ,CON=0,RSEQ=2接

31、收正确接收正确启动报文 PFC=18(S3 服务)PRM=1,FIR=1.FIN=1 ,CON=0,PSEQ=2超时启动报文 PFC=18PRM=1,FIR=1 ,FIN=1 ,CON=0,PSEQ=2重发 1 次响应报文PRM=0,FIR=1 ,FIN=1 ,CON=0,RSEQ=2接收错误接收正确(e) S3 请求/响应失败重发传输(二)Q / GDW 1376.1 201211图 7 帧序列域变化(二)4.3.4.4 数据单元标识4.3.4.4.1 数据单元标识定义数据单元标识由信息点标识 DA 和信息类标识 DT 组成,表示信息点和信息类型,格式见 0:DA1 D7 D6 D5 D4

32、D3 D2 D1 D0信息点 DADA2 D7 D6 D5 D4 D3 D2 D1 D0DT1 D7 D6 D5 D4 D3 D2 D1 D0信息类 DTDT2 D7 D6 D5 D4 D3 D2 D1 D0图 8 数据单元标识定义4.3.4.4.2 信息点 DA信息点 DA 由信息点元 DA1 和信息点组 DA2 两个字节构成。DA2 采用二进制编码方式表示信息点组,DA1 对位表示某一信息点组的 18 个信息点,以此共同构成信息点标识 pn(n=12040) ,格式见 0:信息点组 DA2 信息点元 DA1D7D0 D7 D6 D5 D4 D3 D2 D1 D01 p8 p7 p6 p5

33、p4 p3 p2 p12 p16 p15 p14 p13 p12 p11 p10 p93 p24 p23 p22 p21 p20 p19 p18 p17 255 P2040 P2039 P2038 P2037 P2036 P2035 P2034 P2033图 9 信息点格式当 DA1 和 DA2 全为“0”时,表示终端信息点,用 p0 表示;当 DA1=FFH、DA2=00H 时,表示所有有效测量点(不含 p0) 。信息点标识 pn 对应于不同信息类标识 Fn 可以是测量点号、总加组号、控制轮次、直流模拟量端口号、任务号。4.3.4.4.3 信息类 DT信息类 DT 由信息类元 DT1 和信息

34、类组 DT2 两个字节构成。DT2 采用二进制编码方式表示信息类组,DT1 对位表示某一信息类组的 18 种信息类型,以此共同构成信息类标识 Fn(n=1 248) ,格式见 0:Q / GDW 1376.1 201212信息类组 DT2 信息类元 DT1D7D0 D7 D6 D5 D4 D3 D2 D1 D00 F8 F7 F6 F5 F4 F3 F2 F11 F16 F15 F14 F13 F12 F11 F10 F92 F24 F23 F22 F21 F20 F19 F18 F17 30 F248 F247 F246 F245 F244 F243 F242 F241255未定义图 10

35、信息类格式4.3.4.5 数据单元数据单元为按数据单元标识所组织的数据,包括参数、命令等。数据组织的顺序规则:先按 pn 从小到大、再按 Fn 从小到大的次序,即:完成一个信息点 pi 的所有信息类 Fn 的处理后,再进行下一个 pi+1 的处理。终端在响应主站对终端的参数或数据请求时,如终端没有所需的某个数据项,则将应答报文中 DT的对应标志位清除;如终端仅是没有某个数据项中的部分内容,则应将该数据项中的所缺部分内容的每个字节填写“EEH” 。4.3.4.6 附加信息域 AUX4.3.4.6.1 附加信息域 AUX 定义附加信息域可由消息认证码字段 PW、事件计数器 EC 和时间标签 Tp 组成,格式见 0:消息认证码字段 PW(下行) 事件计数器 EC(上行)时间标签 Tp图 11 附加信息域定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