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计算机软件 (080711)专业(独立本科段)计算机网络考试大纲(课程代码 6540)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二九年十月1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软件编程技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叙述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本书以 OSI 参考模型为主线,从系统集成的角度来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组网技术。介绍了数据通信技术,数据交换技术,传输介质,网络拓扑结构,从介绍了网络的体系结构,详细介绍了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局域网,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理解相关的计算机网络标准,具备计算机组网全过程所必备的
2、组网、规划和选型的基本技能,掌握 INTERNET 服务的原理、使用和配置方法。学习本课程要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系统掌握数据通信的主要技术概念和指标,如:调制技术,差错检测和控制技术等。2.理解数据通信规程(协议)的基本原理和功能。3.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方法,理解参考模型理论基础及应用的基本方法。4.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实际构成,理解现行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设备组成及性能评价,为计算机网络组网工程打下坚实的基础。5.掌握计算机网运行机制,对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有初步理解。6.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现状,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上具有前瞻性。2二、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3、第 1 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一)课程内容第 1 节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第 2 节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应用第 3 节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第 4 节 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第 5 节 OSI/RM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第 6 节 TCP/IP 参考模型(二)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网络分类, 标准化与拓扑结构等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考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形成过程和相关技术概况,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及网络体系结构的实质,形成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轮廓.本章所列知识点中,重点是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网络的分类,网络体系结构。难点是网络层次结构。(三)考核知识点
4、与考核要求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要求达到“识记”层次。1.1 以单机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1.2 多主机互连的资源共享网络1.3 具有统一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1.4 Internet 的发展1.5 未来趋势31.6 计算机网络在中国的发展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应用,要求达到“领会”层次。2.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2.2 网络建设的目的2.3 网络应用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要求达到“识记”层次。3.1 按距离分类3.2 按通信介质分类3.3 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3.4 按通信传播方式分类3.5 其它分类方法4 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要求达到“领会”层次。4.1 网络协议4.2 网络体系结构5 OSI/R
5、M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5.1 OSI 参考模型的基本概念5.2 OSI 参考模型的基本结构5.3 OSI 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6 TCP/IP 参考模型,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6.1 TCP/IP 的发展6.2 TCP/IP 各层的比较6.3 OSI 与 TCP/IP 的比较第 2 章 物理层(一)课程内容第 1 节 物理层概述第 2 节 传输介质第 3 节 数据通信技术第 4 节 数据编码第 5 节 数据交换技术第 6 节 信道复用技术第 7 节 物理层标准举例(二)学习目的与要求在计算机网络的层次结构中,物理层是最低的层次。本章主要介绍物理层的相关概念,传输
6、介质,数据通信技术,数据编码技术,数据交换技术,信道复用技术等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了解物理层的有关概念,了解传输介质,掌握数据通信技术及数据编码技术,掌握数据交换技术及信道复用技术。4本章所列知识点中,重点是数据通信技术及数据编码技术。难点是数据交换技术及信道复用技术。(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 物理层概述,要求达到“识记”层次。2 传输介质,要求达到“识记”层次。2.1 双绞线2.2 同轴电缆2.3 光缆2.4 无线传输介质2.5 传输介质的比较和选择3 数据通信技术,要求达到“领会”层次。3.1 数字信道与模拟信道3.2 数据通信中的主要技术指标3.3 数据传输速率和带宽的关系
7、4 数据编码,要求达到“领会”层次。4.1 数据编码类型4.2 模拟数据编码方法4.3 数字数据编码方法4.4 脉冲编码调制方法5 数据交换技术,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5.1 电路交换5.2 报文交换5.3 分组交换6 信道复用技术,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6.1 时分多路复用6.2 频分多路复用6.3 波分多路复用6.4 码分多路复用7 物理层标准举例,要求达到“识记”层次。第 3 章 数据链路层(一)课程内容第 1 节 据链路层概述第 2 节 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第 3 节 基本数据链路协议第 4 节 数据链路控制规程第 5 节 Internet 中的数据链路层协议PPP(二)学习目的
8、与要求本章主要介绍数据链路层的有关概念,数据链路层的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基本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数据链路控制规程,PPP 协议等内容。5通过本章的学习,使考生了解数据链路层的有关概念,理解数据链路层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技术,掌握基本的数据链路层协议,理解 Internet 中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PPP。本章所列知识点中,重点是数据链路层的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基本的数据链路层协议。难点是数据链路控制规程。(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 数据链路层概述,要求达到“识记”层次。1.1 物理线路与数据链路1.2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1.3 数据链路层提供的服务2 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要求达到“领会”层次。2
9、.1 差错控制2.2 流量控制3 基本数据链路协议,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3.1 停止等待协议3.2 连续 ARQ 协议4 数据链路控制规程,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4.1 数据链路的配置方式和数据传送方式4.2 HDLC 协议概述4.3 HDLC 的帧结构5 Internet 中的数据链路层协议PPP,要求达到“识记”层次。5.1 PPP 协议的工作原理5.2 PPP 协议的帧格式5.3 PPP 协议的工作状态第 4 章 局域网(一)课程内容第 1 节 局域网概述第 2 节 以太网第 3 节 扩展的局域网第 4 节 无线局域网(二)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介绍局域网技术,包括各种以太网络
10、,局域网扩展及无线局域网技术等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考生了解和掌握典型的局域网的基本原理,局域网组网技术,掌握以太网的相关知识,了解无线局域网技术。本章所列知识点中,重点是: 以太网。难点是: 局域网的扩展。6(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 局域网概述,要求达到“识记”层次。1.1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1.2 IEEE 802 标准1.3 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2 以太网,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2.1 以太网的工作原理2.2 以太网的连接方法2.3 快速以太网2.4 吉比特以太网2.5 10 吉比特以太网3 扩展的局域网,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3.1 在物理层扩展局域网3.2 在数据链路层
11、扩展局域网3.3 虚拟局域网4 无线局域网,要求达到“识记”层次。4.1 无线局域网的组成4.2 802.11 标准4.3 802.11 标准中的物理层4.3 802.11 标准中的 MAC 层4.5 802.11 无线局域网的操作第 5 章 网络层(一)课程内容第 1 节 网络层概述第 2 节 路由选择第 3 节 拥塞控制第 4 节 网络互连第 5 节 因特网的网络层(二)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介绍网络层,包括网络层的基本概念,网络层的路由选择、拥塞控制,网络互连技术,因特网的网络层等内容。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考生掌握路由选择算法和路由协议,了解网络层的拥塞控制,掌握网络互连及因特网的网络层的
12、相关知识。本章所列知识点中,重点是路由选择、网络互连。难点是因特网的网络层。(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71 网络层概述,要求达到“识记”层次。2 路由选择,要求达到“领会”层次。2.1 路由选择算法2.2 内部网关协议 RIP2.3 OSPF2.4 BGP3 拥塞控制,要求达到“领会”层次。4 网络互连,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4.1 网络互联的层次4.2 应用级互联4.3 网络级互联4.4 网络互联设备5 因特网的网络层,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5.1 IP 地址5.2 IP 地址的分类5.3 IP 子网与超网的基本概念5.4 IP 数据报结构与报头格式5.5 IP 数据报的分片与重组5
13、.6 ARP 与 RARP5.7 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 ICMP5.8 IPv6第 5 章 传输层(一)课程内容第 1 节 传输层概述第 2 节 用户数据报协议第 3 节 传输控制协议(二)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了传输层的基本概念、介绍了 TCP/IP 通信协议集中传输层的两个协议用户数据报协议和传输控制协议。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系统了解传输层的有关概念,熟悉用户数据报协议的特点、数据报格式、协议的工作过程,掌握传输控制协议的特点、段口号 TCP 连接的建立和释放机制、TCP 流量与拥塞控制、TCP 差错控制等。本章所列知识点中,重点是用户数据报协议和传输控制协议。难点是传输控制协议 TCP
14、。(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 传输层概述,要求达到“识记”层次。1.1 传输层的基本功能81.2 传输层服务与服务质量2 用户数据报协议,要求达到“领会”层次。2.1 UDP 协议的主要特点2.2UDP 数据报格式2.3 UDP 的基本工作过程2.4 UDP 端口号分配方法3 传输控制协议,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3.1TCP 协议的主要特点3.2 TCP 的端口号分配和 Socket 地址3.3 TCP 报文段格式3.4 TCP 传输连接的建立和释放3.5 TCP 流量与拥塞控制3.6 TCP 差错控制3.7 TCP 的计时器第 7 章 应用层(一)课程内容第 1 节 应用层概述第 2
15、节 域名系统第 3 节 文件传输第 4 节 电子邮件服务(E-mail )第 5 节 万维网第 6 节 其它服务(二)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 Internet 及其应用的有关概念,包括域名系统,文件传输,电子邮件,万维网系统及其它 Internet 服务等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了解和熟悉域名系统、文件传输技术及其它Internet 服务,掌握电子邮件和万维网技术.本章所列知识点中,重点是电子邮件,万维网。难点是万维网技术。(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 应用层概述,要求达到“识记”层次。2 域名系统,要求达到“识记”层次。2.1 域名系统的基本概念2.2 域名服务器的层次结构2.3 域名
16、解析3 文件传输,要求达到“领会”层次。93.1 文件传输的概念3.2 文件传输服务的工作过程3.3 简单文件传输协议4 电子邮件服务(E-mail) ,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4.1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 )4.2 电子邮件的消息格式4.3 邮件读取协议 POP3 和 IMAP5 万维网,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5.1 超文本传输协议5.2 HTTP 报文格式5.3 超文本标记语言5.4 浏览器6 其它服务,要求达到“识记”层次。6.1 新闻与公告类服务6.2 播客服务6.3 博客服务6.4 网络即时通信服务6.5 IP 电话6.6 网络电视第 7 章 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一)课程
17、内容第 1 节 网络操作系统第 2 节 网络安全第 3 节 网络管理(二)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介绍网络操作系统的操作模型,网络通信环境,网络安全性,网络可靠性,网络服务,网络管理等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掌握网络工作模型,熟悉网络操作系统的模型、分类、主流的网络操作系统,熟悉网络安全基础知识,数据加密的有关技术性,安全可靠性技术,了解网络管理的概念及功能,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网络管理协议等有关知识.本章所列知识点中,重点是网络操作系统工作模型,数据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 可靠性措施, 网络管理。难点是数据加密技术及网络管理体系结构。(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 网络操作系统,要求达到“
18、识记”层次。1.1 概述1.2 Windows NT 操作系统101.3 Unix/Linux 简介2 网络安全,要求达到“领会”层次。2.1 网络安全概述2.2 数据加密技术2.3 电子邮件的安全性2.4 Web 的安全性2.5 防火墙技术3 网络管理,要求达到“识记”层次。3.1 网络管理概述3.2 网络管理的功能3.3 网络管理体系结构3.4 网络管理协议3.5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三、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一)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中有关提法的说明在本大纲的“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中,对各个知识点按四个能力层次(“识记” 、 “领会” 、 “简单应用” 、 “综合应用” )分别提出了要求
19、,这些层次间具有递进等级关系。四个能力层次的含义如下:识记:要求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如定义、定理、定律、表达式、公式、原则、重要结论、方法、步骤及特征、特点等) ,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领会:要求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熟悉其内容要点和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地解释、说明和论述。简单应用:要求能够运用本课程中规定的少量知识点,分析和解决一般应用问题。如简单的计算、绘图和分析、论证等。综合应用:要求能够运用本课程规定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较复杂的应用问题,如计算、绘图、简单设
20、计、编程和分析、论证等。(二)学习教材与主要参考书自学教材:计算机网络 ,毕德刚 于锁利主编,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2008 年10 月 1 版。参 考 书:计算机网络 ,谢希仁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年版。(三)自学方法指导11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内容广泛,难度大,应考者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学习本课程的教材前应仔细阅读本大纲的第一部分,理解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熟知本课程的基本要求,以及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使以后的学习能紧读者居 紧围绕本课程的基本要求。2.在学习每一章的教材内容之前,先阅读大纲中关于该章的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以便在学习时做到心中有数,能有
21、的放矢。3.计算机网络原理这本书是围绕着网络体系结构来介绍的,所以学好体系结构的基本知识,包括层的划分、层的功梦轩阁 能、层的边界、层间关系等等,会促进对后继章节内容的理解。4.计算机局域网是计算机网络领域中发展最为迅猛的一个分支,极具应用价值。该章内容对局域网的理论基础做了详尽的阐述,在此基础上,对各种局域网新技术作了介绍,因而对局域网组网的工程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5.网络设备及工作原理的阐述为网络工程提供了具体的技术知识和设备选择依据,对网络互连设备的原理和应用进行深入地分析,对网络设备的选型和应用问题具有实用价值,从而也能更好理解网络互连。6.应用是我们构建网络的真正目的,所以在学习
22、时,注意上机实践,勤练习。7.网络安全是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书仅简单介绍了一些方法,有兴趣的同学还需查阅更多相关的资料。8.在学完教材的每一节内容后,应认真作好教材中的有关习题和思考题,这是帮助考生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但在做习题前应先认真读懂教材,切忌根据习题选择教材内容。(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1.应以本大纲制定的教材为基础、依据进行辅导,不能随意增删内容或更改要求。2.应熟知本大纲对课程所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正确把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层次,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要求。3.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提倡“仔细阅读教材,认真完成习题;主动获取
23、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学习方法。4.本课程占 6 学分,其中实验占 2 学分。(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1.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考核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都属于考核的内容,考试命题覆盖到各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占 30%, “领会”占 30%, “简单应用”占 20%, “综合应用”占 20%。3.实体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依次为:2:3:3:2。需要强调的是: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不是一个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有可能给出难易程度不同的试题。4
24、.试题的题型主要有: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简单应用、综合应用。125.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时间为 150 分钟;试题份量以中等水平的考生在规定时间内答完全部试题为度;评分采用百分制,60 分为及格;考试时只允许带笔、橡皮和直尺,答卷必须用钢笔,颜色规定蓝色或黑色。13附录 1 笔试题型举例1.名词解释 计算机网络 带宽2.填空 根据地域范围,可以把网络分为广域网、城域网和 。3.单项选择 下列域名中属于商业类网站的是( ) 。A B.www.sina.eduC.www.sina.orgD.www.sina.gov4.多项选择题 下列 IP 地址属于 C 类网站的是( ) 。A.192.168.0.1 B.199.12.13.14C.127.0.0.1D.16.16.16.16E.191.4.6.35.简答题请简述域名解析的过程。6.综合应用题请用 HTML 语言写出页面的基本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