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集成电路设计基础实验报告.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724796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成电路设计基础实验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集成电路设计基础实验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集成电路设计基础实验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集成电路设计基础实验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集成电路设计基础实验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集成电路设计基础实验报告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 姓名: 学号: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实验一 Tanner 软件的安装和使用一、实验目的1掌握Tanner 的安装过程。2了解Tanner 软件的组成及使用。3掌握使用S-Edit 和T-Spice 对nMOS 管的I-V 特性仿真的方法。二、实验仪器计算机一台。三、实验内容1.1 tanner的安装Tanner 软件的安装是比较简单的,主要分为安装和安装 license 两部分。第一步,双击安装文件夹Tanner L-EDIT 11.1 下的setup.exe 文件,得到安装向导,按默认选项,依次点击“下一步”,直至安装完成。第二步,将.Ta

2、nner L-EDIT 11.1crack 文件夹下的所有文件复制到安装目录utilities 下,然后双击运行其中的crack.bat 文件安装license,得到相应的界面,然后点击“instance”,安装成功之后点击“exit”。至此, tanner 就安装成功了。在桌面上就会看到快捷方式,分别对应tanner pro 软件的五个功能模块。1.2 nMOS管I-V特性(1)打开S-Edit 程序。( 2)另存新文件。(3)环境设置。(4 )编辑模块。(5) 浏览元件库。(6)从元件库引用模块。(7 )编辑电路。( 8)加入联机。(9)加入输入端口与输。(10)模块重命名出端口。( 11

3、)加入工作电源。 (12) 加入输入信号。(13) 编辑Source_v_dc 对象。(14) 输出成SPICE 文件。(15) 加载包含文件。(16) 分析设定。(17) 输出设定。(18) 进行仿真。(19)观看结果。四、实验结果1.最终绘制出的电路图如下:2.经过设定,最终完成的网表如下:3.仿真结果曲线如下:上图为N型MOS管的IV 特性曲线,输入为栅源电压,单位为V;输出为漏电流,单位为mA。输入从0到5V线性扫描,得到上图曲线。五、思考题1. 此时M1的工作状态为饱和区,漏电流的表达式为:2. 分别采用另外两种不同的器件模型 ml1_typ.md 和 ml5_20.md 进行了仿真

4、,仿真结果中漏电流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是数值有所差异。原因分析:模型文件中包括电容电阻系数等数据,模型不同,相应数据也就不同,计算结果数值当然会有差异。3.改变 M1 的宽长比后,同样,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是数值有所差异,且输出与宽长比的数值呈现正比例关系。原因分析:漏电流的表达式中含有 W/L,及宽长比,所以宽长比的变化必然会引起漏电流输出的变化。实验二 单级放大器性能仿真一、实验目的1、掌握电阻负载、带源极负反馈的共源级的性能仿真方法。2、掌握源跟随器、共源共栅级的性能仿真方法。二、实验内容及相应结果21 电阻负载的共源级(1)画电路图。(2)加入电源电压和输入电压,其中电源电压为3V(

5、将电源电压名为vvdd),输入电压为1V(将输入电压改为vvin),电阻值为1K欧,晶体管的栅宽为100u,栅长为1u。画完的电路图如下:(3)生成spice文件,并且加入include命令、DC transfer sweep命令(vvin从0到3V扫描,步长为0.02)、输出直流电压vout命令。(4)仿真,结果如下:图中横轴为栅源电压,纵轴为漏源电压,单位都是V 。输入从0到3V 进行步长为0.02V的扫描,得到上图曲线。2.2 带源级负反馈的共源级(1)画电路图。(2)加入电源电压和输入电压,其中电源电压为3V(将电源电压名为vvdd),输入电压为1V(将输入电压改为vvin),负载电阻

6、值为1K欧,源级电阻为50欧,晶体管的栅宽为100u,栅长为2u。画完的电路图如下:(3)生成spice文件,并且加入include命令、DC transfer sweep命令(vvin从0到3V扫描,步长为0.02)、输出直流电压vout命令。(4)仿真,结果如下:图中,横轴为栅端电压,纵轴为漏端电压,单位都是V 。输入从0到3V 进行步长为0.02V的扫描,得到上图曲线。2.3 源跟随器(1)画电路图。(2)加入电源电压和输入电压,其中电源电压为3V(将电源电压名为vvdd),输入电压为1V(将输入电压改为vvin),源级电阻为5000欧,晶体管的栅宽为22u,栅长为2u。画完的电路图如下

7、:(3)生成spice文件,并且加入include命令、DC transfer sweep命令(vvin从0到3V扫描,步长为0.02)、输出直流电压vout和vin命令。(4)仿真,结果如下:图中,栅端为输入端,源端为输出端,上端的线为输入电压的变化,下方的曲线为输出电压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输出电压在跟随着输入电压而变化,这体现了源跟随器的特性。2.4 共源共栅级(1)画电路图。其中电压源名称改为vb,电压值改为2.5V。(2)加入电源电压和输入电压,其中电源电压为3V(将电源电压名为vvdd),输入电压为1V(将输入电压改为vvin),负载电阻为5000欧,共源管的栅宽长比为100/1u

8、,共栅管的栅宽长比为20/1u。画完的电路图如下:(3)生成spice文件,并且加入include命令、DC transfer sweep命令(vvin从0到3V扫描,步长为0.02)、输出直流电压vout和共源管的漏端电压(即网表中的N1点)命令,结果如下:(4)仿真,结果如下:图中,上方的曲线为输出电压,下方的曲线为共源管的漏端电压,即网表中的N2点。(5)修改网表文件,将直流扫描电压源由vvin改为vvdd,然后输出N1节点的电压,仿真结果如下:此曲线为vvdd从0到3V进行扫描时 N1点(我所做图中的N2点)电压的变化情况。三、思考题1.图 2.8 中函数比 2.4 中的最低值要低,而

9、且 2.8 中的函数下滑段是比 2.4 时间长的,水平段同样比 2.4 长。原因分析:图 2.8 中加入了源级电阻并且宽长比减小,作为以电阻为负载的共源级,当其他参数为常数的时候,通过减小 W/L 都可以提高 Av 的幅值。较大的器件尺寸会导致较大的器件电容,较高的 Vrd 会限制最大电压摆幅。2.当电阻值改为 1k 时,源极输出电压跟随输入的速度减慢,体现了跟随能力的降低。原因分析:当其他参数不变的时候,源极电阻的增大时会使输出节点的时间常数更大。3.N1 节点处的电压随着 vvdd 的增加不断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开始阶段比较缓慢,后期增加迅速,这是因为后期的时候,vvdd 的电压基本上等于

10、节点处的电压,而初期阶段还受到其他参数的影响,从而使节点处的电压与 vvdd 成正比,但是后来由于 MOS 管的影响成二次幂形式。实验三 差动放大器性能仿真一、实验目的1、复习基本差动对的电路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2、学会使用tanner软件对差动放大器的基本性能进行仿真。二、实验内容及相应结果(1)画电路图。图中的电阻阻值均为5K欧。Mos管的宽长比采用默认值。恒流源为source_i_dc,名字改为Iss,电流值为500uA。(2)加入输入电压源,输入电压源为正弦电压源(即source_v_sine),in1输入端电压源名字改为vin1,in2输入端电压源名字改为vin2,两者振幅(amp

11、)为默认值0.5,频率改为100,vin1的相位为0,vin2的相位(phase)改为180,其他所有参数均为0。vin1和vin2的下端共同连接一个直流电压源(即source_v_dc),名称改为vdc,电压值为1.5V。电源电压仍为3V。画完的电路图如下:(3)生成spice文件,并且加入include命令、瞬态扫描命令(扫描时间为0.1秒,步长为0.001)、输出差动输入in1和in2及差动输出out1和out2,最终输出网表如下:(4)仿真,结果如下:此图为差动放大器的差动输入电压曲线和相应的输出电压曲线,幅度小的为输入,幅度大的为输出。将各个曲线展开得到下图,这样可以更清楚地比较输入

12、和输出曲线。图中,第一条和第三条曲线为输入差动信号,第二条和第四条曲线为输出差动信号。(5)将网表文件中的vdc电压值改为0.5V,将vin1和vin2的振幅改为1.5V,然后再进行仿真,得到的结果如下:从此图可看出:输出电压产生了失真。(6)输入输出特性分析。将vdc的电压值改为0.5V,vin1和vin2的频率值由100改为0,然后对vin1进行直流电源线性扫描(扫描范围从-3V到3V,步长为0.02),输出电压为v(out1,out2)(即输出中选Voltage,节点为out1,参考点为out2),网表文件如下:仿真后的结果如下:三、思考题实验四 两级运放性能仿真一、实验目的1、复习CM

13、OS运算放大器的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2、学习两级运放的性能仿真方法。二、实验内容(1)画电路图。(2)加入电源电压,并修改电路参数。电源电压为5V,in1和in2对地电压为直流电压1.5V和正弦波电压0.01V,并且两个正弦波电压相位相差180。电容为相位补偿电容,值为5pF。画完的电路图如下:(3)输出第一级放大器和第二级放大器的输出波形。输出网表,加入include命令,“.tran/op 1m 40m method=bdf”命令和“.print tran v(N3) v(out)”(N3节点是指M2管的漏极节点即第一级放大器的输出)命令,完整的spice文件如下:(4)仿真结果如下:三、

14、思考题实验五 放大器频率特性仿真一、实验目的1、复习CMOS单级放大器和差动放大器的频率特性。2、学习单级放大器和差动放大器的性能仿真方法。二、实验内容及相应结果2.1 电阻负载共源级的频率特性(1)画电路图,其中电源电压为5V,电阻值为5000 欧,输入电压为直流电压2.0V 和交流电压(即source_v_ac器件,振幅( mag)为0.1V,vdc为0.5V),MOS管的栅宽/ 长为100/10u 。画完的电路图如下:(2)输出网表文件,然后加入include命令,交流频率扫描“.ac dec 5 10meg 10G”(dec 表示以10为底的对数频率扫描,5表示每个频率的十进数间包括5

15、个点,10meg 10G表示扫描频率从10MHz到10GHz ),输出命令“.print ac vm(out)”(vm表示输出电压的幅度),完整网表:(3)仿真结果如下:图中,横轴为输入电压频率,纵轴为输出电压幅度,显示了电阻负载共源放大器的频率特性。信号频率不宜太低。2.2 源跟随器的频率特性(1)画电路图,其中电源电压为3V,电阻值为5000 欧,输入电压为直流电压1.0V 和交流电压(即source_v_ac器件,振幅( mag)为0.1V,vdc为0.5V),MOS管的栅宽/ 长为100/10u 。画完的电路图如下:(2)输出网表文件,然后加入include命令,交流频率扫描“.ac

16、dec 5 10meg 10G”,输出命令“.print ac vm(out)”,完整网表如下:(3)仿真结果如下:(4)也可以以分贝的形式输出,只需将输出语句改为“.print acvdb(out)”即可。仿真结果:2.3 共源共栅放大器的频率特性(1)画电路图,其中电源电压为3V,电阻值为5000 欧,输入电压为直流电压1.0V 和交流电压(即source_v_ac器件,振幅( mag)为0.1V,vdc为0.5V),两个MOS管的栅宽/ 长为100/10u,共栅管的栅压为2.5V。画完的电路图如下:(2)输出网表文件,然后加入include命令,交流频率扫描“.ac dec 5 10meg 10G”,输出命令“.print ac vdb(out)”,完整网表如下:(3)仿真结果如下:2.4 基本差动对的频率特性(1)画电路图,其中电源电压为3V,输入电压为直流电压 1.5V和交流电压(即source_v_ac器件,振幅(mag)为0.1V,vdc 为0.5V,相位为180),尾电流为500uA。(2)输出网表文件,然后加入include命令,交流频率扫描“.ac dec 5 10meg 10G”,输出命令“.print ac vdb(out)”,完整网表如下:(3)仿真结果如下:三、思考题1. 将图5.2中的MOS管宽度改为 10u,再进行仿真,给出仿真结果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