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现代文阅读(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作品).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724357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阅读(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作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现代文阅读(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作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现代文阅读(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作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现代文阅读(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作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现代文阅读(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作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页,共 57 页现代文阅读(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作品) 年级_ 班级_ 学号_ 姓名_ 分数_总分 一一、 阅读鉴赏题(共 37 题,题分合计 666 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盲点孕商机市场“盲点“使消费者经常陷入困境。在一些大商场、大超市,各类商品不可谓不多,各种服务行业也日趋“五花八门“,但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位消费者都有为找一种特殊服务或一件急需商品“问破嘴皮儿“、“跑断腿儿“却仍寻觅不到,只能干着急的时候。同时,这些“盲点“其实也正是市场的亮点。现在不少城市人在闲暇时,都有回归山野、贴近自然的愿望,而山野旅游专用的露宿睡袋、简易帐篷、远足背带等装备却难觅踪影,偶尔

2、有商家出售,其价格也足以令大多数人却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对健康的重视,消费者呼唤营养全面的快捷食品,而目前这方面的食品品种却十分单调。加速变化的时代“催生“了房屋装修设计、监理,旅游探险,方便食品等新需求,无奈此类需求因相关产业发展滞缓,形成产业“盲点“而无法得到满足。 如今的厂商都为寻找新的商机而挖空心思,不想却在身后留下了一批“盲点“产业。有关专家认为,这些“盲点“产业中,一部分是由于新需求尚未引起广泛关注造成的,此类“盲点“产业一旦被认知,产业开发应该是不成得分 阅卷人第 2 页,共 57 页问题的。另有一部分,像老年产业则是长期被忽视的。厂商门普遍认为市场“长期漠视“的都是生产销售

3、利润较小的产业,他们不愿倾力经营,比如,老年服装的利润比时装要小的多。但专家认为,如今我国商业正在向“薄利时代“过渡,“不以利小而不为“应该成为有眼光的厂商的经营理念。新需求呼唤新产业的快速跟进,长期被忽视的产业更需要工商界重新认识,这些产业“盲点“和“空白“若能及早被发现、填补,消费者就会痛快地“掏腰包“,厂商也可以如愿赢得大市场。(1)对标题中“盲点孕商机“一语,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盲点本指眼球后部视网膜上引不起视觉的一点,在这里比喻对商品不能辨别或分辨不清;“孕商机“既孕育着市场信息。B“盲点“指什么东西看不见,比喻市场一片空白;“孕商机“比喻孕育着卖方市场。C“盲点“本指眼球后部视网

4、膜上引不起视觉的一点,在这里比喻商品的短缺及市场的空白点,“孕商机“即指孕育着卖方市场。D“盲点“指什么商品也没有;“孕商机“比喻孕育着市场信息。(2)下列对文章第一、二两个自然段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对自身健康的重视,消费者呼唤营养全面的快捷食品,但目 前这方面的食品都奇缺,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的需要。B在一些大商场大超市,各类商品琳琅满目,但某些小商品,例如扣子就很难买到;各种服务行业日趋五花八门,但某些特殊服务,比如帮助残疾人做什么事,就很少有。C市场“盲点“经常使消费者陷入困窘,那是因为有时即使跑断腿儿,磨破嘴儿,也 找不到一种特殊服务或一件急需商品。D消费者的需求即

5、提供了商机,比如,现在不少城市人节假日向往回归山野,贴近自然,因而山野旅游露宿睡袋、简易帐篷等消费品便应运而生,可惜,价格不菲,影响了销量。(3)对市场“盲点“就是“亮点“一说应如何解释?下列分析恰当的一项是A商品市场和服务市场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些地方也正是使新的商家发光的地方。所谓亮点就是发光处。B第三产业的商品和服务,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就是促进新的商家发光处。亮点就是发光之处。C商品市场和服务市场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些地方也正是使商家显示能力的地方。亮点也就是商家显示能力之处。D第三产业的商品和服务,还不尽如人意,这就是商家显示了自己能力的地方。亮点即显示能力之处。(4)下

6、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A尽管今天的厂商都为寻找新的商机而挖空心思,然而市场却出现了许多“盲点“,即市场的空白点。这些“盲第 3 页,共 57 页点“,大都是销售利润和服务收费较小的产业。B形成市场“盲点“的原因,其一是由于消费者新的需求尚未引起广泛的关注,其二是某些产业像老年产业长期被厂家和市场漠视。C新需求呼唤新产业的快速跟进,只要厂家和商家转变观念,对市场“盲点“重新认识,就能把“盲点“变成“亮点“,培育出市场的新商机。D专家认为,市场“盲点“孕育商机;消费者也感到,我国商业正在向“薄利多销“的时代过渡;商家厂家也认识到了“不以利小而不为“的道理。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光啊

7、,你慢些走印象中光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让人抓不住踪迹,总希望能给光踩一脚刹车,看清它的模样,说一句:“累了吗?歇歇吧。“而现在,科学家真的能勒住光的缰绳。别再以为光是“神行太保“,它也可能像蜗牛一样蜿蜒蠕行。革命性的实验发生在1999年以后。科学家首先使光速减慢,几乎达到与城市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一样的速度(时速60公里) 。随后,又接近于人散步时的速度(时速1.6公里) 。2001年,他们甚至让光直接停了下来。这听起来似乎是不可能,但它的确是真实的。科学家早就知道,光的传播速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同的介质中有着不同的速度。光的最快速度只有在真空和物质稀薄的空间才能达到,例如在空气中;光在

8、进入水或玻璃等介质后,由于折射传输速度会变慢,但在普通的光学材料里光速一般只会减慢到原来的几分之一,还是太快了。科学家采用的新“介质“由施加激光后超低温原子云构成。研究人员首先将大量钠原子组成的原子云冷却至接受绝对零度(273.15) ,形成所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状态(这种物质凝聚态的存在是1924年爱因斯坦和印度物理学家玻色预见到的。根据他们的理论,当一批原子被置于极低温度的高度真空之下时,它们之间的相对距离减至最短,原子就失去单个粒子的身份,则表现得像一个单一的“超级原子“) ,在这种状态下原子的速度几乎等于零,结果钠原子就被迫互相重叠,形成一种“凝聚物“。这种“冷凝物“一般会吸收照

9、射它的光线,但科学家使用一种特殊激光束对其进行处理,当光通过时它表现为透明介质,使光可以通过,然后经过调整可以使光速降为零。科学家们将一束黄色激光通过该“冷凝物“后,成功地观测到了黄色激光光速大幅度降低的现象。穿过“冷凝物“后出来的激光肉眼无法看到,但是仪器显示它的颜色与进入时的激光颜色相同。慢化光速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应用上均是意义非凡,而对计算机领域更是如此。使光子停止,操纵光子以便把信息输入光子,然后根据需要再将光子发往某地以及某时再发。人们从这种可能性上看到了新一代计算机的曙光,可以预见它比目前计算机的功能要强大几千倍,这就是所谓的量子计算机。此外,利用它可开发将不可见的红外线转换

10、为肉眼可识别的可见光的技术、减少通信系统中的噪音以及研制性能更好的视频显示第 4 页,共 57 页和夜视装置等。 (百科知识20027)(1)对“革命性“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科学家能够通过实验使光速变慢。B科学家认识到光在不同的介质中有着不同的速度。C科学家慢化光速的成功实验在理论上和实际应用上意义非凡D科学家找到新介质,通过实验使光速慢化实现突破性进展。(2)不能说明“科学家真的能勒住光的缰绳“这句话的一项是A科学实验可以使光在进入水和玻璃等介质后会变慢速度。B科学家通过实验成功地观测到了黄色激光光速大幅度降低的现象。C科学家发现用施加激光后的超低温原子云实验可以大幅度减慢光速。D科学家能够让

11、光直接停了下来。(3)不能作为文中慢化光速实验的条件的一项是A把大量钠原子组成的原子云冷却至接近绝对零度,形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状态。B钠原子速度几乎为零,形成一种“凝聚物“。C“冷凝物“吸收照射它的光线。D用特殊光束对“冷凝物“进行处理,使光可以通过。(4)根据文章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科学家通过实验,已经掌握了调整光速快慢的方式。B科学家选用钠原子进行实验是因为钠原子能吸收光线,并且能在特殊激光束处理下表现为透明介质。C实现光速大幅度降低的关键是找到合适的实验“介质“和用激光束对“冷凝物“的处理及其他调整技术。D慢化光速对计算机领域意义更大,它已可以使人们操纵光子并把信息

12、输入光子,根据需要向某地发送以及某时再发。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美国时代生活公司1990年出版的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显示,史学家不可能只是超然物外的旁观者。就拿鸦片战争来说,作者谈到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难以展开时写道:“在马戛尔尼大使扩大英国与中国贸易行动失败的情况下,该公司只好自己想办法来维持贸易平衡。但东印度公司能用什么商品来打开中国市场呢?答案就是鸦片。“看来其中的因果关系是很明显的:因为英方一系列要求(增加通商口岸、减低税率、设立租界等)未获应允,东印度公司才不得已求助于鸦片。其实,即使清政府当初一切照英方的安排行事,不法鸦片贸易仍无法避免。每一次鸦片战争后,英方的要第 5 页

13、,共 57 页求悉获满足,鸦片交易还是不能禁绝,这是最能说明问题的例证。而且, 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并不讳言:清政府早在1729年就颁布了禁烟诏令,嘉庆皇帝一即位(1796年)就下令再次禁烟,但在“十八世纪末“,每年仍有大约一千二百箱的鸦片运销中国,其中大部分来自孟加拉,东印度公司垄断了那里的鸦片生产。“十八世纪末“这一表述方式比较模糊。实际上,在马戛尔尼出使中国(1793年)之前,鸦片走私已很猖獗。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初,东印度公司因经营不善而同,岌岌可危。黑斯廷斯在1774年担任英属印度总督之后就采取了以邻为壑的政策:如果听任印度农民吸食当地盛产的鸦片,财政上当然不无小补,但东印度公司的得益最终

14、将受到损害,即失去健壮的劳动力;在他的坚持下,东印度公司垄断的鸦片销往中国,于是偷运“福寿膏“逐渐成为英东印度的支柱产业。尽管这位黑斯廷斯在1785年遭受弹劾,但他的鸦片走私政策却留给了东印度公司滚滚不断的财源,直到二十世纪仍有英国史学家对黑斯廷斯当年的“远见“大加赞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到了十九世纪初,英国在印度的统治是靠中国的银两来维持的。伯克在弹劾黑斯廷斯时称东印度公司是“有史以来最堕落的公共机构“,其成员系“人类的垃圾、渣滓“。当时鸦片问题尚未浮现在公众的视野之内,伯克即使有所听闻大概也不会就此问罪。至于马戛尔尼,使华前曾任东印度公司要职,他不知道清廷明令禁止鸦片贸易一直在进行吗?(1

15、)下面不属于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观点的一项是A清朝政府禁烟的诏令并没有收到实际效果。B历史学家不可能只是历史的旁观者。C鸦片贸易应该由清政府负主要责任。D东印度公司向中国偷运鸦片是不得已的选择。 (2)下面关于黑斯廷斯的叙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黑斯廷斯采取的鸦片贸易政策是具有历史远见的。B黑斯廷斯以邻为壑的政策是指:让东印度公司把鸦片销售给印度农民。C黑斯廷斯因为推行以邻为壑的政策,而遭受弹劾。D最晚从黑斯廷斯担任英国印度总督时起,鸦片就已经销往中国。 (3)下面关于“东印度公司“的叙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当初如果在印度本地大量销售鸦片,最终将使东印度公司获得更大的得益。B东印度公司被看作“最

16、堕落的公共机构“的主要原因是向中国偷运鸦片。C在孟加拉的鸦片生产和向中国销售鸦片两方面,东印度公司都占有垄断地位。D十八世纪七十年代,东印度公司因把鸦片大量销售给印度农民而一度岌岌可危。(4)下面对本文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马戛尔尼使华时对鸦片贸易的存在并不知情。第 6 页,共 57 页B 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是在为英国方面推卸责任。C本文反驳了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的观点。D本文证明,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即使历史学家也会有偏见。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人类总是依据自身的利益评价外部事物,将之分成优劣好坏,而大自然则另有一套行为规范与准则。现在人们闻之色变的沙尘暴,即由于强烈的风将大量沙

17、尘卷起,造成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其实古已有之。它本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的一项工程,并且在全球生态平衡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地质史上,风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凡搬不动的粗大砾石,留在原地形成砾石戈壁滩;颗粒适中的粗沙和细沙被吹移到附近就聚集成沙漠;颗粒微小的粉沙细土和微尘,则被强上升气流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我国黄土高原的黄土层就是沙尘经数百万年堆积而成的,华夏文明就是在这块沙尘累积的黄土地上诞生和发展起来的。澳大利亚的沙尘乘着南半球的西风掠过塔斯曼海,使新西兰火山岛上的土壤更为肥沃,因而被称作“澳大利亚出口的珍贵产品“。从非洲内陆吹向地中海的强

18、风帮助古罗马人使用帆船从埃及运回小麦,但也将撒哈拉大沙漠的沙尘带到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沙尘暴固然使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增加,然而由于沙尘含有碱性,又可中和大气中酸性物质,减缓酸雨的发生。风是地球上空的传送带,它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沙尘和水汽相遇,便能结合为云,最终化作降水。可见,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在全球的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然而,近百年来,沙尘暴却已成为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一大灾害。构成我国沙尘暴的物质材料,多来自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区。在人为活动的干预下,特别是由于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

19、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结果造成生态巨变:原来有沙漠的地方沙漠扩大了;没有沙漠的地方沙漠产生了;内陆河流程缩短,水量减少,沼泽地消失;河流两岸的绿色走廊枯萎死亡。这样,来自大西北的沙尘暴,一路上还源源获得裸地上新的沙尘源的补充,而且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草原上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总之,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远远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一连串的灾害也就由此产生。哥德说过:“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错误永远是人犯下的。“这或许能给我们某种启示。(1)下列对沙尘暴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A沙尘暴是由于风将大量沙尘卷起,使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现象。B沙尘暴是雕塑

20、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保持全球生态平衡的一项工程。C从地质史上看,沙尘暴是风力对草原带有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的结果。D沙尘暴是那些颗粒适中的粗砂和细砂被大风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形成的。第 7 页,共 57 页(2)下列对“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沙尘这种天气现象古已有之,它在全球生态平衡中起着一定的作用。B沙尘逐渐积聚形成沙尘暴,在全球范围内起了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C沙尘含有碱性,能使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得到平衡,从而减缓酸雨的发生。D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而且在全球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3)下列对沙尘暴灾害加剧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

21、项是A强上升气流把颗粒微小的粉沙细土和微尘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B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造成生态巨变。C沙尘暴中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D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远远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沙尘暴曾给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因而必将被人类所利用。B风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这将会使海平面逐渐升高。C既然是人为因素加剧了沙尘暴的危害,人类也就完全有能力减少这种灾害的发生。D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因此人类应当顺应大自然,而不要企图

22、去改变大自然。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亚马孙丛林中的雄性蓝蝶带有彩虹般的蓝色光辉,半公里外就能看到。其光辉如此强烈,有的竟能反射70%的蓝色光线,远远超过蓝色涂料的反射率,蓝蝶耀眼的光辉,原是一种警号,使别的雄性蓝蝶在远处就能知所趋避。蓝光越强,示警作用越显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亿万年的自然选择,使亚马孙蓝蝶翅膀有了如此奇妙的性能。这种性能,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被人发现。但其奥秘直到最近才被揭开。原来蓝蝶翅膀上覆盖着许多微小鳞片(就是触摸蝴蝶翅膀时会沾手的粉) ,其表面有许多平行的脊状突起物。观察脊截面,会发现其中包含着许多平行排列的羽状物。“羽毛“的主干两边生出若干分支,分支的长度沿主干

23、从根到梢逐渐变短,其结构类似于人造的多层介质反射镜。人造多层介质反射镜的反射光有很强的方向性;对接近垂直入射的单色光线反射率极高,但对斜入射光线的反射率很低。令科学家们大吃一惊的是:蓝蝶翅膀的反光却是广角的,可以在很大范围内看到。这种奇妙性能缘于那此羽状物的分支并非完全位于同一平面内,而各具略为不同的倾斜角,使反光的视角大为增加。蓝蝶的翅膀还具有颜色选择性。其羽状物的尺寸恰好能增强蓝光的反射、而且其分支越多,反光就越强,一种仅有6到8个分支的蓝蝶翅膀,仍比蓝色涂料的反光率高出一倍以上。蓝蝶的反射光颜色随不同的视角略有变化,从蓝色到紫色,一直延伸到人眼看不见但蓝蝶能看见的紫外线。目前人们正在研究

24、蓝蝶的反光机理,想仿造应用。比如改善公路上的路标,改善电脑的液晶显示器。军事部门感兴趣的是仿蓝蝶翅膀的反光结第 8 页,共 57 页构,将之用于可随环境变换色彩的新型迷彩伪装;服装公司则设想仿蓝蝶翅膀做出的具有特殊反光性能的衣料,将使时装展示台上更加异彩纷呈。最重要的应用当然是有价证券的防伪,因为再先进的复印机也无法印造出具有精细立体结构的蓝蝶翅膀来。纽约州立大学的一位昆虫学家说:“蓝蝶做到了工程师们试着做却未能成功的事。“的确,正在研究中的人造模仿物,在光学性能上仍无法与蓝蝶翅膀相比。(1)通观全文,准确说明蓝蝶翅膀独特的光学性能的一项是 ( )A反射70%以上的蓝光,远远超过蓝色涂料的反射

25、率。B光线反射率极高,反射光具有广角性和颜色选择性。C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对于垂直入射光的反射率极高。D反射光耀眼生辉,对半公里以外的雄蝶有示警作用。(2)对蓝蝶翅膀反光机理的解释,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羽状物的分支各具不同的倾斜角,所以增强了蓝光的反射。B翅膀结构是多层的、立体的,因此反光颜色随不同视角而变化。C羽状物的分支各具不同的倾斜角,所以反光是广角的。D翅膀结构是多层的、立体的,因此反光具有很强的方向性。(3)对有关蓝蝶的仿生研究,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蓝蝶仿生的各类应用研究中,还有防伪的研究最有成效。B翅膀上羽状物的构造和尺寸,是仿生学家们极感兴的课题。C新型的变幻的色彩

26、的迷彩服,可能将与蓝蝶翅膀的反光结构有关。D对蓝蝶翅膀反光原理的应用研究,目前还没有取得突破性的成果。(4)根据文章,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 )A从飞越亚马孙丛林的小飞机上,有可能看到蓝蝶发出的蓝色闪光。B人造的多层介质反射镜,其反射光不够强烈,是因角度所限。C亚马孙丛林中蓝蝶的翅膀,可能成为制造假钞罪犯的“克星“。D有关蝴蝶的传说,可能因蓝蝶反光的奥秘被揭开而更添浪漫色彩。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人类正面临着全球变暖的挑战。联合国的一份报告向我们描述了气候变化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森林消失和沙漠扩大,将使非洲成为受影响最广的地区;热带流行的疟疾和寄生虫病将向北蔓延,使欧洲流行病,地中海

27、地区由于严重缺水会半沙漠化,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荡然无存;在英国,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东部的某些地方可能变得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另外,一些河流水量将大大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第 9 页,共 57 页破坏;昔日绕道非洲而行的台风将频频袭击日本,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城市淹没,山体滑坡,交通中断。而最为严重的影响,将是地球上数以百万计的人由于海岸线受侵蚀,海岸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最新一项研究表明,到本世纪末,地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3。这一预测是以近年来地球气温升高的现象和温室效应为依据的。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

28、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它可以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使大气层保持一定的热能。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的含量直接影响着地表气温,当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时,地表气温就相应升高。科学家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地球环境的演化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大气层的保温作用,全球气温将为40,而现在全球平均气温为16。科学家们预言,人类如不是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到203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将比1850年工业革命时增加一倍。导致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量越来越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加

29、。同时,雷击、虫害、砍伐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和森林破坏也使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绿色植物遭到破坏。所以,要控制全球变暖,必须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植树造林。有科学家指出只有以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我们必须树立全球共同性的大气环境观念,为自身生存和发展,爱护头顶这片蓝天。(1)下列对“温室效应“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指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能够接受阳光的一定密闭空间中所产生的一种保温效应。B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剧增加以后,又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从而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C指在接受阳光

30、的密闭空间中能够影响地表气温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合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D指大气层中主要的温室气体,通过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在特定密闭空间中产生的保温效应。(2)根据原文,全球气温变暖带来的影响最严重的一项是A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导致不少地区沙漠扩大,疾病流行。B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一些地区会因为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C数以百万计的人因海岸线受侵蚀、海岸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D台 风 频 频 袭 击 , 致 使 短 时 间 内 大 量 降 水 , 洪 水 泛 滥 , 城 市 淹 没 , 山 体 滑 坡 , 交 通 中 断 。(3)下列对

31、“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 自 身 活 动 所 造 成 的 灾 害“这 句 话 的 理 解 , 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界各国迟迟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不改变能源结构和大力植树造林,以致大气层的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B1850年,工业革命以来,大量开采和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结果,大大增加了大气层中温室第 10 页,共 57 页气体的含量。C由于人类无限制的破坏,地球上大片森林和草地急剧消失,沙漠进一步扩大,使得地表气温也随之不断升高。D因雷击和虫害而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导致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植被日益减少,而人类对此却束手无策。(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洲是受

32、全球变暖影响最广的地区,人类如果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那么非洲因此而受益的面积也将最广。B一旦人类能够控制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加剧,那么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能继续,台风将远离日本。C为避免增加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一些科学家主张用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可见使用核燃料不会产生二氧化碳。D假如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持续降低,全球气温就有可能持续降低,人类也许将面临另一场全球变冷的挑战。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桥的运动桥是种固定建筑物,一经造成,便屹立大地,可以千载不移,把它当作地面标志,应当是再准确不过的。史记苏秦列传里有段故事:“尾生(人名)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

33、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他们所以约定在桥下相会,就因为桥是不会动的,但是,这里所谓不动,是指大动而言,至于小动、微动,它却和万物一样,是持续不断、分秒不停的。车在桥上过,它的重量就使桥身变形,从平直的桥身变为弯曲的桥身,就同人坐在板凳上,把板凳坐弯一样。板凳的腿,因为板的压迫,也要变形,如果这腿是有弹簧的,就可看出,这腿是被压短了。桥身的两头是桥墩,桥上不断行车,桥墩就像板凳腿一样,也要被压短而变形。把板凳放在泥土上,坐上人,板凳腿就把人的重量传到泥土中,使泥土发生变形。桥墩也同样使下面的基础变形。桥身的变形表示桥上的重量传递给桥墩了,桥墩的变形表示桥身上的重量传递给基础上,基础的变形表示

34、桥墩上的重量传递给桥下的土地了。通过桥身、桥墩和基础的变形,桥上的一切重量就都逐层传递,最后到达桥下的土地中,桥上的重量终为地下的抵抗所平衡。物体所以能变形,是由于内部分子的位置有变动,也就是由于分子的运动。车在桥上高速行驶时,使桥梁整体发生震动。此外,桥还受气候变化的侵袭。在狂风暴雨中,桥是要摆动或扭动的;就是在冷暖不均、温度有升降时,桥也要伸缩,形成蠕动。桥墩在水中,经常受水流的压迫和风浪的打击,就有摇动、转动和滑动的倾向而在地基中发生移动。此外,遇到地震,全桥还会受到水平方向和由下而上的推动。所有以上种种的第 11 页,共 57 页动而引起的桥的变形,加上桥上重量和桥本身重量所引起的变形

35、,构成全桥各部的总变形。任何一点的变形,就是那里的分子运动的综合表现。是固定建筑物,所谓固定就是不在空间有走动,不像车船行走。但是,天地间没有完全固定的东西,桥 的平衡只能是瞬间现象,它仍是桥的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桥的运动是桥的存在形式。(1)根据文意,对“桥是不会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桥不会移动,处于完全静止的状态B桥在有重车疾驰、巨浪冲击时是岿然不动的C桥上无车无人,只有本身重量时,它不发生变形D桥小动、微动不止,但人们察觉不出桥在空间的变化(2)文中用“人坐板凳“的比喻,要说明的一项是A桥是一定承载量的,超过承载量就要引起变形B建筑桥梁要保证质量,所用材料要符合科学的弹性系数C车在桥上

36、驶过时,桥上的一切重量逐层传递到桥下土地中D桥像板凳,桥墩像板凳腿,所以桥能承重(3)下列对桥的运动的描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车在桥上高速行驶时,桥墩就有摇动、转动和移动B桥受气候变化的侵袭,在狂风暴雨中会发生摆动和扭动C受水流压迫和风浪打击,桥墩在地基中发生移动D在冷暖不均、温度升降时,桥会伸缩,发生蠕动(4)下列对本文中心的归纳,正确的一项是A桥在重力作用和各种外力的影响下会发生变形B桥 无时无刻不在运动,桥的运动就是桥的存在形式C桥的平衡是桥的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瞬间现象D桥任何一点的变形,就是那里的分子运动的综合表现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任何一种动物,体形小,便怕我们;体形

37、大,则对我们构成威胁。只有一个令人不解的例外-海豚。“野生“海豚不怕人类也不对其构成威胁。相反,如果有人落水了,在附近游弋的海豚还能把他救起来。它们为何喜欢我们?也许正是因为海豚对人类的这种态度,使我们施予它们从未给过任何其他动物的东西-部分地把自己的道德规范惠及于它们:禁止猎杀海豚。令人注意的是,当通过此类国际公约时,不需要特别地去说服谁。这对所第 12 页,共 57 页有的人来说很自然。如果有人对您说捕杀了一条鲨鱼,你的反应会很平静。可如果您听说有海豚被捕杀了呢?那可就不一样了!用鲨鱼翅烧汤自然是珍馐美味,可哪个正常人会同意吃海豚?人类喜欢海豚。这表现在许多小事上,比方说,世界上所有与海豚

38、常在一起的人不叫驯兽员,而被称为训练员。第一,这是出于尊重并把海豚同其他动物区别开来。第二嘛,驯兽-一种糖果加鞭子的驯化方法,以肯定和否定的方式对动物进行强化训练,即奖赏和惩罚。而海豚是惟一一种不能被惩罚的动物,只用正面肯定的强化方式-训练。对海豚来说,最大的惩罚是训练员突然转身离去,因为海豚喜欢嬉戏和学习。当海豚突然领会到训练员让它做什么,它会欣喜异常,跳跃、欢笑。然后,当训练员离开或在某个角落里观察它时,海豚无需任何命令,全凭自己的意愿,一次次练习刚刚学会的动作,以便第二天施展出来使人们娱悦。海豚是惟一一种乐与人在一处而不争自由身的动物。任何一种动物,哪怕是最驯服的,也会伺机逃脱樊笼,然后

39、死掉,因为它们荒疏了(或者根本不会)自己获取食物的技能。而训练有素的海豚,哪怕是习惯了多年海洋馆里坐享切好的鱼肉块,也不会在大海中饿死-它总是能轻而易举地捕到鱼:海中鱼很多,而能像海豚那样游的可没有。即便是偶尔获得自由,海豚最终还会回到人那里。在黑海就发生过这样的事。在卡扎奇的军用海豚馆里,暴风雨毁坏了多处铁围栏,撕破钢丝拉成的防鲨网。于是夜里海豚游到了大海里,而早上它们便全部回来了。海豚为什么会救那些溺水者?它们是从哪儿知道这个徒劳地蹬腿挣扎的家伙是呼吸空气的,因此需要紧急把他送到他生长的陆地上去?那是因为它们看到我们是透明的!救助的概念根植于它们的天性中,而且由于海豚不但具有视觉的,还有超

40、声波方式的接收系统,所以它们可以像超声波仪透视产妇那样来“透视“我们:这种生物同它们一样有肺器官,也就是说呼吸空气!比起鱼来,海豚同与自己内部构造相似的生物更“投脾气“。除了人类以外,与海豚“投脾气“的还有海豹。海豚也喜欢海豹,当然,程度不及喜欢人类。海豚属于顽皮的一族,它们喜欢捉弄不太聪明的海豹,像玩球一样逗弄海豹,而后者大为光火。-海豚与人(1)对第二自然段信息理解和推断不准确的一项是:A.禁止猎杀海豚的国际公约的制定,源于海豚对人类的友好态度。B.禁止猎杀海豚的国际公约的制定,源于人们将海豚纳入自己的道德规范。C.禁止猎杀海豚的国际公约被通过,是因为海豚的味道没有鲨鱼翅鲜美。D.禁止猎杀

41、海豚的国际公约出台后,人类又制定了针对其他动物的类似的国际公约。(2)“世界上所有与海豚常在一起的人不叫驯兽员,而被称为训练员“,不属于其理由的一项是:A.这是出于尊重并把海豚同其他动物区分开来。B.海豚是唯一一种不能被惩罚的动物,只能用下面肯定的强化训练。C.这是由于人类喜爱海豚。第 13 页,共 57 页D.这是因为海豚需要用奖赏和惩罚的方式进行训练。(3)下列不属于海豚救那些溺水者的原因的一项是:A.救助概念植根于它们的天性之中。B.因为人类同它们一样有肺器官,需要呼吸空气。C.因为它们具有透视产妇的超生波透视仪。D.海豚喜欢与它们内部构造相似的生物。(4)对文中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42、A.人类并非只有在听说海豚被捕钉时,才表现出极大的不平静。B.海豚自觉的训练源于它喜欢嬉戏和学习。C.卡扎奇耶的军用海豚馆里的海豚游回来的原因是它们荒蔬了自己获得食物的技巧。D.海豚喜欢人类的程度超过喜欢海豹。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炭疽自美国“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已发现了12例疑似炭疽病例,并声称可能与恐怖活动有密切关系,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切。炭疽是由炭疽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人们自认识这种疾病并与其斗争已经有l00多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经验。自1876年证明其病原以来,20世纪30年代成功地研制出兽用高效疫苗并已应用至今。40年代抗生素的应用,收到了良好的预

43、防和治疗效果。80年代国外许多学者采用分子生物学、基因重组技术,在炭疽致病机理、疫苗研制等方面得到了重大进展,并在实验诊断技术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改进。然而,目前阶段,炭疽对人类仍然构成威胁,在世界各地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频繁出现暴发流行。近年来,非洲每年有大批的牲畜死亡,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人类炭疽病例也不断发生。人类炭疽按流行病学可分为工业型和农业型两种。从流行病学来说_。首先是原发流行,指在畜间污染了炭疽芽孢的肉、皮革、兽毛再次感染人,是原发流行的继发扩散,人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动物而发病,主要是剥食病畜肉、吸入污染炭疽芽孢的气溶胶而感染。所以,人间发病多为继发感染,其传染源为患病的草食动

44、物。动物炭疽通常是食入了被污染的水、草后感染炭疽。人对炭普遍易感,以感染途径不同可分为皮肤型、肠型和肺型三种。皮肤型炭疽是通过皮肤损伤而感染的;肠型炭疽是通过胃肠粘膜损伤而致;肺型炭疽是通过吸入炭疽芽孢所致。三种类型的炭疽均有可能致死,但皮肤型常能自愈,全世界人炭疽病例中,皮肤型炭疽占9599。炭疽治疗原则主要是隔离患者,尽早治疗。人类炭疽以青霉素C为首选抗生素,同时对病人进行对症治疗。动物炭疽应在发病早期以静注青霉素钠盐为主,同时可使用动物的抗炭疽血清。第 14 页,共 57 页(1)对文中加点的“病原“原发“两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病原“指发病的根源,“原发“指病因。 B“病原“原发“都

45、指发病的根源。C“病原“指病因,“原发“指发病的根源。 D“病原“原发“都指病因。(2)根据文意,在第三自然段横线处应补上的一句话是 A工业型炭疽不是原发流行型,农业型才是原发流行型。B工业型炭疽是原发流行型,农业型不是原发流行型。C农业型炭疽是原发流行型,工业型不是原发流行型。D农业型炭疽不是原发流行型,工业型才是原发流行型。(3)下列对文中信息的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A皮肤损伤造成的炭疽病最为常见,且最易治愈。 B美国已发现12例炭疽病病例。C40年代就可以用青霉素完全预防并治愈炭疽病。 D人类炭疽是由动物炭疽引发的。(4)根据文意推断,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然引发的炭疽病主要造成的是

46、牲畜死亡等经济损失。B人类只要接触了炭疽杆菌就很容易患上炭疽病。C炭疽病并不神秘,但目前还没有治愈的把握。D全文的主旨是表现炭疽病的巨大威胁。1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石缝间的生命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是那不定的风把那无人采撷的种籽撒落到海角天涯。当它们不能再找到泥土,它们便把最后一线生的希望寄托在一线石缝里。尽管它们也能从阳光分离到温暖,从雨水里得到湿润,而唯有那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土壤却要自己去寻找。它们面对着的现实该是多么严峻。于是,大自然出现了惊人的奇迹,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顽强的生命。或者只就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子,因

47、为它们寻找不到足以使草叶变得肥厚的营养,它们的有的只是三两片长长的细瘦的薄叶,那细微的叶脉告知你生存该有多么艰难;更有的,它们就在一簇一簇瘦叶下又自己生长出根须,只为了少向母体吸吮一点乳汗,便自去寻找那不易被觉察到的石缝。这就是生命。如果这是一种本能,那么它正说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地不可扼制。或者是一团一团小小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蒲公英。它们的茎叶里涌动着苦味的乳白色的浆汗,它们的根须在春天被人们挖去作野菜。而石缝间的蒲公英,却远不似田野上的同宗生长得那样茁壮。它们因山风第 15 页,共 57 页的凶狂而不能长成高高的躯干,它们因山石的贫瘠而不能拥

48、有众多的叶片,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去光泽;只有它们的根竟似那柔韧而又强固的筋条,似那柔中有刚的藤蔓,深埋在石缝间狭隘的间隙里;它们已经不能再去为人们作佐餐的鲜嫩的野菜,却默默地为攀登山路的人准备了一个可靠的抓手。生命就是这样,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一切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搏。如果石缝间只有这些小花小草,也许还只能引起人们的哀怜;而最为令人赞叹的,就在那石岩的缝隙间,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雄伟苍劲,巍峨挺拔。它们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生命在它的面前显得苍白逊色。它们的躯干就是这样顽强的从石缝间生长出来,扭曲地,旋

49、转地,每一寸树衣上都结着伤疤。向上,向上,向上是多么地艰难。每生长一寸都要经过几度寒暑,几度春秋。然而它们终于长成了高树,伸展开了繁茂的枝干,团簇着永不凋落的针叶。它们耸立在悬崖断壁上,耸立在高山峻岭的峰巅,只有那盘结在石崖上的树根在无声地向你诉说,它们的生长是一次多么艰苦的拼搏。那粗如巨蟒,细如草蛇的树根,盘根错节,从一个石缝间扎进去,又从另一个石缝间钻出来,于是沿着无情的青石,它们延伸过去,像犀利的鹰爪抓住了它栖身的岩石。有时一株松柏,它的根须竟要爬满半壁山崖,似把累累的山石用一根粗粗的缆绳紧紧的缚住,由此,它们才能迎击狂风暴雨的侵袭,它们终于在不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为自己占有了一片天地。如果一切生命都不屑于去石缝间寻求立足的天地,那么,世界上就会有一大片一大片的地方成为永远的死寂,飞鸟无处栖身,一切借花草树木赖以生存的生命就要绝迹,那里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