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上海市光电信息技术研究生暑期学校招生简章.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2723325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光电信息技术研究生暑期学校招生简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上海市光电信息技术研究生暑期学校招生简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上海市光电信息技术研究生暑期学校招生简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上海市光电信息技术研究生暑期学校招生简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上海市光电信息技术研究生暑期学校招生简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上海市“光电信息技术”研究生暑期学校招生简章一、学员选拔方法本暑期学校招收在读硕士生和博士生。学员将经过本人签名、导师和单位领导签章的报名表邮寄或传真到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由指导委员会审核后正式发出通知书。二、学员待遇本暑期学校将招收正式学员和旁听学员。上海理工大学将为正式学员提供免费住宿、部分伙食补贴,以及免费教材、讲义等学习资料,并免收学杂费。旁听学员不安排住宿,但其他待遇和权益与正式学员一样。学习结束后,考核合格的正式学员和旁听学员均可获得上海市教委研究生暑期学校结业证书和学习成绩证明。三、 、招生规模本暑期学校将招收正式学员 40 人左右,旁听生 2040 人左右。四

2、、上课时间和地点时间:2009 年 7 月 5 日到 7 月 16 日地点: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部五、报名时间和方式本暑期学校即日起接受报名,截至期为 2007 年 6 月 19 日。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部将于 6 月 22 日在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部网站上 http:/ 公布录取名单,并发出正式录取通知书。学员一旦录取,必须按时到本暑期学校报到,认真学习、积极参加暑期学校的学术活动,遵守上海理工大学和本暑期学校的纪律和规律制度。请从 http:/ 下载报名表,填写后将包含本人签名、导师和单位领导签章的报名表邮寄或传真到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六、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联系人:朱鸿章 曹晶

3、电话:021-55271370传真:021-55274148E-mail: 地址: 上海市军工路 516 号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邮编:200093 附件一:上海市“光电信息技术”研究生暑期学校报名表姓 名 性 别 民 族出生年月 专 业研究方向 在读学位一寸免冠照单 位 导师姓名联系电话手 机Email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简 历主要论文及获奖情况 导师意见 导师签名 单位意见单位公章 请传真或邮寄至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联系人:朱鸿章 曹晶 电话:021-55271370传真:021-55274148E-mail: 地址: 上海市军工路 516 号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4、邮编:200093 附件二:2009 年“光电信息技术”研究生暑期学校课程安排课程名称 课时 任课教师 单位统计光学及其应用 10 陈家璧教授 上海理工光波基准的非线性研究和应用 10 侯文玫教授 上海理工可编程控制器及其网络与通信技术 10 沈昱明教授 上海理工理论课程SQL Server 数据原理 10 彭敦陆副教授 上海理工讲座名称 课时 教授 单位基于冷原子技术的纳米定标 2 李同保院士 同济大学强激光中的信息处理与测控技术 2 范滇元院士 上海光机所微纳尺度光学器件及其应用 2 庄松林院士 上海理工4 项国家发明和进步奖的获得之路 4 殷纯永教授 清华大学公路技术状况信息的光学高速无

5、损检测与处置 4 贺安之教授 南京理工先进制造技术与纳米标准 4 黄文浩教授 中国科大过程工业现场测量的分析 2 范铠教授 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工业检测技术与仪器 2 张仁杰教授 上海理工非制冷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封装技术 2 李毅教授 上海理工工业图像检测技术 2 穆平安教授 上海理工生物芯片及其检测技术 2 马军山教授 上海理工网络计算环境分析 2 陈庆奎教授 上海理工工业过程模型闭环频域辨识 2 王亚刚教授 上海理工超快器件中飞秒载流子的测量 2 朱亦鸣副教授 上海理工光电探测技术的发展及其推广应用 2 张学典副教授 上海理工专题讲座(具体课表见报道时安排)附件三:授课老师简介李同保男

6、,1942 年 10 月生,河南省温县人。1963 年毕业 于同济大学物理系,1994年 5 月当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 所在学部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现为同济大学教授。李同保院士是我国计量测试领域的著名专家,现任中国计量测试学 会副理事长,中国照明学会理事、光电子及系统 学会理事等 职。曾任中国 测试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院长等职。他长期从事光辐射测量技术与 标准研究,在六、七十年代,即研制了多项光度与辐射测量仪器,满足了当时我国国防与科研的急需,八十年代完成的 二次重大科研项目均获国家大奖。例如,他 负责研制 的“ 高照度标准”获 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光度荃性与光通室副 标准”项

7、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主持的“ 用硅光电二极管自检技术实现 400900um 光谱辐射绝对测量”项目获 1989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范滇元光电子与激光技术专家。江苏常熟人。 1962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1962 年至 1966 年先后在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和上海光机所攻读微波和激光专业研究生。现为上海光机所研究员、博士生 导师 ,国家 “863”计划激光技术领域专家组成员。1992 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范滇元长期从事大型激光装置的研制及应用。先后参加研制 1010W、1011W 和 1012W 高功率钕玻璃激光系统,为建立和 发展我国高功率激光技术领

8、域作出了贡献。其中规模最大的“激光 12 号实验 装置” ,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及首届陈嘉庚奖等。由于该装置的持续运行,使我国在惯性约束聚变、 X光激光和高压状态方程等前沿研究领域产生一批国际先进水平的应用成果。 “八五”期间,又负责更大规模的“神光号”计划。同时, 发 表了近百篇学术论文,并先后培养和和协助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 17 名。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5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松林 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1984 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85、1987 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 1989 年获第一届上海市科技精英提名奖,

9、 1990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1 年获优秀贡献回国人员荣誉证书,1995 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松林院士是国际光学工程学会和美国光学学会资深会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中国光学学会理事,现任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上海光学仪器研究所所长。庄松林院士长期从事应用光学、光学工程和光电子的研究,多次获部级科技进步奖及多项荣誉奖,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 140 余篇,著有光子传递函数一书。殷纯永男,1937 年 3 月生于辽宁省大连。1961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光学仪器专业( 六年制 )。1984-1985 年在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NPL)作访问学

10、者,1992-1993 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女皇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1998 年和 2000 年分别在台湾元智大学和台湾成功大学作访问教授,2005 年受英国皇家 Leverhulme 基金会资助在英国北方精密技术中心(CPT)作访问教授。现任/曾任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学 术委员会副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暨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SPIE 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员、航空计测技术编委,计量仪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校机电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研究兴趣是现代光学测量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创新。十余年来持续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和清华大学基础研究基金的资助和承担国家

11、科技攻关课题,1995 年在基础研究工作和对前人工作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仪器系统设计应该遵守“自适应原则”并以此为 指导,在姿态测量、 长距离准直、纳米测量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发表署名文章 150 多篇,其中 SCI 检索 30 余篇,EI 检 索 80 余篇,收入 中国科技文库2 篇。主编“光电精密仪器设计”、“现代干涉测量技 术” 、“质量工程导论” ,参编“信息光学基 础” 、“激光测 量学” , 入编“中国当代发 明家大词典” 和“Who s Who in the World”(14 Edition)。曾 9 次获得省部委奖励,5 次获得国家级奖励,包括国家发明二等奖 1 次(第二完成人)、

12、国家发明三等奖 2 次(均为第一完成人)、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 次(第三完成人)、国家图书奖 1 次(第二作者)。黄文浩男,博士生导师。1944 年生,1968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 仪器系;1978 年入中国科技大学精密仪器系。 1989.11991.8 在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凝聚态材料系 STM 实验 室访问学者; 1993.101994.1 东京大学生产科学研究所访问学者。 1995.51995.8 在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 STM 实验室访问学者。 1995、1996 年赴日本、西班牙短期合作研究, 现担任中日大学群合作 计划先进制造工程领域中方负责人(1992-2002)。兼任中国仪

13、器仪表学会精密机械分会副理事长、中国 计量测试学会高 级会员、安徽省 计量测试 学会理事长。近十年来主要从事 SPM 仪 器及微纳米技 术领域的研究工作。组建了中国科技大学 SPM 实验室,研制了 STM,AFM, SNOM 等仪器,并完成了“超光滑表面微观形貌测试与加工新方法”(19931994),“表面活性粘接与机理”(19961998)两项自然科学基金,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双光子激光三维微加工工艺及加工机理研究:50275140)重点项目(飞秒激光功能微部件加工技术研究:50335050),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和中国西班牙合作研究等项目。在国内外发表论文 100 余篇,获专利 4

14、 项。担任光学精密工程、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杂志编委。贺安之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正从事激光瞬态干涉与光学 CT 研究,并承担有关研究;承担和进行智能传感器与光电信息处理项目研究;目标三维形貌探测与智能检测技术研究。在激光与现代光学等研究中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及部省二等以上科技进步奖十二项;发表学术论文 200 多篇,其中 100 多篇被SCI、EI 收录;出版著作 4 部;获国家发明专利 6 项。在指导的博士中,一名 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中国光学学会理事,江苏省激光与光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江 苏省科协委员。范铠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热工检测技术研究

15、、自动 化测量和控制仪表的开发。近年主要研究方向是智能化现场仪表和现场总线。张仁杰男,1956 年 6 月出生,山东青岛人,汉族。上海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教授,测试与信息工程研究所所长。1972 年 11 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82 年上海机械学院精密仪器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89 年上海机械学院测试技术与仪器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93 年任上海机械学院精仪系副教授, 1998 年任上海理工大学仪表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技术专业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完成“汽车转 向轴花键螺纹 在线检测” 、“数字图象法内孔表面

16、质量自动检测” 、“汽车缸盖座圈位置自动检测”、“汽车凸轮轴淬火状态在线检测”、“ 球面电容测头覆层厚度自动检测” 等上海市与有关部委研究 课题 17 项。在国内外学 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60 余篇,被 SCI、EI 等检索系统收录 12 篇。获 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3 项,获发明专利 2 项。1993 年被评为“机械工业部优秀科技青年”,1995 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1995 年被评为“机械工业部青年科技专家”, 2000 年获政府特殊津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机械量测试分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精密工程分会理事;全国互换性与测试技术研究会常务理事。陈家璧陈家璧,男出生于 1946

17、年 9 月, 汉族,江苏南京人,1968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 1981,7- 1984,1 赴美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及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做访问研究。1968,7-1997,1 相继任长春第四光 仪厂技术员;华中科技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1997,1 至今任上海理工大学光电学院教授; 1992 年获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上海理工大学光电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激光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光学学会理事;光学全息与信息处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 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员;教育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 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光电精密测量; 光学信息处理与光存储; 全息散斑

18、干涉计量;傅里叶光学与统计光学; 视光学及仪器。研究成果包括著作六种,科技论文一百余篇,科研 项目二十多项, 专利七项: 国家七五攻关项目非接触式磁盘表面粗糙度测量光仪,达到了纳米精度,为当年国际先进水平; 铁路隧道断面放样仪取得国家发明专利; 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现了裂纹尖端应变场和三维变形及流场的测量;用相干光及计算全息技术实现了数字图像处理及非线性算子的光学模拟;完成上海市科委光科技专项密集波分复用体全息解复用器、生物芯片激光共聚焦扫描仪研制。在国际上首次用傅里叶光学及统计光学建立了全息和散斑干涉成像过程的数理模型,解决了全息散斑干涉测量、剪切散斑干涉 测量、散射板干涉仪等一系列

19、测量方法和仪器的理论模型及参数设计问题;完成江苏省经委项目压印全息图生产线;完成上海市教委基金项目数字式摄影验光仪研制,正在参加进行国家重大基础科学研究(973)项目人工视网膜微光机电系统研究。长期从事信息光学、傅里叶光学、统计光学、高等光学的本科、硕士、博士课程教学。参编的激光计量学 获得国家图书提名奖。出版专著全息散斑计量学。出版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光学信息技术原理几应用;出版 21 世纪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教材激光原理及应用;出版研究生用教材统计光学基本概念和习题及傅里叶光学基本概念和习题。1995 年获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1998 年获邮电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侯文玫侯文玫, 女

20、 ,汉族, 1950 年 3 月生, 工学博士, 研究员。1982 年 2 月毕业于陕西机械学院精仪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84 年毕业于北京机械工业学院精仪系,获 工学硕士学位, 1987 年 毕业于机械委机械科学研究院,获工学博士学位。1987-1989 年任北京机械工业 学院教师, 1989-1990 年获得联邦德国洪堡研究基金,在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PTB)作为洪堡研究学者,1990-1993 年任瑞士联邦计量局长度处客籍研究员,1994-1997 年任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工业检测处客籍研究员,1998-2003 年任德国物理仪器公司(Physik Instrumente (PI

21、) GmbH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6 项,获的国家发明专利 4 项, 实用专利 1 项。沈昱明男,1960 年 12 月 3 日生,上海市人,教授, 硕士生导师;上海理工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科带头 人;上海理工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研究所副所长;上海理工大学“新媒体与出版印刷”学科群 专家委员会委员。1983 年,毕业于原上海机械学院 “传热传质与流体力学”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8 年毕业于原华东工业大学“自动化仪表与装置”专业, 获工学硕士学位。1992 年 10 月评为副研究员职称,2006 年 11 月评为 教授职称。曾获原机电部优秀科技青年,上海理工大学先进工作者等称号。曾承

22、担或参加国家 7.5 攻关项目;原机电部科技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首届青年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项目等国家纵向项目近 10 项。近三年来,承担企业委托项目(横向),以及政府招标项目 10 余项,累计项目 总经费达 250 余万元。其中:在计量学报等国内权威、核心或知名学 术刊物上共 发表论文 60 余篇。参与编写流体力学与热工理论基础(修订本,机械工 业出版社)一 书的全部流体力学习题部分。主要研究方向:流量测量技 术;PLC 与现代工业控制技 术;环境监测与远程监控技术;智能测控技术及系统。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 级会员;中国机械工 业学会自动化分会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计量测试学会流量专业委员会

23、委员;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委员。王亚刚2000 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1991 年至 1996 年在太原理工大学自动化系任教。2000 年至 2002 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作为博士后,从事先进过程控制方面的研究。2003 年至 2007 年在海外知名跨国公司霍尼韦尔技术研发中心从事新产品研发和技术管理工作。现为上海理工大学计算机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上海市自动化学会自动化应用委员会委员。已先后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 30 多篇,其中被 SCI 收录的国际期刊论文 5 篇,被 EI 收录的论文 16 篇,研究成果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博士论文基于频域辨识的 PI

24、D 控制器自整定的研究获 2003 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并获 2003 年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奖。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九五”攻关项目、新加坡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海外知名跨国公司霍尼韦尔公司全球研发项目、上海市科委重点攻关项目等。 主要研究方向:基于频域的过程模型辨识,PID 鲁棒自适应控制,先进预测控制,智能控制与优化控制,工业生产优化调度,企业综合自动化,无线传感器网络,企 业能源管理。彭敦陆男,1974 年生,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2006 年 6 月毕业于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获博士学位。曾参加 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863 及省部级纵向项目,主持上海市教委青年科研基金

25、、上海市优秀青年教 师后备人选基金等多项省部级基金项目。负责和参加 过多项计算机横向应用课题的研发。多次参加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并做论文报告,在各 类学术期刊及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十多篇,已有九篇文章被 SCI/EI/ISTP 收录。2004 年入选“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选 ”。 主要研究领域:Web 数据管理、 Web 服务技术、P2P 计算技术、GIS 技 术、 软件成熟度模型 (CMM)及基于 J2EE 的企 业信息系统解决方案等。张学典男,1974 年 2 月生,博士,硕士生导师2002 年 3 月到 2005 年 8 月,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 博士;2005

26、年 11 月到 2007 年 6 月,香港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博士后;2007 年 8 月至今,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教师。主要科研方向:光学仪器设计,光谱分析技术,自 动化控制技术与仪器,光 电子检测技术,光纤传感,图像处理,应用领域为环境保 护,食品安全,工 业控制和军工技术。在研科研项目:非接触式多种环境污染气体在线监测系统的研制;一次性人体内腔医疗可视化装置的研究;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的研究;激光点火器光学微透镜结构设计及光纤可靠性检测研究。朱亦鸣男, 1979 年 11 月生, Ph. D. 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电子工学系。主要从事超快电子,超快光学方面的研究。 1

27、998.09 - 2002.08: 上海交通大学 应用物理系 理学学士; 1999.09 - 2002.08: 上海交通大学 管理学院 金融学学士;2002.09 - 2004.04: 上海交通大学 应用物理系 光学工程 工学硕士;2004.10 - 2008.03: 日本 东京大学 电子工学系 电子工学 博士( Ph. D. )。2003.10 - 2004.09: 日本东京大学 先端研究中心 研究员;2007.10 - now : 日本东京大学 电子工学系 21 世纪 COE 特别研究员;2008.07 - now : 上海理工大学光电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应用全新的超快光学方法时域太赫兹波

28、谱法,测量传统电子设备无非探测的半导体内非平衡载流子的动态运动以及超小超快半导体器件的工作频率;为设计开发新型的超快电子器件 HEMT 打下基础。利用太赫兹波对物质进行研究;如通过太赫兹波和生物分子的作用,来鉴别区分不同类型的细胞等;通过太赫兹波和液晶材料、半导体材料的相互作用,来研究材料本身的一些物理特性。太赫兹波的激发,传输和探测的研究。附件四:上海理工大学简介上海理工大学坐落于上海市东北部、中环线和黄浦江之间,毗邻复兴岛和共青森林公园。校园绿树环抱,红墙晖映,拥有目前上海高校中规模最大的市级优秀历史建筑群,共有 20 栋优秀大学建筑和 15 栋优秀别墅建筑列入上海市历史保护建筑名单,为广

29、大师生提供了绝好的回眸历史、前瞻未来的人文景观。位于杨浦区的军工路校区,源于 1906 年创办的沪江大学;位于徐汇区的复兴路校区,源于 1907 年创办的德文医学堂。1996 年华东工业大学(原上海机械学院)与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上海理工大学。1999 年上海光学仪器研究所并入学校。 2003 年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划归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校现有专任教师 1201 人,其中教授、副教授 469 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6 人(含双聘),国家级中青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等国家级各类专家 20 余人。学校设有 15 个学院、 2 个教学部,30

30、 个研究所,12 个研究中心和 3 个研究院。在校本科生 15600 余人,在校研究生 3800 余人,其中博士生 270 多人。学校根据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进行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和改造 ,现有 56 个本科专业;有 3 个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 3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30 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含自设);11 个一级学科、59 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 11 个领域具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及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有“工业过程自动化”(与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共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光学仪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31、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和“现代出版印刷实验教学中心”两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基地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光学工程” 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 2 个;学校有“微创医疗器械”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现代光学系统”上海市重点实验室、“数字传播科学” 新闻出版总署重点实验室、“精密磨削技术”机械工业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重点学科 9 个、机械工业重点学科 7 个。学校以科研促教学和以科研服务社会,科研项目包括 “863”计划、“ 973 ”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重点项目及省部级科研攻关项目。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被上海市经委认定为“ 上海市创意产

32、业集聚区”,已经集聚了一批先进制造业为主的研发机构和企业,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搭建了平台。学校发扬中西合璧、海纳百川的办学传统,广泛参与国际间学术交流活动,与德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瑞士、俄罗斯、澳大利亚、爱尔兰和香港等国家及地区的 10 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美国纽约雪城大学、美国纽约城市大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德国汉堡应用科技大学、英国拉夫堡大学、英国谢斐尔德大学等建立了合作办学项目。学校坚持“立足上海,面向世界,育人为本,服务社会 ”的办学宗旨,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工程型、应用型、管理型高素质人才。今天的上海理工大学已成为了以工学为主,理

33、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协调发展的上海市属重点建设大学。展望新百年,上海理工大学将以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理工科大学为目标,使学校崛起于东海之滨,成为镶嵌于黄浦江畔的一颗璀璨明珠。上海理工大学光电学院简介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由原光学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1999 年 2 月经市政府批准由原仪器仪表学院和上海光学仪器研究所合并组建)和原计算机与电气工程学院(2007 年 5 月根据学校总体规划由原计算机工程学院、原电气工程学院以及计算中心合并组建)于 2008 年 10 月合并组建。学院现有各类全日制学生 3500 多人,其中本科学生近 3000 人,硕士研究生 500 多人,博士研究生 3

34、0 多人。学院现有教职工近 250 人,其中工程院院士 1 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 人,博士生导师 19 人,教授 30 多人、副教授 50 余人,专任教师近 200 人。同时学院还聘请了一批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形成了一支教风优良、精干高效、结构合理、适应教学与学科发展需要的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下设光电信息工程系、测试与信息工程系、控制科学与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系等 5 个系和上海市高等学校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光电信息实验中心。另外学院还设有国家光学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工业过程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与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共建)、上海

35、市现代光学系统重点实验室、光电仪器研发中心,学院还是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单位,全国光学和光子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挂靠单位,国家光学学会工程光学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光学仪器分会挂靠单位和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光学仪器分会挂靠单位。学院还设有光学仪器杂志编辑部,公开出版和发行光学仪器月刊。学院学科领域宽广,专业覆盖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等 7 个一级学科。目前拥有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该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和上海市重点学科,涵盖光电子技术、光电检测技术、光学仪器、光纤通信技术、生物医学

36、光学与视觉光学、印刷光学工程、微光机电系统 7 个方向;同时学院还有拥有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二级学科博士点和光学工程,控制科学与控制工程和仪器科学与技术 3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信号与信息处理等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1998 年以来还相继拓展了仪器仪表工程、光学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工程硕士培养领域,具有相应的工程硕士授予权;学院现有光电信息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通信工程、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 11 个本科专业。学院十分注重科研,成立至今已经获得重大科研成果奖 60 项,其中国家级奖 2 项,部、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近 60 项,近年来年均科研经费 1500万元以上,获得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 863 项目近 20 项,近三年获得国家 973 项目 2 项。学院重视本科教学质量,正在实行“因材施教”的分层次教学模式,全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学院努力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已与德国,美国,日本和爱尔兰等十几个国家的高校和企业建立各种合作关系,每年选送部分学生和教师到国外交流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