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留脊柱后部结构的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的研究 A study of the treating lumbar stenosis with laminectomy reserving spinal posterior structure,叶正旭 罗卓荆 吴子祥,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西京骨科医院,研究背景,腰椎管狭窄的定义,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 LSS)是指因原发或继发因素造成椎管结构异常,椎管腔内变窄,出现以间歇性跛行为主要特征的腰腿疼痛,“步行不到几十米,骑车可行几十里”,腰椎管狭窄的分类,脊椎滑脱症与骨溶解病所致狭窄,3,6,影像学表现,体征,症状
2、,诊断 (diagnosis ),腰椎管狭窄的诊断,双侧神经性跛行,间歇性大腿或小腿放射性疼痛,长时间站立、活动或腰过伸时症状加重,坐、卧或腰屈曲时减轻。,一般症状,体 征,膝踝反射改变多不对称 病理反射缺如 感觉障碍 直腿抬高试验阴性 压迫马尾及神经根时影响大、小便 严重者下肢不完全性瘫痪,腰椎管狭窄的治疗,腰椎管狭窄 的治疗,活动后腰及腿疼痛,影响工作、生活,经保守治疗不愈者 进行性跛行加重,或站立时间逐渐缩短者 神经机能出现明显缺损者,腰椎管狭窄手术指征:,减压是解除症状的主要手段 减压范围: 包括黄韧带、椎间盘、增生的关节突、侧隐窝 尽量保留有用的椎间盘 减压破坏后柱结构,故通常增加了
3、腰椎失稳的风险,常用手术方式为全椎板切除减压术,1983年Denis提出三柱分类,传统减压破坏了c柱的张力带作用,退变性失稳因素,后部张力结构 破坏,峡部仍保持完整,退变性腰椎失稳,小关节磨损关节突水平,前纵韧带松弛 椎间盘退变,腰椎退变性滑脱,保留脊柱后部结构的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的对照研究,临床研究,全椎板切除减压手术组 22例 保留后部结构的改良减压手术组 26例2003年5月2004年5月 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组,临床表现:均有间歇性跛行伴下肢放散痛病史下肢有皮区感觉减弱 36例皮区感觉消失 12例小便失禁 6例 影象学检查CT、MRI 影像显示:椎管狭窄节段在L3-S1范围
4、内,需减压的节段为23个x线片显示:无腰椎失稳的征象,入选标准:,实验组26例(男12例,女14例),平均年龄622岁 对照组22例(男13例,女 9例),平均年龄631.5岁,手术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全椎板切除减压,手术采用腹卧位,后正中切口,实验组:保留脊柱后部结构的椎板切除减压术,椎板骨膜下剥离一侧骶棘肌达关节突外侧 将需要减压节段的棘突于其基部截骨,骨膜下剥离对侧椎板,显露椎板、黄韧带 全椎板及增厚的黄韧带切除,行椎管减压,A,B,C,a 黄韧带 b 棘突间韧带 c 棘突上韧带,手术基本情况,手术时间平均55min(3068min) 均未输血 术后第3天开始腰背肌锻炼,腰围或支具固定3
5、个月,结果分析,两组病人术后1年,3年拍腰椎过伸、过屈侧位X片 按Macnab评定标准 评定术后恢复情况 参照Hanley法测量L3、5节段的屈伸活动度,a,b,术后1年随访Macnab评定结果,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腰椎活动角度,术前及术后1年腰椎活动度无显著性差异 (P0.05) 术后3年的实验组腰椎活动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病例介绍,患者:何某,男,56岁 症状:间歇性跛行1年伴双下肢放散痛 MRI、CT示:L3.4,L4.5椎管狭窄,术后3年腰椎活动情况,讨 论,椎管后路减压治疗时,尽可能维持小关节的完整性 除小关节以外,脊柱的后部韧带结构对前屈载荷有重要的抵抗作用 后部韧带结构对腰椎的旋转稳定性有一定的作用 腰椎管狭窄症手术应遵循充分减压和有限化的手术原则,保留后部结构改良减压手术的优点,保留了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及棘突,对维持脊柱的稳定性起到积极作用 术中仅剥离一侧骶棘肌,损伤小,出血少,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术中显露充分,减压彻底,与传统方法的显露范围无显著差别,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