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心脏起搏治疗的新适应证,山东省立医院 朱兴雷,2,1. 传统指征,起搏器的传统适应证1 .度或度房室传导阻滞;2 .严重的病窦综合征。 40多年来一直处于绝对多数病例。,3, 2.起搏器发展进程,1)VOO AOO 2)VVI(1964年) AAI 3)DVI DDD (1978年) VDD DDI 4)VVIR (1985年) AAIR 5)体外程控起搏 6)记忆动能 7)双腔、三腔起搏 8)AICD.,4,植入部位进展,5,植入部位进展,三腔 DDTA/DDTVDDTV 右房+双室(右室+左室)目的 治疗重症心衰方法 右室-右室心尖部左室-经冠状窦心室静脉,6,3.拓宽的起搏适应证,1
2、)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2)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 3)心房颤动的预防; 4)神经心源性晕厥; 5)Q-T间期延长综合征。,7,一肥厚梗阻型心肌病,8,1.梗阻型HCM病理、生理改变:,1)左心室肥厚、 室间隔肥厚;2)左室流出道(LVOT)狭窄;,3)LVOT高速血流吸引二尖瓣前叶前向运动(SAM)现象,结果LVOT进一步狭窄,二尖瓣返流; 4)运动、用力、正性肌力药物、直立体位、低血容量、扩张血管药物均可加重流出道梗阻。,9,2.DDD起搏带来的益处机理。,1)右室起搏可引起室间隔的反常运动; 2)LOVT内径狭窄减轻,心肌肥厚减轻;,3)SAM现象减弱,二尖瓣返流减轻; 4)增加心排血
3、量。,10,3.临床应用经验,1)症状改善:胸闷、乏力、头晕改善,运动耐力增加,时间延长,从5分钟增加到7分钟; 2)血流动力学改善: a. LVOT压差:73 mmHg 38 mmHg (n17)(9组n281), 96 mmHg 27mmHg (n84) b.随访时间:3个月34个月 c.心脏功能:从3.3级1.6级另一组 :从2.8级1.7级。,11,12,13,4. HCM+DDD 注意事项:,1)继续合并使用药物,如-受体阻滞剂、异搏定,可获得更好效果; 2)调整A-V间期,保证右室起搏,AV间期程控到较自主心律P-R间期短4080ms;P波宽时,AV间期应大于P波时限; 3)有房早
4、、房颤,可使用丙吡胺、可达龙,以保持窦性心律。,14,5. 有些现象值得探讨:,1)LVOT压差降低的程度与心功能改善程度不完全一致; 2)左室压力阶差的降低不能保证症状完全改善; 3)心室起搏本身可使心功能恶化。,15,6. 尚需做的工作:,1)适应征仅适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2)房室同步的进一步研究;,3)远期疗效观察; 4)与其他方法疗效对比:手术、化学消融。,16,二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17,1 病理、生理改变:,1)心肌收缩乏力; 2)心脏扩大、左室舒张末压升高;,3)左心室扩大,二尖瓣返流; 4)左束支阻滞、二尖瓣返流。,18,2.双心室同步起搏带来的血流动力学益处,1)心排血
5、量增加,2025%,每搏量增加12ml; 2) LVEF增加 810%; 3) 二尖瓣返流量减少; 4) 左心室收缩时间减少 ,99ms; 5) PCWP降低 19%。,19,3.临床病例的选择,1.心功能IIIIV级2.QRS波150ms CLBBB3.EF值60mm,5.药物治疗无效6.年龄18岁7.无其他临终疾病,20,双室起搏治疗心衰:植入技术,21,4. 临床使用经验,1) 临床观察组 6个多中心研究共 72例患者 2) 随访时间 2个月5年,3) 症状改善:占50% 4) 死亡:18人。,22,双室起搏治疗心衰:植入技术,Insync起搏器 三插孔,右室、左室同时输出 体积小巧,适
6、合病人 输出能量高 电池容量大,寿命长,23,双室起搏治疗心衰:植入技术,2187电极植入过程 测试达标后固定2187电极导线, 右房、右室电极植入方法与常规植入方法相同。,24,双室起搏治疗心衰:疗效评价二尖瓣返流消失或减少,25,双室起搏治疗心衰:疗效评价二尖瓣返流消失或减少,26,5. 值得探讨的问题:,1) 双心室起搏优于单心室起搏 2) 左心室+RVOT 3) 左室+右室心尖部4)本组均为高危患者,技术要求高,经济花费大,哪些病人能获得较大利益?,27,三 .起搏治疗预防房颤,28,1 心房颤动的传统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 2) 电复律 3) 外科手术治疗(迷宫手术) 4) 慢-
7、快综合征的起搏治疗 5) 射频消融治疗,29,2. 双房起搏预防治疗房颤发作,1) 房颤发作史; 2) P波增宽、双峰; 3) 双房起搏消除左、右心房间传导延迟。,30,双房同步起搏,双心房同步起搏,右房双部位,31,动态心房超速起搏,起搏器:DDD+DAO起搏率:高于自主心房率有效率:更高,32,Dynamic Atrial Overdrive (DAO),33,动态心房超速起搏 (调控性起搏),34,3. 运动后频率控制:运动后心率骤降启动房颤,目的:在运动后恢复阶段,限制心率下降速度。 方法:运动后干预频率,缓慢升至潜在自身心率水平。,35,防止运动后心率骤降功能 (控制运动后频率),3
8、6,4. 抑制房早 多发房性早搏启动房颤,目的:控制房早 方法:提高起搏频率并维持一段时间,37,抑制房早功能,38,5. 消除房早后常间歇:,房早后长间期下一个房早启动房颤 目的:消除房早后的长间隙 方法:通过起搏消除单个房早后的长逸搏间期,避免房颤出现。,39,房早后代偿间期处理功能 (房早后反应),40,6.消除房颤的再诱发,房颤长间期后的房早启动再发房颤 目的:防止一次房颤后再诱发的下一个房颤 方法:在一个房颤事件后提高起搏频率持续一段起搏。,41,42,四、神经心源性晕厥,43,1. 神经心源性晕厥的机理,1)低血压,周围血管扩张; 2)心动过缓 (60次/分) ;,3)脑供血不足;
9、 4)意识丧失。,44,2.植入起搏器的适应证和经验,1)药物治疗无效后(受体阻滞剂、茶碱、双异丙吡胺)2)直立倾斜试验阳性3)明显的心动过缓4)Peterson报告37例患者,直立倾斜试验,35例患者应用双腔起搏器 随访:30个月。 效果:73%症状减轻,27%症状消失。,45,3. 有待研究的问题:,1) 起搏器不能感知血压的降低,仅感知心率的下降,如能感知血压,在心率减慢前开始起搏,效果可能更好。,2) 起搏治疗不能完全消除症状,仅能改善症状。,46,五 、Q-T间期延长综合征,47,1. 晕厥猝死的原因,1) 家族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 2) Q-T间期延长 3) 右侧交感神经活性降低,左侧增强 4) 快速室速反复出现 5) 心动过缓依赖性心律失常,48,2. 起搏治疗和经验:,1) Eldar报告30例,明显减少晕厥发作和猝死; 2) 通过提高起搏心率,减少心动过缓依赖性心律失常; 3) 有起搏器支持心率,更能耐受受体阻滞剂的治疗。,49,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