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章末知识总结课件 (新版)粤教沪版.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719305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章末知识总结课件 (新版)粤教沪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章末知识总结课件 (新版)粤教沪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章末知识总结课件 (新版)粤教沪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章末知识总结课件 (新版)粤教沪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章末知识总结课件 (新版)粤教沪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本章知识解读方案,本章知识梳理,重难专题探究,专题一 探究声音的产生及传播,(1)一切声音都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2)人能听到声音的条件:发声体振动;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接收的声波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正常的耳朵.(3)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在同一介质中,一般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专题解读,例1 (广西贵港中考)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 ) A.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B.吸收了声波 C.改变了鼓面的振动频率,超出了人的听觉频率范

2、围 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解析: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出声音,手掌按住鼓面,鼓面停止振动,因此鼓声消失.故选D 答案:D,专题二 关于声音特性的判断,专题解读,(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如日常生活中说的“震耳欲聋”指响度,“女高音”指音调. (3)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有关,是区别不同发声体的主要依据.,例2 (山东滨州中考)二胡是中国的民族乐器,有粗(内弦)、细(外弦)两根弦,拉弓时马尾和弦摩擦发出声音,如图2-1所示.下列做法不能改变二胡音调的是( ),图2-1,

3、A.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 B.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 C.加大摩擦弦的力量 D.旋转弦轴,增加弦的紧张度 解析: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弦振动部分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A不符合题意;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由于两根弦的粗细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 加大摩擦弦的力量,可使弦的振幅不同,从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不影响音调,故C符合题意;旋转弦轴,增加弦的紧张度,可使弦振动的频率变高,音调变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C,专题三 理解控制噪声的措施,专题解读,(1)噪声

4、的定义: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要控制噪声,一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产生,如摩托车上的消音器;二是阻断噪声的传播,如在道路两旁植树造林、安装隔音墙;三是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如纺织工人头戴防噪声耳罩等.,例3 (广西钦州中考)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是控制噪声的三种措施,在图2-2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措施是( ),A.摩托车的消音器 B.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C.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 D.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解析:控制噪

5、声的措施有: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摩托车的消音器是防止噪声产生,A不符合题意;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是阻断噪声的传播,B符合题意;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是防止噪声进入人耳,C不符合题意;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是防止噪声的产生,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答案:B,方法技巧盘点,方法一 观察比较法,方法解读,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经过认真的分析、比较而思索总结出来的,本章尤其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特点,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到乐音的三个特性的影响因素,再到噪声的控制,都是先从实验入手,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的共同规律

6、,从而得出我们想要的结论.,例4 如图2-3所示,用牙轻轻咬住铅笔上端,用手指轻敲铅笔下端,注意听这个敲击声,然后张开嘴使牙不接触铅笔,而保持铅笔位置不变,手指用与前面同样的力轻敲铅笔下端,这时他也听到了声音,比较这两次听到的敲击声,这个实验能说明什么问题?,图2-3,解析:第一次用手指轻敲铅笔产生的声音通过人的头骨、颌骨以骨传导的方式传到听神经,声音要强些;第二次,由于牙与铅笔未接触,产生的声音由空气传入人耳,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神经,声音要弱些. 答案:说明骨传导声音的效果比空气传导声音的效果好些.,方法二 运用图像法分析物态变化,方法解读,例5 一辆汽车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道路前方有一座高山,司机鸣笛4 s后听到回声,则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距离高山多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解析:模型应用答案:660 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