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168页)(含教学进度表及单元写作).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715036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DOC 页数:169 大小:2.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168页)(含教学进度表及单元写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9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168页)(含教学进度表及单元写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9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168页)(含教学进度表及单元写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9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168页)(含教学进度表及单元写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9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168页)(含教学进度表及单元写作).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 案学 校 : 任课班级 : 任课教师 : 月 日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教学班级八年级教科书名称及册数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科目 语文每周节数9 节总授课节数180 节时间 单元 教 学 内 容计划节数实授节数出 入 原 因第123周第一单元活动探究1 消息二则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3“飞天”凌空4 一着惊海天新闻采访新闻写作 22222第456周第二单元阅读5 藤野先生6 回忆我的母亲7 列夫托尔思泰8 美丽的颜色写作 学写传记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则不立222222第789周第三单元阅读9 三峡10 短文二篇11 与朱元思书12 唐诗 5 首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名著导读课外古

2、诗词诵读2222222第 10周期中复习 期中复习及期中考试 9第111213周第四单元阅读13 背影14 白杨礼赞15 散文二篇16 昆明的雨写作 语言要连贯综合性学习 我们的互联网时代222222第151617周第五单元阅读17 中国的石拱桥18 苏州园林19 蝉20 梦回繁华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口语交际名著导读222222第1819 周第六单元阅读21 孟子二章22 愚公移山23 周亚夫军细柳24 诗词五首写作综合性学习222222第 20周期末复习 期末复习及考试 91 消息二则1.了解消息的要素和消息结构,分析消息的特点。2理清文章内容、层次并体 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

3、特点。3.感受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4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第 1 课时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1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消息结构特点。(重点)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重难点)一、导入新课1949 年 4 月 21 日,中国发生了一件决定未来走向的大事。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了解那个重要时刻。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把握文体特点提问 1:反复朗读课文,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明确:时间:二十一日,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芜湖、安庆之间;人物:三十

4、万人民解放军;事件:渡过长江。提问 2:参看课文批注,思考: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样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比较完整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具体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你的告知的方式和消息的哪些部分相对应?明确: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整地告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具体地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 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

5、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迅速告知对应消息标题 ;完整地告知对应消息导语。具体地告知对应消息主体。提问 3: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具有什么关系?明确: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都是同一事件,但在具体程度上有不同。这种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消息文体的金字塔结构。这是消息的性质决定的:把最重要的内容最迅速地让人们了解。提问 4:电头有什么作用?明确:告诉人们消息的来源,增加可信度。目标导学二:品读语言,体会作者情感提问 5:朗读课文,说一说朗读的基调是什么。抽生朗读,大家评议。明确:朗读的基调应该高亢豪迈、充满胜利

6、的喜悦和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赞美。提问 6:默读勾画,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明确: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歌颂:“英勇的、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英雄式的、坚决地、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 ”“英勇的、英雄式的、坚 决地”直接赞美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解放军英勇善战,行动果敢,进军迅速,战果辉煌;“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说明时间短,战果大,从而表现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嘲讽:“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一正一反,对比鲜明,感情强烈。来

7、源:学科网提问 7:试着用播音员播音的方式,把这则消息读给全班同学听。学生激情朗读课文。三、板书设计我三十万大军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胜利南渡长江 三十万人渡过长江英勇善战(标题) 主体 时间:二十日午夜至二十一日 英勇善战进军迅速地点:芜湖、安庆之间人物: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事件:渡过长江第 2 课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掌握新闻的相关知识,把握新闻内容及结构特点。(重点)2学习课文语言准确精练、详略得 当、叙议结合的特点。(难点)3探究我军胜利的原因,感悟正义战争的强大力量。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

8、及社会的奇闻趣事的呢?(学生回答广播、网络、电视、报刊以及他人的传话等,教师引出新闻。)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信息。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今天,让我们来共同研读另一篇来自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一起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新闻,整体感知提问 1:快速朗读新闻,整体感知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明确: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 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 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9、提问 2:再读新闻,理清新闻的六要素。明确: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 年 4 月 20 日夜起至 4 月 22 日 22 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提问 3:找出这则新闻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分清主体部分的层次,概括各层层意。明确: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导语: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至“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从“二十日夜起”至课文最后。第一层(

10、从“二十日夜起”至“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第二层(从“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至“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至课文最后):写东路军渡江的情况。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研读思考提问 4:分组讨论: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叙述?明确: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写。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路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两路军合写在前,东路单写在后。详写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提问 5: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路略写? 为什 么要这样安排?明确:中路军写得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

11、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 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代即可转入下文。西路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代,如“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已渡过的“正向南扩展中” ,预示了战役的前景。东路军写得最详,因为它所遇抵抗“较为顽强” ,胜利来之不易,故作详细报道。不仅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而且更详尽地写了战果。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统一中有变化,避免了重复雷同。目标导学三:深入文本,品味语言来源:学*科*网提问 6:请学生就语言的准确性,在课文中选例分析。生甲:例句:二十日夜起,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明确:“突破”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如用

12、“越过”则不准确,因为“越过”的对象是静态的,表现不出战斗经过)。 “渡至”准确表现了水战进军的特点(用“到达”则太泛)。“二十四小时内即已” ,时限明确,准确表现了神速的特点(如用“共” ,则时限不明,一般化)。 “至发电时止” ,时间比“现在”更为确切。用“余部”这一军事术语比用“剩下的”更为准确得体。来源:学+科+网 Z+X+X+K生乙:例句:然 在二十一日下午至 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明确:用“歼灭”及“击溃”而不是笼统地说“消灭”和“打垮” ;对“要塞”用“控制” ,说明江阴要塞已为我军所用;对“长江”用“封锁” ,说明不准船只自由通航;对“铁路线”用“

13、切断” ,说明我军堵住了敌人从铁路逃跑的退路。词语搭配准确有力,恰切表明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来源:Zxxk.Com生丙:用词准确还表现在对某些概念的适当限制上,如西路军所遇之抵抗是“甚为微弱”,而东路军所遇之抵抗则“较为顽强” ,这就非常恰切地表现了敌我双方较量的程度,既不一味地夸大自己,也不一味地 贬抑敌人,用词恰到好处。提问 7:请学生就语言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的特点,在课文中选例分析。生甲:“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程度,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 “不料”一词既可见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感情色彩鲜明。生乙:“百万大军”

14、“一千余华里”气势豪迈,排山倒海;“ 冲破” “横渡” “突破” ,胜利豪情,激动人心;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与敌军的“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赞扬与藐视之情,对比鲜明。三、板书设计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中路军 首战告捷 叙 (略) 衔接紧密西路军所向披靡 叙议结合 (详) 过渡自然东路军遭遇抵抗较为顽强 叙 (详) 结构严谨1.准确、简明、凝练、概括性强语言特点 2.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3.庄重得体可取之处课堂中,落实了对新闻内容的概括,明确了“六要素”和新闻结构,强化了对导语的解析及新闻的语言品味,注重了学生学习的自主、合作、探究。不足之处对于新闻这种文体,学生刚刚接触

15、,特别是对新闻的结构特点,大多数学生不容易把握。而第 1 课时的节奏过快,不利于学生的理解。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了解二则外国消息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消息的文体特点。2体会二则消息迥异的语言风格。3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1把握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内容,进一 步掌握消息文体特点。2了解伦琴等人 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体会诺贝尔宽广的胸怀。一、导入新课2015 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什么是诺贝尔奖?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 有谁?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 息。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提问 1:默读课文,把握消息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明确

16、:时间:1901 年 12 月 10 日;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人物: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 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事件:首次颁发诺贝尔奖。提问 2:根据消息文体特点,勾画出标题和导语并明确主体,思考:导语讲了哪些内容?主体部分讲了哪些内容?明确:导语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和诺贝尔的遗嘱。主体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贡献,诺贝尔奖颁发的机构、时间及地点,诺贝尔奖的奖金来源及评议权等消息背景。来源:学科网提问 3:你认为这则消息的背景部分可 以删去吗?明确:不可以。背景部分交代了诺贝尔奖资金的来源以及诺贝尔奖评议权归属,可以显示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平公正。目标导学二:研读课 文,体会情感

17、提问 4:反复研读诺贝尔遗嘱,体会诺贝尔的伟大襟怀。提问 5: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有哪些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做出了怎样的贡献?你认为他们配得上诺贝尔奖吗?明确:前两问参看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三问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好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示例:我觉得他们完全配得上,比如伦琴,他发现了 X 射线,不仅在物理学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医学上也有广泛应用,促进了医学的发展。至今医院里的透视、拍片还在使用X 射线。提问 6:作者为什么要补充诺贝尔奖基金管理和评议权归属等内容?明确:作者这样写,意在表明诺贝尔奖 评审的公平公 正,表达作者对诺贝尔的敬意,期待诺贝尔奖在人类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三、板书设计首届诺

18、贝尔奖颁发可取之处重视 学法的指导,从抓关键语句,梳理情节到正、侧面描写的分析,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的 阅读能力。不足之处 对于文章中描写吕伟起跳这一部分的动作描写,很多学生都从不同得主 领域 成就伦琴 物理学 X 射线范托夫 化学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贝林来 生理学或医学 血清疗法普吕多姆 文学 诗歌创作迪南 和平 红十字会帕西 和平 各国议会联盟科学 进步 和平细节中读出了吕伟精湛的技法,但由 于时间原因,未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必要的评价。3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知识与技能1.了解新闻特写的文体特点。2把握吕伟表演“5136”的全过程,体会她跳水动作的“飞天”之美。3学习正面描写和

19、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品味、批注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作品中流露出来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一、导入新课在运动领域,美国有篮球梦之队,中国有跳水梦之队,中国姑娘吕伟从 10 米跳台纵身一跃,瞬间惊艳了全世界。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闻特写“飞天”凌空 ,感受中国姑娘那“飞天”之美。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把握内容,体会写法提问 1: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明确:吕伟跳水之前的场面,吕伟跳水 动作全过程,吕伟跳水后观众的反应和裁判评分等情况。提问 2:吕伟跳水动作连贯流畅,全程只有 1.7 秒,但作者却解说得十

20、分清楚,这里使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巧?明确:吕伟完成跳水动作只是瞬间的事,想要解说清楚十分困难,所以,作者采用了动作分解的写作技巧,把完整连贯的跳水动作分解为起跳、腾空、入水三个步骤,逐一刻画,犹如慢镜头回放,精彩地再现了跳水的全过程,让读者仿佛亲眼看见一般。提问 3:课文标题是“飞天”凌空 ,能不能只写吕伟跳水这一部分内容,把其他内容删去?明确:不能。跳水前的场景描写,特别是对白云和飞鸟的描写,是用白云和飞鸟的动来衬托吕伟的静。跳水后观众的反应以及裁判的评分等,是侧面表现吕伟跳水动作的完美。来源: 目标导学二:品读课文,把握情感来源:Zxxk.Com提问 4:默读并批注,体会吕伟跳水 动作的“

21、飞天”之美。明确:可从选词、修辞手法、写法等角度进行品析感受。来源:学科网示例:“轻舒” “举起” “一蹬” “飞去”四个动词,把吕伟起跳的轻巧灵动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 ”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吕伟比作凌空翔 舞的“飞天” ,生动形象地写出吕伟形体优美、动作轻盈,宛如天仙凌虚蹈空。“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这里使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 “如梦初醒”写 出了观众被吕伟优美的跳水动作所陶醉,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 ,写出观

22、众被吕伟的表演征服,用鼓掌和欢呼表达由衷的赞赏。这样的手法,把气氛推向高潮,让读者有一种酣畅淋漓的精神享受。提问 5:细读课文,说说这篇特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对运动员吕伟为国争光的赞美,为 中国有这样优秀的跳水运动员而自豪,表达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目标导学三:拓展延伸,比较异同来源:Zxxk.Com多媒体显示: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来源:学科网新华社新德里 11 月 24 日电 11 月 24 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 10 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 米跳台跳水 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 。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4 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

23、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5136” ,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完美的表现,裁判给了 9.5 分的高分。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 9 届亚运会10 米跳台跳水赛金牌。提问 6:请仔细阅读上面的消息,说说这则消息和课文的异同,真正掌握消息和新闻特写各自的文体特点。明确:同:这则消息和 课文写的都 是同一事件吕伟夺冠,都具有真实、简 要、迅速的特点。异:这则消息侧重吕伟夺冠的经过,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语言准确精练。而课文侧重描写吕伟最后一跳

24、之美,表达方式主要是描写,语言生动形象。由此可见,消息和特 写的共同点是:简要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不同点是:消息往往则要地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而特写主要抓住新闻事件中富有特征的片段展开。小练笔:学习课文的写法,选择发生在学校的一件事,写 一篇特写。三、板书设计可取之处重视学法的指导,从抓关键语句,梳理情节到正、侧面描写的分析,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足之处对于文章中描写吕伟起跳这一部分的动作描写,很多学生都从不同细节中读出了吕伟精湛的技法,但由于时间原 因,未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必要的评价。4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知识与技能1.了解通讯的文体特点,把握我国航母

25、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全过程,感受我国海军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发展变化和中国海军的豪迈气魄。来源:学*科*网 Z*X*X*K2品读课文,欣赏文章映衬、烘托的手法特点。来源:学科网ZXXK3体会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炽热的爱国主义激情。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品味、批注等多种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来理解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品中流露 出来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激发为祖国强大而奋斗的激情。来源:学#科#网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及其意义。2品读细节,感受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惊心动魄的气势。(重点

26、)3寻读课文,找出叙述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中穿插的其他内容,并体会其作用。来源:Z。xx。k.Com一、导入 新课(播放 2 分钟左右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视频短片)航母建设承载着国人百年强军强国的梦想,而只有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起飞,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航母。在跨越“着舰” “起飞”这两道坎中,着舰是“刀尖上的舞蹈” 、世界公认的高风险 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全身心感受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二、教学新课来源:Z+xx+k.Com目标导学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提问 1:默

27、读课文,把握叙述顺序,概括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主要环节。明确:课文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着舰前检查准备、指挥调整战机的着舰姿态、成功着舰、欢呼庆祝等环节,生动地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提问 2: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有何意义?明确: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和海军官兵的强军梦想,破解了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标志着我国海军真正进入航母时代。目标导学二:品读细节,体味情感提问 3:勾画出描写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情景的句子,感受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时惊心动魄的气势。明确:“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

28、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文章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战斗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感染力。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战斗机着舰的情形。如“震耳欲聋” “轰鸣”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巨大的声音, “眨眼之间”“刹那间” “疾如闪电”等词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的震撼场面。 “牢牢地” “稳稳地”生动地写出了我国舰载机着舰技术的成熟和飞行员操作技能的娴熟。 “定格了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 ”的特写镜头,既是对当时情景的生动再现,更是表现了作者对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喜悦和自豪。目标导学三:寻读课文,体会作用提问 4:作者在叙述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中,穿插了一些其他内容。

29、请找出来。明确:“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澎湃。辽阔的海面上,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斩浪向前。舰岛的主桅杆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航母舰载战斗机上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浩瀚的大海可以作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次跳动,都在揪着人心。飞行塔台内,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盯着监视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参数和曲线“咔嚓!” “咔嚓!”随着照 相机的快门声响起,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镌刻在

30、共和国的史册上。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 切从零开始。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为了这一着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提问 5:从上述语段中选择一处,细细品读,体会其作用。学生交流后明确:环境描写,把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置于渤海雄伟壮阔的背景中,既增加了紧张的气氛,又能展现中国海军的自信、自豪。这两段文字,揭示了我国航母舰载机成功着舰的巨大历史意义。反复写人们的神态和心情,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 舰载机首架次着舰的关注。烘托了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增 强了新闻的现场感和感染力。侧面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

31、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侧面描写,突出我国航母发展过程的艰难,歌颂中国人民和海军强军梦想、坚定信念和奉献精神,表现我国航母舰载机成功着舰的巨大历史意义。三、板书设计可取之处教学内容选择上,主要考虑这几个问题:文体知识、语言特色、思想 感情和学生需要。对于 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写通讯不是最主要的,所以,教学重点放在语言欣赏和情感体悟上,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朗读和批注的方法, 把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有一定的收获。不足之处由于时间原因,对一些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只进行 了选择性的解答,以后在这方面要多加改进。第一单元 任务二 新闻采访 任务三 新闻写作教学目标

32、: 知识与能力:了解什么是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采访与写作的关系,采访前的准备和采访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采访,了解采访技巧和注意事项,通过范文学习,掌握新闻写作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新闻采访与写作活动,培养学生关心国家时事,明辨是非,爱憎分明的世界观。教学重点:通过模拟采访,了解采访技巧和注意事项,通过范文学习,掌握新闻写作的方法。教学难点:通过新闻采访与写作活动,培养学生关心国家时事,明辨是非,爱憎分明的世界观。教法学法:活动法,采访法,读写结合法。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任务二 新闻采访一、什么是新闻采访 记者为取得新闻材料而进行的观察、调查、访问、

33、记录、摄影、录音、录像等活动。是一种媒体信息的采集和收集方式,通常通过记者和被获取信息的对象面对面交流。 采访的手段:用眼睛观察 用嘴巴问 用耳朵听 用笔记录 借助音像设备 二、什么是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 ,就是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写作 。用文字或者声音、影像纪录资讯、表达意向真实的 新鲜的 有价值的 三、采访与写作的关系 (1)只有采访没有报道,新闻活动就没有意义。(2)只有写作没有采访就是杜撰。(3)十份的新闻,七份靠采访,三份靠写作。新闻采写,有句行话叫“成在写作,功在采访” 。即采访是第一位的,写作是第二位的。采访是写作的基础。记者就好比是工厂的采购员,要到社会上去“采购”大量优

34、质的“原材料”新闻素材,经过“加工”写作,才能制造出“产品新闻稿。 可见,采访的重要性。所以说:想当好一名小记者,首先就要学会采访,然后写出真实的新闻报道。 四、采访前的准备和采访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 1、采访前要精心准备: (1)明确报道思想正如我们学习语文课,每篇课文都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一样,每篇新闻报道也都有自己的“中心思想” ,新闻学里就称为“报道思想” 。简单说, “报道思想”就是新闻报道的目的。在采访之前,先明确一下,自己采访的目的是什么?反映一个什么样的新闻事实。比如,我们要写一篇“四好少年”的新闻,首先确立的报道思想。采访“四好少年”的目的是什么,即挖掘“四好少年”身上的闪光点,给

35、大家树立榜样。那么在采访的时候就要围绕她“好”来问,挖掘什么样的事情才能体现她乐于助人的性格,学习踏实等等品质。(2)搜集好资料了再去采访首先,平时注重点滴积累。其次,建立自己的资料库。第三,到网上去“打捞” 资料。比如 采访一个活动,反映一个事实。采访少代会少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会,谁来参加,议论什么事。百度百科:少先队代表大会,简称少代会,是少先队大队或大队以上组织和机构召开,由队员代表为主体参加的会议,是同级队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它有商讨、决定一个时期队的重大事务,选举产生队工作领导委员会的权力。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杨利伟的太空一日被入选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22 课课文。他到我们学校来讲课,

36、你有机会采访他,首先你要对他的作品或者经历有所了解,采访的时候才不会说外行话。 如果有的小记者只知道杨利伟是一位作者,一采访就提问:“你写过校园小说吗?” ,那么,你这个问题就很尴尬。如果你了解杨利伟的一些背景,那么你就会问出像:“您为什么要写太空一日?”这样就很容易打开有关太空探险的话匣子。(3)拟好了提纲再去采访采访提纲,是对将要进行的采访活动的一个大致规划。它可以规划我们的采访程序,让我们保持思路清晰,做到按计划进行采访、写稿,快捷地完成任务。比如,我校的小记者采访清洁工阿姨。采访目的,报道清洁工作的辛苦,呼吁人们不要乱扔垃圾。拟定的采访提纲:A、阿姨,您每天上班几点出来几点回去啊?B、

37、你每天的工作是什么?C、春夏秋冬,您最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D、您认为自己的工作辛苦吗?工作中最累、最苦的事情是什么?E、您看到行人随手人垃圾,您怎么办。2、采访技巧和注意事项(1)和采访对象平等对话, “平等对话” ,要求记者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主动交流,不把自己看得过高或过低,在采访中不加入自己对于采访对象的主观臆断。举例,两种情况一、采访大人物 首相 总统 二、采访弱势群体 囚犯杨澜国内著名资深电视节目主持人。曾在国内具有强大影响力的电视台担任电视栏目主持,以极具亲和力的主持风格倍受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采访过 150 多位精英名流。采访过的名人:世界首富 比尔盖茨世界冠军 影视明星 杨澜:

38、和采访对象平等对话这一点可能在刚刚开始做采访的时候很难做到。一开始总会觉得,这些采访对象令人高山仰止啊,但我后来慢慢认识到,我并不是代表我个人在提问,我也代表着观众对这些采访对象的好奇心,所以我不应该把自己定位于小学生、定位于仰视他们的位置。但要想实现平等的对话,前提是必须要老老实实做足采访前的功课。因为这十几年来,每一次的采访我都认真对待,每次都力争问出有新鲜感的问题,时间的积累带给我很大的财富。(2)说服与获得采访机会提问:被采访对象有没有拒绝采访的权利? 采访者和被采访者的关系是:尊重自愿、不强制。在中国,没有任何法律把新闻采访界定为公民必须接受的强制行为,因而,中国公民有拒绝接受采访的

39、权利。有很多被采访者,由于性格内向等原因不愿意接受采访。那么记者就要说服与获得采访机会。 说服对方接受采访,关键首先在采访者本身,找机会拉近与被采访者的距离。举例:我校小记者采访环卫工人。小记者早上 6 点出发,6 点半集合,然后集体在马路两边寻找采访对象(一名清洁工人负责一个路段) 。很辛苦,到了近 7 点的时候才发现一位清洁工阿姨。 但是,阿姨看到身穿红马甲的小记者,不愿意接受采访。 带队老师:试图说服清洁工阿姨。“想让孩子了解您这个职业的辛苦,从自我做起爱护环境,呼吁周围的人不乱扔垃圾。 ”“孩子,都很期待采访,请您给孩子一个鼓励。 ” 通过交谈拉近和被采访对象心灵的距离。最终阿姨结束了

40、采访。2、采访是“交谈” ,是真情对话,而不仅仅是“提问” 。被采访者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才会有最强烈的表达欲望。杨澜访谈的最大魅力,在于她每每以真情对话,而引得名人动情。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莱特就在杨澜的访谈中,动情地说到:“当我丈夫要求与我离婚时,我伤心极了想想看,我大学毕业三天就结婚了,从来不知该如何独立生活。但我挺过来了,甚至做了从没想过可能做的事。 ”(杨澜简述自己的经历) ,像朋友一样,拉近和被采访者的距离。3、采访一件事或者一个人,不能只采访一个人。“采访一个人物要采访二十个人,最少应该采访十个人。 ”中国青年报 冰点周刊 杜涌涛我们不可能设想写一个人,不采访他周围的人。被采访人经

41、常意识不到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所以周围人提供的关于被采访者的印象才可能更接近真实的人物。美联社记者为了写纽约市长,他首先把市长传记看了,所有报道这个市长的看了,然后根据材料采访市长底下的市政厅的人和他的竞争对手以及他的家人,他采访了六十多个人,然后他要求跟着市长走一个星期,一直把这个星期走完,他才坐下来跟市长谈。谈完后材料无限庞大,他自己觉得挺满足,开始整理材料,写出一个六千多字的报道,题目叫“抓住大树” 。比如说,我们采访校长,了解校长 我们可以采访谁一个记者要想给读者(报道) “一勺水” ,那么在幕后(采访)时准备“一大桶” 。 4、提问的四种方法:(1)正面问:提问时开门见山、直截了

42、当,不绕圈子,这就是正面问。例子 : 阿姨,您每天上班几点出来几点回去啊?(2)侧面问:换一个角度问问题,帮助采访对象回忆、联想,问出真实、具体的新闻材料。例子 :C、春夏秋冬,您最不愿过什么季节。为什么?夏天烈日,马路都快被晒化了,清洁工阿姨 还要工作。(3)反面问:有时候,采访对象会不太情愿接受记者采访,有的因为谦虚不愿谈,有的因为有想法不敢谈等等。对于这些情况,记者可以采取一种反面问的方法,有意刺激一下采访对象,引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从“要我谈”变为“我要谈” 。例子 您看到行人随手扔垃圾,您气愤吗?交代在自己的劳动不被别人尊重的前提下,清洁工阿姨的感受。(4)追问法:就是根据采访对象回

43、答的一个情节、一件事情或其他材料,紧追不舍地问下去,一层层地挖掘出最真实的新闻材料。例子 :您认为自己的工作辛苦吗?工作中最累、最苦的事情是什么?是清理地面上的口香糖,收集恶臭难闻的垃圾。垃圾难闻,您当时的感受是什么? 一开始闻到恶臭的来及想把前天吃的饭吐出来。 5、提问时的注意事项:(1)一次只问一个问题。连续问问题被采访者反映不过来。(2)提问要短不要长。 口头交流记不住(3)提问要多问“为什么” 追问提问是采访的关键,方法和技巧都不难掌握。只要我们善于学习、实践和总结,就能练就一个敏感的“新闻脑”打开采访对象的“话匣子” “挖”出我们想要知道的信息和材料,提高采访的质量。当场做笔记:(1

44、)记要点。(2)记疑问点。(3)记录下采访对象的有特点、有个性的语言。(4)记录下观察到的情景。(5)记想到的。采访后要及时整理:(1)整理要及时:采访一结束,就要抓住印象最深的“记忆的黄金时段”立刻整理记录。(2)整理的内容:整理笔记、整理录音、核实材料。(3)充分发挥笔记的作用:写好新闻搞、积累新资料。五、模拟采访 学生相互采访,5 分钟内采访身边的同学。每个小组推选名 2 名同学发言,口采访内容,每位同学限时 2 分钟。 (以介绍采访对象为主) 。 此环节用时是 20 分钟左右,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任务三 新闻写作六、话题指导消息,是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事件。要写好这样

45、的事件,你需要尽可能全面、准确、深入地掌握第一手材料。最基本的材料,一般包含“六要素” ,即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为何、结果如何。你可以通过调查,了解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观察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采访相关的人员,了解他们的观点、感受;收集主要的背景资料等。有时候,还需要利用录音、拍照等方式,增强信息的准确性。 动笔写作时,首先要确定一个新颖、醒目的标题,以吸引读者的眼球。 如毛泽东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 “百万” “横渡” ,这些字眼的使用,极大地调动了人们了解具体内容的渴望。其次,要合理安排结构。消息的结构比较特殊。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后两部分有时暗含在主体中)四部分

46、。消息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其中导语是新闻的核心,他是用简洁的语言,突出最重要、最富有吸引力的新闻事实;之后的内容是事件的展开,事实的重要性逐渐减弱;如果有关的背景材料,则放在事实之后。 消息的语言要准确、简明。在此基础上,可追求具体、生动。 新闻两则后的第二题就是有关消息语言的练习,同学们可以再从文中找一些语句,体会消息的语言特色。七、作文题目写一则消息。每位同学都要根据“任务二”中自己搜集的新闻素材,参考“技巧点拨” ,写一则消息。写完后,组内同学互相交流,修改完善。八、范文赏析思路指导1.根据“任务二”所提供的素材,选取自己喜欢并有相关素材可以进

47、行写作的角度。2.所选取的报道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正能量,具有一定的启发与教育意义。3.新闻报道的一般要求是:一用事实说话;二是文字应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写得繁杂冗长;三是层次要清晰,使读者听众能清楚地了解事件的过程或来龙去脉。4.新闻报道的结构,大体有四部分: (1)标题,往往是一句完整的话,概括了所报道事件的主要内容。 (2)导语,是标题下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是对标题的简要说明,简要介绍新闻事件的主要内容。(3)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是用充足的、典型的,或者有说服力的材料,具体展开导语所强调的核心事件。 (4)结尾,一般是对背景、有关资料的来源的介绍,或对有关内容的

48、补充。它不是必有的,需要与否,当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调查显示我校师生课外阅读量逐年提升我校教学处 4 月 28 日公布的“20152016 年全校师生课外阅读调查”结果显示,与前两年的调查结果相比,我校师生课外阅读量逐年稳步提升。据“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师生 2016 年人均课外图书阅读量为 9 本,比 2015 年人均增长 1.25 本,比 2014 年人均增长1.8 本。调查结果还显示,随着年级的增高,师生的课业压力也同步增加,但在日益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和学生的阅读热情不减。各年级人均课外阅读量均高于上一年,课外阅读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教师所阅读的书籍,已经由原来的主题分散,变为主题

49、日趋集中。主要以专业书籍为主,其中还包含了工具书、哲理类书籍等等。尤其是有关教师个人成长类的书籍,更是得到了老师们的青睐,人均为 2-3 本,有的会更多。这表明了老师们越来越重视自我的成长与专业素养的提升。学生阅读,主要是以一些专业性、工具性书籍居多。 阅读介质调查数据显示,在师生阅读的课外书籍当中,电子书约占三分之一。同时这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重视读一些科普类以及国学类的书籍,更多的是想趁着年轻,多学一些中国传统的文化,以利于更好地加以传承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这就是我们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所在。我们学校也在做着这方面的积极的引领与帮助。传承中华优秀灿烂的文化,这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职责与使命。调查充分显示了我校近两年来师生课外阅读的整个变化趋势,随着现代化信息的不断推进,时代对每个社会人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我们师生也必将追随时代,不断地提升自我,将阅读进行到底,用知识充实自己,提升自我。标题点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