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麦子黄了一、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认识 8 个字,会写 6 个字。自主积累词语。过程和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课文内容,感受自然美和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二、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三、教学过程: 一、认识小麦,导入课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平时吃的面包、饼干等食品是用什么做成的吗?(了解麦子的用途)2、出示课件,认识麦子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以及小麦的播种和收获季节。3、以麦浪为背景出示片段,学生自由朗读。在平原的深处行走,你看到最多的庄稼肯定是麦子,它从中国的北方大地漫向南方,从黄土地步入黑土地
2、,从广袤的平原迈入曲折的丘陵,凡是有土地的地方,有人烟的地方,总能见到麦子在风中摇曳的身影,没有娇妍,不露媚俗,那是农民的杰作。所以,很多时候我把麦子当成了农民,他们朴素地融为了一体。麦子的辞典里只有两个字“成熟” ,它最懂得农民的目光。为了承诺这两个字,麦子目睹过落叶,经历过飞雪,沐浴过春雨,倾听过夏日滚过的第一声雷,独自穿越了春夏秋冬,走过了一条冰与火的历程。在这漫长的历程中,它在天地间不疾不徐地前行,不曲不折地生长,麦子的静谧与悠然,是积蓄,是酝酿。太阳越来越毒,火辣辣地拥抱着大地。接着,东南风从远方吹来,轻轻地抚摸着每一株麦子,每一寸土地。日益变黄的麦穗在麦茎上翻飞。我看见我家、邻居家
3、以及整个村庄都在这金色的光芒中颤抖,打开的窗户飘进浓浓的麦香。年少的我这时总喜欢站在窗前屏住气息,猛吸一口空气,那成熟的收获的喜悦飘然而至。江南成熟的麦子4、谈阅读感受,导入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1)读通读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2)画记生字、新词,在不懂的词语旁画一个小问号。(3)读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2、学生独立自学。3、小组内交流。(1)互相抽查生字、新词的读音。(2)分自然段检查课文的朗读。(3)交流自己的想法。4、全班交流。(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评价。 (重点是字音准确,课文朗读正确流利)(2)小黑板出示词语,指名认读。洋溢田
4、埂镰刀挎着赤脚脚趾咧开嘴巴乏(3)写字指导:“翼”字是上中下结构,注意要写得紧凑,上下不要出格;“禁”是上下结构,上面写紧凑,下面的“示”字要写宽;“锅”字里面的“人”字不要写到“口”字里面了。(4)说说自己读课文的感受。 (初步感知大自然的美、人物的天真快乐、麦子丰收带来的喜悦、文章语言美等。 )三、再读课文,引导质疑。1、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2、学生自由说,讨论能解决的问题,提出不懂的问题。老师在小黑板上板书不懂的词语和句子以及不能解决的问题,以备下节课继续讨论。例如词语:娴静、诱惑、冷不丁、蹒跚句子:(1)五月的风暖暖的,赤脚走在软绵绵、油光光的泥土上,冷不丁会有泥土从脚趾缝儿里冒出来,真舒服。 (2)吃饱了,我们也乏了,随意往地上一躺,闭上眼睛,伸开四肢,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问题:3、反复读一读这些词语和句子。四、细读课文,尝试解决。带着以上问题细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小组互议、寻求帮助,尝试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