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隐姓埋名三十年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王承书的动人事迹,体会她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感。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3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这些语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教师板书课题,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课文,看看这是又一个“赤子情怀”的故事。板书课题隐姓埋名三十年 。二、新课;1检查自学情况:从题目入手,整体把握课文昨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你读懂谁隐姓埋名?为什么隐姓埋名?把补充的内容填到题
2、目中,你有什么发现?(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总结:有的题目告诉了我们主要事件,我们通过对题目进行补充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检查字词的学习情况:2初读课文,弄清层次(1)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王承书怎样隐姓埋名?围绕隐姓埋名写了她几件事?分别在那些自然段中?简单概括写的是什么事?第一次放弃名利,为建设新中国毅然回国。 (48 自然段)板书:放弃名利,毅然回国。隐姓埋名,艰苦工作,迎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217 自然段)板书:艰苦工作,爆炸成功。(2)其他段落写什么?简要概括写什么?第一部分(第 13 自然段):坚定承诺,为研制原子弹隐姓埋名。板书:坚定承诺,隐姓埋名。第三部分(第 91
3、1 自然段):果断受命,解决提炼浓缩铀技术难题。板书:果断受命,解决难题。第五部分(第 18 自然段):熠熠生辉,中华优秀儿女美名永放光彩。板书:熠熠生辉,英名永存。3学习 1、3 段。王承书为什么要隐姓埋名?她是怎么做的?你觉得哪让你最感动?自学,体会。(1) “我愿意!”王承书不假思索地说出这三个字,声音不高,却十分坚定。抓:不假思索:不假思索:假,凭借。用不着想。形容反应敏捷,或极为熟悉而不需要动脑筋。也作“不加思索” 。 “不假思索”表现出她的果断和坚定。感受到王承书敢于放弃个人名利的勇气和决心。朗读,读出王承书态度的坚决。联系 1、3 自然段,再谈谈对不假思索地说我愿意的感受。重点体
4、会你将不能再出席任何公开会议,更不能出席国际会议。你愿意隐姓埋名工作一辈子吗?引导学生体会“隐姓埋名一辈子”对于一位闻名于世的科学家多么的不易。朗读:而王承书却不假思索地说你感受到什么?意味着从此放弃自己熟悉而喜爱的专业,从此放弃科学家应有的学术待遇和荣誉,从此放弃一切名利,而不能像其他领域的功臣那样面对鲜花与掌声;不管为国家做出多大的贡献,自己的名字也不会为人所知。引导学生体会:指出她从此放弃了一切名利:高规格的待遇和荣誉,无数次的鲜花和掌声,而这是需要有极大的勇气的。朗读:而王承书却坚定地说你又感受到什么?难怪作者赞叹到:放弃名利,对于一般人尚且需要很大的勇气,更何况是早已闻名于世的王承书
5、呢!你又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体会出这句话是作者对她这一表态的高度评价,指出闻名于世的王承书勇气非凡,不愧为“淡泊明志”的典范。朗读分角色朗读为了祖国的强大,王承书毅然选择放弃一切名利,让我们再回到那令人感动的场景,再一次感受不假思索背后的精神的伟大。(2)这对王承书也是难题,因为在她原来的研究领域中,没有涉及这个难题。再加上国外封锁,更是困难重重。从事这项工作,一切要重新开始。这需要极大的牺牲自我的极大勇气!但王承书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项艰巨而光荣的使命。引导学生体会:完成这项任务困难重重,面临巨大的挑战,必须放弃自己已经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的研究,重新开始。教师引导:为了祖国,王承书不但选择放弃一切名利,而且还无条件放弃了自己已取得的一切研究成果,这对一个科学家是多么难能可贵。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一次感受她为国献身的精神。4、质疑:学到着,你们有什么疑问?学生可能会问:这篇文章第一次放弃名利与隐姓埋名之间有什么关系?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5、布置作业:读书、思考:王承书做到了隐姓埋名吗?她接受任务后是怎样工作的?文中哪些段落讲述了王承书“第一次放弃名利”?写这件事与写她“隐姓埋名”有什么关系?读了她的这些事迹,你有怎样的感触?(可把你的感受写一写,再与同学们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