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附件 2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应用成果评比与展示活动优秀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说明本节课学习完成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现代散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说重,是因其 语言精练、词 藻华丽、行文隽永、手法巧妙,对激发学生爱好语文、学好语文大有裨益。说难,是因其虽“ 神不散”,但 毕竟“形散”,不像记叙文那样完整,说明文那样明白。学生在阅读和理解散文时觉得比较费劲,在做与散文相关的 练习题时也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初中的散文一般接触的比较多的是托物言志类的散文,所以要认真的对待托物言志类的散文的教学。而要教好这类散文,就需要有一定的技巧。 考虑到
2、课时的安排,这节课是要在一课时 内完成的, 囚绿记篇幅比 较长,如果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准备, 对于教学任务完成来说也是比较紧张的。因此, 课前要求学生充分的进行预习:(1)查阅有关作者的资料。(2)通读课文三遍,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3)查找过去所学过的托物言志的散文,回顾其内容与主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借物抒情的艺术手法。(2)理解作者对绿的深深热爱,文章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3)学会分析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散文主题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描写之物特征的分析,让学生学会抓住景物特点,运用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2)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圈点、品味,学会探讨借物抒情、托
3、物言志这类散文的主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永向光明, 顽强抗争的精神的歌颂,感受作者忠于祖国的情怀。(2)学会圈点勾画的读书方法,自主学习并批注散文的词句,养成勤于读书的好习惯。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一般学生在阅读和理解散文时觉得比较费劲,教师的讲解与分析完全代替了学生的审美(鉴赏)实践,使学生处在压抑性的被动地位。不少学生不能迅速理解散文的文意,把握文章的脉络,不能体味散文的情与美,大多的散文教学只完成了理解训练,而且仅是表层的 词句理解训练,并未深入散文的本质,散文的思路、 赏析的技巧不见踪迹。可
4、见,在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和提高鉴赏能力已成为必然而且尤为关键。初中的散文一般接触的比较多的是托物言志类的散文,所以要认真的对待托物言志类的散文的教学,以此类文章的教学来带动散文教学。要理解散文需要一定的文化、经验积累,而初中学生的 认知水平有时达不到一定高度,这就需要教师寻找一些适宜的途径与技巧,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解读,主动学习散文,切实提高散文的综合分析能力,获得精神情感上的体验,得到审美娱悦的情感体验。从语文学科本身知识结构特点来看,在此之前,学生在八年级上学期的第一单元已经系统的学习过几篇托物言志的散文,所以对学生而言,理解这类散文所写事物外在的特点与内在特点的关系
5、,以及物与情的关系并不是难事,关键在九年级的这个时候是学会探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这类散文的主题的技巧,寻找切实有效地途径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托物言志类散文的能力。同时本文是九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的文章,本文是在学习了绿之后,老师虽已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来预习课文,但仅是绿一篇文章的学习,学生 显然还没有养成圈点批注的习惯,在圈点时往往抓不住要点,捕捉不到重点词句;在批注时,往往只有表面的认识, 语言表述也难以做到准确、完整。因此,在本节课中主要是让学生准确、巧妙地运用圈点批注这一读书动笔的基本方法,善于读书。教学过程(按照教学步骤和相应的活动序列进行描述,要注意说明各教学活动中所需的
6、具体资源及环境):1、通过出示的“绿”的图片带领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通过图片的欣赏调动学生回顾学过哪些写绿的古诗句,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并积 极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2、通过初读文题,让学生思考最想了解什么,培养学生 质疑提问的能力,意识到文章标题对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性。3、通过学生自由地品读全文,结合圈点描写常春藤的重要词句,加以 归纳、提炼,批注,把握常春藤的这一“物” 的特征,从而 让学生体会到:把握托物言志的散文首先要把握准所托之“ 物 ”的特征,并意识到学会抓住景物特点的重要性。4、通过让学生圈点并反复品味体验作者对常春藤的感情的语句来领悟蕴含的思想感情,让
7、学生明白散文 “读”是手段, “悟”才是目的,帮助他们为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做好准备。5、通过圈点文中关键的语句,了解写作背景,引导 学生学会借助文本中的“文眼”与隐含的文意,准确把握散文主题。6、通过学生回顾在初中阶段所学过的其他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散文, 使学生懂得这类散文主旨归纳的一般技巧,鼓励学生在对个体案例的发散性思考过程中总结出共同的规律并学会学以致用。教学资源(说明在教学中资源应用的思路、制作或搜集方法):1、插入大量色彩明亮的绿叶图片导入, 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2、运用多媒体手段来增加我的课程容量以及课堂的美感。3、播放有音乐伴奏的朗读课文录音,并在指 导诵读中加以音乐的伴奏,陶冶情操,加强对文本的理解。评价方法或工具(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将用到哪些评价工具,如何评价以及目的是什么):1、学生互评 在让学生通过圈点并反复品读 体验作者对常春藤的感情, 进行选择性配乐朗读之后,请其他学生针对其朗读进行点评,目的是以对朗读的点评促进学生对文本的个性解读。2、教师点评 在请学生通过结合对绿藤的特点,作者的写作背景和“ 文眼”的品读概括出绿藤的象征意义之后,教师再进行点评,目的是告诉学生“ 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手法的相关激 发 :借常青藤的想象描写,是 为了启人联想,给人留下思维空白,通过深沉的意境,把人引向一个高尚的精神境界,拓展并加深学生 对这类文体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