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郑和新时代38郑和研究2005 年第 4 期(总第 6O 期)六百年前,一个出生卑微的太监率领一支睥睨晚古今的庞大船队成就了中国古代历史的最后的荣光.继汉代黄沙万里的丝绸之路,唐代气度恢弘的远交近抚,宋代举国上下的笔墨流香和元代辽阔疆域的金戈铁马,明代拓展了波澜壮阔的海上蓝色丝绸之路,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向海外全面展示了强大的中国形象,也同时开启了欧洲主导的全球范围内土地和财富的再分配.据史籍记载与专家考证,郑和于明永乐三年(1405) 至宣德八年(1433) 的二十八年间,先后七次率庞大的船队由太仓刘家港,今日的太仓港起锚,扬帆下西洋,足迹遍涉东南亚,中亚,西亚,东非等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
2、.英国着名学者,中国科学史研究专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曾这样评价郑和下西洋:“当世界变革的序幕尚未揭开之际,即十五世纪上半叶,在地球的东方,直到非洲东岸辽阔的海岸线,呈现出一幅中国人在海上称雄的图景.这光辉灿烂的景象,就是郑和下西洋.“郑和的航海事业已经过去六百年,但世人始终没有停止对它的研究.郑和航海六百周年之际,中国乃至世界都掀起一股研究郑和的热潮,有关郑和下西洋的传说与故事早已为人所熟知,近年来也有多种专着问世.这些着作的出版,让越来越多的人们对六百年前的这位大航海家有了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进一步表达了后人对这位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与所受到的深远影响六百年后,英雄的业绩早已
3、深入人心.如果以一个历史研究者的眼光对郑和七下西洋的决定因素作一番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促使郑和七下西洋的巨手也许是当时的皇帝,但决定的因素却一定是时代,是当时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实力的产物.本书围绕着郑和所处的那个时代,纵横两千年时空,在整个世界范畴内和诸多层面上进行了中西历史的对比,试图以“大历史“ 的眼光重新发观明代下西洋的意义,以“个人史“ 的眼光重新发现郑和的意义,力求勾勒出一个全新的郑和七下西洋壮举的全貌.着作者并不以从表面向我们介绍郑和的航海秩事与航程远近而沾沾自喜,而是站在更高更远的立足点,纵横捭阖,精心立说,将东方与西方,旧与新,过去与未来,传统和进步放在一个新的座标点上.相互对照,相互审视,从而使我们在对过去一些事件和人物的认识上,有着意想不到的收获;也让我们在再次直面六百年前起始于太仓的这一段光辉历史的同时,更请晰地了解了自己,也了解了别人.我想,面向 21 世纪的蔚蓝,这比什么都重要.本书精美的插图,集思想与艺术于一体的优美文字,无疑让我们对郑和所处的时代有了不同于以往的认识.在隆重纪念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之际出版此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写此小文谨表祝贺,是为序.(作者:中共太仓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