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研学旅行成为新常态杨明生研学旅行,可能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十分陌生的概念,甚至也许会有人认为研学旅行,其实就是变相组织学生旅游。什么是研学旅行,为什么要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为了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让学生能够在旅行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增长见识、体验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提高学习兴趣,全面提升中学生综合素质。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培养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简单地说“研学旅行”就是利用双休日与假期,让学生走出
2、教室、走出学校,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去接受在课堂上、课本内和学校里很难接受到的革命传统教育、历史文化教育、自然环境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品德教育等等。1.研学旅行的历史渊源研学旅行,也叫游学。我国历史上游学的代表人物有春秋时期的孔子、明代的顾炎武、清朝的梁绍壬、现代的陶行知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家思想可以说是我国教育思想的珍贵组成部分。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中国普及教育方案商讨中提到,旅行为增长知识、扩大眼界的教育法,有意义、有组织,有计划,修学旅行应该特别提倡,在行设法,将车船价目简之最少,最后减免,以此鼓励。进入二十一世纪,研学旅行逐步进入新常态,不仅有国民认识的不断提高,更有政
3、府部门的各种政策的鼓励与支持。2013 年 2 月 2 日,国务院发布的国民休闲旅游纲要中明确提出:“在放假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高等学校可结合实际调整寒、暑假时间,地方政府可以探索安排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 ,并提出了要“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2014 年 8 月 21 日,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明确了“研学旅行”要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为研学旅行进入中小学课程提供了政策依据。2014 年 7 月 14 日,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试行) ,对境外研学旅行的教学主题、内容安排、合作机构选择、合同订立、行程安排、行前培训、安全保障等内容提出指导
4、意见。2016 年 12 月 19 日,教育部等 11 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 ,要求各地将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最近,很多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已经提出要求,学校须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课程加以实施,明确了研学旅行课程要做到“ 五有” ,有研学课程计划、有研学课程目标、有研学主题、有研学基地,还要有研学师资。研学旅行在很多国家都是一种常态的学习方式,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经历。起源于 1946 年的“修学旅行” ,是日本学生最具特色的活动,涉及从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参观国家公园、访问历史古迹,到涉及职业选择、自然体验、考察先进企业甚至体验商人活动等
5、等,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在韩国,几乎每个学生都参加过各种类型的“研学旅游” ,其中较有特色的形式是毕业旅行。作为现代旅游业诞生地的英国,一直以来就有崇尚研学旅行的风气,被称为“大陆游学 ”的 The GrandTour,实际就是研学旅行。美国家长较少有“望子成龙”的功利念头,孩子参加假期活动主要还是凭借兴趣爱好,研学旅行和夏令营、冬令营一样,为满足或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选择,是假期非常受学生欢迎的活动。2.研学旅行与旅游的区别关于研学旅行的官方定义,主要源自于 2014 年 4 月 19 日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王定华司长在第十二届全国基础教育学校论坛上发表的我国基础教
6、育新形势与蒲公英行动计划的主题演讲, “研学旅行,是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 ”他指出,研学旅行有着非常明显的四大特点,一是校外安排,二是有意组织,三是集体活动,四是亲身体验。特别强调了研学旅行的“两不算,两才算”:一些课后兴趣小组、俱乐部的活动不算,如,棋艺比赛、校园文化等;没有目标要求组织的旅游不算,如周末三三两两出去转一圈,只能算是旅游;以年级或以班级为单位,乃至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集体活动,同学们在老师或者辅导员的带领下一起活动,一起动手,共同体验相互研讨,这才是研学旅行。研学旅行重在学生的体验,而不仅仅是出去看一看、转一转,要有动手的机会、动脑的机会
7、,动口的机会,表达的机会,在一定情况下,应该有对抗演练,逃生的演练,应该有出点力,流点汗,乃至经风雨、见世面。不难看出,研学旅行,正如字面上所反映的那样,在旅行中研究,在旅行中学习,旅行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而旅游则是一种以休闲、放松、娱乐等为主的游玩活动,目的性单一,功利性比较强。难怪民间对旅游有一句非常形象的比喻, “上车就睡觉,到景点忙拍照,回去什么都不知道” ,但研学旅行则是带着学习目标而去,满载收获而归。3.研学旅行的现实意义从 2017 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就可以看出研学旅行的现实意义。2017 年高考作文题: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
8、,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请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的文章。不难看出,没有研学旅行的大视野,死读书、读死书的考生除了在课本上、电视上“见”过“长城” 、 “大熊”猫以外,对其他的关键词可能会一无所知,写出的作文能得多么分可想而知。通过调查发现,凡是以旅行为线索写出的作文都显得有血有肉,都获得了高分。当然,开展研学施行的真正目的并不是为了高考,更不是为了写作文。开展研学旅行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有利于 ”:一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
9、;二是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三是有利于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行为习惯。4.研学旅行的基本保障研学旅行组织的不好,极容易步入旅游的误区,引起家长的误解,引发社会的不满,甚至会出现安全事故。必须通过建立一系列的保障机制,把研学旅行工作做实做好做出效果。政策保障。研学旅行要有政策支持,离开政策保障,研学旅行会遭来一片反对声。好在国务院、教育部等政府部门都出台了相关文件,研学旅行在政策层面上有了保障,但还需要用好文件,宣传好文件。宣传保障。研学旅行最为关键的
10、是要取得家长的支持,还要取得学生的认同。所以,研究旅行要有一定的宣传保障。要向社会及家长宣传,让全社会都理解支持研学旅行,让家长消除顾虑,鼓励支持孩子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要向学生宣传,让学生全面了解研学旅行的目的意义,指导学生选择感兴趣的研学主题,做到有的放矢。组织保障。学校不仅要成立专门的研学旅行管理部门,还要建立一支专门的研学旅行辅导员队伍。管理机构可以挂靠在学校团委或少先大队,也可以安排在政教处旗下。研学辅导员队伍主要来自于广大班主任及热心于研学旅行的青年志愿者。研学管理人员及志愿服务人员主要职责是宣传发动,线路或目的地的推介,全程服务与指导,学员的管理及研学日记的批阅等。研学辅导员必须
11、具有责任心强、工作热情高、身体健康、应急能力强等特点,还要具有最为基本的旅行常识,因此,作为研学的管理机构,必须建立常态的研学辅导员队伍的选拔、培训与考核机制。制度保障。各中小学要制定研学旅行的相关制度,对研学目标、旅行线路、研学时间、课程主题、研学辅导员的待遇、研学旅行的组织与管理等提出规范性要求,确保研学旅行制度化、常态化。课程保障,研学旅行不是一种活动,应该成为一门课程,而且是集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为一体的综合课程。这门课程是新兴的,各地各校也是不同的,不同层次的学校课程目标各异。因此,研学旅行课程也是地方性或校本的。开发研学旅行课程,是开展好研学旅行的先决条件。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应该
12、开发以下相关主题的课程方案,并根据课程方案选择研学目的地:红色革命传统教育、非物质文化教育、科技文化教育、自然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教育、高校校园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海洋自然环境教育、古文化教育、农业科技教育、国际文化交流、台湾(香港、澳门)文化教育交流等。基地保障。研学旅行的目的地,应该具有研学的价值与内涵,可以说不是所有的旅游景点都可以作为研学旅行的目的地。因此,各中小学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年级层次,以及研学旅行的课程纲要与标准,开发一批适合本校学生开展研学旅行的基地,并做出科学而有计划的安排。为了方便开展相关活动,可以给一些研学目的地授予“研学旅行基地” ,避免研学目的地的随意化。安
13、全保障。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学生出游安全的警钟一直长鸣,这项非常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旅行活动不得不因为学生的出行安全问题被叫停或被学校自我废止。研学过程中确实存在安全风险,如何规避风险,让我们的研学旅行更安全,则是我们开展研学旅行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我们在开展研学旅行时,必须做到四个“选择好” ,即选择好旅行社,采取定点旅行社的方式,让放心的旅行社承担研学旅行服务;选择好出行车辆,不仅要保证车况良好,还要选择好驾驶员;选择好研学目的地,适合中小学生旅行,安全风险小的景点成为首选;选择好旅行时间,要错开公共假期等旅游高峰期。如果说孩子们在校园里读万卷书是学习,那么在大自然和社会上行万里路也是学习。我们就是要通过行万里路,去学到万卷书上学不到的东西。作者:安徽省霍邱县第一中学校长 杨明生 237400Tel: 13505643482简介:安徽省特级教师,安徽省首批正高级教师,安徽省江淮好校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