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罗村镇“十二五”规划(草案)一、总体构想“十二五” 期 间(即从 2011 年到 2015 年) 罗村镇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为指导,以科学 发展观统揽全局,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全面实施富民强镇战略。加快农业产业化,推进工业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实现小康生活;以加快经济发展为主题,以工业强镇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实现全镇经济和社会协调、可持续、快速发展。二、指导原则围绕新农村建设“生 产发展、生活宽裕、镇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的目标要求, “十二五”期间我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继续保持适当的国民经济增
2、长速度,增强综合经济实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全面提升整体素质;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设施农业建设、交通、农村电网改造、水利和设施农业等方面的建设;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招商引资格局,利用外资上新水平;实施工业强镇发展战略,全镇工业企业增长上新档次;实施可持续科学发展战略,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2的协调发展;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经济增长中的科技含量,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努力增加收入,优化美化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加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丰富人民文化生活。三、发展目标“十二五” 期 间我镇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 预期目标是:综合经济
3、实力显著增强。2011 年至 2015 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五年平均年递增 8,争取在实际执行中更好更快些。全镇为全县财政收入做贡献,年均递增 10,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相适应,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人均纯收入达到 4000 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 10以上,继续保持对经济增长较强的拉动力。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15 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调整为 434027。规模工业占全镇工业的比重提高到 40。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区域经济布局进一步优化。城镇结构初步改善,2015 年全镇城镇化水平达到 25。科技教育发展加快
4、。2015 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35以上。新技术产业步伐加快,新技术产业产值在工业总3产值中占有一定的份额。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高。全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2015 年年末总人口控制在 1.45 万人以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上级规定的指标范围内,全镇绿化率达到 30。人民生活质量继续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23左右,达到 4000 元。电视户户通,实现全覆盖。城镇医疗卫生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文化、体育设施增加。四、发展方向和重点(一) 加快工业化进程确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实施“工业强镇” 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加强基础工
5、业、改造提高传统产业,培育支柱产业和发展重点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培育发展支柱产业。 “十二五” 要在“十一五”计划确定的支柱产业基础上,优先选择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和发展,把有限资源用于支持市场需求量大、产业关联度高、科技含量多、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产品和产业,建成一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工业骨干项目,尽快形成优势,增强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农产品加工业具有较好产业基础的优势,并且能够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包装、仓储运输业等行业发展,并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十二五”期间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潜力的优质无公害玉米、杂粮等优
6、质食品和绿色食品。2015 年农产品加工业增加4值占 GDP 比重达 8.6以上。培育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要实施“工业立镇” 战略,努力培植支柱重点产业,壮大工业经济规模,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采用科学、先进管理方法,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到十二五未,煤矿生产量达到 300 万吨,干法水泥生产量达到 130 成吨,水泥生产量达到 120 万吨。(二)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十二五” 期 间,要把 农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 坚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行业,扶持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完善农业科技服务
7、体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着力培育农业主导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农业发展,关键在于形成富有成长活力的主导产业或新增长“亮点” 。从镇情出发,应重点培育无公害小杂粮、核桃、食用菌、养殖等产业。无公害小杂粮达到 1.5 万亩,依托退耕还林种植的槐树,大力发展养蜂业;禽畜牧业要以沿山放养山猪、山鸡为突破口,加快禽畜牧业的发展,体现原生态的养殖模式,适度规模发展。蛋鸡、肉牛养殖不但要有量的扩张和还要有质的提升。通过扶持大户,建规模小区,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全力具有现代化饲养模式的养殖大户和专业村,到 2015 年饲养蛋鸡 100 万只,万只以上标准化养殖户达到
8、50 户;饲养肉牛存栏 6 千头、50 头以上标准化养殖户达5到 50 户;养蜂达到 2 千箱,30 箱以上养殖户达到 50 户。同时,稳定生猪生产,到 2015 年,全镇百头以上规模养猪户达到 60 个以上。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发展壮大等龙头企业,形成龙头+基地的产业化经营体系,使全镇 85%以上的农牧户纳入产业化经营。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形成一村一品。一是大力引进优良品种。品种是农业增长之源,引进一批市场前景好的品种,就意味着我们拿到了进入国内外市场的准入证,特别是适销、高值、创汇的品种。二是积极吸收消化先进技术。引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改变现有传统的耕作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9、。三是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一家先进农业加工企业,就可以带来品种、技术、资金、设备和市场,形成引来一家,带进一批,开发一片,富裕一方的结果。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深入贯彻国家扶持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机补助的优惠政策;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国家实施以工代赈、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带动多元投入;增加对农牧业的信贷扶持,建立健全农村群众信用体系。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积极发展劳务产业,规范劳动力市场。建立和培育能够对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组织劳力有序输出的大型就业综合服务中介机构,努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增加劳务收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十二五” 期
10、 间,每年 劳务输出稳定在 2000 人以上,劳务收入在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由目前的 28%提高到 35%。 6(三) 大力发展服务业面向城镇居民,进一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我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和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积极发展房地产业。结合小城镇建设,加快房地产业开发,建立和完善房地产服务体系,改善人民居住条件。 “十二五” 末期,兴建一批品位高,可塑造新形象的建筑群和风景靓丽的花园式、休闲型住宅。同时推出一批中低档实用房以满足居民需求,抓好经济适用房建设,提高住房的工程质量、环境质量。搞好市场开发建设,建设 2 至 3 个层次
11、较高的大型超市和零售商场。加快建设具有罗村特色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粮食、牲畜、蔬菜等批发交易市场。培育一批产供销、贸工农、内外贸一体的商业企业,成为拓展国内外市场,带动中小流通组织的龙头骨干企业。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信用消费等现代营销方式,繁荣镇区商贸。积极培育农村商业网点和市场,整顿、规范农村集贸市场,加强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四) 积极推进信息化加快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以网络建设为基础,推进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融合,实现更高程度的资源共享及信息交换。建立覆盖全镇的地域宽带、高速接入网,通达企事业单位和村,使用户能享受宽带、高速、大量、多媒体的网络传输服
12、务。广泛应用先进的技术,加速发展综合业务接入能7力的光纤用户接入网,重点抓好主干传输网、用户接入网、城镇电话网、无线通信和数据通信网建设。积极发展卫星数字电视、数字音频和数据广播业务,推动双向传媒业务的发展,重点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及信息的传送质量,扩大光纤网覆盖范围。强化信息网络的安全保障体系。(五) 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鼓励外商投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改善经营机制,提高企业效益。鼓励集体、私营企业及股份制企业吸引外资发展经济。加大以农业科技园和市场体系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以地缘、人缘、血缘为纽带,广泛进行招商引资。(六) 重点项目与基础设施建设加
13、快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继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固定资产投资必须符合国家在新形势下的投融资政策取向,着眼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改善投资环境,提高经济竞争力,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确保全镇“十二五” 经济 社会发 展的战略任务和目 标顺利完成。交通建设以石口至县城一级路建设为重点,加强镇村公路改造力度,镇通往村公路基本实现水泥(油)路面、村通往组实现高标准砂砾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做为惠民行动的实践来抓,争取和引进资金,打配机电井 10 眼,扩大水浇地面积 0.5 万亩。建设景观湖一个,8提升城镇口味。建设小型污水处理一座,提升生态环境保护规格。能源建设要坚持开发
14、与节约并举,与环境协调发展。以建设稳定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为目标,着力优化能源结构,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建立多元化能源结构。 “十二五” 期间,新建沼气池 200 口。续建城镇电网改扩建工程,提高电网供电能力及供电质量,整改率达到 100%;加强需求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七) 提高集镇化水平,力争纳入“ 十二五”全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从实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加强规划、建设与管理,积极推进生产要素向城镇合理集聚,突出抓好城镇的功能培育和发展壮大,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逐步形成以罗村为中心,霍阳庄、曹村、东石羊为依托,中心村为基础,具有较强集聚和辐射能力的梯度结构城镇体系,密切城镇
15、关系,提高城镇化水平。突出城镇建设。高起点规划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到 2015年,镇城区面积扩大到 3 平方公里,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到2015 年建好罗村街道给排水、亮化、美化、垃圾处理工程。通过省级卫生镇验收。(八) 科教兴镇加快发展教育事业。按照教育“三个面向” 要求,以建设教育强镇为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巩固提高“两基” 教育成果,调整中、小学布局,改善办学条件,规范义务教育阶段的办学行为,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受教育的基本权利,继续实施“农民教育工9程” 。大力发展幼儿教育。切 实增加对教育的投入,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为我镇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九) 精神文明建设把依
16、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我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不懈地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教育,用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教育人民,大力弘 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推进思想教育基地建设,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青少年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积极开展科普教育,加强科教基地建设,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方法,反对封建迷信
17、。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争创文明镇镇。深入开展双拥工作,重视民兵预备役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国防意识。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多出优秀作品和人才。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生活质量。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到 2015 年全镇电视实现全覆盖。以发展文化产业为突破口,促进文化事业发展。文化公共设施建设要加强镇文化站、村文化大院等设施的建设,努10力挖掘民间文化。不断完善小城镇多功能综合性的文化设施。规范文化市场管理,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十) 提
18、高集镇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 “十二五”期间要努力拓宽就 业渠道,增加城镇居民的收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改善居民物质生活的同时,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美化城镇生产环境,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培育和规范劳务中介组织与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培训,形成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进一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继续发展社会救济和社会互助等社会保障事业。完善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卫生监督服务体系,实现
19、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加强重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加强和改善农村卫生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卫生室村村达标,积极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努力解决农民基本医疗问题。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健康活动,努力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十一)人口与资源及环境保护实施可持续科学发展战略,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加强规划、综合协调,逐步形成以法律为基础,政府、企业和11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可持续发展机制,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切实提高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控制人口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继续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努力提高人口素质。普及优生优育科学知识,提高全民人口素质。大力
20、推行计生利益导向机制,认真落实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扶政策,逐步转变群众的生育观念。到 2015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5以内, “十二五” 期末总人口控制在 1.45 万人以内。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大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和噪声污染的综合治理力度,全面提高综合环境质量。通过实施城镇下水道的综合治理以及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措施使我镇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镇环境空气质量保持在国家标准二类之内、地表水水质达到相应功能区水质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95以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在 90以上。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基本形成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污水和垃圾等污染物的处理能力,把罗村镇建成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小镇。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积极推进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走出一条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新路子,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中统一、精干高效、依法行政、具有权威的资源管理新体制。严格保护耕地,完善各类用地的管理制度,合理利用土地,鼓励节约挖潜,积极推进土地开发整理,盘活土地存量,实现全镇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