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关于城市总体规划改革的探讨.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2690700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城市总体规划改革的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关于城市总体规划改革的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关于城市总体规划改革的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关于城市总体规划改革的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关于城市总体规划改革的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关于城市总体规划改革的探讨 石楠:今天我要谈的是总体规划。规划学科本身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科学或者基础科学,它与整个公共学科相结合。为什么我讲总规划呢?众所周知,总体规划是城市发展战略中一个基础。另一方面正如我刚才所说的,也是现在最活跃、争论最大的重点。目前,我们整个规划体系有一个显著变化,这段时间总体规划的重点是什么呢?从工作角度来讲,我们国家按照法律规定分成两个层次。从公司角度讲,城市规划做得可能比较多一点。我个人有一个理解,很难要求每个规划师都有很全面的知识,因为规划太大。反过来讲只有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才能对自己的工作有帮助。先讲讲我对这个学科发展几点认识。首先,我觉得城市化学科这几年,特

2、别是改革开放这五年、十年以来,发生了很大变化。因为规划学科最开始是从建筑分出来的,一直到上个世纪 50 年代从我们国家才开始得到社会公认,或者作为一种职业得到国际组织承认,认为它是一门学科,是脱离建筑学独立出去的学科。后来随着规划工作重点不断调整,特别是战后重建过程当中,经济危机的加速,研究领域越来越大,不仅仅是工程技术问题、建筑问题,已经开始研究社会、经济、文化多个领域问题。这个学科不断扩大,很多其他相关科学参加进来,包括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生态学等等。还有很多技术性学科。这个学科越来越大,扩大以后反而觉得很困惑,城市化究竟是什么范围?谁也说不清楚,我也一直是这个观念:城市化目前处于发展

3、过程当中,它正处于内涵、外延模糊的阶段。第三阶段是正在进行的阶段,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学科?这个学科究竟是什么样的?现在只有一些初步迹象。今年早些时候在北大开一个关于“城市规划学科”专业评估会议上,某某教授在那儿讲一段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本身是研究建筑学的,他提出了环境科学,他认为城市化学科下一步发展可能是一个没有学科的学科。大家认为它是一个学科,但这个学科并不像其他学科,有一个独立的、非常清晰的界限,它可能是一个学科群。随着工作重点调整,它可能研究的重点不一样,它有自己内核的东西,但它的外延范畴很广。这个问题也由此带来了一些负作用。比如去年北京下了一场雨,很多地方被淹掉了,公共汽车被淹

4、了,大家就说城市规划没有做好。后来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我,我花很大力气给他解释,这不是城市规划没有做好,这是理解偏差。为这个问题我专门找北京规划委员会,这究竟是什么原因?你们有没有专门做调整?很简单,第一个原因当时值班同志没有开泵站,水泵没有开,下雨了,立交桥下面该提升的水没有提掉,被淹。再一个大家知道有一个设计合理的算法,不可能按照最大暴雨强度设计城市排水能力,如果有钱当然可以做很大,但有一个经济合理性问题,很多因素最后才是规划问题。我举这个例子什么意思?因为界限模糊以后,做这个专业的人和社会人的希望是不一样的。你可能觉得我只承担这块责任,这块是我的自留地,我只做这个事,这块出问题我就承担责任

5、。社会人觉得这个事影响很大,什么事都能牵扯你。你要做决策,有的老百姓可能倾家荡产,也有的可能一夜之间就暴富了。你的决策能够造成很大的影响。有一个所谓外部效应问题,它的理解是一个很大的范围,所以我当时提出一个概念,城市化有三个层次:第一, 我们的职能范围,这是国家法律规定的,必须承担的责任范围。第二, 城市化影响范围,规划局做的决策不仅仅是影响职能范围,还会影响更大.第三, 我们研究的范围。要做好这个规划,就要研究很多东西,不仅仅是决策问题,也不仅仅是决策影响问题。我们做城市设计要研究社会经济问题,研究的范围很广。如果我们对这些概念混淆不清,可能会对整个行业有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随着我们工作职

6、能重点的转变,这个学科究竟是什么属性。大家有着不同看法。过去我们讲,城市化系统是技术还是科学?我们认为是技术科学,它的特点是决策的基础,这是基本的东西。这两年发现形势有一点变化。一是规划本身内部发生了分化,比如宏观研究领域,区域、城市管理越来越多的作为政府决策性的东西,或者法律性的问题。微观层次的东西包括详细规划。随着市场化后,在设计市场。业主也发生了变化,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规划师本身的职业行为也都发生了变化。我们这个职业本身变了,工作领域也变了,那么这个学科怎么办?也一分为二拆开?现在大家也在讨论。大家如果留意看一下杂志,会发现有很多观点,过去我们谈城市化、科学化是强调要加强它的科技含量,预

7、测要科学,我的方案更合理等等。这两年有什么变化?规划方案怎么能够适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方案怎么能够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或者符合公共利益?规划怎么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或者规划这条线一直划下去,会有哪些人变得富裕?那些人会变穷?国外有一本书,非常有名,就是讲规划决策。这条线完全可能决定一些人一夜暴富,一些人贫穷。这些问题是我们现在研究的新因素。这些因素大家在想,城市化究竟是个什么东西?这好象不是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政治、经济问题。另一方面国家也在变,大家知道过去是计划经济,它是包办一切,从生产、生活、修马路到年轻人谈恋爱、生孩子,什么都管,都有系统。现在不一样,现在国家有发改委,到省级发改委力量就

8、弱了。到城市县一级,就非常弱了。为什么?过去我们所有的建设项目都要发改委批,要立项、调研等一系列程序,批准了我们才能建。现在不一样,现在不是国家掏钱,国家掏钱不到 10,最主要的是市场,市场是主体。投资商、开发商,国内、国外,甚至个人投资进行决策。这个建设根本不通过计委立项、评估。可是还要通过规划,这个时候国家又发现怎么管这个事?照过去传统计划经济不行了,所以要规划。大家回忆一下去年,国家提出宏观调控,宏观调控当时有两条手段:一是所谓抽紧银根;第二抽紧地根。银根就是银行信贷从严控制。当时没有使用利率手段,而是使用整个资本总量控制手段。另外一个是土地,地根。限制整个土地投放。中国土地制度是全世界

9、最严厉的土地制度,是否有效是另外一回事。起码我们设置这个制度设置是全世界最严厉的。宏观调控再把这个制度控制的很严,一下子我们没有地肯定盖不了房子,修不了路,所以受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工作重点和职能都发生了变化。大家在说,城市规划更多的除了强调他本身的综合协调、强调技术性、强调美观、强调历史文化价值、有文化特色等等以外很重要的一个特性就是政策性。城市规划作为一种基本公共政策,这种公共政策很明显所调节的并不仅仅是一个空间,也不仅仅是形象问题,而是一种利益关系。所以最近一段时间,包括我们城市化杂志也发表一些文章,建设部领导也讲了很多,都谈到城市发展属性问题。现在从学术界来讲,公认的城市化作为城

10、市功能建设如何调节才能体现公共功能属性?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土地投放。每年国家决定投放多少比例,这很明显决定这个城市整个发展速度,也会决定公司有多大业务量,会决定这一年有多少投入等等。第二,这些投放本身是一种什么性质?作为安居工程、还是作为购买商品房?作为公交设施需求、还是作为其他什么?。这是一种在土地用途上的国家政策指导,本身对我们工作有影响。第三,我们现在做城市规划已经不像过去,过去一块小区拿过来,盖多少住宅,选择、分配。现在是市场需求,需求是多样化,利益主体是多样化,每个居民有自己的需求,如何满足市场需求,这是我们设计人员要考虑的。第四,职业化对我们学科设计有很大影响。举个简单例子:

11、建设部、教育部有一个专门的全国城市规划评估专业委员会。每两年我们去对一些大学进行评估。去年我们到清华大学开会。评估当中我们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应该说是一个议题,第一评估标准太单一化。拿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校,我们全国有 108 个学校设城市化专业,过去可能分成地理院校偏重宏观、区域研究等等;有一些像同济比较综合性的学校,有很强的工科背景;还有一些,比如清华大学走的是建筑规划专门化的思路,事实上是建筑学,五年以后走专门化方向。现在评估以后,实现了职业化。一把尺子,不能衡量所有学校。评估以后,带来什么问题呢?这个学科本身是一个交叉学科,现在按照一把尺子衡量,这是很大问题。而且同样还有一个很大问题,

12、有很多学科有自己的特点。在清华大学,我们非常理解清华大学这套思路,我就是工科五年,或者是本博连读六年,我四年基本教育就是建筑学,非常扎实的基础教育,只不过第五年可能有一个规划专门化方向发展。如果按照清华大学自己的思路做效果会很好,事实证明也做得很好。如果按照教育部、建设部尺子衡量它只能是及格。所以我们去年评估时,学校一排,清华大学是倒数一。问题出在哪儿?不在清华大学,而在这个制度上。这套制度对学科产生什么影响,现在很难说,我个人非常反对这套思路。再一个,我们这套注册制度实施以后,除了学科基本构成,很重要一点我们谈到职业技能。规划师不是理论家,也不是只会吹大牛,是具体操作,能动手的。第二因素,这

13、个职业如果讲是公共职能,是对社会利益有很大影响的职业,如何保证这个职业道德底线呢?我们大家上网看看国外所有规划协会有一个所谓的“职业伦理”最低规定。比如说这个项目交给你做,业主跟你明确这个东西应该怎么做,你的职业知识觉得不应该这么做,这么做不合适,可是业主要求你这么做,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办?按照国外要求很清楚,你只要把这个事情给业主讲清楚,你已经尽到你的职业道德责任。我们国家没有这一条。这样怎么办?反过来对我们学科有什么影响?我们大学教育,回顾一下有没有学校这样教育过?根本没有。最基础的是学科定性问题,学科定性是如何定,取决于研究对象。首先要搞清楚城市规划研究什么的?如果研究仅是技术上的,肯定

14、是技术科学。如果研究是社会关系肯定不是这个技术科学。现在看来很明显已经超出纯粹技术范畴。第二在这个基础之上,有哪些人研究这些东西?如果只是本身建筑师做,肯定脱不开建筑的东西;如果有其他学科来,就决定我们学科构成是多元学科,或者将来是跨学科的、无学科的东西。再一个就是方法论,方法论决定我们的科学化。我们过去讲科学化很容易引申到城市化。现在我们思路是要从最本质讲起。接下来讲今天的主题“关于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是怎么回事。考过的人都知道,规划有要求,文件有要求,最核心的一条是:它是一个综合部署而实施的措施,首先它的范围是整个全市范围,或者是规划区范围,甚至更大。这是一个总体宏观范围。它对这个范围以

15、内各项建设、土地等等进行综合部署。再一个,部署完了以后要怎么办,怎么实施。这是两个层次。在计划经济时期,具体实施部分要落实在具体项目中。总体规划是重要依据,是促进城市科学协调化重要依据,保障公共安全、利益重要公共政策。这是明确公共职能,是指导城市科学发展法规性文件,这点很多人不一定能理解。按照规划法要求,经过批准的规划是有法律地位的。所谓具体法律地位是指通过这个规定不能随意改变,但是现实生活中并不是这样。改改总规呀,或者什么的,这种情况非常多,起码从法理上讲是这么定的。一个简单图说明总体规划是什么位置,他是我们国家整个规划体系核心,它处于中间位置,上一层次是所谓城镇体系规划。这是研究整个区域层

16、次,各个城市之间什么关系,基础设施什么关系、生态什么关系。下一层次是将它作为编写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过程中有各种专项规划、专业规划、环保、绿化、排水、消防都要纳入进来。我曾经给部里做过一个课题“法律规定要纳入总体规划 863 计划”这些规划都要纳入进来,在里面找到自己位置,为什么?因为总体规划是法律规划,有法律地位,大家都想借着抬高一下,提高自己位置。再一个有一些部门,交通部门提出交通规划,发改委提出经济发展规划等等纳入进来。往下对于一些大中城市来说城市规划,对其他城市来说是小规划,可以看出他本身地位很重要,重要在哪儿?如果说这套体系总体规划要变,涉及到整个规划体系都要变,这

17、是我一开始谈到的为什么我觉得做详规要了解总规划。如果它变相应都要跟着变。如果不变,这套可以延续下去。这里面详细不细谈了。再一个很重要一条,现在谈到总体规划是什么概念?是“驾驭市场手段” 。这是我们现在的提法。我不太理解什么叫“驾驭市场手段” 。举个简单例子,七部委有一个通知“关于平抑房价”的通知,这里谈到行政主管部门在符合总体规划前提下来确定。就是说要平移房价第一条要符合规划,第一条提出要符合城市发展规划,从这里看到总体规划确实很重要。另外一个,我拿中科院基本资料和大家统计一下,中科院这两年做 71 个城市总规,包括北京,四大直辖市,其他也做,也包括很多中小城市省会,有城市。很有意思的数字。4

18、2总规为什么做?提出来说我做总规是为了落实统筹,这话和北京差不多。这是拿着扯大旗,说这个事,要做规划。背后原因不知道。52项目说,土地供应需求加大,所以我必须做。这个是大事。这几年城市化发展速度非常快,城市扩展规模非常快,大家注意报纸,去年国家清理整顿开发区,一下子搞了 6 千个开发区,清出 3 万平方公里,这个数字也有水分。也不止。我们讨论这个统计数字不对,600 多个城市,一个城市算 3 个,就 2 千了。还有 3 千多个县,哪个县没有开发区?还有 2 万个镇,哪个镇没有开发区,这算起来多少?有一条土地需求现在非常紧,这 52城市都提出“为了满足土地需求,现在要这么做。 ”再一个行政区划调

19、整 27,这也是大家很清楚的。很多地方撤县设区,撤乡并镇实现城市化等等。可能有一个不太清楚的问题,为什么他们这么热衷彻县设区?因为我们国家目前政策体系下,县和区在财政上享受的权限不一样。由于区享有更多权利,更多的财政权限、财政优惠政策。特别是作为区长、市长得到更多税收、更大才能。大家热衷与把县变成区,这是一个。再一个一旦设区,作为市区,市区土地是国有土地,所以本身土地要想投入市场,有更大便利条件。这和县不一样,县只是县城一小块。这里面大家注意一下,最大是规划。我个人认为现在大家做总规最热衷在这里。为什么在这里?做简单分析。做总规很大原因为了想批更多地,为了批更多地并不仅仅为了地,而是为了得到更

20、多钱?谁得?市长、开发商。市长通过卖地拿到更多钱,拿到这个钱,他可以进行基础建设,修广场,为官一任,三年、五年干了一点事。这是政绩观问题。开发商挣更多钱,拿到更多地,投入一个项目,在北京,只要拿到一个地,傻瓜瞎干也挣钱。就是这么一个概念。为什么说大家都热衷搞地、扩大规模?就是这个原因。具体不细讲了。另一方面规划目的是要实施,做规划真的能管用,我做总规要指导城市发展,做详规要能够买房子,现在能管用吗?详规多多少少管一点用。只要跟老板合上拍,基本上管用。总规现在基本不管用。市长说往哪儿盖就往哪儿盖,管总规怎么说。市长要突破总规就突破。开发商一下子把规划区搞定了,肯定整个就出去了。这种情况太多了,后

21、来举几个例子看看。所以我说城市规划日益成为一种技术手段,或者变成一个拿来说事话头,用的时候,拿它说事,政治家拿来说事,企业家拿来说事,老百姓拿来说事,大家拿来说事,咱们跟着后来挣点钱。首先总体规划藐视市场,根本没有连接到市场问题。到目前总体规划基本思路是彻头彻尾期望,由政府主导安排一切。一开始所有总规都是这样,基本套路是:画一个规划区,按法律规定包括建成区、近郊区、需要控制区,开始做区域经济分析,人口规模预测,然后做空间布局,住宅、交通、物流配套等。很有逻辑性。但是,我觉得我看了新闻图片,这是怎么回事?这个新闻图片上,立交桥没有盖住,被卡车撞了,这就是我们总规。什么叫总规?先做人口规模预测,基

22、于人口规模预测我们得出一个人均用地 100 平米,得出我们一共多大用地?人均光电指标,人均基础设施等等,全在一个基础之上,最后再由总体布局一切安排。诸位,这可是一根柱子就这一个基础。这个基础从来就不牢固,1984 年我做了一个统计,国务院批了 22 个城市,当时国务院批,3 条:八股文,第一条北京市什么什么性质;第二条北京什么规模,每个城市都这样,性质、规模、布局,到现在还这样。我做的一个统计是,当时国务院批准人口规模和城市本身现状规模做了一个统计,很有意思。一半城市现状规模已经超过国务院批的 20 年以后的规模,这个事我不知道是地方骗中央还是中央骗地方?反正上下一起骗,基本理由是我要疏散人口

23、,20 年过去了,岁数也大了,也没有看到人口疏散出去,现在还是这个现状,人口规模有一个预测难度问题,特别是现在大家在搞城镇化、人口流动性很大,不像过去严格户籍管理,在座有很多不是北京户口,不算北京户口,不算照样要住吃喝拉撒睡,规模都要考虑,没有户口统计都没有办法统计。这个基础是极不稳固、不可靠的,为什么过去行?过去很简单,过去我在银川或者天水建一个厂子,按总投入一算下来,生产多少核算氨,应该有 2 千工人,2 千工人系数一算,应该有 2500 个就业岗位,这一层应该有 4、5千人,很准确。现在不是这个概念。一方面有市场力量,我们在座各位猫在这儿,逛荡撞一下;再一个行政干预,领导人说要做大做强,

24、我要促进城镇化,别看现在只有 20 万人,将来发展到 200 万,信不信?多数这种情况,一般翻一番很少了。怎么也得翻上好几番,这两个因素一起作用,这个柱子太脆弱了。柱子一旦脆弱,整个上层建筑就不行了,根本没有科学性了。发改委一个同志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攻击城市规划,当然有部门因素,但我觉得他攻击得很有道理,讲到现在城市总体规划人口规划预测问题,第一,一般来说人口规模被高估了,和过去相比不同,过去低,现在高。为什么高估?高估一个人 100 平方米;第二缺乏科学预测方法,我们现在一说,人口规模预算很科学,什么什么法,7、8 种方法,仔细一看这些方法之间差别很大。而且这还不包括每个方案定一个系数,这个系

25、数算出来,别差太大,系数稍微调一下,不包括这个。真的是科学、客观的,7 个人,7 种方法,出去的东西保证误差 30以上,误差30以上太偶然了。这么一个误差如何做?根本不能依此作为依据了。我觉得这些发难和攻击是有一定合理性。就是说我们这套规划思路,如何考虑市场经济条件下怎么做?不是过去由政府安排一切,而应该考虑由政府定一些框框、原则,大家来做。第二个问题,我讲了,我觉得我们城市规划很大一个问题就是一刀切,这当然不能完全怪总规。中国的事情就是这样,不这样什么事都办不成。在座的要是从新疆来了,或者从上海来了,比比差多少?地域差异、文化差异、经济水平发展差异,各方面差异很大。可是我们规划要强调一致,模

26、式要一致,总规包括文本、说明书。文本里面包括:限制规模、布局、专项规划、专门规划,最后规划建议等等。都是一样的。完全成了八股文。为什么说现在总规很好做?这次做了,机器里留着,千万别删。下回做的时候,该换什么换什么,但格式不会变化。指标也一样。用地,人均 80 到 120 平米。当然 80 基本不可能,都是 100 以上。要 120 也难,所以差不多 100平米左右。所有的方法也是一样。再说每个地方人也差不多。最核心的是每个城市处在不同发展阶段,每个城市有自己特点、优势、劣势,如何结合这个城市需要,设计总体规划?这才是科学的态度。因为规划本身也是一个产品,你要满足市场需求,不能拿着一种模式套。我

27、觉得这是很大一个地方。第三,我认为是没有公众参与过程。有人说我们有。前面发调查表,公众提意见,我做多少展览,这是公共参与。瞎说。这不是公共参与,这叫告知。我叫我向你宣誓,告诉你有这个事,我们政府定了,告诉你,宣传。真正的公共参与首先一条:必须在制度设计上保证凡是感性的公民都有机会表达他的观点。第二,必须保证公众提出的建议能够有效采纳到决策过程中,这条更难。我们现在总规基本上说白了,一班专家在家编一编,之后,和市长撞一撞,市长说改一改,最后报上去批了,基本是政治手段,没有太多公众内容,回头看,刚才我说总体规划如果作为公共政策确实对大家有很大影响,现在房子是自己 20 年前买的房子,总体规划一决策

28、,房子跌了,我得急,可是我没有机会急,我不知道哪儿去急。这是一个很大问题。我们这么多年来,我觉得很大弊病是规划“轻编制,轻实施” ,我们基本上精力花在把规划做得更科学上,规划是否可行,规划是否实施了,再说吧。也就是所谓“规划规划墙上挂挂” 。最典型例子是温州。不知道在座是否有温州人。你去温州看看,脚下地皮随便一块地皮,做了多少规划,反正温州人有钱,做完再做一个。没有规划?都有规划。都实施了吗?没有。规划和规划之间还打架。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很简单,改革开放以前,不用谈实施问题,政府这么规划就这么建,哪有什么实施不实施。现在不一样,现在规划定调子以后,你们掏钱、你们建,我政府没有钱建,我定原则

29、你要服从总体规划,建你们自己建。我们所有搞规划的都没有研究怎么让他把口袋钱掏出来,掏你的钱不是很容易的事。掏你的钱按我的要求干更不容易。这一条没有人研究。规划实施问题是很复杂的事情。牵涉到体制、政策、技术,还有很多经济问题研究,如何作,牵涉很多利益协调问题,如何协调。这方面都非常缺乏。因为有这些问题总体规划不好做,这是苏州例子,也一样。苏州规划做了很多,但是并没有按照这个做。规划编了以后,不像详规,详规一报一批,很快就实施,总规不一样,总规从开始编到最后批下来,6、7 年过去了,现在城市发展很快,6、7 年过去规划还有什么用?现在开始做规划,用的是去年、前年资料。做一下花了 5 年,报政府一年

30、,报国务院花一年,批下来了,整个变了。城市要发展不能等你,这样非常被动。一直处于这么一个被动应付或者被动滞后状况。很典型比如济南,总规一月份刚批,5 月份张培江同志去济南当书记,说这个总规太落后了,重新编,他们说这是 1 月份国务院刚刚批的。也不能怪他们,确实是这样。因为这些因素在,总规要改,这是当然内部因素。另外总规要改外部环境是,我们现在很大变化,一是整个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政治体格在变,政治,别看我们天天骂政府,政府自己也不满意,事实上也在变化。可是恰恰政府在变的过程中,规划自己没有变,也就是说整个政府系列里面规划相对保守。地方政府掌握了 30的财政资金,税收 30在地方;他承担的公共事务

31、是 70。换谁当市长都得想招,想什么招?我们国家现在公共财政体制是一套公共预算,每年政府公布预算。搞教育、医院,改善环境等等,安居工程什么什么的,防治艾滋病什么都有,这叫预算内收入。总规越复杂,总规越来越重要,总规大家越来越重视,越来越拿总规说事,不断有一些干扰我们总规,压得那么重。不改已经不行了。反过来,当然我想总规就像一个微软系统,天天慢,不好,今天升一个级,明儿升一个版本,机器得换,要不然机器不动了。本身漏洞百出,一会儿这儿一个后门,一会儿那儿打补丁,没完没了。总规真的和微软很像,解释一下为什么说像。功能庞杂,大家也知道,什么都管,什么在里面。批完了厚厚一摞,看完这一摞得花多长时间?耗费

32、资源。例如:在甘肃一个县,当时县长雄心壮志,拍腰板,要重视规划,修编县城总规。县当年财政四分之一拿出来修总规,这个修总规的钱对周边的太低了。那么穷的地方,你想想,民办教师发不起钱,公办教师发不起钱,医院条件很差,可是要做规划拿这么多钱,你说是不是耗费资源?拿那个钱县委真的压力很大。前面讲了漏洞百出,这更明显,随便拿一本总规过来,相互之间矛盾、有漏洞,甚至于地名都没有来得及改的,都有。非人性化更不用说了,根本没有考虑人不人的事,就卖地了。这就更微软系统一样,还有更重要的是骂是骂了,还离不开它,咱不要它不成,要它觉得头疼。有没有什么替代方案?想不出来。或者来个什么其他的城市规划?一,作一个发展战略

33、规划,这个肯定很多人知道。2001 年广州市开始提出做,当时很简单,广州市调整,参与华度两个县划归广州市,广州市开会跟我们一说“我们城市得到更大发展空间” ,这句话道出真谛。可能当时广州总规是刚刚批不久,而且当时正好是国家在总规审批周期最长高峰时,县长一考虑,这个玩意不能等它,等它根本来不及,怎么办?不知道谁一想,做一个发展战略,概念规划,三个月时间,中科院、同济、广州市院,三家还是五家记不清楚了,给你三个月时间,你给我提出一个城市发展战略。这个战略包括华度未来若干年发展战略,不仅有产业、还有要空间什么都要有。这些人很能干,第一次评审我去了。觉得这个地方很有意思,好象跟我们过去不一样。别说,当

34、时第一印象,起码觉得一下子轻松了,不像总规背那么多包袱,做完了有十几种配套的东西,那个东西很费时、费钱。他不做那个,核心问题就做一个空间战略实施,定一个大的发展方向,大功能布局,起到主要交通组织,很好,抓住了实质。讲总体布局就是一个结构,土地利用如何安排,道路骨干如何安排,如何结合,就行了,就这些东西,觉得很好。对于当前来说,很起作用,可是我们没有想到上了市长的当,三年以后又开会,把我们请回去,干什么?三年以后又开会,开始跟我们说,请各位专家再来,看看我这两年做了很多工作,得益于当初帮我们研究的发展战略,到那儿一看,大标题换了“广州市发展概念规划十三周年研讨会” 。我一看,怎么变成 13 周年

35、?规划要实施怎么也得批一下。我们这边专家一说,盖完了,将来有错是谁的责任?谁也不敢承担这个责任。不管怎么样,他这么干了,他拿着这个发展战略去批地了、修路了,盖房子了,就干了,大学城也建了,就搞起来了。他这一搞起来不得了,其他城市都跟着来了。本来一是肚子火,我前面说的六种罪,大家觉得总规这个东西很讨厌,最后发现这一招很好,花的时间不多,钱也花得很少,还很快,还起作用,所有省份全部来一遍。建设部就坐在那儿一直看着,也不说话,也不能说不好,头一次广州开会,建设部人也都去了,我们都在一块儿,也不能说不好,技术创新是好事。可是我们这个规划法里没有,城市化建设发展计划也没有,放在那儿,像私生子。说不好不行

36、,说好也不能从我嘴里说好。一直到今年 1 月份,建设部才第一次谈到要做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才是官方第一次认可,这是我说的,游离于规划体系之外。今年应该说前途基本明朗了,定位来说属于规划,属于研究,属于和总体规划之前转变。很重要的是,我举了几个例子。一是南京发展战略。通过这几个例子大家可以看出战略规划强调的是战略思维。是我对于城市总体战略。第二,他是针对问题去的。这一阶段城市发展碰到哪些问题,我重点研究这些问题。这和我们过去大而全什么都要做到的总规不一样。第三,这些战略规划往往不是唯一方案,它是一个多选方案,可能有好几个方案,会有不同的约束条件,不同外界条件下面有不同方案。这时候对我们过去整个规划

37、来说又是很大冲击。讲到规划弹性、讲到规划对客观形势变化的适应性,南京研究时,很重要一个发现,南京作为江苏省省会地位越来越重要,苏州发展起来,无锡起来了,常州还可以。那个时候人们根本看不上南京,南京很土,除非是盖章,其他根本不去南京。南京现在被边缘化了。它本身在边缘,不在省中心地带。那边全部投靠上海,都跟着上海走了。省里着急了。我是天下第一,第一把手,不把我放在眼里,我要研究城市如何发展,做一个发展规划。他们研究以后发现很重要一个问题,南京虽然有它的很多问题,但是南京也有优势,在什么地方?比如产业上,处于所谓工业产业发展 S 轴交点上,一是新兴产业,从南京往西,往安徽方向,一直到合肥,这是一个很

38、重要的新兴产业基地。江南这一带也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目标。另外一条传统产业,从南通开始,一直到厦门,一直到安徽,这个地方,传统产业,南京本身是这两条产业交汇点,都有优势,都有发展空间。第二,南京市场,别看我打不过你苏南,但是我的市场在安徽、在江西、在河南,在山东西南。在这带有我广大市场。也就是说我本身要起到桥头堡作用,起到整个长三角地区发展当中,我作为桥头堡带动整个其他地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个概念提出对南京整个产业定位、产业发展方向、市场需求分析都挂钩了。南京真的一下子觉得找到了方向。在他的整体布局阶段也作了调整,过去是什么概念,现在是什么概念。杭州也谈到了。杭州过去是所谓的要走向

39、“前唐时代” 。很重要一个研究概念就是所谓 Z 形城市发展路线,从苏南到上海,到杭州到宁波,要面向海洋,走向海洋城市。特别研究到跨海通道建成以后,可能会对杭州有影响。这对城市未来发展是具有一些战略意义,或者说具有决定性作用重大问题,思路很清楚了。宁波具体不讲了。第二,在规划一些基本思路上这两年有一些新要求。很重要一条,很多人谈到,过去我们强调开发项目为主,注重具体项目安排。现在逐步过渡到注意保护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为什么这么做?大家有很好意见。过去人力胜天,没有觉得资源很宝贵。中国是人口资源大国,现在算一下,温家宝同志提出大与小概念,再大基数 13 亿人口一除就小了,再小的问题,13 亿人口一乘

40、就大,现在真是面临这个问题,我们本身已经面临资源危机问题,大家都开车,没油,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燃油进口国,美国是第一,可是美国有几个大航空基地,我们没有。再这么下去,我敢肯定得打,不打哪儿来油?国内这么多需求,大家都要开车、开空调,没有油怎么办?中国就这么一点,只能从海外进口,只能到欧洲去,只能到俄罗斯,要去就有利益冲突,就会打起来。现在中央说不行,这么干不行,这么干不是和平崛起。我们得节约型社会,得省电,空调开到 26 度以下,出门要关灯。天天电视里说老太太也省煤气。资源问题产生大问题。所以现在大家在规划里也在考虑怎么节约或者合理利用资源,包括水资源,缺水,到处缺水。北京缺水,前两天说麦

41、莎要来,水库炸掉,结果没有来,又开始担心水不够。到长三角鱼米之乡了,照样缺水。为什么?污染。水质性缺水。缺水基本上成了一种普遍现象。都是属于资源问题,现在开始规划,市委说这个事很重要,这个事不解决,规划做了也是不行的。开始过渡到保护利用利用各种资源,包括生态资源等等各种资源,明确空间管制,为什么?过去我自己直接干,政府规划之后我自己直接建,现在让你建,我当老板,我定空间管制,你们掏钱盖房子,你们挣钱,我有我的政绩。大家说这么合适。再一个,从过去注重城市性质功能微观定位走向合理,这实际上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变,90 年代初期兴起环保产业,大家也意识到环境保护重要性。过去传统这套东西,前面讲

42、到的性质、规模,我一直认为整体规划是确定整个系统规模,是绝对彻头彻尾在计划经济思维,根本没有用,这个城市定 20 年以后性质是什么,这不是胡扯吗?谁能说清楚 20 年以后什么样?别说二十年以后,一个城市,1300 万人,你告诉我 20 年以后你什么样?你能说清楚吗?说不清楚。一个企业 20 年以后什么样?说不清楚。城市发展应该按照市场需求随时进行调整。不是说定个目标 20 年以后是什么样,照着那样区,没有饭吃怎么办?我还得过日子,这个思路,形势逼着必须变。包括环境问题提出来了,通过确定一些指标,整个反应它的科学性,谈到所谓强制性内容,所谓指导性内容,所谓“三区六县”等等市场条件下的东西。介绍一

43、个简单例子,安徽蚌埠,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过,这个规划我觉得做得很有意思,做了一些探索。建设部有认可。这里面说除了常规对规划做分析以外,对城市发展条件、制约因素进行分析,这几张图看得清吗?这是比较传统的,在做之前,进行一个评价。这几项,对于整个城市山水要素分布问题,这些要素不是过去最简单可以开山炸石,而要把它作为城市生态、城市景观、城市持续发展很重要因素,不能随便破坏,而要尽量保护。再有一个大型基础设施,比如京沪高速,垃圾填埋厂,污水处理厂,这些东西定位以后很被动,其他地方不能动。再一个是基本农田,我们国家专门有一个法律,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条例明确规定“一旦划进基本农田保护范围以内,不得作

44、为建设用地” 。还有一个法律“农民土地承包法” 。规定跟农民一旦签承包合同以后,也不能使用。所以把这些因素作为一种限制性因素,划地以后形成一个概念,就是他本身进行土地适用性分析时,比过去考虑更多因素;二是考虑城市发展可以利用也必须遵守的因素。这就出来一个东西,实际上真的可以建设的土地很有限,只是彩色的部分,其他部分不能建。这些地区该怎么建?又做一个工作,土地适用性问题。这个分析应该说基本分析方法是从更多城市来的。很重要的是他是根据交通基础设施,包括城市地价等等因素考虑的,适合作为不同的商业、银行金融更合适,仓储、工业更合适。交通条件好的地方,作为仓储之类,各种因素考虑到,会有一个分析,在分析基

45、础之上,再做布局。这样一种方案和过去相比比较简单,先做构图,再做方案比较,更科学、可操作性更强,再一个,做一个重要的东西,每个片区做了以后,有一个指引。这个区作为规划以后,把它划分更小,每个地块上作出若干规定,土地使用限制是什么,土地强度是什么?开发的时序建议应该是什么时序,什么政策鼓励,那些措施要落实,这个东西政策导引出来以后,甲方特别欢迎。觉得拿到这个东西批地太简单了,基本上翻翻本就可以了,有章可循。第三,强调政策规划属性。不去细讲,前面已经涉及到一些。有两个例子:一是丽江,我是丽江政府规划顾问。这个顾问很有意思,他想时找你,不用时不会找你,你找他也白找。丽江是我们国家唯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46、的城市。丽江列为遗产名目时,很简单,城市周边的环境以及文化。王志刚同志去的,做了一个策划。要在城市南部地区进行大开发。这边要进行开发。古城实际上很小,这个城只有一点,中间一个山,这边是新区,我们说你们从目前需求情况来看可能没有这么大,现在不要搞这么大,这个环境本身作为遗产一部分,到后来水都作为遗产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要易变,变了以后有一个国际影响问题。再一个,新区空了,就是一层皮,里面全是空的。王志刚来了以后一说,市长现在把地批给开发商了。这事就不好办了。最后提出说不行,不能这么做。某某提出发展方向不是这样的,这么做肯定不行。最后一直闹到建设部,把专家又请去,说了一些爱听的话,最后说干脆不要东

47、西了,也不给钱。某某说不给钱,我不给你做。这个例子说明什么问题?表面上看,可能是技术问题,实际上背后就是一个利益问题,而且代表不同利益集团利益。假如我们考虑丽江是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全世界的,起码我们在座各位,中国人民都有资格享受,你要保护好,下回我哪天还要去看一下。作为遗产做。但事实上,我要卖更多地,我得做更好,做那样的规划。这是个不同利益的要求。开发商是开发商要求,背後是利益考虑。为什么前面讲规划政策问题。再一个例子是长沙。我在长沙,长沙人民很热情。说你来了,好久没来我带你去看看。我说好,长沙这两年发展很快,第一个先看市政府。前面一个湖面还没有修起来,主题建筑已经起来了。第二,市政府前面

48、绿色;第三,四个区,我怎么想?长沙我觉得很穷,政府怎么有那么多钱?我问规划局同志“总规是市里做?”他们说这叫政府当家,新的增长点拉动发展。回头我们客观地看看长沙目前状况,我们是否应该把钱放在这儿?一个简单对比,我去苏格兰,虽然说它是英国一部分,他们议会和我们人大不一样,他们是常设的,议员要在那里办公,天天要站岗,老百姓随时找他们咨询,每个议员都有一个办公室,每个办公室包括议员自己写字台、背后书柜,前面有秘书,背后一个小卫生间,一共 38 平米。苏格兰不算穷国,应该是富裕的国家。我们的政府,你去看一下,绝对超过 38 平米。这个城市规划怎么办?跟在后来建?我觉得这是很大区别。可能规划和建筑有区别

49、。建筑很多必须考虑业主需要,也有自己职业基准,但是更多的是吸引业主;规划业主是谁?除了比较明确的开发商要做一些小区,总体规划业主是谁?全体市民,并不完全是这一任市长。我们做总体规划强调要考虑城市总体、长远、全面发展。再一个新情况,前段时间建设部开了一个会,国务院连续开两个会,都讲到规划事。一是建设部现在批 86 城市里已经有 53 个城市在修总规了,其实这是给国务院报的数字,还有 20 几个,多多少少都在做。再一个国土资源部统计,规划报上来以后,开发区在 4 到 5 千平方公里。国家一看确实急,刚按下去,总规一修编怎么又来了?最近开会时,周培炎同志讲话谈到,他开了两个会,一是“关于全国土地总体规划前期工作准备工作座谈会” ,跟国土资源部;第二是7 月 20 号开一个“全国城市规划修订工作座谈会” ,跟建设部一起开的。这里面谈到一些评价,评价背后是什么?就是说我们国家现在不像过去了,一级不听一级的,省长不听中央的,市长不听省长的。就是利益博弈问题。已经不像过去是统一的,或者中央有什么精神,大家都贯彻执行。不是这个事。是好事、坏事,看法不一样,我个人认为并不一定是坏事。首先我看作是一个进步。第二认为城市规划是纯粹地方事务,中央政府不应该管很多,应该是以地方政府为主,你看全世界所有国家除了中国是中央政府管,其他都是地方议会管,或者区域议会,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